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2008

2008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3日 16:32

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表明饮食危险因素是造成居民慢性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一半以上可归因于饮食危险因素[1]。2016年饮食危险因素(如高盐饮食等)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在所有的危险因素中占比最高(约占15.9%)[2]。据统计[3],2017年中国由于饮食因素所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最高,其中高钠饮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主要泛指会危害身体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不吃早饭,饮食过快,摄入过多的糖、盐和油脂等。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观念发生很大转变[4],对于饮食的选择也逐渐发生变化。北京作为一线大城市,居民不健康饮食状况的变化尤为明显。饮食状况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导致相关慢性病发生风险的变化,及时掌握其变化趋势有助于了解未来居民患病情形的变化。现有的关于北京城市居民不健康饮食变化情况的研究较少,一般以单独研究某一项不健康饮食(如含糖饮料)为主,缺乏综合性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2008-2018年北京某体检中心问卷数据,分析北京市城市居民部分不健康饮食状况,包括含糖饮料、油炸类、腌制类食物、方便面及酱油等含盐佐料等日均摄入量的变化趋势,以便于更加有效地制定相关慢性病防控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利用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于北京美兆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361 850人次。排除年龄<20岁、关键变量(如年龄、性别、膳食信息和饮酒等)缺失的记录,为避免研究对象由于体检结果而改变饮食情况,对于当年有重复体检者取第1次体检记录,通过问卷计算获得能量摄入后进一步排除了能量摄入异常[5](男性摄入能量 < 800 kcal/d或>4 000 kcal/d,女性摄入能量 < 500 kcal/d或>3 500 kcal/d)的记录,最终纳入232 702人次。所有研究对象的体检数据经匿名化处理后用于科学研究,研究方案通过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IRB00001052-19077)。

1.2  膳食调查

健康体检时受检者完成了详细的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等)和行为生活方式信息(抽烟、饮酒、运动和饮食等)等,问卷为自填式问卷,问卷中对问卷如何填写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采取自行编制的半定量式食物频率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调查过去1个月以内的主要食物组在特定标准份下的摄入频率。其中,不健康饮食有关的问题主要包括含糖饮料、油炸类食物、腌制类食物、方便面及酱油等含盐佐料。本研究参考《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一、二册)》[6-7],将问卷中定义的份量换算成标准份数,如含糖饮料转化为含糖饮料摄入(240 ml/份),油炸类食物转化为油炸类食物摄入(100 g/份)。对于每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频率,若选项有明确的上下限,则以其中间值估计平均摄入频率,否则以界值估计平均摄入频率。如备选项为:不吃或少于每周1份、每周吃1~3份、每周吃4~6份、每天吃1份及每天吃≥2份,对应的各项平均摄入频率分别为0.5、2、5、7及14份/周。确定各食物的标准份数及平均摄入频率后,计算两者的乘积并除以7作为该食物的日均摄入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4软件及R 3.6.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中分类变量如年龄组、性别以构成百分比(%)进行表示,连续变量如摄入量则以均数±标准误(x±sx)表示。依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北京市年龄≥20岁城市居民的年龄、性别构成,对各不健康饮食的日均摄入量进行标准化,并用R 3.6.2软件中metafor包进行Meta回归,分析每年相关食物摄入量与年份的关系,以检验其长期变化趋势,结果以平均年变化量(ml/年或g/年)表示[8]。在整组分析完成后,将研究对象按照性别(男、女)及年龄(“20~”岁、“40~”岁及“≥60”岁)分组,按照相同的方法对不同分组的不健康饮食的摄入情况进行描述。本研究采用双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社会学人口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32 702人次,其中男性占54.9%,以20~岁(46.6%)及40~岁(46.1%)为主,受教育程度达到硕士及以上水平人占29.0%,个人年收入≥15万元人数占32.2%。见表 1。

表 1 2008-2018年北京某机构≥20岁体检人群性别年龄分布(%)

Table 1. Gender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population aged 20 years and above in an institution in Beijing from 2008 to 2018 (%)

