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全国科普日专题】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

【全国科普日专题】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1日 22:37

在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针对用眼健康,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人民医院)推出科普文章《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

专家介绍:肖璇,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第一部分  6岁前婴幼儿时期

导语: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眼睛的正常发育始于子宫,并持续至儿童期,从出生起提供正确的营养和护理对于健康的视力至关重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是儿童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视力问题。

Q1:产前和婴幼儿时期应该怎么保护眼部健康?

建议孕妇多摄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维生素C、维生素E、锌和叶黄素的食物,有益胎儿的眼睛发育。注意避免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母体影响胎儿的视神经发育,新生儿出现视力问题的风险也相应增高。新生儿在6个月时应该进行第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视觉系统的发育与成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6岁之前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对于刚出生的婴儿,选择一些高对比度的玩具吸引婴儿,锻炼眼动跟随和追踪物体的能力。随着婴儿的成长,提供适合其年龄的拼图和积木等,促进手眼协调的能力。此外,保证每天至少进行2小时的户外活动,严格控制数码产品的使用时间。

Q2:当孩子的眼睛出现哪些信号提示可能存在潜在问题

儿童视力不良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白内障、斜视、弱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以及屈光不正(远视、近视和散光)等,此阶段的孩子往往无法准确表达眼睛出现的不适或视力问题,家长也常难以在早期及时察觉。在婴幼儿时期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会对视力发育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家长需要格外留意以下表明眼睛可能出现问题的迹象:

1.斜视或歪头视物;

2.瞳孔区出现白色反光;

3.视物重影、畏光;

4.频繁揉眼或眯眼;

5.阅读困难。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尽早去眼科就诊,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以为儿童视觉功能的发育赢得宝贵时机。

第二部分  6至18岁青少年时期

导语:6至18岁的青少年,正处于眼球发育的关键阶段,由于学习压力大、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营养不良以及忽视户外活动等因素,青少年极易出现眼疲劳,进而导致假性近视,若不加以重视,可能迅速演变为真性近视。因此,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近视的“易感期”,假性近视和近视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Q1:什么是假性近视?如何延缓近视进展?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睛在近距离阅读时睫状肌收缩,使物象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但是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发生痉挛,而在视远时,睫状肌不能完全放松,晶状体失去调节能力,导致视物模糊,从而形成假性近视。青少年应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当确诊近视后,需要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干预和矫正。目前延缓近视进展的常用方法有:

1.在充足的照明下学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一尺一拳一寸”原则,即眼睛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胸口离桌沿一拳(约10厘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约3厘米),不要走路或躺着看书。注意劳逸结合,同时也要限制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

2.增加户外运动时间,适当地眺望远方可以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缓解眼部疲劳;

3.饮食注意均衡,多吃一些富含叶黄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避免高糖饮食,过量的摄入糖分会影响钙离子的吸收,使眼球壁的弹性降低,眼轴易于伸长,从而导致近视度数增长;

4.药物干预,0.01%阿托品是目前唯一经临床研究验证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药物,同时配合佩戴角膜塑形镜和周边离焦镜能起到增效作用。

Q2:如何关注孩子的近视发展情况?

裂隙灯、眼压和眼底检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导致的视力下降;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由于儿童的睫状肌调节力强,通常需要散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才能准确客观反应真实的屈光状态;视功能检查,包括眼部调节和运动功能的检查;眼轴检查,眼轴长度过长、增长速度过快与近视发展直接相关;角膜地形图检查,包括角膜曲率、散光状态、角膜形态和厚度等情况,能更加直观地反应角膜屈光力及角膜散光的性质。

第三部分  18至45岁青年时期

导语:在18至45岁年龄段的人群中,视疲劳和干眼症目前已成为最普遍的眼健康问题。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次数降低,导致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和视疲劳。

Q1干眼症与视疲劳是一回事吗?

干眼症是一种多因素眼表疾病,由于泪液分泌减少或泪液蒸发过快,导致泪膜稳态丧失,眼部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发痒、刺痛、畏光甚至视物模糊等。严重的干眼症可能会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和角膜溃疡等。视疲劳是由于过度用眼所致的一组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暂时性视物模糊或复视、眼痛酸胀、异物感、易疲劳、头痛和记忆力下降等,随着视频终端的普及,视疲劳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干眼症与视疲劳存在相互关联,长时间的过度用眼可能会导致泪液蒸发过快,从而引发干眼症,干眼症反过来也会加重视疲劳。研究表明,71.3%的干眼症患者会出现视疲劳的症状,而视疲劳患者中有51.4%的人符合干眼诊断标准。

Q2:怎么治疗干眼症?

