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经济下行如何影响国民心理健康?如何有效应对?

经济下行如何影响国民心理健康?如何有效应对?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3日 05:27

原题:经济下行期如何关注心理健康

健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经典问题,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结构变化的新阶段,这一问题被赋予了新涵义。

进入2024年,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降本增效”浪潮仍在进行。近日,北京某家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家巅峰时期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的公司,如今仅剩不到600人,裁员比例超过70%。

今年1月,多个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巨头宣布了大规模裁员:亚马逊裁掉1.8万名员工,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裁减了1.2万人,微软和Meta也分别裁员约1万人。一系列裁员事件不仅是缩减成本,也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企业发展信心受挫、市场不确定性以及行业增长放缓。

经济下行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失业或被裁员的人有可能面临哪些心理问题?失业后如何避免创伤?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对此,《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与多位心理行业资深专家进行了探讨。

经济增速与心理抑郁程度呈负相关

2023年3月,《经济学》季刊发表了一篇论文《经济增速放缓对国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来自中国家户层面的证据》。论文基于2008年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样本覆盖了25个省(市、自治区),占中国内地人口的94.5%——考察经济增长对国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得出结论:GDP增长率每上升1%,国民心理健康平均改善约4.69%。2010—2018年间,中国GDP增长率下降了3.9%,根据估计系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导致国民心理健康恶化18.29%个标准差。

在经济减速期,传统比较优势减弱,结构性矛盾加剧,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企业效益下滑,就业机会缩紧,国民工作压力和经济负担加重。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有着20年临床心理咨询工作经验的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东方心智化开创者赵艺敏女士从心智化的角度阐释道:“经济下行、经济复苏都与个体的内在感受性有关。为什么社会的动荡和变迁无法撼动某些人的稳定性,他们依然可以待在自己的内在世界里,有序地生活着?这和一个人的心智化有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了我们生活的体验感,包括生活的质量。我们会觉得整个世界的钱都在变少,但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钱没有变少,从一些角度看,银行的钱还在增加。经济下行期有些人还是在换房子,有些人还是在买车,有些人依然让孩子上国际学校……为什么他们没有恐慌?如果大家的钱都在变少,钱去哪了?认为钱在减少,这个‘认为’是从每个人的信念出发的——‘我认为我没有创造的能力,我以后的事业也不可能会有更好的安排。’”在赵艺敏看来,人们需要改变的是认知与信念。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静心心理创办人郭会伦认为,经济下行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绝大部分群体,但是不同的群体受到的心理影响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考虑群体的区别,单说这个现象对心理的影响,首先影响的应该是不确定感。这种不确定感会给人带来焦虑,这种焦虑是弥漫性的,可能会影响到他对很多事情的认知,以及对许多事情执行的意志力,当然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主观体验。如果以上方面受到影响,那其他方面诸如饮食、睡眠、关系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会带来一部分挫败感、沮丧感的冲击。这会让人们变得不自信,自我质疑。还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绝望感,伴随着恐惧感。如果出现这样的影响,就需要做紧急干预了。一般当这种焦虑出来的时候,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情绪、自尊,包括和身边人的关系,甚至是身体状况,都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如果把经济下行跟不同的群体联系起来,又会有不一样的情形,比如,对企业家、求职人员,以及对于比较依赖经济形势的从业者来讲,影响都是不一样的。”

失业会引发创伤吗

1993年到2004年是日本经济的长衰退(long recession)时期,此时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且失业率高,这一代人也被称为“冰河一代”或“迷失一代”。研究发现,即便在经济恢复后,这一群体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面临工作动荡和收入低迷的问题,即就业的“疤痕效应”。

大量研究表明,年轻时失业会导致晚年生活更可能遭遇长期性“创伤”,表现为工资降低、找工作艰难和机遇减少,还会导致他们在40、50岁左右时承受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英国斯特灵大学的Ronald McQuaid教授曾总结导致“就业疤痕”的几个因素,包括雇主会将他们不佳的履历解读为个人能力不够,较低的就业起点还会导致他们累积的技能较少,信心也不足,而这些又会反过来降低他们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和职场野心。

在郭会伦看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对于失业和被裁员的群体来说,最大的可能是会激发绝望感和恐惧感。“现实层面来看,按照专业去应聘某些岗位,在某个单位被裁员,可能这个专业甚至行业都受到了冲击。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极有可能就处于一种无望和绝望的情绪当中,这种状态一般都会让人很恐惧。恐惧的状况下,人的心理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是最大的,特别容易引发创伤。比如会激发一个人的羞耻感,对很多事情的不自信,或者是偏执性的否定,对自我的攻击和质疑……”

