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范例6篇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范例6篇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7日 02:56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范文1

【关键词】 健康状况;自我检查;对比研究;全体教工,院校

【中图分类号】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961-02

健康评价是以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为前提,并对人群或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界定的过程[1]。人们对于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或知觉状况,为自评健康状况或自感健康[2-3]。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承担培养年轻科技文化高级人才的教育工作,其健康状况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为此,笔者于2007年4-9月对豫北地区的13所普通高校在职教师进行了自评健康状况调查,以了解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与其相关因素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豫北地区高校教师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焦作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13所豫北地区的高等院校普通专业中选取800名在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答卷708份,有效回收率为97.25%。其中男教师368人,女教师340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量表对豫北地区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进行分级筛查。CMI内容包括18个部分,共有195个问题,每个项目均为2级回答:是或否。选择“是”记1分,选择“否”记0分,全部项目得分相加得CMI总分。许丽英等[4]将CMI译成中文,并进行初步修订,提出了适合我国不同性别筛查标准参考值:男性CMI总分≥35分,女性CMI总分≥40分,且不患病者为“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男、女教师的CMI总分在该临界值以下者为“健康”。被临床医生确诊患有某种疾病者,不论CMI总分的大小均为“疾病”。

CMI有较好的效度[4]。为确保本次调查结果的可信程度,问卷回收后,间隔2周,在第1次调查对象中选取河南科技学院30名教师为重测对象进行重测信度检验,并对2次的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较高信度(r=0.875,P

1.2.2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主要统计方法有百分率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豫北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现状与认识 从CMI总分来看,属于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的教师有419人,占被调查教师人数的59.18%。从属于自评健康状况不良教师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结果来看,52.51%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健康”的,31.26%的教师认为自己“不太健康”,10.98%的教师认为自己“有疾病”,5.25%的教师表示“说不清”。

2.2 豫北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2.2.1 不同性别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比较 女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为63.53%(216/340),男教师为55.16%(203/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P

2.2.2 不同年龄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比较 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3 不同学历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比较 不同学历组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4 不同职称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比较 不同职称组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2.5 每周课时数与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 每周不同学时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每周课时在14学时以上教师(339人,占47.88%)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较高,见表4。

2.2.6 工作压力与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 见表5。

不同压力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工作中感到压力在中等及以上程度教师(548人,占77.40%)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较高。

2.2.7 体育锻炼与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 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教师392人(占65.31%),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增高,见表6。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豫北高校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为59.18%,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5-10]基本一致。女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高于男教师,与女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晋升职称等方面不甘心落后于男教师,承担着与男教师同样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同时还要操持家务、教育子女有关。超过50%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教师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说明教师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不够,有关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或者35~54岁的中青年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相对较高。与这一年龄段教师的某些生理功能已开始逐渐下降,一些老化特征开始显露,以及工作压力较大有关。每周课时在14学时以上、工作压力达到中等程度以上时,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显著较高。可能与大学的连年扩招和高校对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晋升职称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是分不开的。

笔者建议:(1)加强高校教师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加大其宣传力度,促使更多的教师了解健康状况不良的各种表现形式与导致原因。(2)学会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以加强自评监护,不断增强教师的健康与保健意识,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各高校应为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锻炼,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4)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体检,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采取群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

4 参考文献

[1] 许军.健康评价.国外医学,1999,16(1):1-3.

[2] 李坚.自评健康与客观健康的关系.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1):140-142.

[3] 李东斌,谢本亮.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自测健康年龄层次的比较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99-301.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24.

[5] 李淑环,张红杰,刘凤阁.保定市4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700-701.

[6] 张宇.太原市普通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现状及分析.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7] 冉北航.高校教师常见亚健康状况及运动处方.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67-68.

[8] 许强.宁波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温州大学学报,2008,29(3):44-48.

