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楷文、孙沛: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眼下,全国各地正积极有序地复工,努力在避免疫情反弹的前提下尽快让经济恢复常态。经济和疫情防控当然是重中之重,但在防控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同样不容忽视的还有国民的心理健康。
正确看待心理影响
前不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了“新冠疫情与精神健康”的政策简报,认为新冠病毒不仅侵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带来日趋沉重的心理痛苦。古特雷斯表示,精神健康是人性的核心,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全社会的精神健康和福祉,各国必须将其作为重要事项迅速应对。
笔者认为,正如古特雷斯所说,全球已经注意到疫情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新冠疫情带来了全民健康甚至死亡焦虑,减少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影响了学习、工作和生活,延迟了慢性疾病的治疗,加剧了担忧、烦躁和抑郁等负面感受,甚至给失去亲人或感染新冠的人造成了心理创伤。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如何正确看待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
首先,人类在面对灾难时,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其实是很正常的。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负面的情绪在短期内具有积极意义。面对新冠肺炎这样的全球大流行传染病,适度的恐惧和焦虑能够让人提高对问题的重视,进行积极的防疫,听取科学的防疫建议。
其次,过度和持续的焦虑、抑郁和应激反应应该引起重视。最新的研究表明,新冠暴发期间长时的独处和封闭,哪怕只有数周,也可能造成长期的应激反应以及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再次,目前许多针对本次疫情的研究仅来自于某一个时间点,因此并不能揭示疫情对人们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我们对因新冠疫情而导致的长期心理影响还没有完全准确的认识。但是,过去的一些针对自然灾害和疾病暴发(如非典)的心理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预计新冠疫情可能对心理造成的影响。这些研究表明,在自然灾害和疾病暴发后,尽管将近三分之二的人能够始终保持心理健康,但是人群中仍有约10%的人会有持续性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创伤后应激反应、情感障碍、焦虑和有关问题。针对非典的追溯性研究发现,44%的非典幸存者在康复4年后仍有创伤后应激反应。但我们也要乐观看到,大多数人即使感染了流行病也能够调节好负面情绪和压力。
应激心理如何恢复
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自己从重大应激事件中恢复或复原的能力呢?
从个体角度来讲,内在的性格因素会影响到一个人能否从应激中复原。天生乐观的人更容易在新冠疫情这样的天灾面前保持心理健康;天生就倾向于焦虑的人更容易患心理疾病。先天的性格是较难改变的,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一些方式主动积极地改变自身的行为来提高自己在逆境中的适应力。这些方式包括:寻求社会支持,适度而不过度了解媒体信息,通过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使用线上沟通来减轻长期居家带来的孤独等等。
另外,针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常见心理疾病的研究也表明,冥想和运动能够降低心理障碍的患病风险。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作用的,良好的身体健康也能够对心理起到正面的影响;与此同时,积极的情绪会对身体有正面的反馈。积极心理学也给出过一些简单可行的科学建议,比如,每天在睡前花几分钟写下三件今天发生的值得感恩的事情和它们能够发生的原因。研究表明这样的简单练习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提升幸福感。
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我们也不能忽略中国独有的一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如对心理疾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重视甚至污名化。这些来自社会的因素可能会使人们忽视心理健康,甚至拒绝专业支持与帮助。另外,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学习、工作、社交、出行等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变化,面对这些改变,人们都需要时间去适应。
尽管如此,中国文化对于传染病控制也有独特的优势。最近的研究表明,集体主义国家相比于个人主义国家有着更高效的政府和更紧密的文化,因此更能团结一心地限制新冠病毒扩散。同样,就像费孝通先生所提到的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属于差序格局那样,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越远越薄,能收能放。疫情暴发时,我们的心理距离变近了,众志成城,给受灾最严重的区域捐钱捐物,也愿意自觉居家隔离。
另外,因为经历过非典,比起西方国家的民众,中国以及周边国家的民众都在心理上对抵抗流行病更有准备,更加相信政府的措施。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独特的扫墓和祭拜文化,对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讲格外有意义。通过给去世的亲人举行祭奠仪式,活着的人能感到自己还能为逝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样的心理联结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未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与线下相结合的线上心理服务和热线也将进一步改善心理服务的质量。当然,这也需要心理工作者建立更规范化的平台,更为有效、准确地把专业的服务和有需求的人群匹配起来。(作者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学生,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
相关知识
后疫情时代的自我心理照顾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现代人的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艺术
气功与保健 孙云光(孙云光气功视频)
疫情当前,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附全国心理援助热线)
老年人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产后护理阶段,产妇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不可忽视的“心理体检”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技巧
陆林:疫情后精神心理康复工作刻不容缓
孕早期情绪胎教不容忽视
网址: 毕楷文、孙沛: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08259.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181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39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33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83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87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57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5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19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