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年人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报告

老年人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报告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3日 10:53

老年人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报告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刘鸣

摘要:

   现在社会上60-70岁的老人,他们在幼年恰逢三年自然灾害,青春期又遭遇文化大革命,正值壮年却面临“下岗”……心理发展过程难免经历一场磨难。近20多年,我国改革开放,社会处于转型期,变化非常快,已经身心疲惫的他们不得不适应新的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今天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过去的信仰面临危机;机体正在衰老,精神世界缺少支撑,子女忙于各自的工作对他们关心又少,矛盾太多,很多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闲暇时光,回忆往事,社会曾经那么多的要求他们,而没有给他们好的发展环境,也没有给与他们应有的回报……那么多不堪回首,要想保持和维护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也实在不容易,他们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社会和家庭成员给与更多的关心。

 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由于没有及时的心理治疗,形成了不良的思维方式,加上身体衰老,躯体难免经历一些急慢性疾病,不适的感觉逐渐增强,同时不良情绪影响他们对躯体疾病的正常认知,很多人悲观地预测疾病的后果,对社会和亲人有一定的要求关注、关心及照料的要求,如果要求一时难以满足,老人心理会有不平衡,严重时会产生一定心理问题。这时,就需要用科学、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去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本案例求助者就是这类人群的一例,很典型,来访者本人躯体有疾病,在阴郁的心理状态笼罩下一时难以解脱,并不断用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周围的人,引起一片焦虑,干扰其家属的正常生活,作者很想由此案例探索对老年一般心理问题的有效咨询和疏导方法。

关键词:常态冲突、一般心理问题、情绪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

一、 一般资料

     王某,女,63岁,大学文化,退休高级工程师。身高大约1.50米左右,体态瘦,健康状况良好。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母亲小学文化,姐妹兄弟3人。爱人是普通工人,生育两个女儿,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王某从小家庭教育严格,高中时,其父因家族曾经商而在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其母与之划清界限,18岁高中毕业填报大学志愿时因家庭“成份”不好,与梦想中的北京医科大学失之交臂而无奈选择本地某大学的汽车制造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普通工厂技术科任技术员。25岁时与本单位一位属“红五类”的普通工人恋爱,然后结婚。1984年以后,单位效益每况愈下,而同龄人,甚至于一些她认为没文化的工人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如鱼得水,生活蒸蒸日上。于是她开始报怨:因为家庭成份不好,才读了这个不好的专业分到工厂;因为自已受过高等教育,在工厂受人嫉妒,所以无论自已多努力,总是得不到重用;从事专业技术似乎看不到前途和希望。1986年,借着她的同班同学调至该单位任厂长的机会,王某申请调至劳动人事科,因其能力突出,多次得到领导肯定,群众关系亦融洽,使她对前途又重新充满希望。1989年,其爱人调任单位服务公司任经理,两个女儿也相继考进理想学校。工作、生活各方面都很顺心。3年后,部门领导退休,但她并未如自已和旁人所料成为继任科长。而此时(90年代初),国有企业开始进入改制潮,鼓励提前退休。王某觉得自己没什么前途,单位效益也没什么起色,如果提前退休的话还有一些政策上的优惠,而且两个女儿已经工作,家庭没有经济上的压力,所以在1992年满45岁时办理了内退手续。同年,王某的爱人因生性耿直而得罪领导,被撤销职务,于是他办理停薪留职,并通过熟人关系在外就职。从忙忙碌碌的工作中突然变成闲赋在家,王某不太适应,同时又很郁闷:堂堂一个大学生竟然40几岁就在家烧火做饭!所以开始经常为一点小事与爱人发生争执,其爱人性格憨直敦厚,对其埋怨不予理会,但也没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与沟通。半年后,因为参加一个老同事女儿的婚礼后出现胃部饱涨感,当医生的小女儿给她服用了一片“吗叮啉”后症状明显缓解。此后,时常感到进食后胃部饱涨不适,小女儿带她去医院检查,除有慢性胃炎外,无其它异常。从此王某开始坚持服用各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西药物,但症状均无明显缓解,此后王某开始自行限制每餐进食量,并将一日三餐改为两餐,若外出赴宴,必须带上“吗叮啉”,否则便不敢进食,身体逐渐消瘦。种种不如意让王某开始追根溯源:小时候营养跟不上,体质不好,所以年纪大了身体差了,各种病症就都表现出来了;上大学又因为成份不好而被迫选择了一个自已不喜欢的专业;大学毕业后成为国家干部,却分配在企业上班,不得不与工人“大老粗”周旋;在单位得不到重用又不是因为能力;选择了一个成份很好的“爱人”来改变自已的命运,但随着社会的变革,“成份”并不“吃香”了;婆家的亲戚很势力,现在没什么事需要帮忙就不怎么联系了;一肚子的墨水,却又“内退”了;……