[9] 寇建民,马文海,苏静.对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北京体大学报,2007,30(1):51-53.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范文2

已退休的刘老师,前些日子一改其往日的笑口常开,变得少言寡语,整日眉头紧锁,不时唉声叹气,大有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之感。老伴和子女劝他到医院去检查,他很不情愿,说万一是癌症,岂不是知道得越早死得越快吗?后经亲朋好友共同规劝,他才同意到医院去检查。经抽血化验及多种仪器检查,老人除原有的高血压症之外,并未检查出新的毛病。

刘老师其实是患了“疑病症”,或者说是患上了“心病”。“心病”不及时治好,原本没有病的健康老人可能真的会愁出、吓出病来。人到老年,各种器官日渐衰退,身体某些部位不适很难避免。但这并不意味就是得了不可治愈的重病绝症。比如老年人常感头部胀痛,病因多种多样:有高血压头痛,有三叉神经头痛,有五官性头痛,有颈椎病偏头痛,还有紧张性头痛等。我们不能因一时头痛脑涨,就怀疑自己脑里长了瘤,把问题想得那么严重。再说,如果真是脑部长瘤引起的头痛,也未必判了“死刑”。许多癌症患者只要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生存年限已经越来越长,有的甚至可以根治。因而老年朋友大可不必谈癌色变。

疑病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怀疑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或是断定自己已经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感到十分烦恼,其烦恼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

疑病症患者平时往往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以至于身体功能任何微小的变动,如心跳、腹泻等,都会引起注意,并不自觉地夸大或曲解,作为患严重疾病的证据。与此同时,会感到明显的不适或严重不安,但与其实际的健康状况不相符合。疑病症患者常反复到医院就诊,迫切希望通过检查明确诊断,并要求治疗。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结果常常不能消除患者固有的成见,对医生的解释常常毫无理由地不相信,并感到失望。

患有疑病症的老年人,个性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孤僻、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化十分关注,以及过分自恋等。疑病症的发生,与老年人的以往经历也有一定关系,比如目睹亲友死于某种严重的疾病,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行为等等。当然,疑病也可能是抑郁症的先兆,或确实潜伏着某种躯体疾病,需要加以注意排除。

对于老年疑病症的防治,心理调节是最重要的。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是疑病者的共同特征,所以老年人首先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可以使自己专注于某一项工作,或者热衷于某一种业余爱好,或者多交一些朋友,倾诉情感。

其次,疑病的痛苦发生在老年,对往事的追忆却涉及幼年的经历,这些早期经历往往构成了疑病的根源,因此,老年人应该多回忆过往的愉快往事,回味当时的幸福体验,多设想今后美好的生活,不要让过去的痛苦和不幸笼罩和掩盖自己。纠正自身性格的缺陷,保持乐观、开朗、自信的心态有利于老年人克服疑病症。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应和患者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帮助患者寻找疾病根源,解除或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同时尽可能避免医疗过程中不利影响的发生。在心理治疗之外,可以辅助以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但是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并且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子女们应多尽精神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与老人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不让其感到孤独和无依无靠;一旦老人身体某一部位有不适,应尽早动员其到正规医院检查,有病治病,无病解除其“心病”;有条件的还可请心理医生配合治疗,以尽快治愈老人的“疑病症”,并帮老人作好心理调试。

正确评价自我健康状况:老年人普遍自我健康评价欠佳。由于老年人对健康状况的消极评价,对疾病过分忧虑,更感衰老而无用,对老人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在老人身心健康的实践指导和健康教育中,应实事求是,正确评价自身健康状况,对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由原来的职业上退下来,这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只有充分理解新陈代谢、新老交替的规律,才能对离、退休的生活变动泰然处之。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范文3

[关键词]医学生;新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6)08(c)-0049-03

[Abstract]ObjectiveToresearchthementalhealthstatusoffreshstudentsinmedicalcollegeandanalyzeitscauses.Methods2748casesoffreshstudentsinsomemedicalcollegewereresearchedbythesymptomchecklist90and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ResultsThewholementalhealthstatusofmedicalstudentswassevere.Thementalhealthstatusofpostgraduatesisbetterthanthatofundergraduates,andthementalhealthstatusofundergraduatesisbetterthanthatofjuniorcollegestudents.ConclusionTheuniversitymanagersshouldadoptthetargetedmeasurestoimprovethementalhealthstatusofmedicalstudentsinordertobetterdomedicalwork.

