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发布《中国慈善医疗发展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发布《中国慈善医疗发展报告》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2日 10:06


会议现场

  2024年7月26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慈善医疗发展报告》发布暨慈善医疗发展座谈会。来自有关部门、相关高校和组织实施慈善医疗的代表性企业、代表性慈善机构负责人40多人出席会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医保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严娟主持发布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发布会上指出,此次发布的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课题组近年来聚焦慈善医疗开展专题调研的成果结晶,旨在反映社会各界基于恻隐之心和救急难的传统美德援助困难患者并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真实图景,同时推动慈善医疗健康发展并与法定医疗保障、公共卫生事业有机结合。他接着指出,在法定医保制度还未真正成熟亦不能切实解除大病风险的背景下,慈善医疗作为汇聚民间资源的社会化机制,帮助了无数的困难患者,也对实现医疗救助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目标起到了十分有益的补充作为,更构成了整个慈善事业的重要支柱。他充分肯定了到会的机构都做了难能可贵的探索,这些企业与慈善组织实施慈善医疗的具体实践折射出了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彰显了企业与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心善意,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他强调,当前发展慈善医疗正当其时。面向未来,慈善医疗必将从当前主要援助困难患者医疗费用升华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力量。他还表示,期望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主管部门和慈善事业主管部门能够进一步重视慈善医疗,并与慈善医疗主体加强合作,协同推进慈善医疗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希望媒体更多关注慈善医疗实践中难以计数的良善案例,共同营造人心向善的社会氛围,进而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理事、课题组总协调员王海漪向与会者发布了《中国慈善医疗发展报告》之主报告的基本内容与核心观点。

  报告指出,慈善医疗是通过向社会募集资源用于帮助有需要的患者解决医疗费用及服务不足等问题的一种慈善机制,事实上构成了现实生活中应对疾病风险独特的社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既弥补了法定医疗保障的不足,又是健康中国建设日益重要的社会力量,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做出了贡献,值得重视和倡导。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7%的慈善资源用于医疗救助事业,仅次于教育领域。如果将所有涉及医疗卫生方面的公益项目都统计在内,慈善医疗健康与教育领域项目的差距可能缩小,甚至出现反转。近年来,网络大病个人求助平台平均每年筹款数额超过100亿元。在低收入群体规模依然庞大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又还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全体人民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的当前,慈善医疗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

  报告发现,慈善医疗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它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主要以综合慈善组织中的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到专业慈善医疗组织出现,再到基于网络慈善的形态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医疗费用日益昂贵和困难患者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和企业参与组织实施慈善医疗,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慈善医疗捐献。在慈善医疗需求方面,需要援助的对象主要是低收入的大病患者、医疗代价高昂的罕见病患者等,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2020年脱贫的低收入地区。在慈善医疗供给方面,包括救助型慈善医疗组织、针对某些病种设立的防治和救助慈善医疗组织、由医疗机构发起设立的医院救助与医学促进慈善医疗组织、企业基金会和患者(含亲友)组织五大类,它们构成了慈善医疗的组织化供给形态。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近500余家专业慈善医疗组织,全国平均每个省的专业慈善医疗组织为15个,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以北京为例,共有专业化慈善医疗组织119个,占比高达26%。在专业化慈善组织中,注册为慈善组织的基金会(84%)比例远远高于民办非企业单位(10%)和社会团体(6%)。除以慈善组织为中介的组织化供给形态,以中国传统互助观念直接捐赠也较为普遍,如以水滴筹为代表的网络大病救助,以及工会组织的互助、单位组织的互助等,由于这类户主处于正式制度之外,缺乏相关统计,价值被严重低估。实践证明,组织化和非组织化的供给形态共同构成了我国慈善医疗的主要形态。

  报告还发现,伴随我国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病种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一些早期筛查的病种纳入了公共卫生范围,许多以前不能报销的药物亦纳入了医保目录范围,这种发展变化代表了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也直接反映在慈善医疗的发展进程中并影响着慈善医疗的发展。如在调查的慈善医疗组织或相关机构中,多个罕见病因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而大幅度降低了患者对慈善医疗的需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和妇女“两癌”筛查均纳入了公共卫生“免费”范围也减少了这方面的慈善医疗需求。不过,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低收入家庭患者需要帮助,如水滴筹从2016年7月建立平台到2023年底,累计超过18亿人次支持了平台上的大病救助项目,约4.5亿用户累计捐赠爱心款626亿元,帮助了上百万困难患者及其家庭。即使纳入公共卫生实行免费筛查的疾病也可能因相关环节未能打通或者患者及监护人不注意而丧失预防或及时诊疗的时机,从而需要社会力量介入。如腾讯以数字技术推动基层卫生建设的健康普惠项目“新生儿筛诊治一张网试点项目”和“低资源地区女性两癌综合防控示范项目”在宁夏、四川等省区实施,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告认为,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条件出发,重大疾病仍然是城乡居民的主要风险和最大的后顾之忧,现阶段的慈善医疗具有很强的存在价值,我国应当积极鼓励和高度重视通过慈善机制来动员社会资源、汇聚社会力量,推动慈善医疗更好地发展,以便能够帮助更多低收入群体缓解疾病风险带来的压力。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我国医保制度逐渐完善,对慈善医疗的需求也会相对减小并出现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慈善医疗参与和经办主体亦需要根据我国法定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发展规划。

  报告建议,基于慈善医疗的社会价值与现实价值,国家应当为慈善医疗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一是将慈善医疗纳入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范畴,充分发挥其作用;二是营造有利于慈善医疗发展的社会氛围,多宣传慈善医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无数优秀案例,不要以“抓眼球”的个别不良案例来误导公众,损害慈善医疗的发展。三是出台支持慈善医疗发展的专项政策,鼓励政、社、商合作的基层实践,促进多主体共同参与慈善医疗。四是完善慈善医疗的体系架构与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发经办主体活力,尽可能地动员社会资源,同时进一步提升慈善医疗的公信力。五是着力推动医保、医疗、医药相关政策协同,进而促使慈善医疗朝着缓解困难患者压力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方向不断发展。

  报告预测,面向未来,随着法定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和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慈善医疗也将从以捐款捐物、资助困难患者医疗费用或药品为主升级为更加多样化发展、立体式的全民参与发展格局,进而成为健康公益、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相关知识

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慈善的高质量发展与融合座谈会在京举办 代表委员专家共议助力健康中国
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
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生殖健康报告》正式发布
中国力量崛起!社会组织为国际医疗救助贡献中国智慧
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宣布成立中国首个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组织
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全国睡眠障碍筛查项目阶段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助推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发展
中科环保发布2023年ESG报告:变“废”为“能”,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在京发布

网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发布《中国慈善医疗发展报告》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06981.html

所属分类:行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