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中经评论:让乡村健康环境“触手可及”

中经评论:让乡村健康环境“触手可及”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3日 01:31

中经评论:让乡村健康环境“触手可及”

2024年09月08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建设健康乡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基本原则。让健康环境“触手可及”,承载着农村群众的殷切期盼,期待可以加快建成符合地方实际、群众可感可及的健康乡村,为乡村振兴发展、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爱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公布,明确了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等8项重点任务。

  建设健康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健康中国建设在农村地区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双重战略背景下,建设健康乡村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国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乡镇卫生院33753个,床位150.5万张,卫生人员160.5万人,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9万张,人员增加7.5万人。不过,我国农村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农村居民需求还存在不小差距,不少地方仍面临医疗机构设备落后、患者就近就医不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人留人难等问题。

  为此,尽快改善乡村地区健康环境,让优质医疗资源离农村百姓更近,需要着重补齐农村卫生健康服务短板,推动医疗资源向农村下沉,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可以激发广大村民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基础和保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此次《指导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健康乡村提供了更加具体的路径。

  锚定目标,推进实践。近年来,各地聚焦乡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乡村医疗人才队伍培养以及体制机制完善等多项工作,值得各地借鉴。比如,湖南浏阳因地制宜,建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积极推动市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牵手”,大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如高水平的医生、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管理经验等,可以引入到基层医疗机构,就此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又如,重庆通过“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机制改革,派遣医师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并对派遣医师的经济待遇和工作经费予以保障,激励、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

  当然,多举措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不仅需要提升乡村医疗健康卫生服务水平,还要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以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具体来说,不妨通过分区分类重点治理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加强农村地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举办乡村体育赛事活动等方式,做好农村健康环境建设工作。

  建设健康乡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基本原则。让健康环境“触手可及”,承载着农村群众的殷切期盼,期待可以加快建成符合地方实际、群众可感可及的健康乡村,为乡村振兴发展、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农村多元互助养老服务值得推广

     坚持农村改革的正确方法论

(责任编辑:刘江)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相关知识

中经评论:让乡村健康环境“触手可及”
健康青岛健康环境促进行动(2020
中国环境健康面临的问题及国外经验借鉴
环境差引发68种病
健康科技:让健康管理变得触手可及
【健康中国专项行动科普】为什么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
互联网+“体检健康管理平台”让健康触手可及
打造健康环境、涵养健康理念......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这些成效
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显
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8篇

网址: 中经评论:让乡村健康环境“触手可及”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0764.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