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瑜伽哲学——三德

瑜伽哲学——三德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1日 07:31

瑜伽哲学——三德(1)

三德即古纳斯(Gunas),是瑜伽哲学的基本概念,是瑜伽哲学用于宇宙观、世界观与人生观理解与阐释的基本工具之一。在瑜伽传统里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由这三种属性构成的。无论是人的身体、思想、精神,还是万事万物的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是由这三种属性一一三德构成的。

(1)每个人的三德比例不同

有的人天生惰性比较明显,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惰性;有的人先天激情属性比较明显,做事充满激情和行动力;还有小部分人先天善良属性比较明显,甚至有极少数人就是天生的圣人。

我们常说三岁看到老,从三德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小的时候,能够通过其性格展现推断出他哪一个三德属性先天比例最高。

很多女性朋友在步入中年后会去学习ー些瑜伽、灵修、绘画、书法等等提升自己内在精神的课程,这是她们适应萨埵属性提升的行动。

(2)食物的三德属性

食物也分为萨埵性、罗性、答磨性三种属性,在《薄伽梵歌》里清晰地描述了这三种属性食物的特征。

印度传统一般都是按照三德属性来判断食物的。比如,我们可能认为牛奶是荤食而在印度传统的认知中,牛是神圣的动物,牛奶从神牛体内流出,颜色又是纯白的(与后面的三德色彩相关),所以是萨埵属性的食物。再比如,因为蘑菇在阴暗地段生长,因此被认为有很强的答磨属性,是暗性的、惰性的;而含有激情属性的葱、蒜等在印度的传统里也是不受欢迎的食物。

常吃含有某种属性的食物,人就会拥有相应的属性。如常吃激情属性的食物,性格可能会暴躁;常吃答磨属性的食物,人会变得懒散与阴郁;常吃萨埵属性的食物,人就会变得很善良与纯净。

(3)环境的三德属性

环境也是由三德属性构成的。《喜乐瑜伽》里写到,有些的地方善良属性比较低,只占1%,激情属性占1%,而答磨占98%,人们会称这些地方为不洁之地,而在圣洁的地方,答磨就相对较少,占94%,而萨埵占5%。对于圣地,5%的萨埵比例已经很高了。圣庙、修道院、瑜伽习练场等地方,常有高僧、大德之人到来,并在这里修习,共修或授课,这个场地不断的被润泽,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个场的属性就会发生变化,萨埵属性会越来越高,这些场域也具备着不断积累起来的特殊能量。

除了场域的概念外,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如果和萨埵性强的人群一起,自然会更多地受到萨埵属性的影响。

瑜伽哲学——三德(2)



瑜伽三质与生活

万事万物均有三种品质,称为古纳斯(Gunas)。它们是sattva悦性、rajas激性、tamas惰性,它们同时存在于时空中,不可分割!
正如水中不能没有氧元素,这三者也是缺一不可,它们始终交织在一起,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此消彼长,其中一种品质会占主导掌控着其他两种品质。
每种品质都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我们能从外在和内在世界体会到他们的特性。

外在:
Sattva --平衡、协调
Rajas -- 活力和运动
Tamas -- 缺乏活力(惰性)、停滞迟钝

内在:
Sattva --纯净、慈悲、智慧、知识、理解、了悟、赞赏、慷慨、耐心、亲切
Rajas --欲望、执着、过度活跃、恐惧、紧张、焦虑、咄咄逼人、竞争、力量、声望、名誉
Tamas --不洁、贪婪、生气、迟钝、嫉妒、羡慕、欺骗、迷惑、忧郁、麻木、无意识、昏沉

影响这三种品质的因素有三类:

1、遗传因素。
2、大环境(社会观念、气候等)、小环境(例如瑜伽老师本身对于学生的引导,集体冥想、家庭气氛、单位气氛等等)。
3、饮食性质:饮食也由此方法分类,因此有句箴言:你是你所吃的食物。

这使我们从中学习到一些生活的智慧——

1、饮食调理很重要:

身心是相互影响的,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2、在变化中合一:
对于Gunas的尊重,这意味着虽然某种品质在某个时间内占主导,那么也说明随着时间,其他的的品质也有可能会占主导。这是肯定的,只是它们变化时或者转变时,会是多长时间或者是什么程度也许我们不能肯定。这就像是三个比赛摔跤的人——其中的一个人占上风会持续多长时间?在他弱下来时,其他的人又会占了上风。这种波动在物质世界随处可见——从气候的变化到我们内在情绪的摇摆。这三种品质的关系是动态和不断变化的。——因此,这应该是我们的头脑更加开放,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终归变化,无论是好变为所谓的坏,还是相反的程序。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时,24小时你就在瑜伽里,二元的对立消除了。
3、谦卑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了解事实,你能多大程度地了解实相你就能多大程度地真正谦卑。

古老的印度教派认为——

宇宙是由SATTVA(纯质)、RAJAS(激质)和TAMAS(翳质)等三种特性所交互作用衍生而成.
佛教认为,自性为纯质(喜)、激质(忧),翳质(合)三要素所构成。若使觉(内智)完成处於平衡状态,则不灭之精神实体,可脱离有灭之物质束缚而达到解脱。

数论派哲学认为——

原初物质(Prakriti)由3类“德”(gunas)的中性实体组成。即:

萨埵(Sattva):代表真理和美德;
罗闍(Rajas):活动的、猛烈的、攻击的性质;
答摩(Tamas):黑暗、愚钝和不活跃的本质。

纯质(sattva)音译“萨埵”;激质(rajas)音译“罗闍”;翳质(tamas)音译“答摩”。

数论师认为,自性是由三德(纯质、激质、翳质)所构成;亦即三德尚未发动的平衡状态称为自性。三德犹如'油’、'灯心’与'火’合为一灯火。


应该理解为:

未经外界引导的自性,由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可引发的源头(触发点,即从此可引起变化)、引发而起的表现状态(同样是灯火,表现是不一样的,但火无源即灭)。
有人认为,不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最好的。

【三质(Gunas 三德)是三大自然原动力】

任何状态都存在三质(Gunas 三德):悦性、惰性、激性。
它们被认为是三大自然原动力。

惰性(tamas),与“悦性”相反,保持原有状态或回归的原动力;
激性(rajas),介于前对立的二者之间,更为中立的原动力,按照自己的目标(利益),发出行动的指令。


【三质(Gunas 三德)与心理特质】

悦性(Sattva)、激性(Rajas)和惰性(Tamas),表示清明、散乱和迟钝的心理特质。这方面,生命能量(Doshas)处于次要的地位。
三质反映心灵发展的不同水平。它们不是简单的智力倾向或情绪类型。它们显示着思想的敏锐度,认知真理和择取相应行动的能力。
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三种特质(Gunas),就像每人都有三种生命能量(Doshas)。
没有悦性(Sattvic),不能认知任何事物。没有激性(Rajasic),不能运动。没有惰性(Tamasic),就没有稳定性和一致性。
所有特质的恰当平衡就是悦性状态,悦性就意味着平衡。


过去未来都存在于现在,但它们位于不同层面,故而当下无法经验到它们。
无论显化与否,过去、现在、未来都具有三性质(gunas):稳定性、活动性和惯性。
注:亦有将three gunas译为“三德/三态”。

万物的本质都包含了唯一比例的三性质。
注:三性质亦可理解为阳性(正、质子)、中性(中子)、阴性(负、电子)

同一事物,不同头脑看到的就不一样。但事物并不依赖于某一个头脑。
注:若事物依赖于观察它的头脑而存在,若没有人在观察,那这一事物就不存在了吗?

