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支持残疾人事业!康复、教育、扶贫解困……回顾我国助残工作十年成效

支持残疾人事业!康复、教育、扶贫解困……回顾我国助残工作十年成效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1日 04:49

文 | 人民政协报记者 顾磊

10年来,我国在残疾人康复、教育、扶贫解困等领域工作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710余万名建档立卡残疾人摆脱贫困,1180余万名残疾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860万名城乡持证残疾人实现了多种形式就业。

在残疾人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正铺陈开来。

赛场上逐梦的残疾人运动员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康复:从有限到普惠

“以前我们做听障儿童康复项目时,因为受益人数有限额,不敢宣传。现在,只要是学前残疾儿童就可以申请康复救助,得使劲儿宣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原主任龙墨告诉记者,近年来最关键的政策是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实现0~6岁残疾儿童康复全覆盖。

中国残联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0~6岁残疾儿童近140万。龙墨认为:“康复救助从有限的范围、有限的受益者变成普惠性政策,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近百万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我国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

在甘肃省定西市,记者看到,学前残疾儿童在当地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不少孩子的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社会力量正在发挥有效的补充作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儿童”助养项目为孩子们完善了感统教室的设备,并提供政策保障之外的康复训练补贴。

除了残疾儿童,重度残疾人也得到了更好的照顾。

我国有重度残疾人2500余万,其中有托养需求的近千万。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曾在提案中写道:“社会化托养服务是重度贫困残疾人及其亲属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当地建成了107个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入住重度残疾人2000余名,为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稳定增收岗位2000多个,解决了农村残疾人照顾和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来源问题。重度残疾人王伟(化名)是其中一名入住者,他的妻子在中心就业,夫妻二人既享受了康复服务,又有了收入,他说:“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

2019年11月5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驻马店的重度残疾人托养模式被作为中国脱贫攻坚进程中社会保障兜底典型经验向国际社会展示,并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随着康复事业的持续发展,为了助力解决康复人才不足的问题,一座现代化新型大学——康复大学(筹)在山东青岛胶州湾畔拔地而起,将设置基础医学、运动康复、听力与言语康复、护理、心理等多个康复类专业。张海迪说:“我相信,在10年、20年后,一定能够看到康复大学为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助更多残疾人追梦

在青岛市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4岁的亮亮(化名)和小朋友牵着手快乐地做游戏。亮亮是一名孤独症儿童,和健全小朋友一起上学、玩耍。

李小芸(化名)就读北京市海淀区某普通小学,每天同学们都会帮助肢体残疾的她上下楼梯、去食堂吃饭。

教育是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之一。中国残联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5%,近50%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实现了融合教育。

9月4日,今年高考备受关注的“扭扭车男孩”张亮走进安徽工程大学,从小残疾只能靠扭扭车出行的他,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活。学校特意为母子俩安排了两人间宿舍,后勤部门为张亮定制了床和桌椅,并在卫生间加装了电热水器和扶手。

张亮的故事并非个案。“十三五”期间,5.7万名残疾人被普通高校录取。残疾人通过单考单招被高等特教学院录取人数也明显增多。2017年,中国残联、教育部还完善政策,为残疾学生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提供合理便利措施。

对此,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十分感慨。20世纪80年代,他曾因残疾被拒录,不得已在一所大学旁听了4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时代在变化,文明在进步。如今,残疾人上大学已不是新鲜事,我国高等教育对残疾人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

体育:自强塑造精彩人生

小时候因遭遇交通事故导致截肢的刘子旭,一直努力和命运抗争。在今年的北京冬残奥会上,他摘得残奥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的金牌,这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的首枚金牌。

刘子旭自强不息的故事是很多残疾人运动员的真实写照。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残疾人体育蓬勃发展。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激励社会,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1年,在东京第16届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96枚金牌、207枚奖牌,连续五届实现金牌、奖牌榜双第一。“十三五”时期,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共参加160项国际赛事,取得1114枚金牌。

竞技体育推动了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自2016年起,我国连续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每年全国参与冰雪季活动的残疾人超30万人次,为实现“3亿人上冰雪”作出积极贡献。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董连民透露,北京市积极推动冰雪运动场地和涉奥场馆无障碍改造,以方便残疾人朋友就近就便参加冰雪运动,使残疾人朋友能“进得去、玩得好”。中国残联体育部主任勇志军说:“相信随着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会有越来越多残疾人能够参与体育,参与冰雪运动,提升生活质量。”

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彰显了我国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制度优势,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越来越多残疾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成就出彩人生,实现了人生梦想。

无障碍:从残疾人到全社会

借助北京举办冬残奥会的契机,北京市和河北省近年来的无障碍建设实现了大变样。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精心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及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

除了城市,乡村残疾人家庭也正在发生改变。在云南省文山市的乡村,儿子去外地上学后,残疾人张远(化名)独自生活,当地残联为其安装了扶手和坡道,如今可以安全进出的他高兴地说:“小小的一个扶手,帮我解决了大问题。”

近年来,各地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不断突破,无障碍设施改造的投入逐渐加大。与此同时,信息无障碍也在与时俱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告诉记者:“以前出门需要带上纸和笔,把诉求写下来,才能与人沟通。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使用相关听写软件就可以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协主席李庆忠透露,该协会配合工信部和中国残联进行信息无障碍和适老化网站改造,今后将造福不少视障人士。此外,包括李庆忠在内,近年来有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和建议,呼吁尽快落地《马拉喀什条约》,如今,这已成为现实。李庆忠说:“条约落地后,阅读障碍人群尤其是视障群体可以享受相关版权的豁免。残疾人有了更多精神食粮,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目前,无障碍立法工作也正在推进当中。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说:“以前说起无障碍,总觉得是残疾人的事;现在无障碍与其他群体也息息相关,在推动其发展方面,全社会已达成共识。

原文刊登于2022年09月13日《 人民政协报 》 第 9 版慈善周刊

相关知识

巴南区着力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水平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残疾人 社区康复发展研究
康复训练走近残疾人 健康科普
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试行)
残障人士康复—残障人士健康(残障社会工作课件).pptx
全国首个“残疾预防日”:做好残疾预防,享受健康人生
我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离石区残联:残疾人精准康复体检服务暖人心
关于加强残疾人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
深圳市残疾人职业康复现状分析与对策

网址: 支持残疾人事业!康复、教育、扶贫解困……回顾我国助残工作十年成效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77090.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