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The Innovation|预测气候变化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风险,发展减缓与健康适应目标相协同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The Innovation|预测气候变化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风险,发展减缓与健康适应目标相协同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4日 21:23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虽然,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内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但即便采取积极的气候变化减缓策略,仅能减轻却不能完全消除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因此,制定对应的健康适应性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对于未来气候变化减缓路径下的健康适应重点人群仍不清晰,对于减缓策略与健康适应策略间的协同关系认识依然不足。

图片

图1 图文摘要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为实现气候变化的减缓目标,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策略。然而,即使采取积极的气候变化减缓行动,也不能完全消除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据估算,在2030—2050年期间,气候变化仍可导致全球每年至少25万人死于营养不良、疟疾、腹泻和热应激。因此,在减缓气候变化,有效、经济和公平地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亟需采取保护人类健康的适应性措施,以降低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建立健康适应性措施的前提是确定优先保护的脆弱人群。如果能够预先识别“碳中和”实现过程中气候变化下的脆弱人群,将有利于制定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人群健康适应措施。因此,亟需开展气候变化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风险预测研究,籍此连接气候变化减缓和健康适应目标,同步支撑“碳中和”最优路径的选择及健康适应重点目标人群的识别。

现有基于综合模型的健康风险预测研究主要关注气候变化下碳减排路径的选择与优化,通常根据不同的碳减排路径潜在健康收益选择最优路径,并将全因死亡作为主要健康结局进行健康收益核算,缺乏对不同疾病、多维健康结局的全面考量。这使得“碳中和”路径健康收益核算的不确定性较大,对减缓政策的支撑不足。同时,健康收益核算结果在区分不同疾病、不同年龄等人群特征上存在不足,难以支撑脆弱人群的识别,从而导致健康适应性措施与“碳中和”路径的协同面临困境。

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并最终使得人群健康收益最大化,我们提出了如下新理念:预测气候变化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风险,发展减缓与适应目标相协同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一方面,在综合分析各条碳排放路径下涵盖重点疾病(如心肺疾病)、不同年龄及不同地域人群健康收益的基础上,基于总体健康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碳中和”路径的选择;另一方面,预判未来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各类人群健康风险发展趋势,识别该碳减排情景下的脆弱人群,进而支撑气候变化下与“碳中和”最优路径相协同的健康适应性措施的制定。

为推动该理念的有效实践,亟需进一步完善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与预测的综合建模方法。我们建议未来研究需重点开展:(1)明确气候相关因素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建立涵盖气象因素(包括温度和降水)、空气污染物(PM2.5、O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极端天气(热浪、寒潮等)与不同人群发病、死亡之间暴露-反应关系的基本参数数据库;(2)整合能源转型、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等多源信息,建立一系列涵盖本土碳减排策略的“碳中和”路径情景;(3)建立考虑环境暴露、健康风险评估和预测、经济评估耦合的综合建模框架,构建健康风险评估和预测综合系统。最终,通过实现不同碳减排策略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风险的长期预测,获得健康风险和收益的动态发展趋势,进而支撑该创新理念的实践。

总结与展望

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中国自2016年起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立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目标。在此背景下,预测气候变化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风险,连接气候变化减缓和健康适应目标,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碳中和”带来的健康收益,促进“碳中和”与“健康中国”的协同共赢。

责任编辑

方华攀    厦门大学

余益松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本文内容来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四卷第三期以Commentary发表的“Projecting universal health risks under climate change to bridge mitigation and health adaptation objectives” (投稿: 2022-10-24;接收: 2023-04-10;在线刊出: 2023-04-12)。

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3.100427

引用格式:Li T., Zhang C., Ban J., et al. (2023). Projecting universal health risks under climate change to bridge mitigation and health adaptation objectives. The Innovation. 4(3),100427.

作者简介

李湉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室主任。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与健康。以第一/通讯作者在The Lancet、Lancet Public Health、Lancet Planetary Health、Nature Climate Change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专利3项。任国家环境与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世界心脏联盟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常委等。

相关知识

气候变化带来健康风险,我们如何应对
气候变化与健康
《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印发
《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公布
关于印发《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
13部门:到2030年,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 (2024—2030年)》政策解读
报告:建议以健康驱动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
多权威机构联合发布报告:以健康驱动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IPCC AR6 WGⅡ的解读

网址: The Innovation|预测气候变化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风险,发展减缓与健康适应目标相协同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269774.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