1.热敷:闭眼后将温热的毛巾覆盖于双眼眼睑表面5-10分钟,有助于疏通分泌油脂的腺体并保持眼部湿润,适宜的温度约为40°C;

2.保持眼部清洁:睡前彻底卸除眼妆,避免佩戴隐形眼镜或美瞳;

3.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每次可以远眺休息10分钟,防止视疲劳;

4.药物治疗:滴用人工泪液、眼表修复剂、自体血清、免疫抑制剂和促泪液分泌药物等;

5.非药物治疗:睑板腺按摩、雾化熏蒸、IPL强脉冲光和Lipflow热脉动治疗等,通过缓解油腺中的阻塞恢复泪膜中的健康油脂层。

第四部分  45岁以上中老年时期

导语: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自然衰老过程,老年人患与年龄相关的眼部疾病的风险增加,虽然年龄相关性的病理生理改变无法避免,但是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发现疾病可以显著降低不可逆视力丧失的风险。

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种多因素眼病,由于晶状体混浊,当其位于视轴上时会导致视力障碍。白内障形成的原因与衰老密切相关,此外,长期无保护地暴露于紫外线下、吸烟、糖尿病和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都是导致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因素。人眼的晶状体在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光线由此通过到达视网膜,使人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体,白内障即晶状体由于各种原因变得混浊,根据其大小和位置,白内障会导致视力模糊、对比敏感度下降、弱光条件下视力下降(例如夜间驾驶时)、颜色变暗以及对眩光的敏感度增加。我国50-60岁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约35%,60-70岁老年人发病率约80%,而80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的发病率几乎达100%。白内障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将混浊的晶状体使用超声碎裂去除,并用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替换,以恢复视力。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引起老年人群重度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显著增高。如果把人眼睛比喻成一台相机,视网膜作为感光组织就相当于相机底片的位置和功能,在视网膜后级部上有一个重要的光学中心区,因为富含叶黄素而呈现黄色并轻度凹陷,因此被称之为黄斑。黄斑区是人眼辨别物体颜色、精细形态、亮度、探测物体距离和运动的重要功能区,黄斑部病变可导致严重的中心视力丧失。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干性型占90%,主要改变为黄斑区玻璃膜疣,患者视力通常缓慢下降,进展过程延续多年,晚期视力将严重下降。湿性黄斑变性主要表现为脉络膜层新生血管的形成,进入到视网膜下,这些新生血管极为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导致出血和渗漏。湿性黄斑变性虽然占比仅为10%,但发展快,视力在短期内迅速下降,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致盲的患者中80%是湿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以适当口服抗氧化剂、叶黄素、玉米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E、锌或硒等营养剂,消除自由基,减缓病情进展。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近年来首选治疗方法是球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促使异常新生血管消退。对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如果病变到了晚期,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治疗方法,预后也不尽人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长期高血糖导致眼底视网膜上发生微血管病变,包括形成微血管瘤、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容易发生破裂和出血,生成纤维增殖进而牵拉收缩引起视网膜脱离,同时还会伴发黄斑水肿、视网膜缺血、出血等,导致患者视力下降,严重可致失明。中国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高达40%-5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过程的进展和程度通常与患者患糖尿病的时限和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在早期因为不影响中心视力,患者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往往不引起重视,而忽视了定期对眼底的筛查。随着病程进展,患者到眼科就诊时往往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大多已经发展到中后期,治疗效果较差。

为了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或进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血压,防控“三高”;(2)一旦确诊糖尿病,尽快到眼科检查,着重眼底检查;(3)制定随诊方案,定期检查眼底;(4)发现眼底出现病变,遵照眼底专科医生建议,尽早进行药物、激光或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5)需要手术时尽早手术治疗。

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由病理性高眼压导致的视神经的损害以及视野缺损的一组疾病,通常会影响双眼,先后发病。青光眼通常无痛,在周边视力明显丧失之前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导致失明。

眼球内部有一套完备精密的水循环系统来维持眼球内的压力、营养和代谢等。首先由瞳孔虹膜根部的一圈睫状肌产生房水,再通过晶体前表面、瞳孔、前房到达角膜和虹膜形成的夹角处——房角,房角内有像珊瑚缝隙一样的结构,水经由这样的缝隙内进入到眼球壁的血管内,经由全身血循环代谢,维持平衡运转。一旦有任何因素使得产水量增加而排水量受阻减少,就会导致水过多潴留在眼内造成眼内压升高,压迫视网膜神经组织,造成其发生缺血缺氧等损害。到目前为止,人类的神经组织再生修复十分困难,因此,青光眼造成的视力视野损害通常逐步进展且不可逆。

目前青光眼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降眼压眼药水、激光治疗、抗青光眼手术等,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案,有时需要采用各种不同治疗方法配伍。

以下是青光眼的重点筛查人群:

1.在健康体检中被发现有高眼压、浅前房、大杯盘比;

2.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度数大于600度以上);

3.青光眼家族史;

4.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缺血性眼底病病史;

5.眼外伤史、白内障的患者;

6.婴幼儿黑眼珠明显大于正常者或者呈现青灰色改变。

结语: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眼健康管理至关重要。从婴儿期到黄金岁月,视觉需求和眼部健康问题会随之不断变化,儿童时期需要关注视力发育,青年阶段则需防范视疲劳和干眼症,而老年人则面临与年龄相关的眼部疾病,如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等。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潜在的眼部疾病,有助于在未来享有更清晰健康的视力。

(编辑:肖珊)

相关知识

关注全生命周期眼健康 眼科专家建议定期做全面眼健康检查
科技赋能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推动健康科普创新,共筑全生命周期健康防线
呵护眼健康,一年一眼检——全国「爱眼日」:爱尔眼科关爱全年龄段人群,守护国人明眸
壹健康瞄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包括()。
全国爱牙日|健康口腔从孕期开始,全生命周期都要关注
上海健康医学院全生命周期康复科普馆开馆
全国科普行动日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聚焦“为全生命周期护航”

网址: 【全国科普日专题】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95633.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