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孩子活得高,他就能超越你!
如果父母已经设计好了孩子的人生道路,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成就不太可能超越父母。即使他最终达到了父母想要的结果,他也不可能快乐。因为他的生命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你的。
2.你做过什么让孩子“融入”的事情吗?
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会做一些“融入”孩子的事情——完全覆盖孩子的情感世界,导致孩子失去了情感世界,情绪、悲伤、恐惧都从属于父母的情绪波动。而一个“有意识”的母亲,会给孩子留有余地。
比如,当有意识的母亲和丈夫发生矛盾时,她有能力告诉孩子,母亲虽然生父亲的气,但这是我的事,你还可以爱他。妈妈现在很难过,但是你可以玩。
3.撒娇是一种态度,与贫富无关。
所谓溺爱,就是当孩子提出需求时,父母会担心、生气或难过,但还是满足了孩子的需求。
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不能感同身受对方的感受,所以他习惯于把自己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他人——归咎于父母、老师、同学、社会、命运和他人。
4.父母的影响在男孩和女孩之间是不同的。
一个女人的善良和温柔,取决于她内在的女性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是从母亲那里获得的。
一个男人的创造力和赚钱能力取决于他内心的男性能量,父亲是一个重要的传递者。
如果儿子缺乏与父亲的联系,内心缺乏对父亲的认同,他就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如果我的女儿在一个“强势母亲”的家庭中长大,她将来可能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她的丈夫。
5.孩子为什么要撒谎?
在传统观念里,说谎几乎等于学坏。当孩子撒谎时,父母经常会生气和担心。但是,你能看到孩子说谎时内心的恐惧吗,能和他得不到满足时的悲伤一样吗?撒谎是孩子对父母的反操纵。
什么孩子天生会撒谎?其实每个爱撒谎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权限极低的家长。左边的不同意,右边的不同意。正是在一次又一次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形成了一个认知,那就是不诚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说实话,肯定会“倒霉”。所以只要家长允许,多听,孩子慢慢就不会说谎了。
6.我从哪里来?
孩子会问父母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很多家长都会这样回答,“你在路边捡的”“你从外面带来的”。即使是亲生子女,如果父母经常传递这样的信息,也会给孩子造成内心的困惑,损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要知道,“身份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
7.父母打架,孩子自暴自弃。
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孩子一方面会感到害怕和恐惧,另一方面也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帮谁?帮助哪一方是正确的?类似的问题会一直纠缠折磨这个孩子。一旦这种现象不可调和,孩子很可能试图通过生病、自残、变性甚至死亡来唤回父母之间的和解。
8.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怎么办?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和父母无话可说,甚至拒绝交流。其实,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如果父母能真实地把所谓“脆弱”的部分呈现给孩子,比如你的无助、你的悲伤、你的痛苦……而不是把这些感受变成“愤怒”去责怪孩子,孩子的心就会逐渐为你重新打开。
例如,当孩子有一天回家晚了,许多父母会对孩子发火。其实在他们愤怒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对孩子的担忧。不幸的是,很少有父母能够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担心和焦虑,更多的是责骂和威胁。然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换来的是冷漠、软弱而不是坚强。
9.你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吗?
孩子来找妈妈玩,妈妈说“我在做家务,现在很忙”;孩子在学校领证,想给爸爸一个惊喜,爸爸就出去娱乐了.....这些行为无非是在向孩子传递“不重要”的信息——你没有我的工作、我的生意、我的朋友、我的美容、我的舞蹈、我的买衣服和我的* *,重要。你,不重要。
一个自认为不重要的孩子,长大后不一定能争取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习惯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失去了成为重要人物的机会。
10.换个角度谈谈青春期的“叛逆”。
每次看到“很听话很乖”的孩子,我就有点担心。因为我知道这样的孩子以后可能会做出很“叛逆”的事情。
当一个人到了12岁左右的时候,他的内心本能会隐约意识到,等我长大了,我可以离开父母生活了,他的内心会有一种冲动,鼓励他重新活出自己,活出曾经压抑的生活的一面。童年时被压抑得越厉害,反抗能量就会越大。
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的能量被完全压制了,甚至不会被评判,整个人会变得更加内向,感到无力。
11.言传身教胜于身教。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告诉孩子的事情,孩子会记住,却不知道当语言和行为背道而驰的时候,行为本身会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俗话说,言传身教不如身教。
举个例子,一个父亲天天叫孩子“孝敬父母”,自己却“命令”父母。孩子们会怎么想?他长大了,也学会了对你颐指气使。而一个孝敬父母的父母,即使从来没有和孩子谈过“感恩教育”,长大后自然会孝顺。
12.请加入你的孩子,欣赏他目前的成就。
孩子考了95分,妈妈说:“95分很好。你要5分,就要100分。再努力一点!”很多人都被这句“再努力一点”催眠了一辈子。他们永远没有能力享受当下的快乐,忽略当下的喜悦。他们的一生都是未来,未来还是未来。
我们不是说不努力,而是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的每一刻,在快乐中自信地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请和他一起享受,体会他此刻的成就和喜悦。这样的孩子可以过平静、优雅、平衡的生活;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让你对他的未来放心的孩子。
13.在公共场合被羞辱和体罚是自杀的源头。
我们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描述一个人当众受辱的时候,经常会用这样的话来形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个描述很有意思。也就是说,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受到羞辱时,身体无法逃避,只能下意识地选择让意识逃避。简单来说,在那一瞬间,他的身体还在,但他的内心却处于一种逃避或者休克的状态。那时候,他无异于行尸走肉。当他被多次侮辱,久而久之,他就会在心里种下自杀的种子。
14.育儿教育的四个金玉良言
但尊重不放纵,关心不干涉,分享不教导,邀请不要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