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营养不良性消瘦是什么病

营养不良性消瘦是什么病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2日 13:56

营养不良性消瘦是系由于长期摄食过少引起,突出的是长期能量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只能消耗自己身体组织供给能量。多发生于食物匮乏、卫生状况极差、缺乏合理喂养知识的地区,发生饥荒时多见。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之后体重逐渐下降,患者主要表现为消瘦等症状。

就诊科室: 内科、儿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Malnutrition and emaciation 疾病别称: 干瘦型消瘦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低血糖症、呼吸衰竭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体重不增以至减轻、皮肤干燥、松驰 好发人群: 居住在特殊地区的人群、挑食或偏食的人群、胃肠功能吸收不良的人群 常用药物: 铁剂、叶酸、维生素B12 常用检查: 肌酐/身高指数、暗适应检查、营养评定指数

营养不良性消瘦的常见病因为摄入不足和喂养不当以及某些疾病的影响所致,好发于居住在食物匮乏、卫生状况极差、缺乏合理喂养知识地区的人群,患先天性唇裂或腭裂影响哺乳等为诱发因素。

主要病因

摄入不足和喂养不当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营养物质较多,消化功能较差。

食物量的不足和不合理,例如母乳不足或无母乳,牛乳调配过稀,单纯以米、面糊等淀粉类食物为主。

未及时添加辅食或突然断奶。

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疾病影响

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利用营养,代谢消耗过多营养,例如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睡眠不足,活动过度及精神过差等。

食物匮乏

因婴幼儿生长较快,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不能及时给予婴幼儿各种营养物质,可导致营养不良性消瘦的发生。

先天营养基础差

多见于胎儿营养不良引起的低出生体重儿,如双胎、多胎、早产、足月小样儿.出生时本已瘦小,再加母乳不足,喂养不当,更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消瘦。

诱发因素

存在患先天性唇裂或腭裂影响哺乳,因患腹泻或胃肠炎长期限制进食,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消化吸收为营养不良性消瘦的诱发因素。

流行病学

本病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尚缺乏。

好发人群

居住在食物匮乏、卫生状况极差、缺乏合理喂养知识地区的人群。

挑食、偏食的人群。

胃肠功能吸收不良的人群。

患有慢性感染等消耗性疾病的人群。

营养不良性消瘦患者常见的症状为进食减少后首先出现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减慢,体重增长落后,如进食量继续不足,则生长可完全停止。另外,迁延不愈的患者有时突然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一般表现

体重不增以致减轻,病程较长,身长(高)也低于正常。皮下脂肪减少或完全消失,皮下脂肪消减先自腹部开始,以后依次为躯干、四肢、臀部,最后额、颈、颜及面部,皮下脂肪恢复的顺序则与此相反。了解皮下脂肪消减顺序,有助于早期发现营养不良。常以腹部脂肪层的厚度判定皮下脂肪消失的程度,其测量方法是在腹部脐旁乳线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cm处与皮肤表面垂直成90度角,将皮肤捏起,量其上缘厚度。皮下脂肪大量消失时,皮肤变得苍白、干燥、皱纹和松弛,失去弹性。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智力落后,体温降低。心音低钝,节律不齐,血压偏低,呼吸表浅。

精神神经症状

初期多哭闹烦躁,继而变为迟钝,淡漠,或烦躁与抑郁交替出现。

消化系统症状

初期食欲尚佳,继而低下乃至消失,常有呕吐及腹泻,亦可出现带粘液的饥饿性腹泻,或喂养不足引起的便秘。

并发症

自发性低血糖症

迁延不愈的患者有时突然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表现为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搏缓慢、呼吸暂停,若不及时静脉注射葡萄糖进行抢救,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感染

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如支气管肺炎、腹泻、结核、尿路感染及败血症,常伴有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体温过低

可能是因为皮下脂肪过薄导致散热快、氧耗量低、脉率和周围血循环量减少。

营养性贫血

患儿造血原料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均缺乏,以铁缺乏最为常见。

普通人群不增加体重,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应及时就医,进行测量身高、体重、肌酐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为营养不良性消瘦,注意与锌缺乏和其他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消瘦症等相鉴别。

就医指征

若普通人群不增加体重,而且进行性消瘦,应及时就医。

当普通人群出现反复低血糖症,且出现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儿童患者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若发生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等症状时,应至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最近精神症状怎么样?

