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这两位40岁以下医药研发精英带来未来医药研发的新玩法
近日,财富Plus APP发布的《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广为流传。这些年轻的商业领袖无疑是中国未来科技变革的引领者,靠着对硬核科技的创新热情,他们所驾驭的企业正在颠覆现有的市场格局。然而,创新也意味着风险,这些年轻商业领袖能否趟过暗涌最终走向胜利,还存在很多未知数。
这份榜单上两位医药研发领域的年轻商业领袖,带着最前沿的创新成果,让我们得以一窥未来医药研发的新玩法。
超新星的诞生
早在2017年,李林鲜就已成名。
彼时,李林鲜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中国“35岁以下创新35人”,入选的理由是开发了新一代的LNP技术用于mRNA的递送。
两年后的2019年,李林鲜率领研发团队利用平行合成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LNP,通过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快速筛选到合适的LNP作为mRNA疫苗的载体,相关成果被刊发在《NatureBiotechnology》。
同年,李林鲜创立深信生物,那年他34岁。
图片来源:深信生物官网
然而,32岁的陈航,比李林鲜更早一年拥有了自己的公司。
陈航一直属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本科因物理竞赛保送至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后来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攻读物理化学博士。
攻读博士期间,陈航的导师同时在化学系、物理系、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担任教授职位,由于在多领域的卓越贡献,这位教授一人分获美国三院院士。陈航所在的实验室成员也来自于不同学术背景,一起组队攻克前沿生物医药领域的难题。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和合作模式对陈航选择AI药物研发这一跨界领域创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毕业之后,陈航活跃在北美各大创新创业组织的活动中,最终于2018年8月,他与浙大本科同学联合创立了星亢原。
图片来源:星亢原官网
这两家公司有个共同点,那便是一创立便受到资本的强烈追捧。
星亢原在成立的第一年便获数百万美元首轮融资,由五源资本和真格基金共同投资;2020年7月完成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元璟资本、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联合领投;2021年2月完成3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云九资本和五源资本联合领投,元璟资本、红杉中国持续加持;2021年7月又完成了数千万的A+轮融资……
深信生物在2020年12月获得了国内疫苗龙头企业智飞生物的青睐,以3500万元认购了其10.19%的股权;2021年一季度完成了数亿元A轮融资,领跑同赛道、同轮次的融资金额;2022年3月完成了1.2亿美元B轮融资。目前已累计融资超10亿人民币,投资方阵容汇集了CPE源峰、鼎晖投资、方圆资本、易方达、君联资本等一众投资界大佬。
之所以这两家超新星企业能点燃如此火爆的投资盛况,除了正逢对医药研发投资泡沫化的时刻,最主要的还是这两家企业拥有领先时代5到10年的最前沿技术。
掌握核心底层技术
三年疫情,催生出最火热的技术无疑是mRNA技术。
疫情之下,新冠mRNA疫苗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品类。2021年,BioNTech的BNT162b2疫苗和Moderna的mRNA-1273疫苗分别创下404亿美元和176.75亿美元的营收,成为全球销售额第一和第三的医疗产品。
如此“爆款”,mRNA技术也迅速在中国火热起来,深信生物迎来了时代风口。
虽然目前疫情已经宣告结束,但mRNA技术的前景已充分展现,新冠mRNA疫苗只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应用场景,mRNA癌症疫苗等才是终极目标。
基于mRNA的疫苗作用模式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但是当前,mRNA疫苗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mRNA有效地递送到细胞内,完成抗原蛋白的翻译制造,并引起足够的抗原特异性反应。但由于传统脂质纳米颗粒的开发过程进展缓慢,目前开发出来的有效递送载体非常有限。可以说,递送问题是发挥mRNA疫苗潜力的关键难题。
用于递送mRNA疫苗的脂质载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脂质体复合物(LP),脂质体聚合物(LPR),脂质体纳米粒(LNP),阳离子纳米乳(CNE)。
深信生物搭建了拥有自主产权的LNP技术平台,在面对不同应用场景时,分析优化合成的LNP结构和活性数据,以高通量筛选模拟还原核酸药物的递送及治疗效果,筛选出能够满足特定需要的Best-in-class的LNP结构。
LNP结构组成
图片来源:Science
凭借着领先的LNP递送技术平台,深信生物已构建了包含近5000个LNP的资源库,用于筛选适用于不同治疗场景的LNP载体,并在传染病疫苗、罕见病、肿瘤治疗性疫苗、肿瘤免疫治疗增强剂等四大方向构建了研发管线,这或许是投资人看好深信生物的关键原因。
越来越多的同行也开始认可深信生物的实力。除了智飞生物,2022年7月,百济神州也宣布与深信生物达成全球性战略合作,深信生物的LNP技术将推进并支持百济神州在mRNA疗法这一重要领域的研发工作,同时也为百济神州提供了重要的专有递送技术平台。
不过,深信生物虽然优秀,但竞争不是没有,在某种程度上,国内关于mRNA技术的竞争可以说日趋激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注mRNA技术开发的公司至少有26家,并且这一数量还在急剧增加。其中实力领先且临床试验进度靠前的公司包括艾博生物、斯微生物、丽凡达/艾美疫苗、尧唐生物、嘉晨西海、瑞吉生物、蓝鹊生物等。
当然,这一赛道才刚刚成型,一切才正要开始,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真正拥有核心底层技术的企业,才有可能走到最后。
火热的AI制药
2023年什么最火,答案当然是人工智能(AI)。
自OpenAl在2022年11月发布ChatGPT以来,半年多的时间里,在中国大地上竟出现了“百膜大战”,AI的火热程度可见一般。
但事实上,AI在制药研发领域早已铺开。
2020年开始,AI制药研发融资进程明显加速,融资金额和交易皆呈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00家AI药物研发初创企业,参与AI药物研发的大型药企超过56家,其中包括逾36家传统药企和20家CRO企业。
