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从“硬刚”到“柔软”—盘盘互联网医疗

从“硬刚”到“柔软”—盘盘互联网医疗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3日 07:06

文章来源:思宇MedTech ;

编辑:妮蔻   

转载要求:请在文首标明文章来源,可直接转载    

近日,继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叮当健康、智云健康、思派健康之后,云医院网络服务平台东软熙康历经4次交表,终于成功登陆港交所,为略显沉寂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一些喜讯。

互联网从诞生起,发展如此迅速,以致于进入传统行业之初,也是喊着“颠覆”的号子。曾经的“互联网+X”,也期望替代传统医疗模式。 但与其他许多行业类似的是,   技术和创新,最终常常是一个增强器,而非替代品。 中国的医疗体系,以公立医院为主,似乎天然形成了某种“互联网壁垒”。 互联网医疗更大的价值可能在于:与传统医疗体系的互补。 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强大后盾。合理应用技术,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成本并增强患者体验。 药品零售、健康保健品销售等领域,为互联网医疗公司提供了收益机会。   但长远来看,成功的关键或许在于找到与传统医疗体系真正互补的服务,例如慢性病管理等。 互联网医疗公司未来可能会与传统医疗机构建立更为深入的合作关系,一定程度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应用和服务优化。 磨掉棱角,从“硬刚”到“以柔克刚”,互补和融入。

01

从远程医疗到互联网医疗

1970年左右,   Telemedicine远程医疗   这一概念在美国出现,最初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军队和大学医疗中心。 1990年开始,随着互联网兴起,出现了在线健康信息共享。 1996年,WebMD成立,作为早期健康信息网站,为大众提供医疗健康资讯。 1999年,Healtheon与WebMD合并,开启了互联网医疗信息时代。   许多医疗信息网站成立,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和医疗信息。 2004年,PatientsLikeMe成立,这是病人共享疾病经验和治疗方法的社区。   2004年,   美国政府推出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激励计划,鼓励医疗机构采用数字化健康记录。 2006年,23andMe成立,为用户提供基因测试和相关健康报告服务,标志着消费者基因检测的诞生。 2007年,Zocdoc成立,帮助用户在线预约医生。 2010年,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 (ACA)在美国成为法律,这为许多健康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机会。 2012年,Oscar Health成立,   尝试改变健康保险业务,利用技术提供更个性化的保险方案。 2014年,A   pple Hea   lthKit发布,   使开发者、医疗机构和用户可以集中管理健康和健身数据。 2015年,   Teladoc上市,标志着在线医疗咨询服务的崛起。 2017年,   Apple推出Apple Health Records,使iPhone用户可以在其设备上访问自己的医疗记录。 2018年,   Amazon、Berkshire Hathaway和JPMorgan Chase合作创建Haven,旨在重新构想美国的医疗保健体系,尽管这一努力在2021年结束。 2020年,疫情的全球蔓延使得   在线医疗服务需求激增。   FDA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以适应和鼓励远程医疗。例如,放宽了某些医疗设备的监管,这些设备被用于监测隔离在家的新冠患者的生命体征。   也鼓励了远程患   者监测解决方案、移动健康应用、健康信息技术以及某些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在线工具。 从在线医疗咨询、电子健康记录管理、慢性病管理、远程患者监控到处方药递送等各种领域的美国公司,举例如下:

Teladoc Health:这是美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咨询平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使患者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与医生沟通。

American Well (Amwell):另一个提供在线医生咨询服务的大型平台。

Cerner:健康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提供电子健康记录(EHR)系统。

Epic Systems:同样是一家电子健康记录系统的主要提供商。

Zocdoc:帮助患者在线预约医生,并查看其他患者的评价。

GoodRx:一个在线平台,帮助患者找到更低的药物价格并提供药物折扣。

One Medical:提供成员制的初级医疗服务,并结合物理诊所和在线健康服务。

23andMe:提供基因检测服务,帮助消费者了解他们的遗传背景和健康风险。

Oscar Health:一家技术驱动的健康保险公司,利用技术来改进医疗服务的提供。

Livongo:专注于远程慢性病管理,如糖尿病和高血压。

Hims & Hers:提供在线诊断和处方药递送服务,主要集中在皮肤护理、性健康和秃发等问题。

02

互联网医疗在我国的发展

互联网医疗行业,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体,连接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互联网巨头、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覆盖健康管理、自诊、诊断、治疗、用药和康复的全价值链条, 进而实现在线问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在线医保支付、医药电商、医院管理信息化等场景落地。

