这一次,我想用1万字,把互联网+医疗行业讲清楚。
温馨提示#阅读本文约25分钟
本文目录:
1、发展健康中国战略下的部署;
2、从1.0到3.0阶段的发展过程;
3、互联网+医疗加速融合因素;
4、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市场现状;
5、热门赛道商业模式各有千秋;
6、行业领军企业部分案例解读;
7、未来4.0阶段发展趋势预测。
一、发展健康中国战略下的部署
2018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文件主要强调了三个核心观点: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建立一个健全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通过信息互通和信息系统来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支撑体系;重点关注数据信息安全防护问题,加强医疗行业监管,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以上指导意见,为推进与发展健康中国战略做出了重要部署;同时,也为进一步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行业的深度融合埋下了伏笔。
不得不说,“互联网+医疗健康”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在于,它更有可能通过为患者建立分级诊疗平台和推动价值医疗服务的模式,分别解决中国当下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以及因过度医疗所导致的医疗资源耗费现象严重等问题。
此外,凭借着现代医疗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我国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已逐渐完善并走向成熟,也让“互联网+医疗健康”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出了关键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包括防疫科普、在线问诊、疾病管理、慢病复诊、心理咨询、以及药物配送等一系列线上服务;在保障了患者医疗需求的同时,也降低了大家因线下聚集而产生的交叉感染等风险。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已覆盖了所有地级市的2.4万余家机构,有550家二级以上医院均可提供线上问诊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不仅能够降低普通大众的就诊门槛,还可以提高各类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管理效率。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的整体增长规模依旧强劲。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过的数据显示,互联网+医疗市场的整体增长规模已从2012年的23.1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71.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2%左右。
根据艾瑞咨询给出的最新数据来看,2020年互联网+医疗的整体市场规模约为408.9亿元,同比19年增长了50.5%左右,预计在2023年将达到876.1亿元。
二、从1.0到3.0阶段的发展过程
什么是互联网+医疗?简单来说,就是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信息平台,来实现关联用户的精准化匹配,再通过远程线上的方式获取、整合、分析、处理用户医疗信息,最终以结果来反馈以及满足用户的健康管理需求。
该行业主要由互联网公司、保险公司、医院、医生以及患者这五个主体构成;互联网公司提供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持,保险公司通过平台推广健康险进而强化群众的健康管理意识,医院和医生自建或入驻平台,提供线上健康管理咨询的服务,患者则是该项服务的需求方。
其实,互联网+医疗在不同时期的转化进阶,与互联网本身的进步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1.0阶段的互联网+医疗,说到底就是我们都经历过的PC互联网时代,那个时期几乎任何医疗信息的传播都是单向的,但凡那些对PC端口的用户,提供预约挂号、线上候诊、移动支付等服务的医疗机构,都可以说已顺利完成了1.0时期的转化进阶。
美中不足的是,用户与医疗机构之间无法产生信息的交换与互动。
不过,由于那时候远程医疗的商业模式在我国还是起步摸索的阶段,并且大部分医院的工作流程也都处在一个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相互适应并融合的状态当中;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哪怕只是尝试着通过提供某些线上服务来优化线下用户的就诊体验,都可以解决掉许多医院在用户管理和维护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2.0阶段的互联网+医疗,其背后也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医疗信息的传播从单向变成了双向,用户和医疗机构因移动端口的出现,彼此之间所建立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了;尤其像在线问诊这种一问一答的服务模式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CDSS(临床支持决策系统)的功劳。
另外,由于医药类电商的崛起、4G通讯技术的支持、以及O2O模式(通过线上传播引导线下消费的方式)的大力推广,让越来越多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医疗类APP应用软件逐渐走向了公众的视野当中,所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寻医问诊、药品购买、线上预约挂号、专业信息咨询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物联网(以信息传感设备为纽带来实现人、机、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云计算(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庞大网络计算资源与数据中心)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穿戴设备也不断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随之而来的还有医疗服务信息化的热潮,不仅推动了医疗数据库的建立,还为以后医院内外的用户信息互通(比如:电子病历)埋下伏笔。
到了3.0阶段,各个数据端口及各项医疗服务之间开始走向了融合之路,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更多维度的、更加频繁的信息交流与互动的时代;此时,互联网+医院势如破竹,远程医疗已走向闭环,从用户线上搜集信息开始,再到远程问诊和线上购药、以及最后的诊后管理环节;人工智能凭借着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在辅助医疗领域里有了更多的应用;关键数据的互通性也让该行业做B2B或B2G业务的企业(比如开发商、应用商、医疗服务商、制造商、投融资机构)拿到了更多合作与资源整合的机会。