年份(年) 研究人数(人) 性别 年龄组(岁,%) 高教育程度a 高个人年收入b 男 女 20~ 40~ ≥60 2008 16 131 58.1 41.9 52.3 41.8 5.9 25.6 24.4 2009 17 227 56.1 43.9 50.8 43.6 5.6 26.0 26.4 2010 18 155 57.3 42.7 48.8 44.6 6.6 26.7 29.6 2011 20 348 55.9 44.1 47.4 46.4 6.2 29.1 33.1 2012 25 773 55.0 45.0 43.5 50.1 6.4 27.3 28.9 2013 28 761 54.7 45.3 44.8 48.1 7.1 27.6 28.0 2014 24 581 55.4 44.6 49.4 42.6 8.0 30.2 30.8 2015 22 898 54.1 45.9 51.3 41.1 7.6 30.2 32.6 2016 18 603 52.5 47.5 42.5 48.4 9.1 33.1 37.7 2017 18 426 52.9 47.1 42.4 48.8 8.8 33.7 41.7 2018 21 799 52.7 47.3 41.9 49.7 8.4 30.0 40.7 合计 232 702 54.9 45.1 46.6 46.1 7.3 29.0 32.2注:a指教育程度为硕士及以上;b指个人年收入≥15万元。2.2  摄入量变化趋势

2008-2018年,北京城市居民对含糖饮料、腌制类食物及方便面的日均摄入量呈下降趋势,下降率分别为0.67 ml/年、0.04 g/年及0.26 g/年(均有P < 0.05),其中方便面日均摄入量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至2018年共下降约2.6 g,相比于2008年约下降12.71%。油炸类食物的日均摄入量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23 g/年(P < 0.001),至2018年共上升约2.3 g,相比于2008年约上升12.09%。酱油等含盐佐料的日均摄入量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73)。见表 2。

表 2 2008-2018北京城市居民部分不健康食物标化日均摄入量及变化情况(x±sx)a

Table 2. The average daily intake and its long-term trends of unhealthy diet among Beijing urban residents from 2008 to 2018 (x±sx)a

年份(年) 含糖饮料(ml/d) 油炸类食物(g/d) 腌制类食物(g/d) 方便面(g/d) 酱油等含盐佐料(g/d) 2008 86.89±1.03 19.03±0.17 5.64±0.06 20.45±0.19 3.22±0.05 2009 88.19±1.02 18.63±0.14 5.32±0.05 18.83±0.12 3.05±0.04 2010 87.42±0.99 18.23±0.13 5.33±0.06 18.76±0.13 3.04±0.04 2011 88.39±1.26 18.51±0.14 5.22±0.05 18.40±0.12 3.17±0.04 2012 87.40±0.96 19.01±0.13 5.27±0.04 18.01±0.10 3.14±0.03 2013 85.47±0.75 19.62±0.13 5.31±0.05 17.83±0.09 3.09±0.03 2014 84.26±0.81 19.51±0.12 5.24±0.05 17.33±0.09 3.01±0.03 2015 83.31±0.82 19.79±0.13 5.08±0.04 17.00±0.09 3.10±0.04 2016 81.30±0.90 20.07±0.14 5.02±0.05 17.11±0.09 3.05±0.03 2017 82.41±0.90 20.39±0.14 5.07±0.05 17.19±0.10 3.08±0.04 2018 82.94±0.86 20.86±0.14 5.06±0.04 17.62±0.10 3.02±0.03 β值 -0.67 0.23 -0.04 -0.26 -0.01 P值 < 0.001 < 0.001 0.001 < 0.001 0.073注:a表格中相关食物摄入量的数据已按照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进行标准化。

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分析上述5种居民不健康饮食摄入量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除了腌制食品中年龄≥60岁组和酱油等含盐佐料中年龄20~39岁组外,其余各个年龄段男性的不健康饮食日均摄入量均大于女性(均有P < 0.05)。同样,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摄入量也存在差异,年龄大的分组不健康饮食的摄入量低,且其变化趋势也更不明显。以含糖饮料为例,20~39岁组男性和女性日均摄入量均下降明显,β值分别为-1.79 ml/年和-1.86 ml/年(均有P < 0.001),而≥60岁组的摄入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见图 1。

