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标题:
Q:睡眠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特别重要,但是我发现一些妈妈重视孩子的营养,往往忽略了对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这样做也是一种不科学的育儿方法!
A: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来说,营养和睡眠是同等重要的事情。两者对大脑的发育至关重要。人正常生活的一天中,需要经过觉醒和睡眠两种不同的行为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是大脑皮层的一个弥漫性抑制过程,它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用以保证恢复大脑皮层的功能。对于大脑发育不成熟的婴幼儿来说,优质的睡眠对大脑发育尤为重要,所以2~3月龄就要逐渐培养独立睡眠的好习惯了。
一般认为,睡眠可以让大脑和小脑得到休息。人体在新陈代谢后产生许多副产物,其中之一就是氧自由基,它可以损伤人体正常的细胞。脑组织以外的器官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复这种损害,但是脑组织无法这样做,只能通过深睡眠使脑部修补因氧自由基造成的损害。活动性睡眠是进入安静性睡眠前的准备动作和整理动作,是对安静性睡眠的补充。安静性睡眠,尤其是深睡眠状态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80%的生长激素及诱导孩子入睡、保证睡眠质量、有助于免疫机制发育的褪黑素是在夜间,即在22点至凌晨3点深睡眠时分泌的。
睡眠和婴幼儿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具有良好睡眠的孩子精神愉悦、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有助于孩子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提高,其学习效率也高。而良好的睡眠很大程度上由什么时候睡决定,因此必须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生物钟规律入睡。从小睡不好的孩子,可能一直睡不好。睡眠时间短的孩子其超重或肥胖风险增加76%,睡眠时间增加1小时,超重或肥胖风险降低21%。而且,睡不好的孩子容易发生情绪、行为问题。
不同月龄(年龄)段的睡眠特点
人的睡眠分为活动性睡眠(快眼动睡眠)和安静性睡眠(非快眼动睡眠)。活动性睡眠会梦见生动的情景,可以发现眼睑闭合,眼球时而迅速地来回运动。对于婴幼儿来说,可能会出现身体和四肢活动、面部抽动,甚至可以哭几声。这时睡眠的特征是活跃的脑和相对静止的躯体。
安静性睡眠又分浅睡眠和深睡眠。此时全身肌张力下降,运动减至最小,但人的机体是能够运动的,通常只是稍稍调整体位,很少做梦,呼吸平稳、放缓,变得很安静。此阶段很少做梦甚至不做梦。这时睡眠的特征是休息的脑和可动的躯体。
每个月龄(年龄)段的婴幼儿睡眠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低,神经活动过程弱,外界的任何刺激很容易引起其疲劳,需要休息来恢复其功能,所以新生儿时期除了吃奶基本都是在睡眠状态。新生儿每天睡眠的时间是17~20小时,其中活动性睡眠是8~9小时,昼夜不分。随着月龄的增长活动性睡眠时间逐渐缩短,安静性睡眠分期不明显,而且往往是黑白天不分,白天可能睡眠的时间长,夜间反而醒的时候多。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孩子睡眠的时间逐渐缩短。
●2~3个月:2个月以后安静性睡眠开始分浅睡眠和深睡眠,在浅睡眠时期孩子有可能做梦。此时孩子每天睡15~18小时,白天小睡3~4次,夜间每次睡眠的时间较短。
●4~6个月:3~4个月时孩子开始建立睡眠—觉醒的内在生物钟规律,昼夜分明。6个月的睡眠周期为觉醒—浅睡眠—深睡眠—活动性睡眠,不断循环,一夜重复几个周期。小婴儿每个睡眠周期为40~45分钟,每天睡眠的时间为14~16小时,其中小睡2~3次。睡眠时间逐渐集中到晚上,同时每次睡眠时间与白天清醒的时间逐渐延长,白天睡眠规律化。此时,孩子的睡眠模式开始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对周围事物(光、声响、色彩等)开始感兴趣,好奇心增强,这些往往会干扰睡眠。
●7~12个月: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为14~15小时,其中小睡2次,一般上下午各1次,中间间隔清醒时间为3~4小时。多一半的孩子晚上可以连续睡6小时以上。9个月不再夜里醒来要奶吃,也没有了第三次小睡。如果哺育得当,10个月以后孩子晚上基本可以连睡一觉到天亮。
●孩子1岁以后每天睡眠的时间为12~14小时,白天1~2次小睡,1岁半以后白天只有1次小睡,晚上可以连睡10小时。
●3~4岁下午小睡变得越来越少。
幼儿每个睡眠周期大约为60分钟,成人为90分钟。
以下是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公布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供参考。
0~16岁儿童每天睡眠时间
年(月)龄 0~3个月 4~11个月 1~2岁 3~5岁 6~13岁
睡眠时间(小时) 14~17 12~15 11~14 10~13 9~11
(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2015年2月4日数据)