当然,互联网+医疗在3.0阶段得以加速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之一,还是子鼠之年的新冠肺炎。
根据网上公开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医疗健康类APP的独立日活人数最高达到了惊人的617.2万人,同比19年涨幅近160万人;尤其是“平安好医生”(现已更名为平安健康),其平台的访问人次更是达到了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了10倍。
以上数据,已经表明了当下互联网+医疗市场存在的意义,以及未来几年的发展潜力。
三、互联网+医疗加速融合因素
第一,我国老龄化社会结构和诊疗人次的逐年递增,给互联网+医疗提供了加速融合的土壤。
国家统计局曾统计的一组数据表明,2019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有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以上的人口有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从2009年到2019年之间,老龄化比例增长了5.6%左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任何一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可视为其社会已步入老龄化。
以上数据表明了,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已经越发严重,至少社会人口结构在短期内已经无法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老龄化人口对医疗需求的高度依赖。
根据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诊疗人次高达97.2亿,同比18年增长了4.9%;逐年攀升的诊疗人次使我国的医疗体系每年都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而互联网则是一个“缓解压力的窗口”,可以在不影响医疗质量和水平的情况下覆盖更多群体。
第二,正如人民日报的点评:“实体医院与互联网联姻是共赢之举”。
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合作后,前者可以获得后者的医疗资源支持,后者可以借助前者的平台提高医疗效率。以前,互联网医院在没有实体医院作为“靠山”的前提下,只能提供单一的挂号或相关咨询等服务,“联姻”之后,患者既可以从互联网医院的端口进入到线上问诊的环节,也可以在完成必要的线下诊疗后,重回线上并进入诊后管理的环节;经过双方不断的磨合之后,还可以设计出一套数字化医疗旅行的闭环,满足更多群体的健康管理需求。
第三,大量医疗从业者陆续入驻医疗健康咨询平台,丰富了互联网+医疗的核心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疫情之后,国内有超过100万的医疗行业人士在各类移动医疗APP上,注册并开通了线上问诊服务。
众所周知,互联网只是一个载体或者一种渠道,虽然它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互通,但医生资源才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力量;医生主要有哪些核心诉求呢?无论是丰富从业经验、提升专业技巧、改善医患关系、聚焦专科专研、寻求知识储备、还是提升研究能力,只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力量几乎都有可能实现。
更重要的是,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渠道把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和资源信息重新利用与整合,既可以实现自己最大化的价值产出,还可以与其它平台或医院的同行高手们交流切磋。
第四,各种利好的行业政策,推动了互联网+医疗市场的稳定增长。
从2000年至今,国家陆续发布了《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文件里的内容,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在各个阶段的发展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引导国民关注医疗网站的保健服务信息并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开始,再到鼓励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来促进医疗行业的改革,乃至现在被不断普及的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医疗行业的管理应用,无不体现了政策即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加速融合的有效推手之一。
第五,年轻群体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带动了互联网+医疗产品的购买需求。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7月份对全国互联网+医疗产品及服务的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进行了调研,共计1275份样本,条件为近一年使用一类或多类相关产品及服务):“超过95%的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产品基本持满意态度,并有超过80%的用户对未来使用或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非常感兴趣”。
艾瑞咨询认为,互联网+医疗产品的科技感和创新感是吸引相关用户购买的前提;但核心亮点依旧是通过健康指导来降低用户患病的风险,尤其是偶发性小病和慢性病管理。
另外,传统医院的就医、排队、取药等时间成本过高,也是导致相关用户线下医疗消费转移到线上的动力之一,而互联网+医疗则可以从根本上提升诊疗效率。
最后,则是疫情对相关用户消费行为的影响。
艾瑞咨询发现,2020年中国用户日常互联网+医疗主要行为的前五名分别是:在线问诊(85.9%)、预约挂号(67.1%)、慢病管理(62.6%)、在线购药(56.3%)、运动健康咨询(42.7%);为了避免人员在密集场所的聚集,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互联网+医疗的线上消费模式与咨询模式,甚至改变传统的线下就医习惯。
四、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市场现状
图片来源:作者原创
互联网+医疗的上游市场端口,一般竞争相对缓和,且通常存在着一些利润相对丰厚的公司;因凭借着大量核心技术与重要资源的掌握,其它新玩家进入该市场的壁垒通常较高。
