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身边一位资深跑友聊天,他说,最近刚参加了一个半马赛,跑的时候很正常,既没有四肢无力、力不从心的感觉,更没有人们常说的胸部发闷、呼吸急促等现象,很轻松地就跑了下来,但跑后的几天,甚至已经到了第三天,觉得腿部肌肉还是发僵发硬、关节也有些酸痛的感觉,他问我,这种情况正常吗?什么时候才能再恢复正常跑步?
其实这位朋友遇到的问题,就是运动训练学中经常讲到的“适时恢复原则”。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运动后的恢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歇一歇,觉得身体缓过来了就好了啊。其实不然,这个运动后的恢复,还是有许多门道的。今天咱们就专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帮到有需求的朋友们。
运动训练学中讲的“适时恢复原则”,是指要及时消除运动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原则。
只要运动,身体就会产生疲劳,这种疲劳有可能是生理上的,也有可能是心理上的,经常运动的人都有这种感觉。那么伴随着疲劳的产生,身体的恢复过程也就开始了,事实上,由于我们的身体机能,在你运动中产生疲劳的那一刻,身体的恢复机能已经开始了,这时候呢,由于还在不断运动,导致恢复的速度是小于消耗的速度的,所以会感觉越来越疲劳。而你一旦停止运动,恢复的速度就大于消耗的速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静等身体自然恢复就行了,当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一定要安排必要的恢复性训练,采取一些恢复措施,这样可以让身体不但可以迅速恢复,也有助于提升你的运动水平。
说到身体恢复,这里还要涉及到一个概念:超量恢复。我们一般运动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强身健体,还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些技能力、水平上的要求,也就是说希望通过一些训练达到某一项运动的高水平。除了训练的技术性因素外,我们身体的“超量恢复”机能也在支持着这一目的。
所谓“超量恢复”,就是在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运动后的下降、减少的状态回复到运动前的水平的过程中,身体能量物质的补偿会有一段时间超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一般来讲,运动量越大,强度越大,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就越明显。所以专业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都喜欢加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提升运动水平。作为我们普通运动爱好者来说,这一点尤其要注意,切不可盲目追求量和强度,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毕竟,我们运动的初衷不是比赛而是健康。
所以,我们需要准确判别自己身体的疲劳程度,这样才能做到适时恢复。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的运动爱好者来说,自我感觉和外部观察这两种方法就足够了。
肌肉僵硬、酸痛、胸部发闷、呼吸急促等,一旦在运动中出现这种感觉,甚至在跑步中跑到“要吐的感觉”,这已经就是疲劳的表现。在专业训练中,当运动员出现这种感觉时,他们自己或教练往往选择继续训练,再咬牙训练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在无限追求水平的上限,在身体感到疲劳时继续训练,能对机体产生深刻的刺激,从而实现更高机体水平的适应。作为我们业余运动爱好者来说,以身体感知为主,不作强迫性运动为宜,遵循适时恢复原则。
还有一个方法是外部观察法,也就是由别人来判断自己是否疲劳,最主要的依据是自己身体的外部表现,比如反应迟钝、精神无法集中、动作失调等,就可判定身体已经疲劳并到了一定程度。就拿跑步来说,如果你跑起来身体发沉,重心越来越低,甚至出现左摇右晃的现象,肯定就是疲劳了。
疲劳的恢复可分为积极性恢复和消极性恢复,采用运动的方法来行恢复就是积极性恢复,效果好、时间快;运动后自然休息、睡觉,就是消极性恢复,属于自然恢复。
建议大家还是要多采用积极性恢复,比如昨天长跑,那今天可以安排慢跑,用调整运动量和强度的方式来积极恢复,有助于我们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当然专业运动员还会有很多医学啊、营养学啊这些恢复手段,这里咱就不多说了。总之,运动后的恢复,还是有一些知识、要领要掌握的,大家多了解一些,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有好处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