随着成长,孩子睡眠周期逐渐延长,深睡眠的时间逐渐延长,而浅睡眠和活动性睡眠的时间逐渐缩短。小婴儿由于饥饿、大小便及家长错误的养育行为等原因,容易经常醒来。如果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或者过于疲劳、生病等,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
由于每个孩子先天气质不同,睡眠的时间也有差异,不能拘泥以上所说的时间。如果孩子满足下面这三个条件,即白天活动时精力充沛、不觉疲劳、情绪佳;食欲好,吃饭津津有味;在正常的饮食情况下,体重按年龄增加,就说明孩子睡眠充足了。
为何要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生物钟规律
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受着自身生命节律的支配,周而复始,生存于世界上。同样,人的生命也在每时每刻地遵循着一定的节律,进行着周期性的变化,包括人的睡眠和觉醒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直到生命终结。这个生命节律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物钟。生物钟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对人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经过科学家研究,生物钟相对稳定的人,他的身体健康情况是良好的。当人的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人就容易产生不适、生病,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来说,生物钟更加重要。人的生物钟控制生理活动是以24小时为一周期。一般新生儿出生后还遵循着在母亲子宫内的生活节律,没有固定的吃、睡、玩的时间。所以,小婴儿就可能出现白天睡觉,而夜间觉醒的情况,令家长十分疲劳。
刚出生的孩子胃容量小,母乳好消化,孩子饥饿得快,因此频繁吃奶没有规律。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6周内心脏跳动的频率和体温都没有节律性的迹象。出生3周后才开始表现出夜里睡觉、白天觉醒的行为,3个月后才建立昼夜分明的生物钟规律。肾功能在6个月后才有明显的日节律,同样其他各个器官也会随着孩子的发育及家长的刻意培养,在不同的时间出现节律性的变化。因此,家长需要逐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调整孩子的生物钟,让孩子逐渐适应人类的生物钟节律,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婴儿的喂养由按需哺乳逐步过渡到定时定量,根据月龄进行调整,逐渐达到3~4小时哺喂1次,因为胃肠每隔3~4小时分泌消化液。添加辅食后,7~9个月时逐渐停掉夜奶,建立胃肠道的生物钟规律,养成孩子白天觉醒、夜间睡眠、定时睡眠的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养成独立睡眠的好习惯。
因此,家长需要从婴儿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
●每天遵循规律性的作息时间,包括睡眠、喂养、排便以及清洁卫生等操作。
●每项操作都是用固定的培养方式,重复同样的内容,这样就建立了同样的条件反射。
当孩子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生物钟规律后,他就只能遵循这个规律作息,这样才能保证婴幼儿的身心健康!
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和睡眠习惯
让孩子独立安然入睡是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去培养的。孩子出生以后就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睡眠行为,4个月以后一旦形成不良的睡眠习惯,再想纠正就十分困难了。要想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和睡眠习惯,父母的态度必须明确。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根据世界睡眠协会曾经公布的《6大金质睡眠法》和《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的精神,建议家长按以下几种方式做。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孩子睡觉的环境要舒适,如温度适中(20℃~25℃),相对湿度在60%~70%,室内空气新鲜,卧室安静。同时注意减少外界的刺激,如噪声、灯光(包括夜灯)、玩耍等。孩子睡眠时给予适量的棉织品衣服和被子,让孩子感到温暖而不过热,小婴儿最好用睡袋包裹或者用包被裹好上半身(但禁止“蜡烛包”),使孩子有安全感。
帮助建立睡眠的规律
婴儿早期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通过运用建立条件反射这一学习方式形成的。养成孩子定时睡眠、定时上床、准时起床的好习惯,同样是运用了这一学习方式。
●新生儿期,孩子的睡眠顺其自然,孩子想睡就睡,想吃就吃。