     王XX在生活上要求不高,有传统的道德观念,正义感很强,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孩子的遇到挫折等事情经常引起她的焦虑和担忧,凡事喜欢较真,得理不让人。内心也同样担忧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爱人生病时能够不顾一切,跑医院找专家会诊,避免误诊,在生活上,和家人交流的比较少,对待事物缺少开放的心态,用她自己的方式爱她的亲人。随着健康状况无明显好转,情感焦虑,喜欢猜疑,对医院的治疗比较依赖,但又持怀疑态度。近几年和家人谈论较多是她的疾病和过去的不如意,家人束手无策的同时也感到烦躁不已、身心疲惫。家人鼓励她与邻居以及老同事多来往、交流,但她却不屑与“没文化”的人打交道,封闭在自已的小空间里,完全与社会脱节。她的抱怨其实总在表明一个问题:各种客观原因造成她现在的“无为”状态,有能力但总是没机会,内心存在常态冲突。

二、主诉

    王XX称:“丈夫和孩子都说心理学老师能帮助我改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面对现实,提高生活情趣。我不相信,长期不能吃东西,医生都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怎么会有乐观态度呢?”。“我是老大,小时候条件差,没什么营养,身体差,年轻时可以撑得住,现在就不行了”;“因为婆婆家子女多,她也不喜欢我丈夫,所以我生孩子她不重视,坐月子也没用心照顾,身体没调整好,一直不行”;“要不是当年成份不好,我现在肯定已经是一名教授级的医生了,我一想起这些就很不舒服”;“别人的老公都很有本事,而我的丈夫却干不出什么大事,又不会体贴人,性格直还容易得罪人”;“现在胃不好,搞不好还会癌变,我很担心”。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丈夫主诉:最近,王某对生活不顺心的事情不能放过。过去10多年中,多次谈到年轻时成份不好、坐月子时婆婆照顾不周的事,一谈就发泄没完,还逐渐引申到我妹妹身上,说当年对她那么好,现在她却很势力不怎么跟我们来往。开始我还能忍让,希望她发泄过了,能够渐渐忘却,没想到事与愿违,现在女儿们多采取回避态度,不和她见面。她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我身上,我很生气,关系开始紧张,经常“冷战”,几天甚至十几天不说话。能够理解她被病痛折磨,心情不好,但希望她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更艰难的人,不应悲观。感觉她的心态不好,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批评和抱怨没完,不尊重别人的感受。不喜欢新鲜的事务,近来对以往爱好丧失兴趣,思维总是停留在追忆过去不快乐的点点滴滴。较少与朋友的交流,和自己的女儿交流也局限在治病这个话题上,谈起她的话题,王XX很敏感,觉得别人不能理解她,不能正确评价她,很难听取不同的意见,不能用开放心态看待问题。不能缓解曾经有的矛盾,与现在很多亲戚很疏远。

心理测验结果:

1、《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2)》测验结果:疑病症状,神经衰弱,抑郁性人格。

2、《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验结果: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倾向。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抑郁性人格,孤僻、好主观臆断,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来访者由现实原因产生的心理冲突,症状不泛化,强度一般;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障碍和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老年不合理信念和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不适,情绪不良;

    2.人际关系紧张(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手足关系);

    3.生活兴趣丧失,愉快感减弱,适应性不良。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针对不合理信念以及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不适,建立正确的认知,摒弃不合理信念,减少情绪困扰和不适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积极情感体验,提高生活兴趣。

    2.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改变其部分价值观,以事实为依据,建立正确思考方式,合理认识躯体疾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增强其积极情感体验,抵御消极心理因素,学习健康有效的控制情绪的能力,主动寻找生活乐趣的能力。

六、制定咨询方案

(一) 咨询的具体方法和原理

1.具体方法:针对该求助者的问题特征采用合理情绪治疗方法。

2.理论依据: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又叫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挨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3.治疗原理:用这种方法是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的观念,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二)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对咨询方案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2)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应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情况提前告知。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相关资料;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提出转介或中断咨询。

(2)义务: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相关证件;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情况提前告知。

3、次数与时间安排:每周一次,一次一个小时。

4、咨询的费用:0元

七、咨询过程

1. 咨询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共6次):

第一阶段:主要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心理咨询阶段: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解除求助者紧张焦虑情绪,其具体的步骤有:(1)心理诊断阶段;(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

第三阶段:结束和巩固阶段:帮助求助者巩固咨询效果,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己的评价:心烦焦虑情绪好转,胃部不适也没以前明显,有时候甚至觉得饿了。

2、咨询师的评价:求助者情绪与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善,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做出了有效的行为;焦虑情绪缓解,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亲人的评价:求助者的生活安排比较非富,如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还主动要求帮助带外孙女,与邻居的主动性交往增多。一日三餐基本恢复正常。

九、总结

    在本案例中,咨询员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较全面地分析了求助者的情况,针对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应用合理情绪疗法消除了求助者不良情绪,取得了满意的咨询效果。需要改进的是:在咨询过程中,不能采用单一的咨询方法,要多种技术并用,才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 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相关知识

恋爱问题心理咨询案例
壹心理咨询
国家心理咨询师2级个人成长报告范例2
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举办2024年暑期心理咨询督导研讨会
老人健康服务心理咨询师助理
心理咨询师实操案例:职场的心理自治
2024年上半年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报名通知
青少年心理咨询
2023年上海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报名须知(考试科目和题型)
心里咨询师,什么是心理咨询师

网址: 老年人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报告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33846.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