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这家高逼格的美国连锁超市,把“有机”文化变成了信仰

这家高逼格的美国连锁超市,把“有机”文化变成了信仰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1日 21:08

文化是商业的最高境界。

三里屯的那里花园坐落在太古里和 3.3 大厦之间。一座西班牙式建筑,配以小而精致的广场,有着口味最纯正的地中海风格餐厅、排队最长的酒吧和夜店,是潮男潮女和网红们最爱去的时尚打卡地。

每周二的中午,这里会聚集另一群人。来自顺义、海淀、昌平,甚至河北的农户在这里摆摊。临近中午,来这里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是附近公司的白领,也有的是从其他地方过来赶集的。他们购买的产品从蔬菜、水果、土豆、红枣,到奶酪、果酱、手工制品,甚至煎饼果子。这些农产品价格并不低,但都是生态农业的产物。在生产过程中,农户不施农药,不用化肥,尽自己的努力保护土地和环境。

这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从2010年创立以来已经有10年了。10年来,这个市集不接受资本运作,没有网红,也没有明星创始人。它在努力寻找一种方式,让普通人能够参与到食品生产环节,以对抗扭曲的市场带来的食品和健康安全问题。

▲每周二在三里屯那里花园的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图片来自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公众号

2019年5月,一家另类的高科技公司在万里之遥的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第一天其股价就大涨163%,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IPO的最好表现。这就是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等一众明星大腕和食品巨头 Tyson(泰森)参与投资的 Beyond Meat,一家用植物蛋白制造人造肉的公司。

公司的创始人伊森·布朗(Ethan Brown)从小是在马里兰州西部的农场长大的。他热爱一种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为此,他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他回忆说:我的父母曾经问我:你最想解决这个世界上的哪一个问题?我当时满脑子都是气候变化,所以我就去做了10年可替代能源。然而,他始终没有放下对动物的思考。用宰杀的方式获得动物蛋白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吗?我一直喜欢养在家里的动物(宠物)和养在农场的动物,那为什么我们要对它们区别对待呢?

2008年,他找到了密苏里大学的两位教授,研究用植物蛋白制作跟真实牛肉口味一样的人造肉。他们从豌豆、绿豆、蚕豆、糙米和葵花籽中提取蛋白质,从椰子油、葵花籽油和芥花籽油中提取脂肪,添以钙、铁、盐、氯化钾等矿物质,用甜菜汁、苹果汁等上色和增加口味,并加入土豆淀粉和甲基纤维素形成有嚼劲的口感。这样制作出来的牛肉汉堡,不但口味上跟真实牛肉近似,更重要的是其制作过程中减少了90%的温室气体排放、99%的水资源消耗、93%的土地需求,以及46%的能源需求。布朗成功地把他的两个最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了。

Beyond Meat 是近年来涌现的人造肉浪潮中的佼佼者。另一家创业公司 ImpossibleFoods(一家美国人造肉企业)也同样炙手可热。它也是从植物中提取蛋白,但用的是小麦和土豆,并且用亚铁血红素来模拟真实牛肉的色与香。这家公司获得了盖茨、李嘉诚等名人的投资。

除了从植物提取蛋白质,还有一些公司,比如 JUST Meats(皆食得肉类公司)和 Memphis Meats(孟斐斯肉类公司)尝试用细胞培养的方式来生长人造肉。后者还获得了盖茨、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和农业巨头 Cargill(嘉吉,是一家集食品、农业、金融和工业产品及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跨国企业集团)的投资。等一下,怎么哪儿都有盖茨?

人造肉行业刚刚起步,但这个热潮的背后,是人们对传统农业和食品获取方式的深层次忧虑。以传统畜牧业为例,其资源占用和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还记得 2019 年夏天持续几个月的亚马孙雨林大火吗?很多人认为,这个生态灾难和人类的畜牧业活动有密切关系。在美国,畜牧业占用了一半以上的水资源,一半以上的农作物被用来做饲料,并且排放了一半以上的甲烷,更不用说畜牧带来的污染和传染病了。

