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平均每天不重复的食物种类数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烹调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时,不少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可对于营养专家来说,每天吃够12种食物只是一个最低限制。
12种食物听着好像很多,其实如果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也没多少。早餐至少摄入4~5种,午餐摄入5~6种食物,晚餐4~5种食物,加上零食1~2种。
平均每天谷薯及杂豆类食物的种类数达3种,蔬菜水果共4种,禽畜鱼蛋类加起来3种,奶、大豆和坚果食用2种,这不,轻轻松松就达到了一天12种食物,而其实我们平时吃的肯定比这些种类要多。
那每周25种食物又是怎样确定的呢?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食物可以分为五大类:谷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和坚果、蔬菜水果和菌藻类及油脂等纯能量食物,每一类食物都有很多种可以相互替代,避免每天食物品种太单一。如果一周能吃够25种食物,基本上涵盖了膳食宝塔中每一层所包含的食物种类,也就保证了人体必需的绝大多数营养物质。
比如主食今天吃米饭,明天吃馒头,后天吃燕麦饭。肉类把畜肉、禽肉、鱼虾等调换着吃。蔬菜可选的范围就更大了,油菜、芹菜、白菜等叶茎类,茄子、青椒、西红柿、黄瓜等茄果类,菜豆、豇豆等鲜豆类,海带、藕、茭白等水生蔬菜类,都可以换着吃,再加上我们加餐的酸奶、多样坚果和各种水果等,一周不重样完全可以做到。
每天12种,每周25种,这是食物多样化的建议。其实,食物多样化还有更多含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认为,食物多样化不仅包括五大类食物都要有,以及每类食物的品种多样化,还应该有荤素搭配、形式多样、颜色多样和口味多样化,共六个方面。
吃饭要“花”,不能太“执着”于某一种或某类食物,荤素都要吃,粗细都要有,各色食物都要吃一些,这样身体获得的营养会更均衡,原料和营养素也可以达到互补的目的。
选好了食材,烹调形式多样也很重要,主食不止有馒头、米饭,还应该有蒸包子、饺子、馄饨、馅饼,吃肉想炖、炒、做丸子或做馅都可以,同样一条鱼,可清蒸、做鱼丸,还可熬鱼汤。
至于口味,酸甜苦辣咸都可以尝试,但不要吃太咸太甜的食物,对身体都不好。如果能够按照这样吃,别说每天吃够12种,20甚至30种也能轻轻松松达到。
同样,新《指南》也给出了一些具体食物多样化的小窍门。
首先,选择多种小份食物,保证每样食物吃少点,食物种类吃多点。
另外,经常全家人一起吃饭或者和其他人集体用餐,这也是通过使得分量变小,从而来提升饮食多样化的方法。
其次,还要注意巧妙搭配,避免单一。主食有粗有细,传统的二米饭、豆饭、八宝粥、扬州炒饭都是增加食物品种的好方法。三餐有荤有素,比如什锦砂锅、乱炖等。食物五颜六色,不仅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刺激食欲。还要注意一段时间内同类型的食物进行交换食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