[Keywords]Medicalstudents;Freshstudents;Mentalhealth

从高中进入大学,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学生将面对全新的生活模式、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问题。虽然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情感丰富却不稳定,内心体验细腻却起伏不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困惑。医学专业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一部分,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存在着受教育年限长、课业压力大、专业知识繁多、就业困难等各种现实问题。当部分学生体验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时,抑郁、迷茫、彷徨、无聊等负性情绪体验也接踵而至,部分学生常处于迷惘、失落、压抑之中,极易产生生活无意义感、生命无价值感,进而采取沉迷网络游戏、电子小说、电影和电视剧等消极的生活学习方式,甚至部分学生丧失了奋斗的目标和理想,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与困惑。研究表明,医学生的情绪障碍包括抑郁和焦虑两种形成,未采取合适的措施可能会出现自伤、自残、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出现[1]。杨建义[2]对某省会城市的2610名来自18所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0.3%的学生存在焦虑等心理障碍,黎伟[3]的研究也显示大学生焦虑水平要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其他的研究中也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4-8]。因此,掌握医学院校大一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常见心理困惑和问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心理品质,为未来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学院2015级全体本专科学生及研究生进行测试,采取网络测试的方式,总计2748人。其中本科学生1886人,占总人数的68.63%;研究生441人,占总人数的16.05%;专科生421人,占人数的15.32%;年龄范围从15~40岁;男生724人,占26.35%,女生2024人,占73.65%。

1.2工具

1.2.190项症状清单(SCL-90)90项症状清单,共包括90个项目,对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在临床上常常作为诊断参考。本测验共分为10个因子,采取5级计分的方式,严重程度从没有症状到极严重。评定时由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的评价。包括反映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情绪、恐怖症状、偏执症状、精神病性和其它等10个因子。

1.2.2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可以用于早期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其特点是简便易行、利于团体测验、信息量大、筛选有效性高;测验过程不易引起心理抵抗;对施测人员无特殊要求等,是新生心理健康筛选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有效量表。

1.3统计方法

该次调研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医学专业新生SCL-90得分与全国成人常模分析

将医学专业新生SCL-90得分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分析,做t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得知,医学专业新生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得分中除强迫症状、精神病性二因子与全国成人样本差异不明显,其他的各项因子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医学专业新生在总分(t=--9.96,P<0.01)、躯体化(t=-17.51,P<0.01)、人际关系(t=--16.96,P<0.01)、抑郁(t=-19.16,P<0.01)、焦虑(t=-6.68,P<0.01)、敌对性(t=-22.52,P<0.01)及偏执(t=-10.88,P<0.01)等方面均优于全国成人常模,在恐怖(t=8.72,P<0.01)等方面心理健康状况稍差于全国成人常模。

2.2医学专业新生本专科、研究生SCL-90得分分析

将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及总分作为自变量,做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本专科生、研究生在SCL—90各项因子及总分上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做进一步的LSD检验,发现本专科生、研究生在SCL—90各项因子及总分上两两存在差异(P<0.000),并且均表现为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本科生,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专科生。

2.3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得分分析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中第25题(想过轻生)、第8题(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第16题(常常失眠)与第26题(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做肯定回答的学生筛查出来,其中曾想过轻生的学生共39人次,占总人数的1.42%;常常失眠的学生共142人次,占总人数的5.17%;感觉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的学生共98人次,占总人数的3.57%;认为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学生共223人次,占总人数的8.11%。

3分析

医学院校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严峻,分析其原因,大学新生刚入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交往方式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第一次离开家庭在外地求学,对集体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缺乏归属感,情绪不够稳定,面对社会交往带来的困惑、学习方式的改变、独立生活的压力等适应问题产生出逃避退缩的应激状态。而且,医学专业学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未来工作困难,学习时限较长,这些现实问题加剧了心理问题的出现。

