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亲子关系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目前,亲子关系的特点主要有:亲子冲突的高发期,家长教养方式,父母双方与子女亲子关系的差异,在不同家庭形态和环境下形成的亲子关系,青少年犯罪与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父母和子女互相尊重信任配合、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平等、家庭关系和谐亲密等都会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心理机制,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
关 键 词:青少年;亲子关系;心理健康
引言 亲子关系(parent—child relationship)原是遗传学用语,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这里是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互动所构成的一种人际关系。作为血缘关系,这使得父母和子女建立起一种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对一个个体来说亲子关系是其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关系,是影响其未来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包含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爱,情感和沟通。良好的亲子关系使成长中的孩子习得基本知识、技能、行为及价值观 ,促使其成功地发展各种社会人际关系。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则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例如:品行障碍、精神错乱、自杀及犯罪倾向等。因此,探究亲子关系的特点对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学生亲子关系的特点
1.1青少年时期——亲子冲突的高发期
亲子冲突是指亲子间由于认知、情感、行为、态度等的不相容而产生的心理或外显行为的对抗状态。亲子冲突高发期一般是在青春期,前人霍尔,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就曾做出许多研究。黄希庭等对580名初中生亲子关系的研究中也发现,初中生亲子冲突进入青春期后呈上升趋势,在初三时冲突激烈并达到最高水平。[1]
亲子冲突的特点可以分为:冲突的内容,频率,强度,主动性这几个方面,而在其内容方面,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主要为学业,家务,朋友,消费,生活安排,外表,隐私等方面。早年对初中生的亲子冲突进行的研究表明,初中生亲子冲突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从年级上来看,初二年级处于顶峰,而与母亲的冲突明显高过与父亲的冲突。亲子冲突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多数方面的亲子冲突,均是男生多于女生,而且随年级而增加。[2]
1.2家长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关于父母教养内容、教养态度、教养行为等,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稳定性。教养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孩子的情感态度与对孩子的要求控制程度两方面[3]。在国内,一般将教养方式分为溺爱型、专断型、纵容型和民主型这几种。中国的封建制度沿袭千年,而在家庭中,传统上的专制等级长辈统治制度同样沿用,大多数父母都要求孩子要服从他们的要求,而父母反过来也要对他们教育孩子负责,在我国,主要体现在家长对孩子学业的权威和专制上。尽管近年来中国家庭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中国父母仍然倾向于强调儿童的服从,在抚养孩子方面崇尚使用高控的专制型方法,如身体惩罚等等。理想的父母教养方式它应当是一种和谐健康的、让亲子双方产生幸福之感的、有利于孩子持续发展的关系。与此相关,理想的教养方式也不简单地表现为某种具体教养方式。其要旨是,这种教养方式要符合家教原理和教育精神,事实上调动了亲子双方尤其是孩子的主体性,教育效果最好,也最让人满意。
1.3不同家庭形态和环境中形成的亲子关系
家庭形态包括典型家庭及非典型家庭,典型家庭即普遍的亲生父母抚养子女这一典型家庭形式,而非典型家庭包括单亲家庭、继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寄养家庭等几大类。在现代中国,非典型性家庭的情况日益增多,许多研究显示单亲家庭及继亲家庭的孩子不管是人格发展、生活适应、同伴关系、学业适应、社会技巧还是偏差行为的发生,都与双亲家庭存在着差异。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彼此很少向对方谈论他们的感受,即使有矛盾和要求,他更倾向于逃避问题或者直接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别人,而不是坦诚的沟通,这种消极冲突解决策略,会使矛盾不断积累,直至更加激化,导致家庭功能发挥不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4]
2 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确定为六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在这六个方面中,亲子关系与其中的多个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2.1 亲子关系与学习适应性
学习压力大、厌学、考试焦虑是中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三大问题。在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中这些问题尤为明显。由于受传统观念及儿童自身特点等影响, 导致亲子互动关系具有不对称的特点, 通常父母占据权威地位,儿童处于被动的位置,父母根据自己意愿教养儿童, 不考虑儿童自身需要、兴趣等, 使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出现障碍,由此导致孩子在学习中会过于考虑家长的需求,给自己施加压力,或者因为厌烦家长的教养方式而与父母对着干,产生厌学情绪。
2.2 亲子关系与社会适应性
亲子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性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正向的亲子沟通有助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且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机会,反之,不良的亲子关系则容易导致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增加,攻击性增强,从而进一步增大了犯罪的机率。还有研究指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适应不良较易使青少年产生偏差或犯罪行为。[5]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家庭成员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没有时间把自己的烦恼、 困惑和苦闷说出来,日积月累,就会出现一些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如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还有研究表明父母对青少年较低的支持或是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缺乏情感联系与青少年的偏差、暴力行为及毒品使用有关。[6]
2.3 亲子关系与人际关系