●2~3个月时,家长可以配合孩子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培养孩子昼夜分明的作息规律,逐渐养成晚上定时入睡,白天按时小睡且自行入睡的睡眠模式,帮助他逐渐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临睡前,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固定活动,如睡前洗浴、换上干爽的纸尿裤、换睡衣等。当孩子到了犯困要睡的时候,让孩子躺在床上进行哄睡,听同一首安眠曲、讲同一个故事,或者看家长做同一个动作,然后再亲吻他、拍他等,直至孩子入睡。家长每天都采取这样固定的哄睡模式,经过一段时间(2~3周),只要再做这些事情,孩子就知道该入睡了,养成自行入睡的习惯,即建立了良好睡眠的条件反射。需要提请家长注意的是,越小的孩子建立这种条件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家长要有耐心。
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期,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很容易疲劳。而孩子一旦疲劳,就会加速分泌肾上腺素,孩子常表现出烦躁和哭闹增多,到2个月哭闹发展达到高峰。这时,家长往往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内疚感,认为孩子是饿了需要吃奶和安抚而自己没有做到位,因而频繁喂奶和搂抱、摇动哄睡,这会逐渐使孩子养成需要依靠含接奶头和抱着睡觉的习得性行为。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是饥饿或者需要安抚,而是因为疲倦急于睡觉造成的哭闹。有时,部分家长溺爱,容不得孩子有半点儿哭闹现象,结果是剥夺了孩子自行入睡的机会。因此,建议家长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睡眠,而是应该培养孩子独立入睡而非建立由家长抱着、通过含接奶头安抚入睡的睡眠模式。夜间最好只喂奶2~3次,有的孩子白天可能小睡3~4次。2~3个月时,孩子一旦养成不良的睡眠模式将会延续整个婴儿时期,甚至幼儿时期,再想纠正会很困难。总之,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睡眠模式的关键时期。
家长还要帮助婴幼儿分辨昼夜,室内光线要有昼夜明显的分别,日夜活动也应该有明显的区别。白天小睡也不必挂上窗帘,不需要刻意制造安静环境。夜间睡眠就需要黑着灯(包括小夜灯)与白天小睡有所区别。《生命时报》曾经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发现,睡眠期间室内灯光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尤其是可以改变褪黑素分泌,同时缩短体内褪黑素在夜间的持续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暴露于灯光之中的受试者,99%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褪黑素分泌延迟,而褪黑素持续作用的时间也缩短约90分钟。这对于人们血糖的稳定是不利的。
孩子白天小睡的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家长白天尽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玩耍说话,利用清醒的时间进行早期教育。其实,早期教育在我们生活的时时、处处、事事中都可以进行。
●3~6个月时,孩子度过临睡前的哭闹时期,逐渐养成良好的睡眠模式,家长需要继续巩固这种睡眠模式。3~6个月的孩子开始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尤其对新事物更加好奇,这些往往使他抵抗睡意,进而兴奋、烦躁和哭闹,导致更加疲惫难以入睡。一旦孩子过度疲劳,家长所做的抚慰行为,例如抱起来吃奶、摇动孩子,都可能对孩子自然入睡过程造成刺激和干扰。因此,当孩子出现要睡眠的迹象时,一定要创造睡眠的环境,减少外界对他的吸引,让孩子躺在自己的小床里逐渐安静下来。尽量安排婴儿晚上八九点以前入睡。一般来说,越是睡得早的孩子醒来的时间会越晚,而且夜间睡眠很熟。白天孩子觉醒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尽情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在孩子玩耍期间,你会发现孩子的专注力越来越好。但是,白天与孩子玩的时候不要过度给予孩子刺激(即开展过多的早教活动),让孩子大脑应接不暇,更容易引起他大脑的疲劳,影响孩子入睡及睡眠的质量。3~6个月,夜间喂奶2次(在夜间9点喂奶一次,凌晨3~4点喂奶一次)。孩子白天每次清醒的时间为2~3小时,白天小睡2~3次。如果养成的睡眠习惯好的话,随着孩子胃容量的增加,90%的孩子3个月大时就可以连睡5~6小时,有的孩子甚至可以连睡6~8小时。
●7~12个月时,孩子添加辅食后,开始为逐渐断掉夜奶做准备,到9个月辅食已经可以代替一两顿奶的时候就要完全断夜奶。随着孩子夜间睡眠时间的延长,做得好的孩子夜间可以连续睡眠6~8小时,到了10~12个月可以睡整夜觉了。准备断夜奶前,开始夜间逐渐延长夜奶的间隔,至9个月完全断掉夜奶,孩子开始睡整夜觉了。断夜奶前,家长必须明了断夜奶的好处——为了孩子更好地发育,大脑获得更好的休息和休整,因此需要家长的决心和坚持。当孩子夜间醒来时应该继续保持屋内的黑暗与安静,以便孩子及时再次进入睡眠状态,家长不要过度干预。这时的孩子白天上下午各一次小睡。
●1~2岁时,很多的孩子还需要上下午各一次小睡,随着发育,多数孩子逐渐缩短上午小睡的时间(家长也有意识地这样培养),直到1岁半左右停止上午小睡,只有下午一次的小睡了(多数孩子要睡2小时左右)。晚上要提前让孩子入睡,这样孩子夜间便可以连续睡眠,而且是高质量的睡眠。
●3岁以后,家长可以试着逐渐推迟半小时孩子晚上入睡的时间,孩子最好晚上8~9点入睡,早晨6~8点醒来,这样更有利于保证午睡很快入睡。同时,午睡时间能够保证1.5~2小时。如此,无论早晨或者午觉醒后,孩子都会感到精力充沛,有着更好的专注力去玩耍和接受早教。
最后,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影响着睡眠模式的养成。
