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自我接纳”呢?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样表述自我接纳的:
首先,一个自我接纳的人能接受自己,不会为自己或他人的缺点所困扰,他们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现状,从容地生活。
其次,他们能真实地对待自己的感情,不掩饰自己,自然而单纯地表现自己。
所以很多人往往只理解了第一层,而忽略掉了最重要的第二层含义。
也就是说,真正做到接纳自己,其实是一种整体的接受,是对于现实、缺点的接受。
生活中,认知一件事,我们大多会依据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根据事件本身。
这其实很唯心主义,忽略掉了客观,对自己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
譬如有人常评论富人的生活,认为他们是不幸福不快乐的;而对自己的现状就各种安慰,表示我这样平平淡淡也不错。
柴静说过:“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
经历过贫穷的人都知道,贫穷带给不了你什么。这种接纳就是“自欺欺人”。
所以接纳自己不是让自己安于现状、留在舒适区,也不是为了接纳而接纳,生而为人没那么圣母,能改变才有意义。
2
你是心理问题,其实是现实问题
“巨婴”的心态会让人萎靡不振,犹如一滩死水。这种情况下的“自我接纳”等同于“自我放纵”。
电影《奇异博士》中的主角史蒂芬·斯特兰奇,是一个不接受自己是个完整的人。
生活中,他高傲自大,尖酸刻薄,几乎没有朋友。后来得知,他这样的性格背后是因为害怕被别人看不起,害怕失去自己。
而古一法师在临终前和他有一段对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是为了消除它们——因为它们永远无法消除——而是要学会和它们相处”。
就像一个人有了正见,他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都是正确的,一个人有了偏见,他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大部分是错误的。
于是前者自信乐观、坚定果断,后者妄自菲薄、犹豫不定。
但其实每个人经历的很多事情都是相似的:
考研考公务员都会很焦虑,担心考不上;
人际关系中开始都容易恐惧,害怕别人讨厌自己;
想要升职加薪,但开始什么也处理不好,很难看到未来。
越来越多的人会把以上的当成是“心理”问题,但事实上,这是“现实”的问题。
准备的不充分,学的不踏实,焦虑是自然的;
不懂交际,害怕出错,所以会恐惧社交;
万事开头难,经验都是稳扎稳打的,所以才会没底气。
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现实的不足和缺点,别人又如何认可你。
21世纪已经不是玛丽苏、白莲花横行的时代了,没人会包容你的不努力和不改变,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这种自认为的“心理”问题实质就是残酷的“现实”问题,而一次次的“自我合理化”“自我接纳”治标不治本,问题仍在,而你却麻木了。
3
尊重生活,再去接受自我
如何成为一个愿意改变、懂得自我接受的人呢?
那就是让你变得强大,敢于直面问题,做个行动派,而不是花时间给“内心戏”和“自我庇护”。
毕淑敏在《我是怎样度过人生的低潮期的》中写道:
安静地等待。好好睡觉,像一只冬眠的熊。
锻炼身体,坚信无论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体魄都用得着。
多读书,看一些传记。一来增长知识,顺带还可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
生活本就是泥沙俱下,就是鲜花和荆棘并存。
尊重生活本来面目,接受一个完整统一的真实世界。
这种接纳才是有意义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