有的家长无微不至,总是以积极肯定态度对待孩子,对孩子的需要尽可能予以满足;有的家长则大而化之,经常持消极否定态度,对孩子的需要漠然视之。有的家长高标准严要求,孩子的行为被严格控制;有的家长则无标准少要求,听任孩子放任自流。这些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形成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使得青少年在家庭环境中接受到不一样的处事态度。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都不断成熟的阶段,模仿是他们习得社会准则形成自我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孩子也会习得对待自己的方式,并将其带入自身的人际关系处理中。民主的、和睦良好的家庭会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3 对教育的启示
3.1父母和子女间应尊重、信任、民主、平等, 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
和谐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不仅爱子女, 更应该尊重子女合理的要求, 尊重其人格, 满足其合理需要, 这样子女才能正真爱父母, 信任父母, 尊重父母, 听从父母的教导, 相互间形成和谐的关系。但注意尊重和信任并非指溺爱、骄纵。同时,在教育中, 父母对子女采用民主的方式, 循循善诱, 讲清道理, 会用解释、讨论、疏导、点拨、提醒来帮助孩子控制和修正自己的言行。同时也应非常注意鼓励孩子的独立自主和进取心, 鼓励孩子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对孩子有控制力,提出的正确要求能被孩子接受;对孩子指导而不支配、自由而不放纵。孩子在这种父母的教育下, 会变得更合作、友善、自控和富于想象力, 有较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孩子容易感到安全、有自信心,比管教过严或过松的孩子更活跃、开朗、自然而外向。
3.2树立正确的父母意识,适当建立亲子一体感
在父母意识方面,父母应该认识到父母责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改正不当的做法,适当建立亲子一体感。父母意识主要是指父亲、母亲对于妊娠、分娩、育儿及亲子关系的态度, 对为人父母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以及成为父母后对自身及配偶的评价及情感体验等。[7]作为父母,应该调整好自己的认知方式,采取适合青少年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学会正确的管理教育孩子,也要正确的评价他们,适当管束,正面教育、鼓励、关心等等。逐步树立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观、儿童观和亲子观, 明确亲子关系是孩子良好人格特征发展、健全行为模式的养成及心理健康维护重要因素,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和孩子,掌握教育孩子的技能和方法,对孩子既“爱”又“管”,即适当管束与正面教育、鼓励、关心体贴相结合。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制的加在孩子身上,可以适当的进行亲子游戏,以增进亲子感情。
3.3建立良好的学校社会环境
教育孩子跟家长沟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中等教育系统开设家长学校,重视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的培养,学校自身也要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学校社会环境通过促进儿童的认知,学习等等,间接地影响了亲子关系。青少年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会对其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他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有目的,有系统的掌握知识,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中,能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进行一种理性的认识或认知活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8]同时,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石伟、张进辅、黄希庭(2004):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第1期,第10~14页。
[2]方晓义、董奇(1998):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心理科学,第2期,第122~125页。
[3]林磊(1995):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第3期,第71~73页。
[4]雷雳、王争、刘红云、张雷(2002):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应用心理学,第8期,第14~20页。
[5]Klein , K, Forehand R , Armistead ,L ,etal.(1997) . Delinquency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early adulthood : Family parenting predictors from early adolescence.. Adolescence, 32 (125),61–80
[6]王云峰、冯维(2006):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中国特殊教育,第73期,第77~82页。
[7]叶一舵(2002):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第130~136页。
[8]林崇德(2009):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知识
浅论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论文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
浅析饮食习惯与健康的关系的论文
心理健康亲子关系讲座
心理与亲子关系咨询
亲子关系的基本类型 怎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心理健康 亲子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恋爱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的关系是什么?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二孩家庭亲子关系分析
网址: 浅析中学生亲子关系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87367.html
推荐资讯
- 1发朋友圈对老公彻底失望的心情 7696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4011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90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402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319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18
- 7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731
- 8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24
- 9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83
- 10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