对于经济下行以及就业的“疤痕效应”,赵艺敏持乐观心态。“大多数人认为‘顺利’才是我们一生经历的主题,这会不会是一个‘误会’?我们对生的恐惧比对死亡的恐惧要大得多。事实上,人就是在经历不同的体验时才能遇见自己,如果只是平顺和快乐,我们能看到的太少了。当我们只看到快乐,就会沉溺其中。与其说担心自己的不顺利,我其实更担心顺利太久,因为一旦在顺利和快乐里太久,真的不愿意再经历挫折,不愿意再经历不快乐。”

“难道我们来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打工、吃饭、挣钱、生孩子和结婚?你的观察者开启了吗?如果没有思考,我们来这世界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每个人来这世界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我不认为我仅仅是为快乐而来的。只要能让我体验到自己,包括创伤本身,我都很乐意。世界有一个真相叫你永远都得不到真相。所谓真相,就是你知道每时每刻该怎么去做,其他的都无法获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你都能有‘此在’的力量,知道这一刻的你需要做什么,这就足够了。”

干预 郭会伦表示,现代人受到心理影响、心理冲击的刺激事件太多了,所以,建议大家都为自己找一个靠得住的心理咨询服务。供图/受访者

睡眠决定心理健康水平

著名宏观经济学家管清友说,生产力的秘密就是“劳动时间与睡眠时间的平衡”。找到这个黄金平衡点,并且提升深度睡眠效率,会为一个国家及其社会的文明健康带来重要驱动力。

据喜临门联合中国社科院权威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2022年国人入睡时间集中在每晚23点至1点,比2021年推迟了1小时,超3亿中国人存在严重睡眠障碍。

睡眠是一个古老的主题。在郭会伦看来,睡眠对心理健康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人一直思考、不睡觉,是不是就会多出来三分之一的时间去创造?事实上,人不得不睡觉,因为睡眠对生理的恢复,尤其对精神心理的支持是决定性的。

此外,很多人心理出现问题,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睡眠障碍。临床中常常会看到睡眠和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共病,轻一点如社交恐怖症,重一点如进食障碍等多类心身障碍,都会共病到一起。

赵艺敏认为,想对睡眠负责任,不是靠药物,也不是靠催眠的方法,真正能干预睡眠的是自我的意识功能、心境水平。“睡眠是真正进入到休息状态,包括深度睡眠和梦境。梦是无意识,无意识又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体验,同意识一样重要。如果睡眠有问题,要么没有办法进入深度睡眠,要么梦太过于繁杂。意识功能水平是个体在失衡的状态下能否调节自身、使其平衡的关键。如果观察到我们的心境是低落的、受伤的、焦虑的、烦躁不安的、恐慌的,睡眠一定会受影响。所以提高意识功能水平、调整心境才是调整睡眠最有效的办法。”

心理健康研究证明,很多时候正是小的负面事件的积累,导致了人的心理问题。如果人在短时间内持续经历负面事件,不论是多件小事或大事,还是大事、小事都有,都可能让人产生心理问题。

赵艺敏举例说:“早上起来没买到门口的包子,对有的人来说,可能就是创伤体验,而对有的人来说,没包子可以吃饺子、油饼,不会带来创伤。为什么没买着包子的人创伤了?因为在他的人生体验中,总是他买不到……他认为这和自己有关,自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人,这就叫心境。”

根深蒂固的认知是影响心境最核心的部分,心境还受到原型和情结的影响。“我们有大量的情结,当这些情结没被满足的时候,也会影响心境。心境里除了能表达、能显现的情绪以外,还有自主神经系统,包括内分泌系统、激素水平,也影响身体的吸收消化,影响神经兴奋中枢和抑制冲突,也会影响包括前置体在内的中枢系统。一些面部神经系统的疼痛、偏头疼,都是由神经系统引发的,而这里面都有心境问题。”

当一个人的生存境况受到环境影响,如遭遇经济下行、自然灾害等,心境也会受到影响,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可能会由焦虑、抑郁情绪慢慢向更深度发展,因此,干预优先于治疗。“当我们觉察到有焦虑、抑郁情绪时,就需要做一些积极的干预。我们通过情绪理解自己,如果能通过转换我的信念转换我的认知,让我的心境变得平稳,这是最好的。如果多途径的努力都没有办法让心境回到平衡,这时就需要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赵艺敏建议,“从焦虑、抑郁情绪下滑到焦虑症、抑郁症时,社会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了。看似症状是源自情绪,但实际上,引发症状的是心境障碍。当你感到失衡时,第一件事就是让自己从失衡状态回到平衡状态,这是最重要的。所以,心境是引发一切症状的根本,调整心境问题,去理解自己的心境失衡是怎么来的,通过咨询和个人成长去寻求答案,这样做比对症状本身的恐慌要重要得多。”

