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教育心理学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3日 05:24

《教育心理学》中心理健康标准:
1.自知:对自己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并能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2.自强: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根椐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计划;
3.自制:有道德和法规观念,遵守社会公德与学校纪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4.自觉:自觉努力学习,不怕困难,情绪稳定,乐观处世,不为一时冲动而违反纪律,不因学习困难而忧心忡忡,始终充满朝气。
附: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具有发育性、多变性、可塑性,其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脑发育、语言发育、心理发育等关键时期,如果儿童心理问题在关键时期及时发现并得到正确诊治,则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儿童、青少年在出现心理障碍时,在情绪、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会表现出异常变化:
①在情绪方面表现为:
恐惧、焦虑、拒绝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自杀、兴趣减少、多变、忧郁等;
②在行为方面表现为:
暴力行为倾向、离群、沉默、过分活跃、精神不集中、离家出走、逃学、偷东西、迷恋和强迫行为等;
③在生理方面表现为:
头痛、肚子痛、呕吐、厌食、耳鸣、尿频,可是经医院检查又查不出问题。
  我们只有了解了少年儿童健康的和异常的心理表现,才能给孩子以正确的心理教育和引导,当发现孩子异常的心理表现时,应给予及时的教育和疏导,使其回余拍到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中,达到防患于未然,保持心身健康。

学生心理健康原则:
1、了解自我
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2、信任自我
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
3、悦纳自我
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认同
4、控制自我
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5、调节自我
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做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
6、完善自我
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7、发展自我
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
8、调适自我
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历歼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9、设计自我
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
10、满足自我
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标准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肢毁冲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相关知识

心理学中健康情绪的标准是什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是什么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说明
什么是心理健康?怎么理解心理健康?
免费心理健康咨询: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标准吗?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标准

网址: 教育心理学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27464.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