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高发的时代,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我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一直以“治病”为中心,大家对于疾病的共识是“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但随着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慢性病人群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慢性病人数逐年增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与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郭清教授提出5G(大数据、穿戴式设备、人工智能系统)+“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的健康管理新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疾病预防,加强慢病管理。
常见的慢病有哪些?
慢病,亦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起病时间长,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难以治愈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等。
冠心病的诱因
慢病的发生并不是单因素导致的,多个因素可能导致一个结果,也可能是一个因素导致多个结果。比如吸烟可能引起肺癌,同时也可引起高血压病、慢阻肺,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却不全因为吸烟这一个因素。国际上把导致慢病的危险因素归纳为四类:生物遗传因素15%、环境因素17%、医疗条件8%、生活方式与行为60%。
生物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是指:感染某些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慢性病,常见的如乙肝、丙肝病毒慢性感染,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癌;EB病毒感染导致鼻咽癌;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癌;高危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等。而某些慢病,比如高血压病、I型糖尿病、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则带有遗传性,有家族聚集现象,这就提醒我们,如果家族中有以上慢病患者,家族成员更应该重视相关筛查。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顾名思义,是指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导致慢性病的发生,环境因素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比如大家熟悉的PM2.5、雾霾、甲醛、核辐射、核污水等。
医疗条件
医疗条件,包括医疗服务,如果在疾病早期就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慢病的康复、预防慢病进展成重疾有重要影响。比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早期大多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或器官功能损害,可以通过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筛查出这些疾病,并尽早启动干预措施。对于恶性肿瘤,也能通过科学的、个性化的体检筛查出来。
生活方式与行为
生活方式与行为,是引起慢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而又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其实慢病也是一种“文明病”、“富贵病”。比如吸烟、酗酒,除了导致多部位癌症的发生,还可能引发高血压、脑卒中,戒烟戒酒能很大程度降低慢病的发生。比如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熬夜、工作压力增大,都在默默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总结
目前我国有3亿高血压病患者、1.4亿糖尿病患者,将近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针对这一庞大慢病群体,对慢病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很有必要。郭清教授提出:“533健康管理工程”仅依靠大医院不够,还需要从医院延伸到与人们关系更密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延伸到家庭,这样才能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有效健康管理。在实践中,我们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通过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习惯、适量运动以及良好的心理健康管理,来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健康。
原标题:《【慢性病防治】慢病高发的时代,如何进行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