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大学之魂: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大学之魂: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6日 04:47

文/邓云斌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钱学森之问”仿佛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

钱学森走了,又一颗巨星陨落了。我们深切缅怀钱老,缅怀他的科学精神和崇高人格,还有他的那句振聋发聩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只有直面这个疑问,才能为目前中国教育存在之种种问题寻求真正的解决之道。

10年已过,时代滚滚、疑问犹在,有些东西,不能忘却。

当代的中国大学,需要怎样的教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不妨回顾中国教育史,甚至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合大学。

这座只存在了8年的“临时大学”,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8年时间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尽管战火纷飞、缺吃少穿,西南联大于硝烟中弦歌不辍,赓续民族文化命脉。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朱自清、冯友兰、沈从文、闻一多、钱穆、钱锺书、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杨振宁、李政道、陈省身……这些西南联大著名师生中,任何一个名字单提出来,放在当下知识分子面前,仍然响天彻地。

在当今大学教育体系越来越发达,校区越来越大,楼越盖越高的今天,西南联合大学仍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它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精神的标准,表征着一个民族在面临存亡绝续临界点时,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

西南联合大学何以能够在育人及学术层面到达如此高度,让人每每遥相思慕?

至少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家国之情怀“西山沧沧,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这段由冯友兰写的“勉词”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师生之心理。

他们于困厄中坚守学业,将毛锥化作武器,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断裂,更肩负起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金岳霖将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著书后取名《论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用这个陈旧的名字。金先生说:“要使它有中国味。哪怕只是一点中国味,也是对抗战有利的。”

二是独立之精神学者陈平原提及:“联大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联大有精神:政治情怀、社会承担、学术抱负、远大志向。联大人贫困,可人不猥琐,甚至可以说‘器宇轩昂’,他们的自信、刚毅与聪慧,全都写在脸上。”

从小浸染在传统文化中的联大师生,脸上无傲气、心中有傲骨、胸中怀大志,这是当时的文人“风骨”,它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地基”,把握着一个人的“底线”,更引导他们向自己的信条、理念砥砺前行。

三是自由之思想汪曾祺在《新校舍》中写道:“有一位曾在西南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在美国讲学。美国人问他,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他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不受拘束的学术氛围,国学与西学的交流碰撞,正是保障联大精神绵亘不绝的根本所在。

相较于那个年代,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在和平中发展,家国情怀注定不如战时浓烈,但现代大学却扼杀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全体师生向功利的看齐:

当代大学老师所谓“成功者”,几乎全部实现了从教学科研到公司实践的“自我循环”,且以办公司挣钱为主,教学科研为辅。研究生充当起低廉高智劳动力,称呼导师为老板,导师则以科研为托词,去成就自我的人生价值——挣钱。

当代大学生所谓“成功者”,从进入大学伊始即开始考证和参加社会实践。他们咬文嚼字考证,下证后三五天将相关知识弃之不顾、抛至九霄云外;更有翘课实习者甚多,只怕自身就业时因缺少一份经历被他人碾压。

学校对于师生的思想过于钳制:

大学时,和我同一届的几名新闻系的兄弟自发创办了《春芽》杂志,对校内校外的大小事情针砭时弊、抒发己见,也得到了当时文学院诸多教授学者的支持。但后来,彭州PX项目引发社会事件,他们因私自采访并撰写相关新闻被学校约谈。在教授们的运作下,才免于处分。但《春芽》杂志被迫停刊。

当大学里有思想者被压制,当人人向“钱”看齐,教师只以论文论英雄,精神何谈独立?思想何谈自由?也就不难理解学术腐败、论文造假,当代大学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了。

当代大学该是什么样子?

《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上大学时,就有一位老师一直在教导我要正气浩然、思想自由、精神独立。

但他是学生们最爱的老师之一,因为他敢讲话、讲真话。他也是学校领导最头疼的老师之一,也是因为他敢讲话、讲真话。

他叫周鼎,一位不得志的历史老师,因为选不上教授评不上职称,教学多年没有自己办公室。

被排挤打压八年半后,他写了一篇《自白书》,直指当今大学之弊,在我们学生中广为流传。我摘录如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百度搜索):

周鼎说,他已经死了。但我想说,我们还活着。

我们尽量活成他推崇的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开篇中所描述的样子: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我想,当我们的大学拥有更加自由的氛围,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宽容的心态,能够接纳那些刺耳的批评,接纳周鼎这样的异类,大学才能够真正践行“大学之道”吧。

我想,当大学培育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人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文章版权归本平台所有 转载请联系“正心正举”

相关知识

养生之旅:重振心灵、身体和灵魂
瑜伽之旅
瑜伽蕴含什么哲学思想?
【健康科普】精神康复 重生之旅
大众健康之窗(www.jkchina.org)
瑜伽之道,身心灵的运动之旅
湖水之美——写在瘦西湖清淤放水之日
长大之前去旅行
瑜伽之美:舒展身体,拥抱健康的灵魂
为学与成人之道:论学习意志的生成及其教学实现 程力

网址: 大学之魂: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04854.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