目前主要代表是制药公司(比如:生物药、中药、仿制药、创新药),医疗器械公司(比如:医疗影像设备、高值医用耗材、体外诊断仪器)和新兴技术支持公司等等(比如:大数据、云计算、5G)。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其市场规模预计在2021年将增至2643亿美元,2019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4%;同样,我国的医药制造业企业增长数量也相对稳定,从2015年的7116家增长到了2020年的7342家(1-4月份统计数据);另外,在沪深两市的上市制药公司也有300+以上,2019年排名前三的中国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是恒瑞医药、迈瑞医疗和云南白药,同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达到了53.28亿元、46.81亿元、41.84亿元。
再说医疗器械市场,随着我国的医疗器械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其规模从2014年的2556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8428亿元,并预计在2022年将达到9528亿元;不过,由于我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较多(2012年为14928家,2020年为19873家),导致了当下市场的竞争环境异常激烈;另外,上市公司的营收差距也很大,截止2019年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来看,营收Top20上市企业的营收最高值为165.56亿元,最低值仅为18.65亿元。
最后是以5G、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所代表的新兴技术市场,根据中国通信院、中商产业研究院、以及IDC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主要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在2024年达到3756亿元,主要赋能网络资源发展;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在2024年超过1300亿元,主要赋能信息技术发展。
互联网+医疗的中游市场端口,其主体首先是互联网+医疗本身;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10亿元,上升到了2021年的410亿元,并有望在2026年逼近2000亿元;如果要划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互联网+医疗业务来看,前者就是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等等,而后者则是健康咨询、以及医疗信息服务等等。
其次就是医疗信息化,以HIS(医院信息系统)为例,它作为实现智慧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将医院各工作阶段所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汇总,再加工成可用于医院日常运行的自动化管理信息;未来,随着电子病历的不断普及,科研临床对于医疗相关数据的需求量也会提升;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172.3亿元。
再说一下医药电商,作为互联网+医疗市场中最重要的消费场景之一,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不含A证)为476亿元,2018年销售总额增加到845亿元,预计2021年其销售总额将达到1386亿元;未来随着医药电商B2B、B2C、和O2O模式的不断完善以及网购处方药等相关细则的确立,该市场或将展开更加猛烈的竞争。
互联网+医疗的下游市场端口,主要是一些服务型机构,比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健康体检机构以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
从国家卫健委以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人次高达87.2亿人次,其中医院就诊人次达到38.4亿次;另外,由于国民的就医观念和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国民医疗保健支出费用的不断增加,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在2021年将达到77335亿元。
五、热门赛道商业模式各有千秋
在线问诊,顾名思义就是在线提供医疗健康咨询服务,其主要营收来源于社会医疗保险、个人用户医疗费用支出、商业保险、以及企业团体。
在线问诊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问诊平台直接寻找广告主,支付其平台广告位的费用;第二种是问诊平台与商业保险公司达成合作,为商业保险的客户提供在线医疗服务进而收取相关费用;第三种是问诊平台为自己的用户提供一些针对性的问诊服务,进而收取增值服务费用;第四种是问诊平台将运营数据对外共享,与制药企业等类似公司进行合作,如果某些数据信息有利用价值则会另行收费。
整体而言,用户的增值付费模式探索的还不是特别成熟;因为在线问诊与线下确诊有很大差异,前者还尚未触及到核心医疗服务,所以用户的付费意愿和需求频次都比较低;另外,由于该模式下的行业提供的同质化产品和服务较多,也导致了相关用户的品牌粘性度较低。
如果从在线医疗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三名头部企业当属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健康(原名为平安好医生),无论是从营业收入还是日常活跃值等关键指标来看,以上企业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医疗信息化,即医疗信息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主要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内外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
该市场的直接受益人是医院,医疗信息化不仅可以帮助医院降低管理成本,还能在关键医疗信息决策上给予一些辅助支持;根据CHIMA的资料显示,有超过75%的医院对发展医疗信息化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划。
医疗信息化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搭建医疗信息平台,来帮助医院和政府等相关机构实现医疗信息上的“互联网+”,而搭建信息平台的公司则会收取运营与维护的费用;另外,医疗信息化还能够将社区医院、实体零售药店以及本地居民这三个主体进行“有机结合”,在各地政府的引导下可以将远程医疗、线上健康管理、社区管理和药物配送到家等一系列服务进行串联。
医药电商,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平台购药的选择性较广、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较高、价格相对实惠,以及运输便利;现有的市场主体包括医疗机构、医药公司、医药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机构等等。
