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微评】改善失能老人养老困境:子女与社会须同舟共济

【微评】改善失能老人养老困境:子女与社会须同舟共济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2日 14:48

    此前,我们在微评栏目写过健康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养老现状。但在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中,还有一部分更需要社会关注的老年群体,他们是失能老人。据相关统计,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超4000万,占老人人口比重约为16%。换言之,我国每6位老年人中就有1位生活无法自理。

    所谓失能老人,是指那些因为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一切都要依赖他人照料的老人,他们对基础医疗和护理有着不同程度需求。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失能老人照护成社会难题。在失能老人这个群体中,还有部分失智老人,也就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阿尔茨海默病是认知症当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认知症所有病例的60~70%。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越来越高。患病的老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照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付出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照护能力。

    2022年9月21日是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其主题是“知彼知己 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率、死亡率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今年中秋档期热映电影《妈妈!》讲述了一位85岁母亲,照顾65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的现实主义亲情故事。阿尔茨海默病让女儿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年迈的母亲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用自身顽强的生命力照顾女儿。该影片以一对退休大学教授母女的晚年生活作为故事切入点,正视老年群体的生活现状,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家庭所面临的真实困境。影片将镜头对准中国中老年女性的生活,探讨女性之间的互相扶持。

    像电影里的女儿一样,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会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行为能力衰退、精神状态反复无常,随之而来的还有多动、妄想、抑郁、易怒等症状,甚至无法行走,有生命危险。在我国,90%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由亲属在家中照护。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凯博文的《照护》一书,写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名闻名遐迩的医生,却对妻子的病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尽心尽力的照护。这种照护“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回到老人身上,在本该儿孙绕膝、共享天伦的年龄,他们无法安享晚年,看着日渐衰弱的身体,唉声叹气,面对“无能为力”的漫漫长日,内心空虚,备受煎熬。事实上,与其自身衰老相比,他们更难承受的是心灵的孤单和落寞。毕竟年轻时,他们也曾是朝气蓬勃的少年,为了心中理想奋斗拼搏,现在连独立生活都成为困难。落差之大免不了心生消极情绪。

    照护失能老人难在何处?首先对家人而言,“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家有失能老人意味着照护者可能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失能老人跟婴儿一样,每时每刻都需要人照顾,但又跟婴儿不一样,婴儿伴随着照顾会逐渐长大、自立,照护的尽头是曙光;而失能老人则逐渐走向衰弱,尽头之处是悲伤。相比较而言,人们更愿接受希望和美好,不愿面对痛苦和悲伤。这也对失能老人的照护者,尤其是家属提出了更高的心理需求。

    其次,老人会因各种原因不配合照护者进行合理照顾。作为普通人,如果时常面对这种情境,会心生烦躁。但烦躁无法解决问题。照顾失能老人过程中,怎么平复心情?正如凯博文的《照护》这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照护者和失能老人之间要打通心理,引发共情,因为人总是对他者有抵抗性,而照护就是消除这份抵抗,更好地安抚老人的心情,达成“相互配合,和平共处”的境界。

    最后,社会层面,由于各种原因,近半养老机构不收失能老人,再加上全职保姆难找,护理费用高。而老人多伴有慢性病,失能老人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压疮发生率较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护理,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专业的护理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虽然是家属,但作为照护者不一定是合格的。

    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即9073养老体系,即3%的老人是机构养老,7%的老人是社区养老,90%的老人是居家养老。对于半失能老人,家人应完成适老化改造,比如黄扶手计划,尽量通过各种工具协助他们独立生活,最大限度地保存失能老人的残存功能,以提升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安装各种传感器和监控,紧急呼叫也应该触手可及,便于紧急情况及时报警。对于失能老人,政府可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的长期失能人群提供费用报销,解决家庭部分经济问题;社会要推动养老护理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养老机构与高等院校建立培养模式以固定输送多层次的专业人才,缓解专业护工和社工人才短缺问题。社区可以开展居家失能老人家庭成员及服务人员康复培训项目,提供基础康复护理理论和实操知识培训。

    为加强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浙江杭州等地已试点建设康养体系,以保障高龄、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为重点,积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此外,浙江还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加强培训提高收入,加快数字化场景应用等方式,为失能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让失能人员“老有所护”,是浙江对实现共同富裕提出的更高要求,也将任重道远。

相关知识

适老化改造,让养老变“享老”
济宁社会
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打造亲子阅读环境
专家:亟须立法改变养老护理人才短缺境况
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爱
失能老人照护难题!健康照护助力老有“善”养
社区养老,让老人乐享幸福生活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共29张课件).pptx
老人心理健康,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
改善营养健康状况,老年人这样吃才健康

网址: 【微评】改善失能老人养老困境:子女与社会须同舟共济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12176.html

所属分类:行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