广义的互联网医疗,包含了诊疗、处方流转、医药、医保各个环节,参与方包括医院、医药企业、医保局、互联网平台等。

狭义的互联网医疗,则主要包括问诊引流、远程诊疗等环节。通常采取互联网平台与医院合作建立互联网医院,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服务内容不断拓展,由核心服务(在线门诊、远程诊断等)向“互联网+健康”(慢病管理等)等延伸服务拓展。

近十年来,在4G5G技术及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及推动下,互联网医疗服务逐渐由PC端转向移动端,大量移动医疗APP、医院官方APP和可穿戴设备逐渐融入生活。

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已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互联网健康险以及在线医疗为主的数字健康产业格局。

根据东软熙康招股书和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2年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的市场规模达人民币 1751亿元,预计将于2030年进一步增至人民币16,0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9%。

未来随着多种应用场景促互联网+医疗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医药电商、互联网商保、医疗智能硬件等将成为行业重点,形成完整的“健医药险”闭环。

复盘行业发展历史,主要分为几个阶段:

2014年~2015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受益于政策春风快速兴起,催生了如在线诊疗、健康咨询、挂号缴费等多种业态。

2016年~2018年年初,是行业发展较为受限的阶段,监管趋严、政策趋紧导致行业发展进入了较为缓慢的阶段。

2018~2019年,配套政策逐渐规范,行业又进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根据目前的政策,互联网诊疗行为和成立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于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且提供慢性病复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明确类目的服务,不能提供初诊服务。

2020年~至今,

2020年2月,浙江医保局率先在邵逸夫医院开展医保在线支付试点, 标志着互联网医疗的支付瓶颈获得重大突破。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医疗需求端松绑(网售处方药)以及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互联网医疗将从传统线下医院或线上互联网医院,向围绕“线上+线下”、“药+医+险+养”一体化闭环转变。

互联网医疗企业将真正成为诊疗、药品收入占主体的平台,通过寻求参与主体的多种组合来构建丰富的变现模式。

03

应用场景

互联网医疗服务,目前主要涵盖以下应用场景: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平台)、医药电商、医疗保险、健康服务(诊后康复、慢病管理)、医疗信息化、医疗智能硬件等。

(一)医疗服务

1.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是实体医院的线上模式。根据卫健委 2018 年 7 月印发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必须有实体医疗机构作为线下支撑,互联网医院所能开展的科室设置和诊疗科目不得超出所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的科目范围。互联网医院可以提供慢性病和常见病复诊,可以开具电子处方,但不能提供首诊。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流程包含线上分诊、线上问诊、线上处方、线上支付、线上配药和康复管理。新冠疫情期间,各地互联网医院纷纷采用平台模式快速上线。根据卫健委数据,截至2022年7月,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余家互联网医院。

对于持牌医院来说,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收入来自其提供远程诊疗服务的挂号费和诊疗费。

医疗 IT 厂商的商业模式:技术输出+平台分润。医疗 IT 厂商在互联网医院建设过程中的角色是技术提供方。目前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模式主要分为三种:自建模式、共建模式和平台模式。自建模式:医院主导建设和运营,医疗IT厂商承担建设任务,医院向医疗IT厂商支付平台建设费用;共建模式:医院主导建设和运营。医疗IT厂商提供建设服务,参与运营,以诊疗费分润的方式获取报酬;平台模式:政府主导,医联体模式,医院接入。政府向医疗IT厂商支付建设费用。