因子鼠之年春节+疫情的双重影响,医药电商成为了国民线上“抢货”的重要渠道;从易观千帆整理的数据来看,去年春节7天内,医药电商活跃人数峰值达到了惊人的148.21万人,平均增长5.44%左右。
医药电商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B2C、B2B以及O2O模式;第一种通常为自营式,医药连锁企业通过自建平台触及终端消费者,靠销售差价和交易佣金赚钱;第二种是制药企业为主导,中间环节也包括了原材料供应商、药厂、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电子交易平台,以上参与者主要靠交易佣金,配送费和广告费赚钱;第三种则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可以互为导购,也可以单向完成下单,包括用药指导以及配送服务,主要靠销售差价和倒流佣金赚钱。
互联网保险,说到底就是实现保险全过程的网络化,它通常可以为个人提供一些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
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医保覆盖率已达96.8%;不过,目前医保的整体政策很难让全体国民都满意,比如起付线未到达规定额度不予以报销、国民个人超过报销限额的部分不予以报销、未在指定药品和治疗项目范围内的不予以报销。
因此,互联网健康险,可以提供补充医疗险,用于触达医保难以覆盖的额度上限,尤其是国民针对医疗的突发性和疾病大额度筹款需求。从本质上讲,医疗行为本身就具备突发性和即时性,国民对支付效率通常都会有很高的要求;另外,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进行重大疾病救助筹款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可以降低筹款的门槛,以互帮互助的形式增强彼此的信任度。
该行业的商业模式是围绕技术驱动和价值创造展开的;技术依赖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区块链,所创造的价值分别是人机协作提升审核效率、提升医疗信息决策和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以及促进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目前的盈利模式是针对企业或个人推出合适的保险方案,进而与保险公司分摊交易费用,当然也有预约医疗和健康咨询等服务。
慢病管理,就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目前,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中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了;从艾瑞咨询的数据来看,中国的高血压患者约为2.7亿,糖尿病患者约为1.18亿;包括慢性病呈年轻化趋势的问题,也逐渐被当下的年轻群体所关注。
慢病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管理方案,虽然相关数据的收集和积累同样重要,但是仅仅把数据呈现给患者,还无法满足他们想缓解或控制病情发展的核心需求。另外,管理方案还应做到全面分析患者的病史、心理、行为等因素,进而实现多维度的解决方案制定。
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商业模式是,通过评估潜在群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管理需求,再针对性的推广或售卖相关药品器械、检测仪器、食品和保健品、以及医疗保险;同时,该模式又不能脱离中国的基础医疗机构、实体药店、商业保险等核心主体的支持。未来,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的入局者们,除了要加强对慢病患者的相关知识教育以外,还要不断与线下医疗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提供个性、便捷的慢病管理服务,来提高用户诊疗的依从性和付费意识。
六、行业领军企业部分案例解读
阿里健康,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在大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凭借着“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医药服务网络”的模式,在近几年走向了快速进阶之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为81,310亿元,预计2020年与2021年将分别增至89,730亿元和99,150亿元。
阿里健康的主要业务有医药电商、医药自营、消费医疗、智慧医疗服务等等,目前已成为医药电商平台领域中的佼佼者;根据零壹智库研究报告的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3月31日,阿里健康的年度营业收入为50.97亿元,对比2018年增长近108.62%;经调整后利润净额为1.22亿元,对比2018年同期的0.08亿元,增长了超1亿元。
以医药电商平台业务为例,天猫医药平台作为一个为制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提供第三方销售服务的平台,可帮助入驻企业在线销售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健康服务类产品或项目。截至2019年9月30日,阿里健康在天猫医药平台所产生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已超过370亿元(过去六个月所发生的交易额),该平台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过1.6亿。
另外就是阿里健康的新零售模式,由于国民对医药行业的服务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了传统零售渠道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大家对夜间送药、急用药立即送药上门、专业药师一对一指导、慢性病用药跟踪等非一般性用药需求;因此,该新零售模式协同了各类医药商家和药企,在多个城市推出了“30分钟送达, 7*27的全天候送药”服务;另外,还有O2O处方药业务,以及线上复诊和处方开方合规系统,为潜在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专业医药服务。
平安健康,全球知名的医疗健康生态服务平台,背靠中国平安集团,成立4年即上市。
平安健康刚起步的时候,是以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在线咨询服务作为切入口,也是初期流量的来源。如今,作为一家中国在线医疗领域服务的领军企业,平安健康目前有以患者为端口的B2C业务比如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场以及健康互动管理等等;此外,还有面向政府和医疗机构的B2B业务,比如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
平安健康的特别之处在于自建医生团队,从运营的角度来说属于比较“重”的运营模式;通过其2019年的年报数据表明,平安健康自有医疗团队人数有1409人,较2018年末增加213人;到了2020年上半年,其自有医疗团队人数达到了1836人,较2019年底增加了427人;仅仅是上半年,自有医疗团队增长人数便达到了2019年全年增长人数的两倍。
