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孕妇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孕妇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多种,且因人、因环境而异。例如:
1、心理学认为,女性在怀孕时,会在与胎儿的共存体验中追溯当年自己与母亲的感情联系,即潜意识地激起女性对母亲的爱与恨的矛盾冲突。假如她自己从小与母亲关系不良,受到母亲的嫌弃或虐待,就无法形成适当的母性认同,甚至产生对腹中胎儿的不满或怀疑自己是否足以胜任母亲的重任。从而对怀孕怀着恐惧与排斥的心理。
2、不美满的婚姻结合,或出于非情愿的受孕。在这种情况下,孕妇对其配偶或使其受孕者的愤懑、不满受转移到腹中胎儿的身上,产生缺拒怀孕的心理。
3、担心体形的改变。一般以美貌为条件的婚姻,女性对自身体形、容貌极为重视。而怀孕会使自我形象发生变化,故怀孕常令某些注重仪表的妇女深受心理打击,从而担心丈夫会因自己体形的笨拙而变心。在恋爱中嫉妒心理越强的女性,这种心理变化也越严重。
4、其他的心理压力。如迫于外界或自己对未来婴儿的性别期待,就会加重心理负担,整日为可能出现的不幸结局而战战兢兢。也可能担心胎儿是否正常、经济的负担、职业的困难、社交生活的剥夺、夫妇性生活的紧张等等。这皆可能产生身心压力。
孕妇心理在孕期各个阶段有哪些特点?
妊娠最初的3个月:孕妇的心理波动往往是随着妊娠反应出现的。起初,她可能只是凭想象感觉着腹内的小生命,想象着他的模样,甚至想象着把他拥抱在怀里的感受。无疑,此时的心境是无比甜蜜的。不久,她开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整夜整夜地失眠,使她疲惫不堪。于是她开始感到抑郁和烦恼:担心怀孕的失败,恐惧分娩的痛苦,忧虑腹内胎儿的健康,甚至产生莫名其妙的压抑和焦虑。总之,这最初的3个月中孕妇的内心体验是矛盾的,既高兴又忧虑,心理上存在众所周知的“早孕抑郁”。
妊娠中期的3个月:随着妊娠的继续进展,孕妇的情绪起了变化,妊娠初期出现的不适症状逐渐消失了,食欲和睡眠又恢复了正常。尤其是胎动的出现对未来的母亲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剂:胎儿实实在在地活着,并且以他的能力向他的母亲自我介绍,这对孕妇是一个极大的安慰,怀孕失败的恐惧骤减,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幸福和自豪的感觉。所以说,妊娠中期这3个月是孕妇心理上的黄金时期。
妊娠最后的3个月: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中, 孕妇重新感到压抑和焦虑,身体内出现的种种更大的不适,使她们开始为分娩和胎儿是否健康而担心,这时,她的精力往往都投注到胎儿身上。随着预产期的迫近,她迫不及待地盼望着孩子早点出生,以解除负担。这种焦急不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孕妇对分娩的惧怕心理。
孕妇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过分担心有些孕妇对怀孕没有科学的认识,易产生既高兴又担心的矛盾心理。她们对自己的身体能否胜任孕育胎儿的任务、胎儿是否正常总是持怀疑态度,对任何药物都会拒之千里。
2、早孕反应严格说来,早孕反应(孕吐)是一种躯体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症状。但医学家发现,孕吐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孕妇厌恶怀孕,则绝大多数会孕吐并伴体重减轻,如果孕妇本身性格外露,心理和情绪变化大,还会发生剧烈孕吐和其他反应。
3、心理紧张有些孕妇及亲属盼子心切,又对将来的生活茫然无知,因为住房、收入、照料婴儿等问题的担心,导致心理上的高度紧张。
孕妇保持心理健康有哪些方法?
第一节:布置一个温馨的环境。在房间的布置上,你有必要作一些小小的调整。如果你们家以前是一个典型的两人世界的话,你可适当添一些婴儿用的物品,让那些可爱的小物件随时提醒你:一个生命即将来到你的身边!同时,你还可以在一些醒目的位置贴一些美丽动人的画片,如把你喜欢的漂亮宝宝的照片贴在你的卧室里。
第二节:通过语言传递心声。每天你只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同宝宝说几句悄悄话,比如“宝贝,我爱你”,“你知道吗?我是你的妈妈”等等,利用外出散步的时间,你也可以悄悄地告诉他“外面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等等;另外,别忘了动员准爸爸也一起来做“体操”。
第三节:接受音乐的洗礼。我们都知道音乐不仅能促进胎儿的身心发育,对孕妈咪本身也能起到一定的放松作用。每天花20分钟静静地接受音乐的洗礼吧,同时 想像音乐正如春风一般拂过你的脸庞,你正沐浴在阳光里。当然,你也可以播放你最喜欢的歌曲,大声地唱出来如同参加合唱,你的精神状态一定会达到最佳点。
第四节:与幽默亲密接触。笑是人生极大的生活享受,你不妨多多为自己创设能使自己开怀大笑的机会。欣赏喜剧,看一些幽默、风趣的散文和随笔,你还可以收集一些幽默滑稽的照片,每天欣赏一次,你还可以要求准爸爸有意识地收集一些笑话、好玩的传闻,在餐桌上发挥一下他的喜剧才华,让你经常开怀大笑。
第五节:记心情日记。在孕期,你将拥有很多的空闲时间。每天都写上一段日记,记录一下你每天的心情。这是一份长久的纪念,将来的某一天,你也许会与宝宝一起来重温这些精采的片断,这些珍贵的细节,将使你获得更多的快乐。整整280天,你都在孕育一个新生命,这是值得骄傲的,让我们一起来对这每一天充满感激吧!
文章来源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转载只为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