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到底什么是健康呢

到底什么是健康呢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1日 07:39

一、中医健康理念的内涵

中医健康理念有着深厚的内涵,它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没有病症。在传统中医看来,健康是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既包括身体的良好生理功能,也涵盖对现实世界和人类社会的适应、调节和协调能力。中医认为健康是身心精神的集合健康,这一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

从身体层面来说,中医健康是指人体在阴阳平衡、脏腑和调、气血充盈、经络通畅、形神统一的状态下,具备良好的生理功能。例如,形体健康表现为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组织结构和功能正常。面色有光泽,正常人由于个体差异面色可能也有差异,但是都应该光泽红润,这是 “其华在面” 的表现,反映了心脏功能正常。腰背能够伸直,活动自如,无腰酸背疼,是肾气充足的表现,因为 “腰为肾之府”。

在心理层面,心理健康是指人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维清晰、睡眠良好等。如心情愉快,表情自然,是脏腑气血调和的表现。睡得实,睡中踏实,醒后神清气爽,是心神内守的表现,因为心脏神,所以睡眠质量和心的功能密切联系。心神能够内守,就能睡得着;心神不能内守,就睡得不好,或者不好入睡。

在社会适应层面,社会适应良好是指人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保持与社会和谐共处。例如,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平静心态,避免长时间持续压力,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做到 “顺应自然、形神共养、保精护肾、调养脾胃”。

总之,中医健康理念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健康观念,它强调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统一,注重整体调理和长期效果,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

二、中医对健康的定义

(一)传统认知中的健康状态

在传统中医认知中,健康意味着机体处于正常的运作状态。当人体的正气和体内的激素水平处于正常的调节状态时,身体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出现任何疾病症状。无论是血压、血脂还是血糖都处于正常范围之内,通常说明身体比较健康。

中医对健康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层面,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健康的人双目炯炯有神,这体现了精神充沛、气血充足;脸色红润,表明气血运行良好;声音洪亮,反映了脏腑功能正常。同时,健康的人在心理上表现为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维清晰、睡眠良好等。在社会适应方面,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保持与社会和谐共处。

(二)发病原理与健康的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正虚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时,抗邪无力,外在邪气乘虚而入,疾病因之发生。正虚生 “邪” 而发病,正气不足会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精血津液的代谢运行失常,可产生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内生五 “邪”,或导致痰饮、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的产生而引起新的病变。正气的强弱还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邪气侵入,若正气充盛,多表现为实证;若正气虚衰,多发为重证和危证;正气不足,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而健康是阴阳平衡的状态,是邪正相搏的和谐状态。当人体阴阳平衡时,身体处于健康状态;阴阳失衡时,人体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长期阴阳失衡还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维护阴阳平衡的力量就是抗病能力,即正气。导致阴阳失调的因素就是致病因素,即邪气。邪正相搏是发病的基本原理,只有当邪正相搏处于和谐状态时,人体才是健康的。

三、中医健康的特征表现

(一)身体外在的健康标志

中医认为,眼睛有神是脏腑精气汇集之地,眼神的有无反映了脏腑的盛衰。双目炯炯有神,是一个人健康的最明显表现。呼吸微徐,指呼吸从容不迫,不疾不徐。《难经》认为 “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说明呼吸与人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二便正常,《素问・五脏别论》说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经过肠胃消化后的糟粕不能藏的太久,大便通畅则是健康的反映;小便是排除水液代谢后糟粕的主要途径,与肺、肾、膀胱等脏腑关系极为密切,小便通利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功能活动。

脉象缓匀,人的脉象要从容和缓,不疾不徐。“脉者,血之腑也”,气血在脉道内运行,脉象的正常与否,能够反映气血的运行。形体壮实,皮肤润泽,肌腠致密,体格壮实,不肥胖,亦不过瘦。因为体胖与体瘦皆为病态,常常是某些疾病带来的后果。面色红润,是五脏气血旺盛的表现。牙齿坚固,因齿为骨之余,骨为肾所主,而肾为先天之本,所以牙齿坚固是先天之气旺盛的表现。