如果对以上数字还是没有概念,那么对比一下京东健康截止2020年9月20日的数据,他们只有171位自有医生,但外部医生有6.85万名。不过,自建医生团队也有优势,因为外部医生一般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接诊,这种模式的接诊量应该不大;反观平安健康的自建模式,则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问诊需求。
微医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智能化数字健康平台,主要业务覆盖医药、医疗、医险、和医检;该平台的核心优势是能够凭借医疗信息化对相关医疗资源进行重组;以云计算服务为底层支持,通过数据和医疗场景的连接,为医疗健康企业、实体医院、政府、基层医疗机构等相关用户群体,提供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联体、AI+医疗辅助诊断等解决方案。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微医拥有12家实体医疗机构和22家互联网医院,同时连接了全国7000+医院,24万+医生以及2亿+关联用户;其中,重点医院占比近百分之五十左右,凭借着强大的医联体构建能力,微医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另外,说一下微医的大健康布局,目前主要集中在微医疗、微医药、和微医险这三个板块。
微医疗,主打“线上+线下+终端”医疗服务,不但可以通过连接全国的重点医院和医疗团队,来搭建出一个庞大的医疗服务基地,还可以通过连接其它基层服务机构,来构建出医疗服务网点,企业主体和APP则作为服务终端。
微医药,主要依托于处方共享平台,通过大量的连接全国零售药店的产品配送系统、医疗保险结算系统、医院的信息系统,来帮助全国各地大中小药店实现在线处方审核,规范了处方药的使用性和流通性。
微医险,作为一个主推开放式互联网健康险的平台,以健康管理咨询、医疗保险核保、医疗理赔服务为主,保险电商则为辅助,核心产品有健康险门户、微医保呗、健康E务室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医疗体系改革的黄金时代,微医险或许已经打造出了一个可以覆盖行业多个交易主体、提供定制化服务、为供需双方实现等价值交换的共享平台。
七、未来4.0阶段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一直以来都是以治疗为中心,公立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则为核心;换句话说,其根本目的就是治病救人,解决当下或者已经发生的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的健康状况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医疗健康管理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换言之,大家对疾病的预防、控制、管理、以及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已经日趋强烈,中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核心价值要点有可能会从“解决现有问题”向“预防与控制问题”转型,即治疗为中心发展成健康管理为中心。
其实,后疫情时代,也是互联网+医疗4.0阶段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需求端口与供给端口,也在快速的变化、发展、升级。
需求端口的变化源于国民对医疗保健服务有了定制化、个性化以及数字化的需求,不仅给大健康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市场,也让数字化医疗相关产业重新崛起。
尤其是Z世代,这类年轻群体对数字化医疗产品的需求感和认同感会越来越强烈,不同于年长群体,他们出生后就是典型的“互联网土著”;换句话说,骨子里可能就有数字化的基因,喜欢尝试用高科技可穿戴设备来追踪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相关信息的分享与收集;在未来的医疗行为和路径中,他们将更有可能选择在线诊疗入口和数字化购药渠道。
供给端口的变化源于新冠肺炎期间,各行业价值链参与者所提供的线上医疗健康服务,已经向中国人民,中国企业,中国政府,证明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带来的巨大价值。
如今,在相关行业政策和改革体系的加持下,互联网+医疗得以被充分赋能,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已经开始建立,创新医疗场景以及创新医疗健康价值链也开始浮现。
当然,随着更多互联网+医疗行业相关的价值链玩家纷纷入局,也意味着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市场入口,新的使用工具,新的医疗场景;所以,这既是机会亦是挑战。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相关知识
轻松集团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展示健康保障企业的“科技范”
互联网+“体检健康管理平台”让健康触手可及
提客单 助获客 促增长:花呗分期发布数字医疗行业解决方案
乌镇进入互联网时间,乌镇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备受关注
荷叶健康出席全球独角兽CEO大会,共同探讨我国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
烟台市医保局推动服务创新与互联网融合,医院服务零障碍
120万一针的抗癌药能清零体内癌细胞?关于抗癌药这5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心为她(FOR HER CARE)”互联网妇科中心项目启动会在京举行
爱连健康:推动普惠医疗服务发展,助力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枝叶总关情 互助暖人心 内蒙古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为职工健康“保驾护航”
网址: 这一次,我想用1万字,把互联网+医疗行业讲清楚。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7382.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413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52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47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2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92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0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9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