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多措并举点亮残疾人“康复梦”
綦江区开展“关爱·未来”育龄段智力、精神残疾妇女及残疾儿童母亲关爱计划面诊服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工作的基础,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那么,如何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全面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重庆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及中国残联、市残联工作安排,以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规范化、专业化、高质量”为重点工作目标,瞄准难点、堵点、痛点,积极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尽责,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
8个试点区县实施“关爱·未来”项目
“孩子有智力残疾,我还能再生育吗?”“妈妈有精神障碍,会不会影响孩子?”……
6月3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专家来到綦江区妇幼保健院开展“关爱·未来”育龄段智力、精神残疾妇女及残疾儿童母亲关爱计划面诊服务。
针对残疾家庭父母的困惑,专家从智力、精神、生育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并对有需要的儿童和育龄妇女进行染色体基因检测、抽血等相关指标检查,130户疑似遗传病家庭到场参加面诊。
实施“关爱·未来”项目,为1000名以上残疾妇女和残疾儿童母亲及其直系家属等群体开展筛查、检测及生育指导服务,是重庆市政府2022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今年,市残联先后下发《关于开展“关爱·未来”育龄段智力、精神残疾妇女及残疾儿童母亲关爱计划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关爱·未来”项目的通知》,包括綦江区在内的8个试点区县召开项目调度会,积极推动项目实施落地。
市残联康复社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关爱·未来”项目是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抓实残疾预防减少残疾发生的有益探索,未来还将有4个区县加入项目试点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6332名残疾妇女和残疾儿童母亲及其直系家属的筛查工作,为1114名残疾人及其亲属开展了基因检测。
绘制残疾预防“施工图”
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今年6月,《重庆市残疾预防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台。《实施方案》明确了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残疾预防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举措、保障措施,多措并举加强残疾预防,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
沙坪坝区育龄段智力、精神残疾妇女及残疾儿童母亲关爱计划第一次专家面诊服务在区妇幼保健院举行
《实施方案》坚持全面实施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三级防控策略,针对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防控,明确了20项主要举措和25项主要指标,落实了每项指标牵头单位。
在对表对标《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严格落实好各项任务和举措的同时,《实施方案》增加了在部分区县试行开展“关爱·未来”育龄段智力、精神残疾妇女及残疾儿童母亲遗传咨询、基因检测和生育指导服务,实施先天性唇腭裂儿童手术救助项目,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等针对目前残疾预防面临的难点精准施策的内容。
结合重庆“山城”“江城”的实际情况,《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快临水临崖、连续长陡下坡、急弯陡坡、平交路口等重点路段和危桥改造整治、加强城市隧道桥梁隐患排查治理和内环快速路综合整治等凸显特色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提升道路设施安全保障水平,减少交通事故致残。
值得一提的是,在残疾预防主要指标设定上,《实施方案》提出了“残疾预防主要指标处于西部地区前列”的总体要求,将“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前筛查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区县”等6项主要指标在国家规定的目标值基础上作了适度提高,分别由国家设定的90%、75%、85%、83%、90%、80%,提高到94%、80%、94%、95%、95%、100%。
做深做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一项抢救性工程,事关残疾儿童的希望和未来、残疾人家庭的幸福安康。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经过长期有效的康复训练,每年都有不少残疾儿童回归正常家庭生活,最终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老师给残疾孩子们上康复训练课
家住梁平区屏锦镇的丹丹(化名),是一名听障儿童。在区残联的救助下,她植入了人工耳蜗,经过5个月的康复训练,丹丹已能够听懂简单的语句,进行日常基本交流对话及执行简单的指令。
在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上,重庆残联紧紧围绕应救尽救“全覆盖”的原则,全面落实康复救助制度,充分发挥市和区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阵地作用,组织专业人员集中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手术、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
目前,全市共有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173家308个类别,实现所有区县全覆盖。
“今年以来,我市已为6636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配置等康复服务。”重庆残联康复社会部相关负责人称。
此外,重庆市残联还在提升机构管理规范化水平上下功夫,在全国率先制定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地方标准—《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级划分要求》的基础上,市残联联合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制定《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通过制度建设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积聚新动能。
市残联还联合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印发《重庆市先天性唇腭裂儿童手术救助实施方案(试行)》;推进“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项目,确定3个试点区县和4家试点项目承接机构,将60名残疾儿童纳入试点对象,并组建早期干预试点专家指导组,指导试点区县深化相关工作。
激发康复服务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6月17日下午,一场“云端”上的双选会正在进行。直播间内,康复机构资深HR正对岗位信息进行详细介绍,来自康复等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聚在评论区互动频频,这已经是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复人才双选会的第三场直播带岗活动了。
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复人才双选会直播现场
目前,康复专业人才紧缺,除了人才培养的初始环节,人才招聘渠道也亟待与时俱进。为此,重庆残联积极开展康复人才双选会,并在今年联手四川省残联,在线上开展了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复人才双选会。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双选会以“网络招聘+直播带岗+求职辅导+跟踪服务”形式开展,尝试了传统行业招聘与新媒体的结合方式,为高校毕业生和康复机构提供方便、快捷、人性化的就业支持。
据了解,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复人才双选会共进行直播带岗9小时,在线观看人数共计2422人,观看次数共计4479次,直播间评论量共计2000条,直播期间共有8.7万次点赞,网络招聘后台共收到413份简历。
为提升康复人才的专业能力,市残联在年初便制定了康复专业人才年度培训计划,并确定第一批康复人才市级规范化培训基地12家。为激发残疾人的内生动力,市残联还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助互助培训项目,先后举办了“渝馨家园”—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师资培训班、精神残疾人患者家属专家及志愿者交流培训班,筹备残疾人“光明之家”互助培训班等。
除了在人才输送、专业提升上下功夫,市残联也在尝试用科研赋能高质量康复服务。连续两年联合市科技局组织实施残疾人康复科研课题项目,受到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此外,市残联还指导垫江县残联申报《残疾儿童(7-17岁)康复教育托管服务规范》成为重庆市地方标准成功立项。支持巴南区、永川区、大足区成为全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区县,助推重庆市康复辅助器具研发、生产、销售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