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中医的疑难杂症诊疗思路

老中医的疑难杂症诊疗思路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3日 14:16

说到“疑难杂症”,你脑海里会呈现出哪些病症?灼口症、白塞病、过敏性紫癜、银屑病、少白头……这些会让你感觉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疑难病证,又称疑难病症,亦称疑难杂症、杂病等,是指辨证求因诊断难明("疑")、缺乏特效治疗手段和方药("难")、病症复杂多变("杂")的一类病证。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众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多用"难治"、"难已"、"不可治"、"不治"、"死不治"、"逆证"、"死证"、"坏病"等概念来描述各种"疑难病证"。

所以坊间更喜欢唤这一类病症为“奇难杂症”,因为足够稀奇,也足够难治。而对付疑难杂症,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中医。

这里分享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

什么是“疑难杂症”?

疑难病所谓疑难者,当以“ 疑” 或“ 难” 为其特点,而临床主要体现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 疑” 是指诊断上对疾病发生的原因机理不明, 而“ 难”就难在疾病屡治不效或疗效不佳、久治不愈。

所以概括而言,疑难病症主要是指:

①病症查无出处,难于命名,诊断不清,治疗又无从下手的病症;

②临床罕见或少见疾病,且易被医者忽视的病症;

③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屡治不效或效果不佳, 久治不愈的病症;

④诊断明确,病因病机不惑,但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病症;

⑤因医者辨治失当而难以奏效的病症。

传统的"风、痨、膨、膈"就是最为典型的四大疑难病证。


具体而言,"疑"是指疾病的诊断疑惑不清,即凭借目前人类所拥有的经验和诊治疾病的手段,对一些疾病的病因、病理尚不能清楚认识,不能作出明确诊断。这里的"疑"既包括西医的疑,也包括中医的疑。如一个"发热待查"的病人,不能明确其是感染性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发热;怀疑其是感染性发热,但又不能明确是何系统的感染,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等等。

在没有明确发热的原因之前,一般只能"对症治疗"、"经验治疗"、"试验性治疗"。同样,对一个只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中医也一样,因为缺乏伴随症状,造成疾病不能定位,即不明脏腑、不明经络气血、不明病在何处,或不明疾病的属性,阴阳不辨,表里不分,寒热不清,虚实疑似,这时就造成辨证上的困难,治疗有时也就很难中肯。


"难"是指疾病的治疗困难。受人类目前所拥有的治疗疾病手段的局限性,包括手术、药物、器械等各种方法,对一些即使诊断很清楚的疾病也仍然束手无策,如晚期肿瘤、艾滋病等。中医所说的"脱营"、"失精",这样的疾病在治疗难度上是相当大的,甚至没有逆转的可能。在没有西医的抗结核药之前,对于肺结核,中药基本难以获效,因此古人将其列为"风、痨、膨、膈"四大疑难病证之一,鲁迅先生在其小说《药》中甚则写道某中医要用"人血馒头"医治痨病来责疑中医。


"杂"是指多种病证混杂,治疗时往往顾此失彼,存在治疗矛盾。包括多病相杂,如老年患者同时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胃肠病等疾病。还有多证相杂,一个患者既有虚证又有实证,既有寒证又有热证,既有表证又有里证,既有阴证又有阳证等,治疗时互相矛盾,容易顾此失彼。如阴虚鼓胀患者,利水有伤阴之弊,滋阴又有碍湿之弊,治疗极难兼顾。

糖尿病患者除阴虚燥热外,还有舌苔黄厚腻的"湿热"、手足麻木的"瘀热","三热"共存,甘寒滋阴易助湿,芳香化湿易助热、伤阴,因而治疗难免偏颇,不易获效。


在临床上,诊断不清的"疑"病不胜枚举,治疗上难以取效的"难"病、"杂"病也比比皆是。而且,由于疑病多难,难病多疑,杂病又疑又难,因此,习惯上合称为疑难病证。

疑难病证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循常规,有悖常理,具有怪、多、险、顽四大特点:

(1)怪

患者症状千奇百怪,难以用一般的医理解释,或临床症状间缺少内在、常规的联系和规律性。如一男性患者,自诉阴茎灼热疼痛难忍,但察之局部并无红肿,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亦正常,后从"瘀热"立论,应用凉血化瘀法而治愈其疾。

笔者曾接诊过一女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因亲见其兄长因肝癌去世,心理负担十分重,除经常自觉右侧胁肋疼痛外,心情急躁易怒,还经常鼻流清涕,低头则清涕自行流出,周身关节弹响此起彼伏,自诉生不如死,痛苦异常,辨其为肺肝不和证,经用“柴胡桂枝汤”而解除了症状和痛苦。

镇江的一位老太太,不小心饮用了冰霜中过期的葡萄酒后,既不腹泻,也不呕吐,而表现为口中有咸味之症,遍求西医无法治疗,一度曾被诊断为"神经症",而中医认为"咸属肾",我们就运用补肾利水法试治,还真的很快治愈了。

(二)多


患者的不适症状往往很多,几乎涉及心、肝、脾、肺、肾各个系统,全身上下各个部位,医生问到哪里往往患者就会不舒服到哪里。

如临床常见的"郁证"患者,上有头昏、头晕、头痛、失眠症状,中有胸闷气短、胁肋疼痛、胃脘胀气、腹胀便溏或便秘症状,下有腰膝酸软、小腿转筋、趾端麻木等症状;患者性情忧郁,愁眉苦脸,一副生不如死的样子。而这诸多症状,俱可从肝气郁结来分析、演绎。肝郁化火,风阳上扰则头昏、头晕、头痛;肝郁横逆乘犯脾胃,则见脘胀、便溏或便秘症状;肝肾同源,肝病及肾,肾虚则见腰膝酸软等症。

(三)险

指证候凶险、危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在内伤杂病中,表现为症状严重,机体损害明显,患者十分痛苦,如恶性肿瘤的疼痛与极度消瘦、类风湿关节炎的历节畸形、中风后遗症之肢体瘫痪等;在外感疾病中,主要表现为势急病重,变化多端,危候迭出,或高热,或出血,或昏迷,或抽搐等,如高热惊厥、感染性休克、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等。近年来的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重症病例,往往病情短期内急剧变化加剧,迅速出现呼吸窘迫症状,死亡率,十分凶险。

(四)顽


许多疑难病证,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按常规治疗往往无效。如癌症、肝硬化腹水等,病死率仍高居不下;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需长期依赖激素治疗;消渴、中风后遗症治疗无特殊疗效;慢性乙型肝炎,肝炎病毒整合在正常肝细胞内形成 CCC - DNA ,十分难以清除,造成"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发展三部曲。再如一些先天性及遗传性疾患,以及艾滋病、放射病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中医药辨证论治仍未能形成统一共识,有待寻求疗效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另外,疑难病尚有病情慢性化、病程较长及身罹数疾或夹有多种合并症、并发症的特点,故治疗颇为棘手。

疑难杂症的诊治思路

1从痰、瘀、水着手

众所周知,痰、瘀、水既是病理产物,它们蓄积体内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三者可单独伤人,又多杂合为病,更能虚实交挟,是疑难病症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

清代医学专著 《类证治裁》有言:“ 怪病多痰”之说。痰留体内, 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其致病变化百端,离奇古怪。元代医学家朱丹溪也曾说“ 病似邪鬼,导去滞痰,病乃可安。”因此要治疗这类疑难杂症,首先就要想办法“治痰”。

根据痰的性质,用清、 温、 润、 燥、 散、 开、软等中医治疗方法,尤其要注重健脾、 益肾之理,或痰水并疗,或痰疲同治,对于一些中风、癫痫、癫狂、风湿、不孕等症多有效验。