研究生有过大学生活的经历,对新环境及学习生活的转变能较快地适应,减少了因适应问题而带来的心理波动,而且研究生经过准备及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并取得成功,对自己的评价偏高,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人生阅历较丰富,故其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本专科生。专科生相比本科生及研究生年龄偏低,在面对大学新生活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更好地适应,而且因为家庭问题、不当的教育方式、自身努力等原因造成考试成绩欠佳,导致其对自身的评价偏低,出现自卑心理,故其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本科生及研究生相比稍差。

在对想过轻生的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绝大多数想过轻生的学生是在高中尤其是高三面对高考、复习压力大或者老师、家长给予较高期望,感觉自己难以实现时所产生的;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面对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一方去世等挫折性事件时想过轻生;少部分的学生因为失恋或成长问题有过轻生想法。并且,绝大多数只是想过轻生而没有自伤、自杀的行为,并且步入大学后已无轻生的意念,但此部分的人群仍需重点关注。

认为自己的过去和家庭不幸的学生多因为儿时父母离婚、父母一方去世、家庭关系不合、家庭生活困难与家庭重要成员患有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其中,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少部分学生父母在高考结束后的暑假或军训期间因为疾病等原因去世,由于时间较短,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在访谈过程中也发现这些学生伴随有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出现闪回等现象。

4结语

医学是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到未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当今医患关系越发紧张,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负性情绪,提升幸福感,可以为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有助于减少医患矛盾。因此,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构建和完善心理学课程体系,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围绕学生存在的人际困扰、情绪困惑、恋爱疑惑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举办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大赛、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依据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特定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团体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增强团队凝聚力。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需要,全天为来访学生提供面对面咨询、网络咨询、心理测评等咨询服务,辅助沙盘治疗、宣泄治疗等学生更易接纳的咨询形式,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问题。努力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组织辅导员系统学习心理危机干预办法,时刻保持警惕,争取及早发现问题学生、及早干预和治疗,将危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左川,曾静,黄慧,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118-1120. 

[2] 杨建义.大学生生存质量调查[J].青年研究,2000(8):15-17. 

[3] 黎伟.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2. 

[4] 杨瑞容.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 

[5] 杜燕红.河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8(29):93-97. 

[6] 黄光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4(4):76-77. 

[7] 张运生.1496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523-1524.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范文4

【关键词】县属重点高中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20-02

一 调查目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对学校而言,也会影响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以及升学率。通过此次调查,想进一步全面了解肇源县第一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更加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同时引起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

二 调查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在07级与08级两个年级的文科班、理科班中相应的重点班、平行班中各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共8个班级的学生,发放调查表474份,收回458份,回收有效率96.6%。

2.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学生最近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有60个项目,每个项目后边都有五个等级供学生选择:(1)无:自觉没有出现题目所说的现象;(2)轻度:自觉轻度出现题目所说的现象;(3)中度:自觉中度出现题目所说的现象;(4)偏重:自觉中等严重出现题目所说的现象;(5)严重:自觉题目所说的现象非常严重地出现于自己的生活中。共有十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

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1~1.99分表示正常,2~2.99分表示轻度,3~3.99分表示中度,4~4.99分表示偏重,5分表示严重。

三 调查结果

1.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的总检出率(表1)

2.各因子检出率比较(表2)

3.抽样班级检出率比较(表3)

四 调查结果分析

表1显示该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检出率达47.6%,

其中轻度的占44.2%,中度占2.84%,偏重占0.44%。对学生而言,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不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以要想改变学生不好的状态,需从心理入手。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压力占的比重较大18.78%,其次是焦虑14.19%,情绪不平衡10.92%。强迫症是反映受试者可能存在有控制不住的出现不必要的想法、念头和行为,导致内心更加焦虑,比如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复地检查作业、总是害怕考不好等,这势必影响学习效率和考试的正常发挥。偏执是固执地认为别人总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信任,认为别人在和自己作对等,容易在现实中受挫,增加失败感,产生自卑情绪。敌对是控制不住地发脾气,容易激动,有暴力倾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是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友好,感情上容易受到伤害等,造成内心的苦恼,难以适应环境和投入学习。抑郁是负向情绪的表现,表现为心情低落,丧失兴趣,感到生活没意思,前途没希望,缺少生活的激情和学习的动力,严重的会导致厌学和厌世。焦虑表现为内心紧张、不踏实和心情的烦躁。适度的学习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它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会促进学习。这里所得的数据是指那些学习焦虑过强的学生。学习焦虑的学生在开始时是怕学习成绩不好受父母和教师批评,被同学瞧不起,而一旦学习成绩不好,受到了斥责、批评和歧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过强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尤其当学生认为学习成绩的评价威胁到他的自尊时,学习焦虑会格外严重。学习压力大的表现是害怕老师提问题,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考试等,这些情绪不利于学习。适应不良表现为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等,在高一新生中表现尤为明显。情绪的不平衡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不平衡表现为感到外界环境对自己的不公平,易产生敌对情绪。

