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健康】节后胖三斤?儿童肥胖问题也不容小觑!

【健康】节后胖三斤?儿童肥胖问题也不容小觑!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3日 04:41

  端午假期刚过

  “每逢佳节胖三斤”又成了寒暄的话题

  如果说肥胖是生活中无奈的事之一

  大概率没有人反对

  儿童肥胖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

  怎么才能吃得健康?

  那就要“知营养 会运动”

  行动起来!

  

  今天

  我们带大家了解儿童肥胖的成因和危害

  

  一、儿童肥胖的成因

  肥胖,尤其是儿童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肥胖可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原发性肥胖又称单纯性肥胖,肥胖儿童中绝大多数属于单纯性肥胖,与遗传、饮食和身体活动水平等有关。继发性肥胖指下丘脑、垂体的炎症、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目前病因明确疾病引起的肥胖,只占儿童肥胖的很小部分。

  二、儿童肥胖的危害

  儿童肥胖不仅对当前及成年后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带来危害,还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高血脂、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系统危害。

  内分泌系统:儿童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4.3倍。

  呼吸系统:儿童哮喘与肥胖密切相关。

  消化系统:肥胖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的肝功能和脂肪代谢等均造成危害。

  三、儿童影响肥胖的因素

  大多数人的肥胖是环境因素与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的个体因素:生命早期营养如孕妇孕期增重、婴幼儿期营养过剩;膳食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身体活动过少等。环境因素:如家庭饮食习惯、学校供餐、食物消费环境,运动场所和设施的配置、社会文化和民族风俗等

  四、儿童肥胖的判定

  怎样判定自己是超重或肥胖,测量BMI

  体质量指数BMI简便易测,是评价儿童超重肥胖的指标。

  体质指数(BMI):BMI(kg/m2)=体重(kg)/身高(m)2

  举例来说,一个人身高1.8米,体重85千克,那么他的BMI=85÷1.8²≈26.2。

  下面是6~18岁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BMI筛查超重与肥胖界值表,大家可以对着看一看有没有肥胖。

  

  五、儿童如何预防肥胖

  1.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合理膳食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营养在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同时,还需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既要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又要防止营养过剩。做到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保证鱼、肉、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的食物,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避免不健康食物。食物选择天然食品及原型食物为主,少吃零食,少吃深加工及油炸食品,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2.迎战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既有助于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也有助于防控肥胖。多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促使运动日常化、生活化。保障学生每天有2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6-17岁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减少久坐和玩电子产品时间。 

  3.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优质睡眠有助于体重的合理控制。睡眠时间每天小学生保证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父母是孩子建立和维持健康行为的关键决策者和榜样,要让孩子成功减肥,也要从改善家庭健康生活方式开始。

  另外,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定要讲求科学、循序渐进,要成功,贵在坚持!

  最后,想对各位可爱的小团子们说,肥胖没什么大不了的,它也不是衡量你唯一的标准。从现在开始,认识肥胖、面对肥胖,积极的去解决它,你就是最美好的模样。

来源:广东疾控


相关知识

身边的“小胖子” 健康的大问题 代表委员呼吁加强儿童肥胖防治
代表委员呼吁加强儿童肥胖防治 身边的“小胖子” 健康的大问题
儿童肥胖问题凸显 营养不均衡困扰青少年健康
身边的“小胖子” 健康的大问题
肥胖人群心理问题多:胖男多好斗 胖女常抑郁
聚焦儿童健康 肥胖防控刻不容缓
肥胖会引起什么问题
儿童肥胖不可轻视
“每逢佳节胖三斤”的困扰,怎么破?
肥胖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网址: 【健康】节后胖三斤?儿童肥胖问题也不容小觑!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26694.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