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一)

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一)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3日 13:30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该病病程缠绵,常奇痒难忍而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复杂,本文将从中医角度为大家提供治疗和预防理念。

1、定义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历代中医文献根据不同皮损及发病部位有不同名称如“痒风”“阴痒”等现统称之为风瘙痒。

2、临床表现

皮肤阵发性瘙痒,痒无定处或局限于身体某些部位,以阴部、肛门周围、头皮、小腿较为常见。无原发皮损,反复搔抓可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皮损,甚至继发感染引起毛囊炎、疖、淋巴结炎等。易反复发作。有发于秋末冬季,因寒冷干燥诱发;亦有发于夏季因潮湿多汗诱发。全身性瘙痒症包括老年性瘙痒症、冬季瘙痒症、夏季瘙痒症等。局限性瘙痒包括肛门瘙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等。

3、鉴别诊断

3.1 疥疮:疥疮好发于指缝、大腿内侧、阴囊等皮肤薄嫩皱褶处,皮损有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等,检查可见疥虫或虫卵。


3.2 虱病:虱病可有全身瘙痒,但是主要在头部及阴部,检查可找到虫卵或成虫,有传染性。


3.3 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皮损以苔藓样变为特点,好发于颈项、肘部等摩擦部位剧烈瘙痒。根据好发部位、皮损特点可鉴别。

4、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原则以祛风止痒为原则。应根据患者体质、皮损特点、自觉症状、舌脉,辨证选用中药或中成药内服、外用。

4.1.1 风热血热证:皮肤瘙痒,遇热或饮酒后加重,搔破后血痕累累,伴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治则:清热疏风,凉血止痒。

主方:消风散(《外科正宗》)加减。常用药物荆芥、防风、苦参、浮萍、生地黄、当归、牡丹皮、知母、蝉蜕、甘草。

4.1.2 湿热内蕴证:瘙痒不止,抓破后渗液结痂;或外阴肛周皮肤潮湿瘙痒;伴口干口苦,胸胁胀满,纳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止痒。

主方: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常用药物:龙胆草、苦参、苍术、生地黄、黄芩、栀子、车前草、白鲜皮、地肤子、甘草。

4.1.3 血虚风燥证:以老年人多见,病程较长,皮肤干燥瘙痒,血痕累累,伴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养血平肝,祛风止痒。

主方:当归饮子(《重订严氏济生方》加减。常用药物熟地黄、生地黄、当归、黄芪、天冬、麦冬、鸡血藤、首乌藤、刺蒺藜、黄芩、甘草。

4.2 中成药治疗

防风通圣颗粒:解表通里,清热解毒。适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用法:口服。

肤痒颗粒:祛风活血除湿止痒。适用于风热血热证。用法:开水冲服。

疗癣卡西甫丸:清除碱性异常黏液质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内蕴证。用法口服。

金蝉止痒胶囊:清热解毒,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内蕴证。用法口服。

润燥止痒胶囊: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风燥证。用法:口服。2周为1个疗程。

乌蛇止痒丸:养血祛风,燥湿止痒。适用于血虚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用法:口服。

5、预防与调护

皮肤瘙痒症容易诊断,但是治疗关键在于寻找病因去除诱因。如果病程反复者,需要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除外糖尿病、肝肾疾病等引起的皮肤瘙痒。外阴肛周的瘙痒也要注意真菌、寄生虫的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利于本病的缓解和痊愈。此外,注意保湿润肤,忌强碱性皂液清洁,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等,贴身穿纯棉内衣,忌食辛辣发物,还要调畅情志,避免劳累。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药分会皮肤科分会。

相关知识

香蕉皮治疗皮肤瘙痒小妙招
老年皮肤瘙痒有四大原因 如何治疗能好
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症状
妊娠瘙痒的中医辨证论治
冰点脱毛后皮肤超级痒的原因 如何改善瘙痒症状
应对秋季皮肤瘙痒的家庭护理
春季老人皮肤瘙痒怎么办
皮肤科中医治疗法
皮肤过敏的中医辨证治疗
冬季老人容易皮肤瘙痒 解决方法有哪些

网址: 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一)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36710.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