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不划算”背后:欧美使用率达85%以上,中国仅占10%
摘要:据国家卫健委统计,省会及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可达70%以上,部分医院可达90%,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二三线城市妇幼保健院、大部分综合医院分娩镇痛尚不够普及,多数在10%上下,有的尚未开展分娩镇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崔笑天 北京报道
在高端私立妇儿医院美中宜和的万柳院区,产房区域呈现出一种与公立医院截然相反的宁静——没有产妇待产时的痛苦嘶吼,也没有坐立不安等候的家属,一间间产房整洁舒适,空间宽敞明亮。
万柳院区的麻醉科主任张雁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来这里生产的产妇99%都选择了无痛分娩服务。对于这项服务,产妇的直观感触是“从地狱到了天堂”。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银河教授说,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种生育文明。医学疼痛指数排序中,产痛位居第二,仅次于烧灼伤痛。而无痛分娩的出现将这些准妈妈从剧烈的痛苦中解救出来,镇痛有效率能达到达95%以上。一位前产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无痛对我很管用,打完我就不疼了,上了无痛后我就在产房里睡着了,一直睡到医生叫我起来吃早饭,整个人都很轻松。”
如此有效的无痛分娩,在引进中国的几十年间,普及率却仅有10%。据国家卫健委统计,省会及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可达70%以上,部分医院可达90%,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二三线城市妇幼保健院、大部分综合医院分娩镇痛尚不够普及,多数在10%上下,有的尚未开展分娩镇痛。
究其原因,一是中国麻醉医师数量短缺,二是无痛分娩定价偏低,且费时费力,对于资源有限的公立医院来说,这成为了一件“不划算”的生意。
“从地狱到天堂”
两年前,一位陕西榆林产妇因不堪忍受顺产痛苦而选择跳楼自尽,一尸两命。而引发矛盾的导火索,是她想剖宫产遭到医生及家属拒绝。
“部分产妇选择剖宫产并非出于绝对指征上的必要,而是社会因素。这种现象在公立医院还挺普遍,部分公立医院有50%-60%的剖宫产率,我们这里只有30%,这说明至少有三成产妇是真正需要抛的,还有三成是因为疼。”张雁华说。
对于这些可自然分娩的产妇,医生会站在专业角度上建议顺产,拒绝她们的剖宫产请求。医患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也导致了榆林产妇的悲剧。
产妇选择剖宫产往往要冒很大风险。张雁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剖宫产的出血量是顺产的两倍,能达到1000毫升,腹腔也会存在黏连感染等风险。到了40-50岁,黏连等后遗症就会愈加明显。
近年来,无痛分娩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疼痛手段,进入大众视野。无痛分娩又称分娩镇痛,最主流的方法是在产妇开两指的时候,采用硬膜外麻醉,将药物持续注射进腰椎椎管的硬膜外腔,起到缓解疼痛作用。该方法是国际麻醉界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适用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法,用药剂量仅是剖宫产麻醉量的1/10,镇痛有效率达95%以上。并且药物吸收入血的成分很低,再通过胎盘进入孩子体内更是微乎其微。
目前,产妇及家属对无痛分娩的担忧集中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在腰椎间隙进行穿刺是否痛苦;二是注入的麻醉药物是否会影响胎儿;三是生产痛苦大大缓解是否会影响分娩、增加产程;四是注射后是否会出现腰疼等后遗症。
张雁华表示,一般情况下,大家担心的问题都不会出现。硬膜外麻醉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悬。很多人认为麻醉后不疼了会生的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特别强烈的疼痛对分娩是不利的,它会引起产妇的焦虑,睡眠不好、进食不好,出现不协调的宫缩。其实用了药以后她不怎么疼了,很安静,能休息好,能饮食,宫缩的协调性也会好,往往有时候会加速进展。
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曾接受无痛分娩的前产妇,她们的意见高度一致,都认为无痛分娩“值得”、“会推荐给身边的人”、“让自己很有尊严”。