图 1 2008-2018北京城市居民不同年龄组不健康饮食摄入的长期变化趋势a

注:a图中相关饮食摄入量的数据按照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进行标准化。

Figure 1. Long-term trends of unhealthy diet intak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among Beijing urban residents from 2008 to 2018 a

3.  讨论

本研究描述了2008-2018年北京城市居民不健康饮食的长期变化趋势。其中,油炸类食物日均摄入量呈上升趋势,方便面人均日摄入量呈下降趋势,含糖饮料和腌制食物日均摄入量有下降趋势,而酱油等含盐佐料的日均摄入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还提示,年轻人不健康膳食比例高,且变化幅度大,是人群干预的重点对象。

含糖饮料的摄入过高,易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龋齿等[9-11],对健康危害较大。既往研究显示,中国含糖食物摄入呈上升趋势:刘素[12]对2002-2012年中国居民含糖食物的消费状况的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对含糖食物的消费呈上升趋势,李东华[13]对1997-2009年中国9省成人含添加糖食物、含糖饮料的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对添加糖及含糖饮料的摄入呈上升趋势。而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本研究以北京城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占比较大,而该部分人群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另一方面,本研究覆盖年份更近,可能与近年来中国对于相关饮食健康的宣教增多,居民生活健康改善有关。本研究中虽含糖饮料摄入呈下降趋势,但总体摄入超过80 ml/d,仍需要多加控制。

本研究所得油炸食物日均摄入量呈上升趋势,这与Wang等[14]所得快餐行业的发展情况相一致。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极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快餐行业的发展,加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油炸食品具有的独特口感,使得人们在选择时更偏向于油炸食物。油炸食物摄入的增加,易导致肥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甚至导致癌症发生[15-17],应限制其摄入。

方便面销售相关的研究[18-19]表明,2011年前方便面的销量迅速上升,之后迅速下降,2017年后又开始出现回升。本研究中方便面的摄入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快餐行业迅速发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城市中的体检人群,更愿意选择快餐外卖。方便面摄入量虽呈下降趋势,但也维持在一定的摄入量上(平均每周1包),而方便面由于盐分含量高易导致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等[20],也应多加控制。

赵丽云等[21]对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的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居民对酱油及烹调盐的摄入量均呈下降趋势;王柳森等[22]对1991-2011年中国九省农村居民的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对腌制蔬菜、烹调盐、酱油及酱的摄入量呈下降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大抵相同。北京城市居民对腌制蔬菜的日均摄入量呈下降趋势,而酱油等含盐佐料的日均摄入量变化不显著,这与近些年人们对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认识加深密不可分。腌制食物、酱油等含盐佐料均属于高盐类食物,与高血压、胃肠道疾病及胃肠道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23-24],其摄入虽有下降趋势,但不明显,仍需加大控制。

本研究按照年龄和性别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不健康饮食的摄入量低于男性,可能是由于相比于男性群体,女性群体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更强,更加注重自己的饮食情况;而各年龄组中,20~岁群体食物摄入量高,且变化幅度最大,≥60岁群体的摄入量相对较低,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年轻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生活习惯更容易改变,也更容易接受新兴的不健康饮食。这提示,男性和年轻群体是不健康饮食的高危人群,在制定膳食相关防控策略时应作为重点人群加以考虑。

本研究分析了2008-2018年的变化趋势,样本量较大,能更准确地表示变化趋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北京城区的体检人群,故研究结果不能代表北京市居民的总体情况。其次,本研究的膳食问卷对于不健康饮食收集不够全面,比如不能评估盐的摄入情况等。此外,该问卷可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17版)》估计的食物种类有限,可能存在测量偏倚。

近年来中国慢性病负担不断加重,不健康饮食作为多种常见慢性病可改变的影响因素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城区居民近年来不健康饮食摄入量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相关人群,尤其是男性和年轻群体的饮食干预提供科学证据,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关知识

全面及时的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的影响 2008年第5卷第11期
日常护肤化妆
孕妇用药须知
减肥,瘦身小组
瑜伽运动锻炼方面资料集 6.25G文件
田径运动鞋
医学地理和环境健康研究的主要领域与进展
浅论情商培养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赵奕然
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网址: 2008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39997.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