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构建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构建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1日 10:02

构建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摘要] 探讨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意义、实现途径,认为不仅要政府主导,还要公众广泛参与,要通过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7-0010-02

     一、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理念

     环境友好概念最早出自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提出环境友好概念并非偶然,这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现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反思、批判的结果,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后,各个国家在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理念。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探索和实践,在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所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进一步确立了环境友好概念。2004年,日本政府在其《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在2005年3月首次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与环境相和谐,与环境和睦相处;从深层次讲就是要认识并尊重自然环境及其演变规律,努力降低自然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形态就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它的核心目标则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与资源节约型社会不同的是,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再把环境看作是一个外在的因素,而是直接作为一个与人并列的内在要素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方面。因此环境友好可以涵盖资源节约。

     二、中国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首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已向我们走来,社会生产、结构、形态也将随之发生重大改变。社会形态开始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生态文明,体现整体性、持续性、公平性的原则,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生态文明,包含着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中国政府适应这个转型,积极应对全球化、现代化所带来问题、挑战,在物质财富并不富裕,人民生活水平刚刚达到小康的背景下,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发展与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对子孙后代的义务、对国际社会的责任。
  其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解决自身发展与环境问题

构建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专家学者踊跃建言环境友好型社会
绿色PC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
依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专家学者谈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落实好
我国应当怎样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维集团ESG认证服务解决方案助力可持续发展,塑造环境友好型社会

网址: 构建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82291.html

所属分类:行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