事物是否可知,取决于头脑是否被其染色。
注:染色,即有意识到事物。

头脑的转化永为其主宰所知,因真我(purusa)是恒常的,纯粹的觉知。
头脑无法照亮(觉知)自己,因为它本身是可被觉知的。
头脑无法认知事物的同时也认知自己。
注:头脑无法觉知自己——同时作为知者与所知,因此当你觉知到头脑,你就不是头脑(而是一个觉知/观照)。

如果假设还有一个头脑(意识)去觉知前一个头脑,必然得假设存在一个对认知的认知,以此推递无穷,从而引起记忆的混乱。
注:有人会怀疑,也许不存在一个觉知,只是头脑在觉知自己。故帕坦加利指出:若有头脑二觉知头脑一,必有头脑三觉知头脑二,如此没有尽头,真我永远找不到。所以,只有头脑无法觉知自己,是真我在觉知一切,问题才有解答。

只有在假设觉知不再从一处移另一处时,关于自性的认知才会产生。
注:光源照亮周围的同时,也照亮自己。当觉知不再认同外物,它就会反观自己。

当头脑被知者与所知染色,它便能得知一切(所能知晓的)。
注:头脑同时反映知者(真我)与所知。

头脑虽被无穷欲望沾染,但它为另一个而工作,并合作。
注:另一个,即真我,觉知。

当一个人明辨这一区别,驻留于自己的欲望就会停止。
注:明辨,即不认同任何非我。

当头脑愈加明辨,你便被引向自由(解脱)。
注:明辨移除障碍,然后自由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到达。

所以无欲才得解脱。
在明辩的间隙,其它概念、过去习惯就会升起。这些可与其它烦恼一样去除。
当一个人哪怕在开悟的极度兴奋之下,也能保持无欲,并修持至高明辨,便入一种叫作“美德之云”的状态。
注:无欲的最后一步是抛弃成道的欲望。“美德之云”,虽然施予美德,却仍是云团,是障碍。
然后才能解脱于烦恼和业。

当移去遮蔽、扭曲和不纯,头脑所知与三摩地中获得的无限智能相比是极其微小的。
注:此句亦有译为“即达到全知,很少有不知道的。”
达到了目的,三性质的变化过程便即终结。
这一过程,作为刹那相续的离散序列,只有在三性质转化的最后终结才被了解。
注:即只有至高明辨才能觉察看似连续的过程中,是由一个个分离的片刻续接而成。类似量子理论。


解脱是一种状态,伴随着三性质因失去真我对象而消融(进入隐态)。
注:当失去对象,三性质的转化即告终结。好比二元性消失,则阴阳转化的过程亦不存在。
在此状态,真我驻于真实本性,即纯粹的觉知。

心理的均衡取决于饮食饮食不仅关系着身体,也关系着心理的健康——也许您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人的心也存在着第三种性质,(Gunas),这三种性质会随着饮食而增减。吃进肚子里的东西会改变这三种性质的平衡,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

这三种性质分别为:

纯粹性=纯质(Sattva)

活动性=激质(Rajas)

不活动性=翳质(Tanas)。

当纯质所占的比例最多时,是为心理最成熟的绝佳状态。理想的比例分配为:纯质大于激质,激质大于翳质。能够增加纯质的代表食物就是热牛奶,以及刚煮好的热乎乎的料理。能够赠加激质的食物为辣味或酸味料理,吃了之后可以增加元气,但是过量食用也会引起焦躁感。会增加翳质的是冰凉的食物、保久食物、冷冻食品等,过量食用的话,会让身体和心理都变得钝重。平日的饮食若能考虑到三大性质的均衡,让菜单中多一些可以增加纯质的食物,对身心健康都很有帮助。三大性质与体内的三大能量也有很深的关系。破坏三大性质平衡的饮食方式也会破坏三大能量的平衡,而三大能量失衡时三大性质也会失衡,三大性质与三大能量的关系,请参考下面:

体内三大能量均衡的状态——纯质增加。
风能和火能失衡的状态——激质增加。
水能失衡的状态——翳质增加。

身体想吃的食物和心理印象有关再谈一下食物与心理的关系。人会有“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的感觉,都源自于心中的一颗被称为“印象”的欲望种子。看到披萨会产生想吃的欲望,是因为过去吃披萨的美味记忆,变成了印象,存留在心中之故。