双耳聪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说明耳与全身组织器官有密切关系,若听力减退、迟钝、失听,是脏器功能衰退的表现。腰腿灵便,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腑、四肢关节之筋皆赖肝血以养,所以腰腿灵便、步履从容,则证明肝肾功能良好。

声音宏亮,声由气发,《素问・五脏生成篇》说 “诸气者,皆属于肺”,声音宏亮,反映肺的功能良好。须发润泽,发的生长与血有密切关系,故称 “发为血之余”,同时又依赖肾脏精气的充养。《素问・六节胜象论》说 “肾者…… 其华在发”。头发的脱落、过早颁白,是一种早衰之象,反映肝血不足,肾精亏损。

食欲正常,中医学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饮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脾胃的盛衰。食欲正常,则是健康的反映。

(二)养生特点与健康的关联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就养生保健而言,一般来说,养生都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春天转暖,万物生发,起居应与春天同步,“夜卧早起,广歩于庭”,饮食应以温热清淡养阴之品为主,忌发物,春补宜以清补为主,不宜大寒大热之补品;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万物生长到极致,暑热难耐,起居宜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饮食宜清淡,适当加清热解毒之品,若进补,则以滋阴补气为主,不宜过多温补和滋腻厚味之品;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起居宜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饮食宜甘润,滋补宜少辛增酸,选沙参、川贝、麦冬、百合等润肺滋阴之品比较好;冬天,天寒地冻,万物潜伏闭藏,寒邪易伤人体阳气,起居宜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敛阳护阴,饮食宜温热升阳之品,可选韭菜、桂圆、甲鱼,羊肉等。

阴阳平衡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指的是人体内阴、阳两种能量相对平衡的状态。只有当阴阳平衡达到一定水平时,身体才能处于一个健康、平衡的状态。当阴阳失衡时,人体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失眠、头痛、消化不良、疲劳、抵抗力下降等。长期阴阳失衡还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饮食、运动、按摩、针灸等方法都可以调节身体内的阴阳平衡。

身心合一在中医养生中也非常重要。中医认为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的,心理状态会影响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心理状态。因此,中医养生强调身心合一,即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和稳定。情志调养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等情绪会导致身体内部环境的失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中医养生注重情志调养,通过保持心情平静、愉悦等方式来维护身体健康。

四、中医判断健康的标准

(一)双目有神

中医认为,眼睛是 “肝开窍于目” 的地方,肝的功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眼睛的状态。双目有神说明肝血充足,精气旺盛。目光炯炯有神,表明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尤其是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协调。而且,眼睛的明亮与否与全身的气血运行密切相关。气血充足,眼睛自然有神。例如,一个健康的人,其眼睛明亮清澈,灵动活泼,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而当人体气血不足或肝脏功能出现问题时,眼睛可能会出现干涩、视物模糊、无神等症状。

(二)一觉到天亮

夜晚是阴气最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应该潜藏于体内,帮助身体休息和恢复。如果阳气不能顺利潜藏,就会导致失眠或夜间频繁醒来。一觉到天亮表明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正常。中医认为 “心主神明”,心神安定才能有良好的睡眠。如果心神不安,可能会导致失眠或多梦。一般来说,健康的人在夜间能够快速入睡,并且睡眠质量高,不会频繁醒来或做梦。而睡眠不好的人,可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如心肾不交、肝郁化火等原因所致。

(三)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上厕所

人体在夜间进行自我修复和排毒。早晨起床后上厕所,可以将一夜积累的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健康。早晨排便也反映了肠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如果每天早晨能够顺利排便,说明肠胃功能良好,消化系统运作正常。中医强调 “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整体健康。例如,正常情况下,每天早上起床后,人体会有便意,并且能够顺利排便,大便成形,颜色正常。而如果出现便秘、腹泻等情况,则可能是脾胃虚弱、肠道湿热等问题的表现。