平时吃饭怎样?

服用过什么药物或营养品吗?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等)

有无其它疾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人体测量

测量身高、体重、上臂围、上臂肌围,头围、胸围、腹围;测定特定部位的皮褶厚度等,以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低于同龄人。

肌酐/身高指数

肌酐是全身肌肉的分解产物,正常时每天的排出量比较恒定。蛋白质贮存下降时,肌肉萎缩,导致肌酐生成量减少,因此肌酐/身高指数减少。评价时可用24h尿中肌酐排出量除以身高相应的中等体型的理想肌酐排出量,求出实际排出量为理想排出量的百分数。诊断标准是:>90%正常;80%~90%为轻度营养缺乏;60%~80%为中度营养缺乏;<60%为严重营养缺乏。

放射学检查

常规并不需要,但如发现佝偻病、骨质软化症、婴儿性坏血病或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时,X线检查是必需的。

心电图检查

脚气病、钾缺乏、硒缺乏(克山病)都累及心脏,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及治疗。

暗适应检查

伴有维生素A缺乏时,适应时间延长。

营养评定指数

也可预测死亡率,当NAI≥60,预后良好,≤40并发症与死亡率高,60~40为中等。

根据以上检查再结合出现的临床症状,如体重不增,之后体重逐渐下降,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肤干燥、苍白、面部皮肤皱缩松弛、头发干枯等,可诊断消化不良性消瘦。

诊断标准

血浆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降低

胰岛素生长因子1在调节物质代谢和促进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营养不良患者在其身长(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尚未改变之前已下降,且不受肝功能的影响,被认为是蛋白质营养不良早期诊断灵敏可靠的指标。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儿童其血清IGF-l水平显著降低,降低的程度与体格发育指标异常程度相关。

氨基酸相关的比值

血浆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相关的比值下降。可出现氨基酸尿,血浆牛磺酸含量明显降低,也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血清酶活性降低

多种血清酶活性降低,如淀粉酶、胆碱酯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胰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的活性降低,治疗后又很快恢复正常。

血糖水平降低

呈糖尿病型耐量曲线。

血清胆固醇

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

微量元素含量降低

如血清铁、锌、硒、铜、镁等均低,尤以血锌在重度营养不良降低显著。
根据以上检查再结合出现的临床症状,如体重不增,之后体重逐渐下降,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肤干燥、苍白、面部皮肤皱缩松弛、头发干枯等,可诊断消化不良性消瘦。

鉴别诊断

肠寄生虫症

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肠道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多,在人体内寄生过程复杂,引起的病变并不限于肠道。粪便中检查出寄生虫卵及原虫可鉴别。

营养不良性消瘦患者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如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低血糖的处理,同时需要调整饮食、去除病因、改善消化功能及处理并发症等,通常患者需长期间歇性治疗。

治疗周期

营养不良性消瘦患者需长期间歇性治疗。

一般治疗

紧急情况的处理,对轻到中度脱水可先用口服补液疗法,既补充电解质,也补充部分热能。

调整饮食、补充营养,可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功能和食物的耐受力逐步调整营养。

调整的原则为由少到多,由稀到干,由单一到多样化,直到小儿恢复到正常饮食,营养改善为止。

药物治疗

纠正贫血

营养不良儿常伴有中、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多在80g/L以下,当伴有寄生虫感染时贫血可更为严重。当血红蛋白低于80g/L时可静脉输注压积红细胞,同时口服铁剂、叶酸及维生素B12等。