大多数婴幼儿都属于容易型(易养型)的孩子,他们的吃、喝、睡、大小便等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调适良好),这类孩子生活规律,能够很容易地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但是,对于人数很少的困难型(难养型)孩子来说,由于他们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活动中缺乏规律性,对新食物、新事物、新环境接受较慢(调适不良),需要长时间去适应新的安排和活动。所以,家长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和极大的耐心,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模式。
●夜间入睡前一定要给孩子换上渗水性强的干爽纸尿裤,防止婴幼儿因漏尿、尿湿或更换尿布而被打扰睡眠。
●同屋不同床。孩子的小床放在父母大床的旁边,小床上的物品一定要收拾干净,保证孩子仰卧位睡觉,避免发生意外。美国儿科学会和《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都建议,孩子应该与父母分床睡觉,同屋不同床。这样的安排父母能够随时关注孩子的状况,便于夜间护理,并保证母乳供应。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妈妈更要注意不要同床睡觉,以防哺乳时因为妈妈困倦而误堵塞孩子的口鼻或者养成孩子奶睡的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全家应该达成共识,父母双方尤为重要。夫妻应该互相支持,必要时给主要照看孩子的人休息一下或者小睡一会儿的时间,以恢复体力保持良好的情绪。
●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哭闹着入睡,家长不必担心。正如《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所述,有时候家长可能需要让孩子自己哭着睡觉,这不会有任何伤害,家长也不需要担心。在那些孩子哭的晚上,其实家长正在帮助他学会自己平静下来。孩子不会认为家长抛弃了他或者不再爱他。
睡眠姿势
关于睡眠姿势,我国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一些人认为孩子趴着睡眠好,这样有利于提高肺活量,预防溢奶时误吸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而美国儿科学会以及我国大部分专家建议,健康的婴儿应尽量选择仰卧位的睡姿,因为这种睡姿对婴幼儿最为安全,可以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仰卧睡眠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尤其对6个月内的婴儿更为重要。但是,仰卧对于经常溢奶的孩子来说,容易引起误吸。因此,建议每次吃奶后一定要竖着抱起孩子拍嗝,然后坚持竖着抱20分钟后再放到床上拍哄睡觉。这样做,孩子就很少溢奶了。随着孩子的发育,溢奶的现象就会减少到消失。
虽然有的医生认为侧卧睡眠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有证据表明,侧卧存在着安全隐患,尤其对于小婴儿会发生猝死的危险。
因此,孩子采取何种姿势睡眠具体还应该听从儿科医生的指导。我建议,新生儿和小婴儿还是应该仰卧睡觉,已经学会自如翻身的孩子,可以顺其自然,但是家长要注意将床上的物品清理干净。同时,孩子1岁前睡觉不用枕枕头,更不要使用定型枕。建议孩子睡觉最好使用睡袋,不要盖被子,以预防床上的物品捂住孩子的口鼻。孩子清醒的时候,建议在大人的看护下多练习俯卧或者大人竖着抱起婴儿(3个月内的小婴儿注意保护好他的脊柱和颈部)。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孩子的头竖立,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视觉获得更多的外界信息,有助于婴儿肩部肌肉和头部控制能力的发育,让孩子保持一个漂亮的头形。
儿童常见睡眠误区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犯的错误有抱着睡、睡前嬉戏、持续夜哺、夜啼应答多、睡眠无规则、随成人作息等。
●推迟孩子夜间入睡的时间。孩子入睡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孩子出生后2周到3个月期间,可能哭闹增加,尤其有少部分孩子哭闹严重,很缠人。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是饿了或者需要安抚,因此多次让孩子吸吮乳头、吃奶或者持续抱着孩子、摇着孩子,企图让孩子入睡。久之,孩子就建立了含接乳头或者依赖家长的搂抱和摇动入睡的习得性行为。
●“亲密育儿”理论让孩子的小睡出现问题。孩子白天的小睡是健康睡眠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让孩子清醒状态达到最佳,注意力更集中,其“学习”的效果更好。而且,白天的小睡也不会影响夜间的睡眠。但是,近年来提倡的所谓“亲密育儿法”,鼓励父母随时随地把孩子带在身边去参加各项活动,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新事物,认识更多的朋友。由于孩子外出打乱原来小睡的时间,可能在行驶的汽车里、滚动的童车里以及父母的怀抱和肩背上睡觉,导致随时惊醒,这是质量不高的睡眠。这样做的结果不但耽误了孩子小睡的时间,推迟和减少了深睡眠的时间,而且小睡的时间太短,也太轻,无法让孩子的体力和大脑获得充分恢复。孩子睡眠缺乏清醒后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起来也不会持久。最好的小睡方法还是静止的睡眠,不管家长是抱着孩子入睡,还是用摇篮抚慰孩子入睡,最终还是应该让孩子躺在他的婴儿床上睡觉。