人心中的欲望可以大分为四种状态:

第一种:

欲望为隐性的状态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婴儿。婴儿的心灵尚未成熟,翳质较多,因此欲望也多半被隐藏着。

第二种:

欲望为显性的状态不管食物好不好消化,“我想吃牛排”、“今天要吃鳗鱼盖饭”等等的想法强烈,只求满足口腹之欲。

第三种:

欲望减弱的状态知道光吃某些东西对身体不好,会有所节制。

第四种:

欲望休止的状态对某些东西完全敬而远之,几乎感觉不到欲望。

不过,这并不代表“印象”的种子已经完全消除,一旦受到某种因素的诱发,又会开始想吃。

健康备忘录这样吃就对了:

饮食要以能增加纯质的食物为主,同时注意激质和翳质的平衡。

一定要特别注意:

辣味的、盐分多的料理吃多了,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心理呈现不安定的状态。冰凉的食物或是保久性的食物,容易让身体和心理变得钝重,皆不适宜过量食用。

私房话:

能增加纯质的食物,除了牛奶之外,还有刚煮好的白饭、使用印度酥油做的有机无农药蔬菜料理、完熟的甜水果、一天数颗杏仁果、蜂蜜等等。上述食物同时也能增加活力素。

三大能量(Doshas)人类的体质和性格决定于体内三大能量的比例分配。

风能(Vata)特征:

主管机能、运动、联系的能量。具有轻、动、冷、干燥、透明、不规则等令人联想到“风”的特质。人:体型纤瘦,耐力较为不足。个性开朗活泼。乐观进取,想象力丰富。适应力及理解力佳,但缺乏持续力。容易焦躁、忧虑。行动敏捷,走路的速度也快。

火能(Pitta)特征:

主管机制、转换的能量。具有热、敏锐、轻、辣、流动等令人联想到“火”的特质。人:中等体型,怕热、易流汗。充满热情和知性。具备勇气和领导者气质。急躁、易怒,完美主义者。持续力中等,动作正确而且守规则。

水能(Kapha)特征:

主管构造、形状、重量、软硬度的能量。具备重、软、冷、慢、湿等令人联想到“水”的特质。人:体格壮硕,易胖。体力、持续力佳。沉着稳重,心胸宽大。温柔敦厚,有牺牲奉献的精神。理解速度不快但深入。动作缓慢,忍耐力强。对事物易生执着,有寄存事物的习性。

三德(Gunas)——饮食及人的心灵中皆存在三种性质,称为“Gunas”。

纯质(Sattva):纯粹性。
味:温稳、调和的味道。心:以纯质为主的心,呈现温稳、调和的特质。

激质(Rajas):活动性。
味:辛辣、刺激的味道。心:以激质为主的心,易以自我为中心、具有攻击性。

翳质(Tamas):不活泼性。
味:东西放了一段时间之后的沉重味道。心:以翳质为主的心,易陷入抑郁状态、对环境易造成破坏。

三个关键词


阿玛毒素(Ama):毒素的一种。

即胃消化的食物在体内形成的毒素。当体内三大能量(Doshas)失衡时,阿玛毒素易成为导致疾病的因子。

活力素(Ojas):生命的能量从饮食中获得的生命能量。反映在个人的健康状态和肌肤的光泽度上,攸关个人带给人的印象。

消化火(Agni):消化力的程度人体内有十三种消化素,最重要的消化素存在于胃和十二指肠里。

相关知识

古代印度瑜伽哲学:身心合一的修行之旅
“瑜悦身心,伽倍健康” ——哲学学院教工瑜伽协会组织开展快乐减压活动
瑜伽——健康的生活哲学
瑜伽探索之旅—瑜伽健康之道.pdf
瑜伽简介
瑜伽八支分法是什么
零基础瑜伽学院培训.pptx
瑜伽教练周末班
瑜伽养生与中国传统养生的理论基础
怎样才能做瑜伽教练

网址: 瑜伽哲学——三德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79595.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