自救 赵艺敏指出,人生中所经历的困难、苦难、挫折,都是一次巨大的对自己进行建设性思考的机会。

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

“支持系统”指可以获得他人支持的来源,通常是亲情、友情、爱情。心理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个体支持系统和亲密关系,缺一不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如何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

“每一个人都需要支持系统,这个支持并不是因为强弱,而是需要温度和光。当你的光在暗淡的时候,你就要靠近身边有光的人,相互传递一下身上的光和希望。当你期望得到的时候可以得到,你的身体会变得温暖,而当你温暖的时候,你有力量给予另外一个人,这就叫传递。当我们正处在焦虑情绪当中的时候,也许会认为关系是负担,或者不愿意给别人带来麻烦。事实上,我们在麻烦别人的时候,是给别人提供一个机会,有一天他也可以来麻烦你,‘麻烦’其实是一种建立交往的机制。所以,支持系统的建立一定是在你需要的时候,你不嫌麻烦,也不怕给对方带来麻烦的人才能作为你的支持系统。大胆地去麻烦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得到友谊,才能得到一种交换,关系也是一种交换。”赵艺敏认为,“经济下行的时候,最影响我们的其实不是钱本身,而是人与人的关系。支持系统在家庭之外,还有社会组织,就像‘东方心智化’机构既是学习的组织,同时是可以传播温暖和光的地方,所以,学习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多有力量的社会支持系统。”

处在经济压力当中的人,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赵艺敏指出,心理学有个词叫“建设性思考”:“这个思考需要我们有稳定的内心和对自己的信任。所以,我想给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失去工作或者主动裸辞的朋友们一个建议:人生中所经历的困难、苦难、挫折,都是一次巨大的对自己进行建设性思考的机会。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一个机器,也不是被大学教育或者被更多教育机构所捆绑的精致机器。在经济下行的情形下,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想一想关于自己的建设性生活。建设性生活不是出去旅游,不是把钱花掉用于消费,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此机会下,能不能寻找出一条不循规蹈矩、不同于以往,和你息息相关的特殊的、建设性的路径。”

郭会伦进一步表示,不要否认自己面临经济带来的压力。挫败感、无力感、无能感、无奈感……不去否认它,一否认后面就难以进行有效干预。但不否认,就得面对,面对起来又很困难,那怎么办呢?“尽可能不要一个人面对,这是个大方向。从现实层面来讲,要积极咨询专业人员,咨询身边信得过的长者朋友,看看有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去提高自己,去改善自己的经济压力状况。”他建议每个人都要有两条线。第一条线就是自助,给自己树立一个意识——我需要被关怀,我需要被支持。去找朋友,找相应的同质性群体,获得支持。找到这样的群体,通过言说或者其他的活动,去把心里的困难排解出去。另外一条线是为自己建立一个安全的后盾。“现代人受到心理影响、心理冲击的刺激事件太多了,所以,建议大家都为自己找一个靠得住的心理咨询服务。有一个专业的人员为自己提供一些支持,这是现代社会的人越来越值得去考虑和行动的一件事。”

提及有哪些具体建议给那些正在受到经济衰退影响的人,郭会伦说:“我脑海里联想的一句话是老舍的:‘日本鬼子够狠,扛得住,咱们能忍。’我绝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和经历经济衰退的人们一样,我也一定是受影响的人。我想说的是,我们要面对困难与灾难。它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但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正视它。我们要相信,只要能够把需求和困难向这个社会表达得清晰准确,社会不会无动于衷。最后,我们还应相信,这个社会不论经济下行还是上行,在很多方面,它的职能建设其实都是持续在进步的,专业化的干预、专业化的设计、专业化的服务会越来越突出。”(《小康》·中国小康网孙媛媛 摄影 宁颖)

相关知识

压力管理对身心健康有何影响?如何有效应对压力以保持健康?
经济增长影响健康的文献综述
郑州心理:如何有效应对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如何分析城市发展中的绿色建筑?这些建筑对居民生活有何影响?
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多大?如何有效管理和减轻压力?
如何应对下一波疫情?张文宏:中国处于低流行状态
心理压力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器官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何
减肥对心理健康有何影响?如何通过减肥改善心理健康?
健康生活方式对身心有何影响?如何开始?

网址: 经济下行如何影响国民心理健康?如何有效应对?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27510.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