表3反映的是各班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重点班级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比例高于平行班,主要来源于学习压力。班主任需要引起注意。

五 建议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想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改进和提高,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在教育和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采取更多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范文5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学校教育的课程目标也有了改变,提出了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发展,体现了学生个人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符合新课程目标的自主学习也逐渐受到了学校的重视,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它在学生的个性、环境和主体的发展中起中介作用。心理学家德可哈姆认为,学生如果把自己看做“奴仆”(客体),而不是“老板”(主体),那么其学习积极性始终不会高涨,学业成绩也无法提高。有研究指出,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其学业成绩,而且对其毕生发展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旨在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适应社会发展的终身学习者。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的健康。而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不容忽视。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和各方面的关注、研究与探讨。学生不再只是像过去一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知识的爆炸、网络的诱惑、传统文化观的变化等。在经济条件和学习条件日益优化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渐增多。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在10%~30%之间。有的学者调查中小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50%以上。学者们从学生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各方面去研究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发现青少年身体的发育、性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增强、父母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的冲击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却很少有人从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去看待这个问题。本研究则从目前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之一自主学习的角度人手,来探讨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以期能够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选取四川省广汉市一所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两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的学生,一共275名。发放问卷275份,回收275份,剔除白卷和回答不完整的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66份,其中男生102名,女生164名;文科学生136名,理科学生130名。

2.材料

(1)MSIO问卷

采用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Pintxich等人在1993年编制的“MSLO问卷”(motivatedstrategiesforlearningquestionnaire)。MSLQ主要是用来测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自陈量表,分大学版和中学版。本文采用的是中学版,共有43题。由5个维度构成,分别是“自我效能感”(包括9题),“内在价值”(共8题),“考试焦虑”(共4题),“认知策略的使用”(包括13题),“自我调节”(包括9题)。采用Likert5点记分法,答案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1到5分,问卷总得分越高,表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量表各个维度都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在本次测量中,整个问卷的Alpha系数为0.749,自我效能感维度为0.757,内在价值维度为0.728,考试焦虑维度为0.722,认知策略维度为0.749,自我调节维度为0.719。

(2)SCL-90症状自评量表

SCL-90(qTaeSelf-reportSymptomlnventory,SymptomCheek—listgO)由Derogatis编制,一共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内容涉及思维、行为、情感、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量表采用Liker6点记分法,答案从“从无”到“严重”分别记0到4分,量表总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该量表经国内外学者使用,被认为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较准确的刻画症状等特点,在本次施测中,整个问卷的Alpha系数为0.942,具有极高的信度。

(3)施测过程

集体施测,由主试分别到受测班级发放并收回问卷。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l2.O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并进行数据统计。

三、研究结果

1.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分别以文理和学生性别为因变量,学生MSLQ问卷各维度得分和总分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文理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情况无明显差异,但是在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两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和女生相比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具体情况见表1。

2.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1)分别以文理和学生性别为因变量,以学生SCL-90量表得分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发现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女生和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强迫症状上文理科学生有显著差异。理科学生强迫症状情况较文科学生更为严重;在抑郁、焦虑因子上女生和男生有着显著差异,女生在这两个因子上都比男生严重;在恐怖因子上,女生和男生呈现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在该因子的平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可见女生恐怖症状较男生更严重。

(2)在SCL-90的9个因子中,平均得分≥2的一共有5个因子,分别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和偏执。可见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上均表现出心理不良(因子≥2为轻度心理问题的反映标准)。