来到美中宜和前,张雁华在北京301医院和宣武医院麻醉科已有十余年工作经历,她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觉得很幸福,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天使来了”。“我以前做麻醉,比方说这个病人要切除肿瘤,悄悄的就把病人麻醉了,醒了别人也记不住你。在这里就觉得很有参与感和幸福感,因为你做完无痛,病人从中获得很大的舒服,生的也很痛快,你会觉得你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我们这产妇拒绝做无痛分娩的很少。我觉得无论是医生还是产妇都从中受益。”张雁华说。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断有助产士来办公室与张雁华沟通即将分娩的产妇状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房区域一直都非常安静,没有记者印象中痛苦的嘶吼,显得体面、文明而有尊严。
在张雁华看来,推行无痛分娩是一个团队的合作,绝对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医生、助产士的接受度很重要。以前没有无痛的时候,医生与助产士很习惯于辨别产妇分娩时的叫声,大概听产妇叫多少声、叫多大分贝,就知道你开到几指了。但是实行无痛分娩后,每个产妇都安安静静的,需要助产士进行阴道检查来判断分娩进程,分娩时可能要靠根据手摸宫缩去指导产妇发力。所以这是助产士、医生、麻醉医师三个部门合作的一个结果。
公立医院推行无痛分娩“不划算”?
多项统计结果披露,无痛分娩技术已经成熟,在欧美发达国家十分普及,使用率达85%以上。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虽然无痛分娩很早便进入中国,但发展一直较为缓慢。2004年,新华网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尽管相关技术20年前就已经成熟,但中国年均2000万名产妇中,迄今累计只有约1万名享受到了无痛分娩,比例不到1%。”
究其原因,是公立医院实行无痛分娩的动力不足。收费低廉、麻醉医师短缺、时间占地成本高昂等因素,让无痛分娩成为了“一件不划算的事”。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每名产妇分娩有3000元左右的金额可以经由生育保险报销,包括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5类,无痛分娩往往不包含在内,即使少部分地区将其纳入报销范围内,可报销比例也非常小,医院每做一例无痛分娩,都会亏损。而实行自费的话,定价仍处于较低水平。
与低廉的定价形成对比的是成本支出。要想推行无痛分娩,需要空置的房间、抢救及麻醉的设备等一系列配置,硬件成本并不低。另一方面,医生的接受度也会影响到医院内无痛分娩的普及,医生没有合理的收入,还提高了工作量,极大地影响了积极性,“很多医院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于医院来说,无痛分娩是锦上添花的一个行为,并不是说没有就不行,只是忍痛而已。”张雁华说。
同时,紧缺的麻醉医师数量也成为了无痛分娩普及的一大障碍。无痛分娩需要麻醉医师全程管理、专人管理,能24小时为产妇提供服务。而在大型综合公立医院,手术量越来越大,有限的麻醉医师资源,大部分被调配用于保证复杂、危重的手术,无法分出时间精力去做无痛分娩。对于产妇来说,能不能打上无痛往往要“凭运气”,赶上麻醉医师的“空档”。
一位去年在顺义区妇幼保健院生产的前产妇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她告诉本报记者,医院规定在宫口开两指的时候可以使用无痛分娩,但是当她要求上硬膜外麻醉时,医护人员告诉她,现在只有一名值班的麻醉医师,正忙着给剖宫产产妇手术,满足不了她的需求。
中国麻醉医师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收入待遇相对低,几乎是业内共识。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2018年8月信息,全国共有麻醉医师7.6万人,平均每万人仅有麻醉医师约0.5人。而欧美国家每万人有大约麻醉专业人员2.5名。
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费时费力去缓解产妇的疼痛,与挽救生命相比,成为了一件“不划算”的事。
社会力量填补空白
如何破局?或许就在于社会力量的入局。
近年来,在政策鼓励下,社会办医院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数目达到了中国医院总量的六成。其中,像美中宜和这种聚焦妇儿专科的医院不在少数。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曹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为什么说社会办高端产科医院经营风险比较小,容易回收成本?因为现在公立医院在产科市场不能够有效满足孕妇多样化需求。比如更好的医疗条件,病房条件、环境舒适、服务态度好。而且生孩子是一次性,现在孕妇普遍在家中的地位也比较高,去高端产科医院就花几万块钱,这个市场就很容易进入,很多高端产科医院生意比较好,所以它是切合了需求。
在高端产科医院中,无痛分娩往往被作为常规选项向产妇提供。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无痛分娩虽然要求麻醉医师全程服务、专人服务,但这个技术本身对于麻醉医师的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社会办医院只要配备了足够的人手,无痛分娩可以快速上量。目前,美中宜和万柳院区约有60张床位,5位麻醉医师轮班24小时为产妇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定位人群不同,社会办医院的定价普遍高于公立医院,麻醉医师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推广无痛分娩自然更有积极性。
