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35岁都会被社会淘汰,不如直接考公”|如何正面硬刚年龄焦虑?

“35岁都会被社会淘汰,不如直接考公”|如何正面硬刚年龄焦虑?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6日 04:27

古希腊女抒情诗人萨福曾叹息:凡是人类,都无法逃过衰老。1500年后的今天,人类对年龄的忧虑也未曾改变。虽然萨福早已捕捉到人类对于变老的恐惧,但她绝对想不到后来的人们,竟会如此热衷于抗衰老。

坚持购买使用各类抗老护肤品、不定时地关注各类医美项目、报名家附近的健身房课程……从外表容貌到身体机能,无不反映出社会的抗老焦虑,而你是否也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感到担忧呢?

年龄焦虑是因自然年龄增长而感到忧愁、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是现实生活状态、自然年龄和心理年龄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观感受。

从古至今,年轻、健康、生存都是希望的代名词,而衰老、疾病、死亡则具有完全相反的含义,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意味着希望的终止。

实际上,对年龄的恐惧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现代社会,“年龄焦虑”这个话题也不再只和迈入迟暮的中老年人相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早早地就感受到了年龄焦虑。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5名受访者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0.5%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会有年龄焦虑,52.2%的受访者偶尔会感觉到。同时,30-34岁是最容易出现年龄焦虑的年龄段,其次是25-29岁,接下来还有35-39岁和20-24岁。

“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了”,“00后都成年了,90后已经老了”……

当年龄被不得已地贴上像80、90、00这样的标签,我们也许更容易产生一种对于时间流逝、身体衰老的焦虑感。毕竟,年龄这个数字的大小,恰恰是我们自身无法左右和决定的一件事。

整个社会对年龄焦虑的感知正在愈发年轻化,你是什么时候切实感受到年龄焦虑,又是什么加剧了年轻人衰老焦虑呢?

像《论语》中写的那样: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们的人生似乎早已经被社会规划得明明白白。“什么年纪就去做什么事”也成了一句“真理”,但凡有人不按照既定的轨迹航行,就会被称作格格不入,被周遭的环境舍弃。

必须要承认的是,社会氛围对年龄十分严苛,社会环境正进行着赤裸裸的年龄歧视。

逢年过节回家,身边的亲友总是会催促,女孩子28岁还不结婚就会嫁不出去了,如果到了30岁还没结婚生子,就会彻底变成街坊邻里茶余饭后的谈资,是亲戚口中的“反面教材”。

又或是已经二十七八岁的打工人,如果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想通过读研、出国留学等方式跳出环境,与此同时内心却有另一种反对的声音:都要“奔三”了,怎么可以“任性”呢。

再或是最近网上特别火的话题:35岁职业危机。一些公司或是辞退35岁以上的员工,或是压根就不再招聘35岁以上的员工,尤其在互联网行业,人员年轻化的特点非常突出,那35岁的大家又该何去何从呢。

在我们相对固定的社会文化观念里,一定的年龄阶段似乎对应着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和精神状态,心理学上把社会对个体的这种期待叫“社会时钟”。

“社会时钟”给人们设置了一条一条的时间线,对每个人的人生阶段都提出了具体严肃的标准和要求。在所谓的社会标准的审视之下,我们因为“年龄到了”而产生的焦虑自然就越来越多。

举例来说,30岁于我们而言,似乎就是一个不敢去想象的时间节点:到30岁,必须要实现财务自由,要有房有车,要稳定下来,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周遭的环境和人都在不停地向我们施压,似乎在默认过了30岁一切就迟了。

这种来自社会的“年龄压迫”,使我们不能再像学生时代一样去感受单纯的恋爱生活,不能像小孩一样自由地表达情绪。我们不被允许感性,不被允许随心所欲,大家转而告诉我们要理性,要成熟,要学会控制情绪。

正是这些与年龄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层层枷锁和束缚,让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害怕变老,越来越忧虑衰老。

害怕25岁会初老,害怕30岁会大龄,害怕35岁会陷入孤独……这或许是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的必经之路。