2. 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

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是互联网公司于企业申办的在线问诊瓶体,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信息咨询服务,与互联网医院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满足消费医疗需求,而后者 则是严肃医疗的延伸。其商业模式;前期积累医疗数据,后期将其导流入医药电商、消费升级医疗、健康险等诊疗以外的服务,拓宽平台收入来源。代表企业有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等。

(二)医药电商

国家药食监局从 2006 年实行医药电商准入制。早期市场,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需要申请不同级别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进行药品交易。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分为 ABC 三类。2017 年 1 月和 9 月,国务院分别取消了 B/C 证和 A 证的审批,由事中事后监管替代事前准入制。此后,互联网+药品的商业模式主要演变为四种:O2O、B2B、B2C、处方流转。起步于问诊,繁荣于电商。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更多通过将流量引流至电商业务来实现创收。

O2O模式:连接产业供给侧和需求侧,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将药品实现区域内专业化的即时配送,解决消费者急需。主要分为三种:自营平台,有自营App,送药到家服务,代表:叮当快药;第三方平台,与连锁药房合作,送药到家服务,代表: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到家;外卖平台,与连锁药房合作,送药到家,代表:饿了么、美团。该早期渠道建设投入大,成功的关键在于渠道复用。阿里健康、 京东健康到家等电商巨头和美团、饿了么等拥有成熟外卖配送渠道的独角兽在 O2O 模式中占得先机。

B2B模式:企业自建综合性商务平台,实现医药分销,完成医疗机构与药企之间的信息对接。原材料供应商与药厂之间、药厂与医药批发之间,医药批发上与零售商之间的电子交易平台。关键在于压缩渠道成本。B2B 企业利用两票制等医药政策落地契机,借助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造全新商业模式,如实现从医药厂商到流通企业的无缝对接。代表企业如京东医药药京采、药品终端网、药师帮、医药在线等。

B2C+医疗服务模式:医药电商直接向患者售药的同时可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提醒、资源共享等服务。典型代表为 1 药网。

处方流转模式:以妙手医生为代表,经营新特药创新药为主,还可以提供医患咨询服务与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对于医疗 IT 企业来说,主要 IT 需求来自处方外流模式。在处方外流的过程中,医疗 IT 厂商可提供处方外流服务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药品采购管理系统等产品,从而向药企、医院和供应链收取 IT 建设和维护费用。

(三)互联网商保

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包含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商业健康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扩大了医疗支出保障的覆盖范围,包括疾病险、医疗险、失能险和护理险,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社会医疗保险方面,受两保合一影响,我国医保筹资增速放缓;同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慢病患病率增长、新药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增多,医保支出增多,且结余率处于历史低水平位置。

商业保险占比逐年上升。中国互联网商保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7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1%,预期于2025年及2030年分别达到1,664亿元及6,4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54.7%及31.1%。

保险科技迅速发展。一方面是通过技术赋能保险公司,能够帮助其建立医疗服务网络、收集及处理理赔流程中资料以及进提升风管风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投保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降低出险率,实现风险的把控。

商业健康险保作为院前服务,逐渐成为医疗服务的支付方,衍生了众多医疗创新支付方式:传统药企开始与互联网医疗公司建立合作,聚焦各类疾病管理及创新支付体系,如平安好医生与礼来打造全产品创新零售模式,探索医患药险服务闭环;互联网保险第一股——众安保险通过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实现“医+险”闭环。

医疗 IT 厂商在互联网保险领域主要商业模式是提供 IT 系统建设和后续数据调取收费。以卫宁健康“云险”向商保客户主要提供商保智能风控产品,向医疗机构客户主要提供预警提醒与运营分析产品,此外,卫宁科技参与国家医保局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设,承接基金运行与审计监管、多元支付方式管理监督和医保智能监 控等系统的开发。

(四)健康管理

1.健康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

科技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机器人、5G 和区块链等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运用,不仅带来了新兴诊疗模式,也加快了基因、诊疗、消费、行为等医疗健康数据的收集和整合,出现众多健康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