3.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情况

由SPSSl2.0统计出学生自评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五个维度、总分和学生心理健康的9个因子、总分的相关系数(见表3),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认知策略的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9个因子均无明显的相关,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和认知策略的使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无明显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价值与学生的躯体化、抑郁、敌对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学生的内在价值感越高,学生在心理健康的9个因子上的得分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学生的考试焦虑与躯体化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8个因子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学生的考试焦虑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节与学生心理健康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呈显著负相关,与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学生在心理健康的9个因子的得分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四、分析与讨论

1.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试结果的分析

从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生虽然进行了文理分科,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进入高中以后,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给学生灌输的就是“考大学”的思想,为了升入高一级学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普遍较高。经过了高一的适应和调整,学生已经习惯了高中高强度的学习。进入高二以后,学生的学习紧迫感更强,所以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学生都能够较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在自主学习能力上他们没有明显的差异。

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这与李有辉、张建新的研究结果一致。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赋予男女不同的性别角色,要求男性要勇敢、有能力,女性要温和、谦顺,“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思想仍然在作祟,使得男女平等虽已经成为社会现实,但实际上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却并非如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如“男生一定要努力读书才能成就事业”、“女生如果实在学习不好,也不用太勉强”、“男生就是比女生聪明”的思想;家庭、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仍非常严重,女孩子不用努力学习,只要能识字就可以了;社会文化也在无形中轻视女性,职业种类上的性别歧视、工资待遇上的性别歧视等等,这些都会在无形中降低女生的自我效能感,造成男生的自我效能比女生高的现象。

女生的考试焦虑比男生高,这和国内关于考试焦虑的众多研究结果一致(凌文辁,1985;叶仁敏,1988;刘广珠,1992)。由于遗传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女生比男生更易形成被动、依赖的人格特征,对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也低于男生,女生的心理承受力和生理承受力都要比男生差,女生比较文静,不易将心思外露,考试焦虑的释放时间和男生相比要长一些,这些都造成了女生的考试焦虑高于男生。

2.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分析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不容乐观,高中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上都反映出了轻度的心理不良,文理科学生和男女生之间都没有明显差异。由于高中生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初中阶段生理和心理上的剧变和动荡,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均趋于成熟和稳定,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价值观初步形成,产生了独立自主的需求,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繁重的学习负担,都加重了高中生的心理负担,造成了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

表2显示,理科学生的强迫症状比文科学生严重,女生的焦虑、抑郁和恐怖症状比男生更加严重。首先,在学习过程中,理科学生更强调思维的严密和逻辑性,追求解题过程的步骤和答案的唯一性,这些会导致理科男学生在强迫症状上比女生更严重。其次,处于青春期的女生比男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理特点和变化,容易对自己产生过高的期望,导致因生理的变化感到困惑、焦虑;同时和男生相比,女生在应对方式上更易采用忍耐,在问题解决上依赖性较强,使不良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易感到抑郁和焦虑。最后,由于社会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女生较胆怯,多愁善感,这可能是导致女生恐怖症状比男生严重的原因。

3.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情况测试结果分析

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见表3)。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这说明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改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的作用。第一,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建构性,要求学生尽可能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人格特征,减轻了对他人的依赖。第二,自主学习并非绝对独立地学习;在独立学习的同时,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合作也是自主学习所强调的,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丫改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对于缓解目前口益严重的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和厌学有很大的意义。第三,自主学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自订学习目标、自己调节学习速度、自己评价学习过程,这种让学生自己评价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成功,学生在体验了更多的成功感之后,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价值感、考试焦虑和自我调节能力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有很大的影响(见表3)。第一,在学习中的自我价值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胜任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主观感受,学习中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安排好学习的各个方面,以便达到最优学习效果的能力。具有高学习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能够更好地经受住挫折,获得好的学习效果。第二,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过高的考试焦虑会引起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舌尖现象”、思维紊乱、全身发抖等影响学生正常水平发挥的现象,导致学生获得不理想的考试结果,严重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引发自卑等心理问题。