“每天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好像又变得憔悴了几分,皮肤松松垮垮,皱纹也若隐若现,强迫自己面对日复一日的衰老让我感到好焦虑。”

“以前觉得27岁离自己很遥远,可现在怎么浑浑噩噩地就到了27岁了呢。同龄人结婚的结婚,买房的买房,生孩子的生孩子,大家都约定好要一起向前奔跑,可似乎只有我找了一棵大树躲了起来,只有我一人在原地踏步。

面对这样的年龄焦虑,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接纳承诺疗法(简称ACT疗法)对我们缓解年龄焦虑也许会有所帮助。

接纳承诺疗法于21世纪初由美国海斯博士等学者创立,含义是接纳生活中不可避免、无法控制的事实,然后作出承诺,并采取行动来帮助我们开创丰富充实的生活。

ACT疗法鼓励人们识别自己应对焦虑的方式,接纳任何负面的情绪体验,并且去实践真正符合自己价值导向的事情。

用ACT疗法处理年龄焦虑情绪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生理规律,接纳年龄带来的真实变化;另一方面,要坚决拒绝心理成见,选择并践行自己真正的生命价值。

|A是接纳 (Acceptance)

人生的大部分痛苦都源于对抗,而对抗则往往带来焦虑体验。在ACT中,第一步就是放弃对抗,选择接纳。试着接纳年龄带来的身体变化、焦虑情绪和恐惧体验,也试着去接纳外界的提醒和挑剔,只有接纳年龄的变化,我们才能去拥抱它。

|C是承诺和选择 (Commitment&Choice)

ACT疗法认为在这一阶段要澄清“当下年龄”的价值。这里的价值并不是为了逃避暂时的焦虑而设立的目标,而是基于长远发展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从而获得长期积极主动的生命力。

我们可以试着问问自己:“我现在能做些什么来提高我长远的生活?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要成为哪种人?”。之后,我们便可以在价值的指导下,做出承诺和选择,直面年龄焦虑,并规划未来发展,积极应对年龄带来的变化,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标准中去寻找认同。

|T是行动 (Take action)

想得多、做得少向来是产生焦虑情绪的根源之一。ACT疗法强调在实际情境中主动作为。行动需要设置目标,而且目标不是为了暂时逃避焦虑,或者取悦他人,而要与我们承诺并选择的价值方向保持一致。此外,还应根据生活状态适时评估,并根据反馈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在接纳与改变之间实现平衡。

我们似乎总是待在由社会时钟设定好的“年龄框架”和“社会标准”中,一边忙着自我焦虑,一边又忙着寻找社会认同,却忘记了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自己有权利选择用何种视角来看待年龄并赋予其价值。

不管我们现在是18岁、20岁,还是30岁、40岁,都不应该被这些数字绑架。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体验人生不同的时间段是一个极富趣味的过程,而现在的自己就正处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比起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去抗击衰老,我们不如与时间做朋友,正视年龄的增长。别忘了,任何时候,只要你想,你都可以做你想做、爱你所爱。希望我们都不被年龄绑架。

References:

Peterson, C. C. (1996). The ticking of the social clock: Adults' beliefs about the timing of transition event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42(3), 189-203.

王海峰.青年时间焦虑的现实、媒介呈现与对策——基于“90后(80后)已经开始……”类文章的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9(3):86-90.

相关知识

一线医护考核不过就停职,医院「末位淘汰」真的来了?
当代年轻人为何对健康如此焦虑
焦虑症不治会怎么样?
如何应对焦虑?
如何面对幼儿思维启蒙中的焦虑与期待
如何防治焦虑症(健康直通车(第50站))
不被“尺寸”定义,他们摆脱身材焦虑
跑步的最佳年龄是几岁?
以瘦为美不健康,年轻人应如何走出身材焦虑
焦虑症会引起全身发抖

网址: “35岁都会被社会淘汰,不如直接考公”|如何正面硬刚年龄焦虑?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04495.html

所属分类:行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