人类必须要做些什么。

从北京有机农夫集市到人造肉,其背后的精神实质是有机环保的文化理念。这是基于一种对未来的共同想象。这种想象开始是一颗种子,慢慢成长为参天大树。

有机环保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初。奥地利社会哲学家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被广泛地认为是这个思想的发起者。早在1924 年,他就在《农业复兴的精神基础》一文中提出,农业应该回归自然,少用机械和化学物质。到了 1940 年,英国农业学家诺斯伯恩(Northbourn)爵士第一次使用了“有机农业”这个词。然而,这些思想并没有获得广泛认同。在接下来的20年中,杀虫剂和农药仍然被大规模地使用,而大众对此茫然无知。

直到1962年,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这本书讲述了 DDT(滴滴涕,是一种有机氯类杀虫剂)等农药对环境的致命危害,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卡逊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后来成为美国副总统的戈尔说,正是这本书让他投身环保事业。“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

有机和环保运动是60年代美国社会运动和思潮的一部分。它和反对越战、黑人民权运动、女权主义和嬉皮士文化一起,帮助当时的年轻一代重塑了西方主流价值观,其结果一直影响到了今天。很多人不知道,硅谷文化是受到了嬉皮士文化的直接影响。乔布斯就是其中之一。1995 年,在著名的《遗失的访谈》最后,主持人问了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你是嬉皮士还是书呆子?

乔布斯:当然是嬉皮士。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是。

主持人:为什么?

乔布斯:你要问一下自己什么是嬉皮士。在 70 年代我在加州见过好多。你会发现在你的职业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在发生,生活不是关于你父母做的是什么。这(种新的文化)让人们想成为诗人而不是银行家。这种精神可以注入到产品里去,你可以感觉到人们热爱它。和我一起工作的人不是为了电脑而做电脑,而是为了跟别人分享一些东西。这(电脑)是我表达的媒介。

有机运动也有自己的乔布斯和苹果电脑。那个人就是约翰·麦基(John Mackey),他创立的全食也常被称为食品界的苹果电脑。

全食是美国最大的有机超市,在北美和英国有近500家分店。在这里可以买到蔬菜、肉类、奶制品、谷物、酒类等各种食品。之所以叫全食,是因为这里出售的食品是经过最低程度处理的,不长期保存,也没有添加剂。换句话说,你买到的是天然和有机食品,不用担心氢化脂肪、色素、防腐剂、抗生素、农药,以及转基因。

全食卖的食品比外面要贵,这是因为要维持从田间到餐桌整个链条尽可能地天然和人道,成本并不低。然而,它仍然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特别是年轻中高端收入的人群。据报道,全美有9%的人每月会在全食购物。很多人对全食的态度几近宗教信仰。

有机运动是怎样从一个小众的生活方式,成长为一种主流文化的?这是一个文化如何形成、发展,并通过商业化实现对社会进行实质改造的经典案例。

首先,从麦基的朋友圈说起。

跟乔布斯一样,麦基也有过一个狂放不羁的青年时代。他上了6次大学,但从没毕业。他研究宗教和哲学、打坐、吃素,通过冥想探索人生的意义。那时,他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一个素食公社里。在这个乌托邦式的社区里,他的任务是给大家买菜。久而久之,他萌生了自己开个素食店的想法,并且在1978年和当时的女朋友一起开了一家。麦基和他的嬉皮朋友们是一个基于共同理念形成的群体,彼此的关系非常紧密。因此麦基的店一开业,立刻就门庭若市,生意非常好,很快就在奥斯汀做出了名气。

全食公司创始人 约翰·麦基

然而,事情总会有波折。麦基在租店面的时候,房东曾经建议他买保险。因为那个地方平时没事儿,但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就麻烦了。麦基没太在意。没想到第二年,奥斯汀真的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他的小店被彻底毁了。

当时,麦基觉得一切都完蛋了,他开店借的钱都还不起,更不用说继续营业了。是奥斯汀的嬉皮士社区救了他,朋友们纷纷过来帮忙重建小店,投资者给了他更多的钱,银行给他更多的贷款,店员们免费工作。说到底,这是咱自己兄弟的店,能不支持吗?