(四)一天三到七次小便

中医认为 “肾主水”,肾脏负责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如果肾气充足,排尿次数和量都会正常,反映了肾脏功能的健康。正常的小便次数表明气血运行顺畅。气血充足且运行顺畅时,身体的各项功能都能正常运作,包括排尿。一般来说,健康的人小便次数适中,颜色淡黄,无异味,排尿顺畅。而如果小便频繁、尿量过多或过少、颜色异常、有异味等,可能是肾虚、膀胱湿热等问题引起的。

(五)手心、脚心的温度

中医认为,手心和脚心的温度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气血充足且运行顺畅时,手心和脚心会保持温暖。如果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可能会导致手脚冰凉。同时,也反映了身体的阴阳平衡。中医讲究阴阳调和,手心和脚心温暖适中是阴阳平衡的表现。如果手心和脚心过热或过冷,可能是阴阳失调的信号。这还与脏腑功能有关。比如,肾主水,肾气充足时,水液代谢正常,手心和脚心的温度也会正常。如果肾气不足,可能会导致手脚冰凉。

(六)牙齿坚固

中医认为 “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才能使骨骼和牙齿坚固。牙齿被视为骨的延伸,因此肾精的充盈直接影响牙齿的健康。中医强调饮食对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富含钙、磷和其他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牙齿的坚固。健康的人牙齿坚固、洁白、无龋齿,说明肾脏功能良好,气血充足。反之,如果牙齿松动、易脱落、疼痛等,可能是肾虚、胃火上炎等原因所致。

(七)你的胃口

中医认为 “脾主运化”,即脾胃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如果脾胃功能正常,胃口就会好,身体也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反之,如果脾胃虚弱,可能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胃口的变化也能反映身体的阴阳状态。比如,阴虚火旺的人可能会出现口干、口苦、食欲不振等症状。通过调节阴阳,可以改善胃口,促进健康。一般来说,健康的人胃口正常,不挑食偏食,食之有味。

五、中医健康观的意义与价值

(一)对保持健康的指导意义

中医健康观为人们保持健康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方法。首先,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要求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例如,在春季,人们应 “夜卧早起,广歩于庭”,饮食以温热清淡养阴之品为主,这有助于人体顺应春生之气,促进阳气的升发,保持身体的活力。其次,阴阳平衡的理念提醒人们注意身体内部的协调。通过饮食、运动、按摩、针灸等方法调节阴阳,可以避免因阴阳失衡而引发的各种不适症状和慢性疾病。再者,身心合一的观念促使人们关注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保持心情平静、愉悦,进行情志调养,能有效预防因情绪过度波动导致的身体内部环境失衡。

(二)在预防疾病方面的价值

中医健康观在预防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一方面,中医强调未病先防,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例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养生方法,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在面对外在邪气时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中医注重既病防变。当疾病发生后,积极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例如,在疾病初期阶段,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同时,中医还通过调节饮食、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帮助人体恢复阴阳平衡,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对延长寿命的重要作用

中医健康观对延长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通过养生保健,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例如,中医提倡畅悦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的忧愁和哀思,这有助于气血的调和,延长寿命。高尚品德的培养也被认为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坦荡的心胸能使身体气血冲和。此外,戒慎房室、顺应四时、节制饮食、合理运动、别年顺性、善服药饵等方面的养生方法,都有助于维护人体的健康,延缓衰老,从而延长寿命。据统计,遵循中医养生方法的人群,在健康状况和寿命方面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总之,中医健康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健康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践行。通过遵循中医健康观,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知识

到底什么是健康呢
健康管理师到底是管理什么?
到底什么是健康管理?
包皮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昆明假性怀孕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昆明内分泌失调到底是什么?
睡太久也不好 到底怎么睡最健康
昆明男性不育到底该查些什么呢?
健康管理到底管什么?怎么管?
减重手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手术

网址: 到底什么是健康呢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8282.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