促进消化改善代谢

给予各种消化酶以助消化,口服各种维生素或应用蛋白同化类固醇,如苯丙酸诺龙,对食欲差者可用胰岛素,注射前口服葡萄糖,每1~2周为一疗程。病情严重者可酌情选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注射。伴明显低蛋白可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锌制剂可提高味觉敏感度、增加食欲,每天补充元素锌。治疗开始后由于明显的或隐匿性水肿的消退,最初几周内其体重可继续丢失。当血浆及肠道酶的活性逐步恢复后,肠道吸收脂肪及蛋白质的功能乃得以改善。

手术治疗

营养不良性消瘦患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积极治疗并发症,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积极查明病灶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等治疗,寄生虫感染可于恢复期治疗。

营养不良性消瘦轻症者经过治疗后,可取得临床治愈的效果,一般不影响患者自然寿命,婴幼儿时期患营养不良性消瘦,可能会出现身材矮等后遗症,患者需要根据医嘱进行复诊。

能否治愈

营养不良性消瘦患者如程度较轻,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可获得临床治愈效果。

能活多久

本病积极治疗不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婴幼儿时期患营养不良性消瘦,若持续数月以上,可留下远期不良后果,如身材矮小和大脑生长发育受影响。

复诊

营养不良性消瘦患者可于治疗后1、3、6个月进行复诊,主要检查治疗期间可否对疾病是否有效,主要检查项目有测量身高、体重等常规检查,以及肌酐/身高指数、营养评定指数等。

营养不良性消瘦患者在饮食主要注重食物的选择,补充维生素、高蛋白等,若患者为婴儿应鼓励继续母乳喂养,保证身体营养需要。

饮食调理

从治疗一开始就应补充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锌、铁及叶酸等。

晚期可给予高蛋白的食物,如全奶、鱼、蛋、豆浆、鱼粉及少量植物油。

婴儿应鼓励继续母乳喂养,如已断奶应给予牛乳或其它乳制品,如配方奶、脱脂奶。

营养不良性消瘦患者需要精心护理,从患者情绪、医护及家长的态度、居室空气及卧床患者的护理等多方面进行,使患者尽量配合治疗,提高预后,同时患者应随时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家属要对长期卧床者进行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日常护理

营养不良患者精神多抑郁,少言寡欢。病室应创造良好的气氛,医护人员态度应和蔼、亲切、多给患者抚爱。

居室阳光宜充足,空气新鲜,清洁并卫生。

卧床患者尤应精心护理及喂养,防止呕吐及呛咳。对食欲差者不可强迫喂养。

随时关注患者病情,若出现不适,随时就医。

对低体温者注意保暖。

病情监测

患者应随时关注自身病情,观察身高、体重等是否有变化,如增长不明显或增长较少,可随时至医院就诊。

特殊注意事项

长期卧床者应勤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治疗期间每周测体重一次,每月测身高一次。

营养不良性消瘦是由于饮食中长期缺乏热能、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引起,好发于小儿,所以主要的预防措施是补充营养,及时添加辅食以及微量元素,家长也要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变化。

早期筛查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比同龄小儿瘦、身高矮,并且有营养不良性面容,如苍白,皮肤干燥等,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早期筛查出原因,并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

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给予辅助食品,母乳不足者,应补充代乳食品。

按时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及时请医生诊治疾病或先天畸形,以减少营养素的消耗。

补充优质蛋白质和足够的热能。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人工哺乳的奶头污染。

防止继发感染,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多作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鲍冬红,张辉,王博,等.安徽汉族儿童青少年消瘦性营养不良现状及动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7(3).

[2]Sebastian Vollmer, Kenneth Harttgen, Malavika A Subramanyam,等.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一百二十八)--经济增长与儿童早期营养不良的相关性:源于36个低及中收入国家的121个人口学和健康调查证据[J].中国全科医学,2014(19):2280-2280.

[3]甘晓丹.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的调查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783-1784.

相关知识

营养不良是什么
小儿营养不良性消瘦
什么是营养不良
病理性消瘦是什么意思
什么症状才是病理性消瘦
营养不良分度标准是什么
营养不良有什么危害
小儿营养不良性消瘦日常如何预防
营养不良的表现是什么
营养不良暴瘦要吃什么

网址: 营养不良性消瘦是什么病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11196.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