佩戴运追踪监控运动、佩戴用于追踪监控运动、睡眠和心率等数据的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习惯;许多医疗科技公司也尝试将可持续工作的生物传感器和软件融入设备中,用以产生、收集和分析数 据;同时,基于医疗大数据,可以通过先进的认知技术来分析海量参数,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状况分析;也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实现实时的健康检测和微干预,实现早识别、早预防、早干预。

在这类商业模式下,消费者的医疗健康数据是最重要的数字资产,是医疗健康模式创新、医疗服务提升、数字化医疗产品研发的重要基石。

2.智慧家庭医生

智慧家庭医生工作室(智慧全科诊室)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服务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全科医生 提供日常诊疗的服务场所。工作站需要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一般诊疗、预约诊疗、双向转诊以及远程医疗和会诊、健康评估、管理方案制定、随访等履约服务。

(五)医疗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包括医院信息化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其中,医院信息化经历了开发医院信息系统(HIS)、开发临床新信息系统(CIS)和开发区域医疗信息系统(HGIS)三个阶段。医疗信息化的驱动因素来自于医院、医生和患者。

中国医疗信息化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传统医院信息数字化参与者以及数据分析及移动化服务厂商,包括东软集团、卫宁健康及创业慧康。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准入条件包括要求企业具备吸纳及保留医院客户的能力、积累丰富的系统实践经 验和过硬的技术能力、拥有洞察患者及医生需求的能力。

04

代表企业

目前商业模式趋于多元化,现阶段以2C和2B为主要条线。现阶段互联网医疗领域公司,其业务拓展方向多以C端患者或用户服务为基础,变现模式正逐渐走向成熟,以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需求为主要业务拓展逻辑;另一方面,以服务B端医疗参与方或定位为其提供解决方案的各类创新医疗2B业务和公司也开始浮现,但整体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商业化阶段。

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司业务板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业务逻辑:

1. 以医疗服务属性为主要业务:

如平安健康、微医、好大夫、百度健康、医联等

2. 以数字化供应链、医疗健康产品数字化零售为主要业务: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1药网、叮当健康、阿康健康、美团买药等。

3. 探索数字健康创新业态下的医疗创新业务:

医渡科技、医脉通、零氪科技、圆心科技、思派集团、镁信健康、智云健康、森亿智能、晶泰科技等。

4. 医疗信息化公司:

如东软集团、卫宁健康、创业慧康等也在尝试进行医疗属性业务的布局拓展,但现阶段其业务基本盘仍是软件科技属性为主的信息化建设布局。

05

总结

从盈利的角度,互联网医药是目前走在最前面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医院建设要走向规模性盈利,需找到供需两方的平衡,即做好诊疗服务体验,诊疗服务定价和供给端和医生利益分配的问题。

目前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多受到政策限价,造成医院向线上迁移诉求不强,而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现阶段仍处于早期追求获客阶段,往往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从药品、保险等服务进行收费。

在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演进的过程中,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已经明确的政策来看,医药电商的准入松绑、互联网医院收费标准的规范、互联网医院对接医保支付的放开、处方外流等政策,均催生出互联网医疗业态的进步。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仍受到一些制约,如医生多点执业、医保脱卡支付、医疗数据应用、网售处方药、电子处方等应用的落地仍存在不明确,或仅在试点区域有落地。

未来随着“互联网+医+药+险”的不断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有望形成——生态型发展模式:

围绕患者需求实现生态联结,包括工业企业、医疗机构(含消费医疗机构)、支付机构(含国家医保和商保机构)、流通企业、零售企业、配送企业等,线上线下融合,打破地域束缚,全面满足患者“医+药+险”三位一体需求。

生态型企业的角色定位不再单一,而是依托于生态方的多维合作,成为健康管理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提供者。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相关知识

刚刚,合肥又一所医院获批挂牌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为移动医疗提供的七大武器
从远程医疗发展看网络强国建设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报告
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从远程医疗发展看网络强国建设——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 医药电商当有更大作为
“互联网+医疗健康”,数字医疗护航全民健康
“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正加速创新
互联网加智慧医疗远程医疗解决方案.pptx

网址: 从“硬刚”到“柔软”—盘盘互联网医疗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2963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