除了社会办医院外,一些专科性的公立医院也对无痛分娩更加重视。与综合性公立医院不同,他们麻醉医师的数量相对多,并且能够专注去做这件事。比如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已开展无痛分娩近20年,在年分娩量巨大的情况下,无痛分娩率可以达到80%以上。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卫健委已经开始了对无痛分娩技术的提倡和推广。2018年11月,卫健委印发《分娩镇痛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年)》。今年3月,卫健委发布了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名单,共有913家医院入选。到2020年,试点医院的无痛分娩率有望达到40%以上。
《方案》显示,这批试点医院将建立无痛分娩管理服务团队,加强对麻醉科医生、产科医生、助产士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注意并发症监测和防治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无痛分娩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无痛分娩的安全性。发挥试点医院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帮扶、协作等形式,将无痛分娩技术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加强健康宣教,提高产妇和家属对产痛危害的认识,提高对无痛分娩的认知度。
卫健委还要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分娩镇痛提供医保报销等政策支持。加快麻醉医师培养,到2030年麻醉医师数量将增加到14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接近1人。医院绩效考核、收入分配优先向麻醉医师倾斜。
随着无痛分娩逐步推广,中国的剖宫产率在不断下降。2019年5月27日,国家卫健委在《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8年全国剖宫产率为36.7%。2018年,《英国医学杂志》首次报道了中国成功逆转剖宫产率近20年的持续上升趋势。
人不是生育的机器,也不是承载痛苦的容器,能否最大程度地化解个体生理上的痛苦,与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息息相关。分娩过程的“镇痛”只是其中一方面,但可以折射出中国为此做出的努力与进步。未来,中国的疼痛管理之路还很长。
曹健表示,中国在止痛领域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不光是分娩,在各个学科也都面临这个问题,这是因为中国普遍对疼痛管理的概念认识不足。比如在止痛药的使用方面,中国人认为不要轻易使用止痛药,它具有成瘾性等等。这与患者的教育也有关系,要教育患者如何合理去使用药物。
而在张雁华看来,现在好多医院自诩自己为无痛医院、舒适化医疗,将以前的一些有痛的操作方式,比如胃肠镜、人流等进行无痛处理。但实际上,无痛医院的概念不仅仅于此,它应该贯穿整个诊疗过程,包括评分、评估、处置、监管以及出院后的管理,形成一个体系。比如无痛分娩,麻醉医师只能保证一段时间内的无痛,对于引产时期与产后恢复的痛苦并未减轻。如果想把疼痛管理做得很好,会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举全院之力、社会之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相关知识
告别痛不欲“生”:中国无痛分娩进程录
“无痛分娩”那些事 健康科普
无痛分娩十个认知误区
913家医院试点,无痛分娩全国推广难在哪?
推广分娩镇痛工作,提升分娩镇痛质量
无痛分娩,开启准妈妈的“美好生活”
改革医疗“痛点”:分娩镇痛 与产妇共担分娩之痛
不让产妇变“惨”妇 全解和睦家医院分娩镇痛技术
分娩镇痛,产妇体验如何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舒适化医疗分娩镇痛
网址: 无痛分娩“不划算”背后:欧美使用率达85%以上,中国仅占10%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0820.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556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57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47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2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98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0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9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