而疑难杂症由于久治不愈,生病日久,因此又与“瘀”有着密切的关系。

《 素问》中说“ 病久人深, 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 清代叶天士也有“初气结在经,久则血伤人络”、“ 久病血痕”及“寮生怪病”之说。所以临床上对于疑难杂症这些“ 久病顽疾” 的治疗,还要重视活血化疲, 从寮论治。

另一方面,还与“水邪”有关。所谓“血不利则为水”,血瘀日久就会形成水邪之症。这里的“水邪”指病理性的“水”,为有形之邪。体内水液若因气化失常而输布障碍,停聚体内就会致病。水邪可致多种疑难病症,如病发于脑,则产生现代医学脑水肿、 脑积水之疑难;发于全身则有膝盖肿胀、顽固性水肿、类风湿、 肝硬化腹水、 慢性肾病等。因此治用利水化痰之法,病症就得到缓解。

2从虚论治

疑难病症一般病情较长,迁延难愈,多经过辗转诊治,过程中还可能过用攻伐比较厉害的药物,因此这类疾病病多存在“正虚”的情况,需要多扶正,此时宜用纯补之气,待正气复,让病邪自去,病证乃愈,因此选用治疗的药物需根据阴阳气血及脏腑的亏虚进行辨证施治。

3运用反治法

“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一直是中医临床证治的常用方法。而疑难病症病因病机繁杂,表里阴阳、虚实寒热,真假难辨,所以临床治疗时应谨慎“阴阳格俱” 、“至虚有盛候”、“ 大实有蔽状” 等疑难杂症特有的病机,辨明辨证的假象再利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4情志疗法

精神情志既可导致疾病,又能影响疾病的发展及转归。祖国医学从古至今就非常重视情志致病的重要性,并强调五志在情志病中的重要治疗作用,如“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

情志致病,日益引起现代医学的高度重视,医学模式也已从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据粗略统计,在综合性医院就诊的初诊病人分类中,心理及心身疾病者高达近三分之二。

故作为医者,应尽最大的努力,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及行为影响,从而力求改变患者的感受、 情绪及认识, 矫正其不良行为,以减轻甚至根除病人疾苦。

5综合调治

疑难病症病因病机复杂, 病种繁多, 故治疗也就绝非 内服药治之一途。对内、 外、妇、儿、骨伤、五官、皮肤等多科疾患,应在内服药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汤、丸、膏、丹、散及注射剂的优势 ,结合外治、针灸、推拿、气功、 理疗、 手术等多种疗法,重视熏洗、药膳、单方的重要治疗作用加强饮食及精神调理。积极开展回归自然及全民健身活动,利用一切可行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开辟多种治疗疑难病症的综合有效途径。

6清除特殊病因

疑难病症的疑难原因之一就是病因不明,或者一时难于寻求致病因素,使得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如果一旦发现其某种特殊致病因素,应当即切断其致病源,疾病就可得到痊愈,比如如一些特异过敏性哮喘、 皮肤痰痒症等。

对此,这一类病变其致病源常常较难发现,因此看诊中的四诊合参很重要,详细询问病史,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习惯及其周围的生活环境,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许无需药治,愈病立竿见影。

7提高医患合作

对有些病程日久、病史较长的疑难病症,如中风后遗症、类风湿、慢性乙型肝炎等其临床证治绝非短期可愈。张学文教授曾教导,对“久病顽疾”常常要在辨证的基础上固方守药,切不可频繁更弓易弦,否则欲速则不达。而从患者的角度也是,应多信任治疗的医生,提高医患合作,这类疾病的治疗调理贵在坚持。

相关知识

疑难杂症很难治?老中医的7个诊疗思路,最后一个很重要
疑难杂症啥意思
中医药研究疑难杂症的思考
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病例
​中医如何治疗疑难杂症?
疑难病的中医治疗思路
中医疑难杂症科
中医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需知道
刘宗敏老中医治疗疑难杂症二则
疑难杂病的辨治思路与经验

网址: 老中医的疑难杂症诊疗思路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3748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