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很多位家长都问过我关于孩子是否是"多动症"的问题。
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妈妈带孩子到餐厅吃饭,孩子5岁,还在上幼儿园。
在妈妈去取餐的过程中,孩子一直在座位上上蹿下跳,蹦来蹦去,妈妈怎么制止都没有用。甚至在用餐的过程中,孩子还把餐具弄得叮当响,甚至还不小心将桌上的自带的零食挥到了一旁用餐的一对情侣身上。
那男生不耐烦地说:"吃个饭都这么捣乱,这孩子怕是有'多动症'吧!"本来孩子的妈妈还准备道歉,但谁听到这句刺耳的话都忍不了,两人一下子就吵了起来。
还有很多家长也跟我留言:我孩子这样到底是不是有多动症?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
其实从名称上也可以看出,"多动"和"多动症",主要是多了一个"症",后者比起前者升级成一个病状。
好动其实是健康孩子的特点。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个天生的好奇宝宝,充满探索欲和好奇心,世界对他们来说都是崭新的,值得探索的。
但多加了一个"症",性质就不同了。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其实是一个相对于直白通俗的名称,准确的说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注意力障碍
"多动症"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他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且集中和分配能力过低,保持专注力的时间很短暂,也很难合理分配和利用。
2)活动过度
是指孩子活动过多,且难以控制,行为具有攻击性和冲击性。
具有"多动症"的孩子,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相对困难,因为他们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成绩不好,容易出现厌学、逃学现象。
比如在美剧《绝望的主妇》中的一位主妇Lynette有4个孩子,有两个孩子年纪相仿,也正是上幼儿园的时期,他们就是多动症孩子。
他们注意力难以集中,需要妈妈重复很多次命令;且行为具有冲击和攻击性,在学校里会捣乱,将颜料涂到其他小朋友脸上;他们不听话,且就像不会累的陀螺一样不停地玩闹。
他们有时需要靠药物来治疗他们的"好动"。
但是,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捣蛋,成绩也不太好的孩子,是不是一定是"多动症"呢?
答案是:不一定。
|"多动"VS"多动症",你知道两者区别吗?
很多家长都跟我抱怨,到底应该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们也并不觉得孩子有什么问题,如何区别孩子是"多动"还是"多动症",父母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首先,孩子的注意力是否有能够集中的时候
多动:
对于只是"多动"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情还是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比如搭积木、涂鸦、看书、玩游戏等等。
多动症:
但是对于"多动症"孩子,他们对于任何活动的注意力集中水平都要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本来孩子就很容易分心,而他们就几乎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引起他们长时间的兴趣,甚至短时间的关注也没有。
2)其次,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如何
多动:
对于"多动"的孩子来说,他们大多动作都比较灵活,而且协调性很好,上蹿下跳也不容易摔倒,反应也很迅速。
多动症:
但是"多动症"孩子则显得很笨拙,他们思维反应都相对慢几拍,这也是他们经常不为小伙伴们接受的原因。
但也因此,他们常常会恼羞成怒,破坏小伙伴们的游戏和活动。
3)最后,他们在坚持性和控制力的水平也有差异
多动:
比如"多动"的孩子通常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坚持不下去,并且在压力较小且熟悉的环境中,他们的自控力会低,而相反,在压力足够大的时候,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至于失控。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控制自己的行为,比较理性。
多动症:
但是"多动症"孩子,由于前面也说了,他们几乎不对任何事情提起兴趣,基本就是三分钟热度,所以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坚持,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很难控制行为。
而在严重的状态下,甚至无论做什么都没有目的性,茫然。
所以,家长如果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孩子的到底处于哪种状态,就可以通过这三个问题来判断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动症"患者。
|担心孩子有“多动症”?关于"多动症"的几点提示
不要使孩子"被多动症"
什么意思呢?
刚才已经说了,"好动"其实是健康孩子的天性,儿童时期的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都很旺盛,好奇心强,特别是一些在艺术或者设计创造领域有天赋的孩子,他们更表现出"兴趣支配注意"的特点。
所以当他们在比如读书、学习、上课等不是自己日常感兴趣的领域时,就会出现"类多动症"的现象。
三年级的斌斌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嬉皮笑脸,违反纪律,做各种小动作,还总是扯前面女生的小辫子,上课没一会的就分心。
因为这件事,家长已经被老师请到学校很多次了,于是家长打也打,骂也骂,但也不见效果。
但虽然孩子在课堂上听讲容易分心,但在家里自己玩游戏、看书的时候,注意力还比较集中。
老师建议家长咨询一下专家,父母也担心孩子是"多动症",甚至准备用药物治疗。
其实我们通过上面的描述,明显可以判断斌斌不是"多动症"但家长强烈的制止甚至强调孩子的患病,很可能真的毁了孩子。
积极预防"多动症"的"次生问题"
若判断孩子患有"多动症",一定要注意"多动症"的"伴生问题",比如会影响学习、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等。而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症状",是不可控的,这是孩子能力的问题,而不是其态度。当父母察觉到问题时,一定要接纳和包容孩子,不能像上个例子里的斌斌家长一样用打骂斥责等极端方式教育孩子,再给孩子增加本不该有的压力,也容易加深糟糕的"亲子关系"。家长看到孩子的品行障碍,要尽可能地体谅和包容孩子,并帮助孩子,避免出现更多的其他问题。
大孩子甚至成年人也可能患有"多动症"
不要以为"多动症"只有小孩子会得,等孩子长大就不会了,但事实上,一些孩子的"多动症"从小学持续到中学、大学、甚至到成年,都是有可能的。
这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会社交、人际交流、家庭生活等方面。
所以,预防要趁早,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孩子有了"多动症"的苗头,一定要认真对待,带孩子去见心理医生,在确定之后要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一般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的手段。
"多动"还是"多动症",需要父母倍加细心地注意和观察,带孩子走出障碍,千万不要不以为意,以为只是小孩子调皮捣蛋,也不要过度夸张,给孩子戴上莫须有的症状。
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点击关注,助你童行,教育路上,有我相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