●夜间反复哺乳让孩子持续睡眠断裂,混淆大脑觉醒和胃饿醒的界限。由于婴儿在1~2个月时,活动性睡眠所占的时间比较长,而且睡眠周期比较短,家长常常将孩子在活动性睡眠时期和短暂觉醒的表现误认为孩子醒了,因此给予干预,或者错将孩子的觅食反射(觅食反射在婴儿3~4个月才消失)和哭闹误认为孩子饿了而抱起来喂奶,逐渐建立了活动性睡眠—短暂觉醒—哭闹—吃奶获得安抚而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的规律。久之,孩子会形成依靠含接妈妈乳头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的条件反射。有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几乎不到一小时就醒一次,其结果不但造成夜间妈妈反复哺乳,长时间劳累得不到休息,苦不堪言,而且也造成孩子持续睡眠断裂,使孩子后半夜不能很快进入到深睡眠阶段,导致深睡眠的时间缩短,影响了生长激素和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孩子的发育。孩子一旦建立了这样的习得性行为,到了6~8个月添加辅食后要想断夜奶就十分困难了。
何为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睡眠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睡眠障碍直接影响着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和睡眠后的复原程度。小儿的睡眠障碍与成人有相同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其特殊的一面。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是睡眠障碍的情况,对于小儿来说却可能就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儿许多睡眠障碍的存在反映了小儿生理、行为、心理发育以及亲子交流方面的问题。
婴儿期的睡眠障碍主要是睡眠不安、入睡和持续睡眠困难,如果不及时纠正可以持续到幼儿期或者儿童期。
幼儿期睡眠障碍
幼儿期的睡眠障碍主要是夜惊、梦呓和梦行症。夜惊可能与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认知发育相互作用的中间过程有关。梦呓或梦行症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梦呓表现为睡眠时讲话或发出类似讲话的声音。梦行症,俗称梦游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
3~9岁的孩子还可以发生频繁打鼾、磨牙症和梦魇,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咽部的淋巴组织处于生理性生长高峰、气道变窄易感染、牙齿发育处于恒牙替代乳牙的萌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世界睡眠协会公布的《6大金质睡眠法》
金质睡眠环境:卧室温度20℃~25℃,湿度60%~70%。
金质入睡时间:晚上9点前。
金质睡眠时长:10小时。
金质睡眠准备式:合理睡前运动,每天同一套固定的程序。
金质睡眠装备:干爽纸尿裤。
金质睡眠方式:3~4个月后训练单独睡觉。
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中的“3+3”原则(2013年)
优质睡眠建议“3+3”法则。
3要:
●要在宝宝犯困时将他放到床上,培养其独自入睡能力;
●要让宝宝与父母同屋不同床,有助于夜晚连续睡眠;
●要用纸尿裤等养育行为方式提高宝宝夜晚睡眠效率。
3不要:
●不要依赖拍抱或摇晃等安抚方式让宝宝入睡;
●不要让宝宝只有在喂奶后才能入睡;
●不要过度干扰宝宝夜晚睡眠。
来源:本文选自由中国妇女出版社社授权的《张思莱科学育儿全典》
相关知识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世界睡眠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小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在宝宝多大的
网址: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15642.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64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51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9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05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5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62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9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
- 10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