在中国,这一数量已超60家,而且初创企业数量仍在不断增长。
AI制药其实是个很宽泛的命题,它的宽广程度甚至超过了现在细致化分工的整个制药工业。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看,AI制药在药物研发六大场景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包括疾病机理及靶点研究、AI+靶点药物设计、AI+化合物筛选、AI+晶型预测、AI+临床前辅助研究、AI+临床试验辅助研究等。
星亢原主要发力于诱导蛋白降解的双特异性小分子,在多个靶点上已经获得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候选化合物,可以划入AI+靶点药物设计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在多特异性分子与生物药研发领域能够起到极其强大的作用。例如AI辅助计算PPI(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能够快速、精确地在庞大的生物物理空间寻找到最优解;AI也有能力精确预测蛋白质结构,从而理解蛋白质的功能,赋能药物研发。
计算生物物理方法覆盖的领域也相当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是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模拟蛋白质的运动方式来预测其功能。目前星亢原的计算生物物理方法已能够精确模拟微秒级别的蛋白质运动情况,达到了可观测的生物功能相关的时间尺度。
基于自主开发的AI大分子药物研发平台技术,星亢原已经将其应用到三个细分领域的药物AI计算设计:新抗原-TCR计算高通量筛选;抗体设计;PROTAC药物理性设计。其中,基于MHC-新抗原-TCR这个体系的研究也有多个应用场景,一个是新抗原癌症疫苗(治疗性癌症疫苗),另一个是靶向新抗原的TCR-T细胞疗法。
星亢原已开发的平台包括基于动力学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界面设计、利用AI+合成生物平台设计发现生物大分子的neoBiologics平台、解决不可成药靶点的neoDegrader平台等。
令人振奋的是,基于这些平台,星亢原构筑了一条多达14个在研项目的管线,已经有多款药物推进到PCC阶段,重点管线也与药明生物开启战略合作,进入临床前开发阶段。
星亢原研发管线
图片来源:星亢原官网
然而,AI制药由于涉及到计算机领域,因此这个新兴赛道也呈现出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即通过大量烧钱企图砸出个龙头企业。
另外,制药巨头的加入,也使得这个赛道愈加热闹。
传统药企通常以投资合作的居多。例如,复星医药与英矽智能达成合作,共同推进多个靶点的AI药物研发,英矽智能因此获得了13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而互联网巨头的跨界入场让AI制药更添热度,如华为在医疗领域布局了华为云EIHealth,计划进一步在AI药物研发领域展开布局;腾讯旗下的云深智药,整合了AILab和腾讯云在前沿算法、优化数据库以及计算资源上的优势,并提供覆盖临床前新药发现流程的五大模块。
尽管想象空间巨大,但前方并非一片坦途,在全球范围内,AI制药都处在较早期的阶段,距离技术成熟、真正走向市场还很远。数据、算力、算法以及人才等都是赛道选手们不得不面对的“拦路虎”。不过如果按照目前各方的热情发展下去,AI从一个辅助工具变成主导,甚至独立担负起药物研发的重任并非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结语
两位年轻领袖所驾驭的企业呈现给我们的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制药研发的路径,在这些新兴领域,放在全球范围内来说,都是刚刚起步。中国企业能够投身其中,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分让人欣慰,这也预示着未来可能在中国诞生越来越多First-in-class的惊喜。但是前路漫漫,前方无数的困难还有赖这些超新星商业领袖的不断努力。后续发展如何,静观后变。
参考资料:
1.各大公司官网、公告等
2.《柳叶刀综述:mRNA癌症疫苗的递送及临床进展》,金斯瑞生物官微,2022-11-7
3.《2022盘点:全球AI制药融资TOP10,国内仅1家企业上榜?》,药智网,2023-02-01
4.《挑战“不可成药”靶点,「星亢原」完成3000万美元A轮融资》,36氪,2021-02-02
5.《蜂拥的资本,能否催长AI制药技术革命?》,美柏医健,2022-6-13
责任编辑:木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知识
2023年新药研发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医药新闻
潜心医药研发 展现精英风貌
跻身全球医药发明指数前十,恒瑞医药自主研发药品占比94%
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
圣方医药研发:行业洞察与未来展望
中国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发展分析与未来研究报告(2023
「医药研发招聘信息」
2023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恒瑞医药上榜,第十营业额2320亿元
【总榜】《2023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 TOP100》隆重发布!
康缘药业:锚定未来,以现代科技为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网址: 上榜!这两位40岁以下医药研发精英带来未来医药研发的新玩法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06123.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413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52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47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2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92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0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9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