在全食发展的过程中,老铁们始终是他的支持者。这一点资本经常看不懂。曾经有一个风投拒绝给他投资,说他的有机食品业务虽然很好,但服务的主要是嬉皮士社区,这个市场太小了。后来这个投资人说这是他一生最糟糕的决定。因为他没有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嬉皮士穿上西装,进入了主流社会,成为中高收入人群。这批人年轻时的理想会通过具象的事物(比如有机食品)在自己的生活中延续,并持续影响周围更多的人。

麦基是幸运的,因为他的事业根植于一个基于共同想象的群体之中。

和乔布斯一样,麦基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是他对商业和理想的平衡。不同之处是麦基营造的是一个更让人愉快的工作环境,因为这是他的理想之一。

麦基并不惧怕商业,他逐一解决商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产品到供应链,再到竞争对手。在开店之初,他就把品类从纯粹的素食,扩展到肉类和酒水,尽管他自己吃素。因为他知道,过于狭窄的品类选择撑不起一个业务。他努力扩大规模,为此他跟观念不同的父亲产生分歧,并最终请这位一直以来的精神上和财务上的支持者离开公司。不管怎样,按照普通公司的标准,全食在商业上是成功的。在成立的30多年里,公司的销售额接近170 亿美元,员工接近9万人,价值成长了30倍,是全球最大的健康食品公司。

与此同时,它还被《财富》连续 10 年评为“全美最佳就职公司”,它在制度上鼓励一种透明与合作的工作模式,每个人的工资都是公开的,就像在当年的素食公社里。员工的奖金跟团队业绩结合在一起,他们有着行业内最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麦基限制高管最高工资与员工最低工资的比例,这个数字被定在19倍,远远低于美国主要的大企业。麦基本人从2006 年开始每年只拿1美元,没有其他收入。

麦基对生态环境有特别的关注。全食建立了一整套对待动物的人道主义标准来约束供应商。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在2003年年会上,“提高农场动物生存状况”的负责人劳伦·奥内拉斯(Lauren Ornelas)慷慨陈词,控诉农场养鸭方式不人道。麦基不爽地回应,我们比别人做的好多了,然后就离开了会场。之后,麦基想起这件事,觉得他也许没有充分理解那位女士提出的问题。他开始像研究企业经营一样研究农场的饲养方式,结果他发现这位女士是对的,那个时候各地的农场对待动物的方式十分残酷。他随后给奥内拉斯写信,听取她的建议,并最终出台了严格的善待动物的标准。

全食始终有着比商业成功更高的理想。麦基说:就像人们要活着就不能不吃饭,做生意也不能没有利润。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活着的目的不是吃饭,同样的,做生意的目的也不应该只为了赚取利润。

麦基的这种言论引起部分人的极度不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自由市场经济的著名理论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经跟麦基有一次激烈的公开辩论。这是两种信仰的交锋,代表着对未来两种不同的想象。

弗里德曼非常坚定地认为,企业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股东挣到钱了,社会问题就解决了。麦基做的那些事儿,比如把公司税后利润的5%交给公益组织去帮助社区,从根本上就是错的。钱就应该交给股东,由他们来做决定。

而麦基说,弗里德曼错了。股东只是顾客、员工、供应商、投资人、社区和生态环境这 6个利益相关方的其中之一。只有大家都好,任何一方才会好。利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对于公司的远景,全食有一份《独立宣言》,是1985年由60个员工起草的。“健康的食品、强健的人类、生机勃勃的星球。”这才是全食奋斗的目标。麦基始终没有忘记嬉皮士文化中追求社会平等公正的一面。

即使站在商业的立场上,弗里德曼也没有能理解麦基。全食的利润其实远远高于同行。这是因为麦基赋予了有机食品精神属性,他扩展了有机的概念,把一种有“良心”的市场经济呈现给人们。而人们是会为这种精神买单的。与其说麦基是卖有机食品的,不如说他卖的是一种文化。

而文化是最高级的商业。

本文摘编自《竞争的新边界》

作 者:谢祖墀 [美]黄昱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有机食品超市 全美盛行
德国的有机超市和健康食品店
尚艺美容美发连锁机构
全食超市靠有机食品年销售157亿美元,中国下一个消费风口?
健康食品受宠 克罗格要抢全美第一有机食品超市宝座
世界最大的有机超市
「连锁减肥机构招聘信息」
一家“天价”超市为何能成为世界500强?
专属有钱人的“医美自由” 或将被“轻医美”连锁模式打破
「都市聚焦」记者走访贵阳超市有机食品销售情况:有机食品价格远高于普通食品

网址: 这家高逼格的美国连锁超市,把“有机”文化变成了信仰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9393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