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1日 15:34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的定义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二、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

  认知影响行为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因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认知疗法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治疗的关键在于重构认知

  认知疗法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试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呈现的心理问题。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 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 的认识和对事的见解等等。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认知疗法的策略,在于重新构建认知结构,

  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 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艾利斯(Ellis)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谈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 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贝克也指 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 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梅钦伯姆(Meychenbaum)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由自我指令性语言控制,而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内化,虽在成人期意识不到,但仍在控制人类的行为和情绪。如果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形成过程中有误,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行为。因此,治疗包括学习新的自我指令、使用想象技术来解决问题等。克也指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

三、认知疗法的实施步骤

  贝克认为,认知疗法对心理障碍的治疗重点在于减轻或消除那些功能失调的认知活动,并帮助患者建立适应性的功能,鼓励患者对导致障碍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以及情感、动机等内部因素进行自我监察。他在1985年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思维

  由于引发心理障碍的思维方式是自动出现的,已构成了学生思维习惯的一部分,多数学生不能意识到在不良情绪反应以前会存在着这些思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

  2.识别认知性错误

  所谓认知性错误即学生在概念和抽象上常犯的错误,如第一节中提到的一些非理性思维。这些错误相对于自动化思想更难识别,因此教师应听取并记录学生的自动性思维,然后帮助学生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

  3.真实性检验

  真实性检验就是将学生的自动思维和错误观念作为一种假设,鼓励他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这是认知疗法的核心。

  4.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并非被人注意的中心。很多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他人的评价。为此,他常常感到自己是无力的,脆弱的。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稍有改变就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非难,那么老师可以让他不像以前那样去和人交往,即在行为举止上稍有改变,然后要求他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言行的变化,他自然会认识到自己以往观念中不合理的成分。

  5.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多数学生都认为他们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会一直不变的持续下去,而实际上,这些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而不会永远持续。让接受咨询的学生体验这种情绪涨落变化,并相信可以通过自我监控,掌握不良情绪的波动,从而增强改变的决心。

四、认知疗法与传统疗法的区别

  认知疗法不同于传统的行为疗法,因为它不仅重视适应不良性行为的矫正,而且更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同时,认知疗法也不同于传统的内省疗法或精神分析,因为它重视目前病人的认知对其心身的影响,即重视意识中的事件而不是无意识。内省疗法则重视既往经历特别是童年经历对目前问题的影响,重视无意识而忽略意识中的事件。 从另一角度言,认知疗法乃是针对心理分析疗法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因为在心理分析治疗时,常着重于心理与行为的潜意识和情感症结,而这种潜意识的欲望或情感,往往只是施治者的分析推测,不容易向患者解释,也不容易被患者接受,更不易作为治疗的着眼点来操作。治疗把着眼点放在认知上,它不必管看不到、也抓不到的潜意识,只要更正这些可用语言描述的观念、想法、信念,处理好非功能的“认知”即可。既明显,又具体,易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协作。

  治疗技术在于改变求治者的现实评价

  大家知道,人在药物作用、疲劳、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过份警觉的状态下可以出现感知歪曲,从而影响现实评价,如“草木皆兵”。在异常认知方式的影响下,同样可以出现现实检验的错误。如固执病人,把别人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认为与自己有关;抑郁病人总觉得事事不如人,犹如行尸走肉;疑病症病人把躯体的任何不适都认为是严重疾病的象征等。

  正常人能够区分主观与客观、假设与现实;在接受假设以前,知道先对假设进行检验。如果二者混为一谈,如焦虑病人把任何风吹草动都视为危险信号。还有的病人虽然进行了检验,但只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证据,拒绝与之相反的证据,以致患者的认知评价不能正确反映现实。要帮助患者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让病人充分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施治者可直接或间接地向患者运用认识论的原理,来解释以下问题:①对现实的感知,不同于现实本身,最多也只能接近现实,因为感觉器官的功能有限,不可能完全反映现实,在病态的情况下尤其如此;②对感知的解释依赖于认知过程,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以及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容易出错,任何生理、心理问题都可影响认知过程。

  相关试验验证

  认知治疗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医生的任务就是与病人共同找出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病人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随着不良认知的矫正,病人的心理障碍亦逐步好转。

  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认知在不良行为的产生过程中可能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对此有人提出只要经过认知矫正就可达到治疗目的。拉什等曾用认知疗法和丙咪嗪治疗41例单相抑郁症门诊病人,分两组比较其疗效,发现治疗12周以后两组病人均有显著缓解,而认知疗法组病人在自我报告和临床量表评分上的改善更为明显;另外,认知疗法组病人对治疗取合作态度者较药物组为多(分别为78.9%,22.7%)。随防6-12月,疗效稳定。

  近10多年来,认知治疗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阿登纳、艾里斯、戈得夫雷特、贝克和麦生保等对认知治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认知治疗有不同的类别,强调不同的重点,采用不同的技术,但有许多共同的原则。其基本理论是:行为和情感是由认知作为中介的,适应不良性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医生的任务是认出这些认知,并提供适当的方法或学习技术矫正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由于适应不良性认知被矫正,将导致心理障碍的好转。虽然认知治疗也采用行为技术,但是认知治疗的目标是改变认知过程,而不是某些行为。认知治疗目前仍在发展中,已有约10篇报告证明,贝克的认知治疗对抑郁症有明显疗效,相当于或略高于三环抗抑郁剂。拉什等报告中度与重度抑郁症经12周认知治疗完全缓解出院者达83%。肖亦取得类似结果。认知治疗尚无令人满意的分类,主要包括艾氏理性情绪疗法,戈得夫雷特的系统理性重建法、贝克认知治疗(CT)和麦生保的自我指导训练与应激接种训练等。

相关知识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理 认知行为疗法基本技术
2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 认知行为疗法基础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适应症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如何治疗抑郁症的?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的方法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什么
阳痿的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网址: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87838.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