由此可见,在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了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作用,这就告诉我们,学校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之外,还应该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校还应该采取措施,使学生家长也认识到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结论

(1)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文理差异;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女生在焦虑、抑郁、恐怖症状上比男生有着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有着更明显的强迫倾向。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范文6

【关键词】 自我评价(心理学);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29-02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倾向结构,主要由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4种人格特质所构成[1]。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变量存在较强的相关,且能够有效预测这些变量[2]。以往研究多集中在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分析和理论综述方面,且被试主要以企业员工为主[2-5],大学生中低学历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6-7]。因此,本文拟以师范类专科生为被试,考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相关机构开展咨询服务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贵州省内2所师范类专科学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由专业心理学教师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测前指导,问卷填写完后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 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689份,有效率为93.8%。其中男生679名,女生1 007名,3人未填性别;文科生1 064名,理科生625名;一年级新生628名,二年级学生824名,三年级学生237名。

1.2 调查工具

1.2.1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 采用Judge等[8]编制、杜建政等[9]在国内修订的核心自我评价问卷,采用利克特5点记分进行评价,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受测者对自身的评价性越高。整个问卷共10道题,单维结构。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10] 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从1~5分别表示无、轻、中、重、严重程度。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本研究中该量表总分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7。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核心自我评价的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状况 表1显示,不同性别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师专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事后检验(LSD)结果显示,一年级新生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P=0.018)和三年级得分(P0.05);但文、理2科学生在核心自我评价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SCL-90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均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44,-0.48,-0.58,-0.45,-0.34,-0.39,-0.33,-0.45和-0.51,自我评价水平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

2.3 核心自我评价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SCL-90总均分为因变量,控制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以核心自我评价为自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表2显示,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基础上,核心自我评价对SCL-90总均分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的方差解释量达到25.9%。而性别和年级变量在核心自我评价进入回归方程后对SCL-90总均分的预测作用失去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师范专科生核心自我评价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一年级新生高于二、三年级学生,这与已有研究结论[7]较为一致。这一研究结果与现实社会中男女性别和角色差异基本一致,男性在社会中通常被视为社会和家庭的主体和强者,更强调自身的能力,也需要更多的积极评价来维持这种形象;而女性则往往被视为是社会和家庭中的配角,在强调自身能力或价值的时候不及男性积极,对自身的评价会低于男性。一年级新生在高考成功以后刚刚跨入高校,对自身会有较高的抱负和期望,自我肯定和自我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处理问题可能更加趋于内控。因此比二、三年级学生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自我评价。专科生与本科生相比,在就业、自身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少劣势和障碍,由于学历偏低、就业压力等原因而产生的自我否定造成自卑感和抑郁、焦虑情绪偏重,自我评价水平偏低,这是可以理解的。自尊程度偏低、对生活事件应对能力的估计和情绪稳定性较低,都会影响到师范专科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师专生核心自我评价与SCL-90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负相关,提示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好。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性别和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基础上,核心自我评价对SCL-90总均分的预测作用同样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核心自我评价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稳健的预测效力。由于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高阶、潜在的人格结构,由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4种基本的人格特质所构成,核心自我评价越高的个体,对于情境的感受性越好,越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情绪更趋于稳定和乐观,也更不容易受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克服或缓解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核心自我评价越低的个体则恰好与之相反,缺乏自尊和自信,情绪容易波动,常消极地看待自己,因而会给心理健康带来一些负性和消极的影响。

核心自我评价虽然是一种稳定的、深层的人格结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干预时,可以从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出发,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如通过训练和引导,加强对自我的正面认知、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培养积极心态以及情绪稳定性、提高对生活事件应对能力的估计等等,将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本研究结果对于高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干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本研究取样代表性的问题,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检验。

4 参考文献

[1] JUDGE TA, LOCKE EA, DURHAM CC. The dispositional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A core evaluations approach. R

Organizat Behav,1997,19:151-188.

[2] 杜建政,张翔,赵燕.核心自我评价:人格倾向研究的新取向.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 116-121.

[3] 吴超荣,甘怡群.核心自我评价: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622-627.

[4] 甘怡群,王纯,胡潇潇.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 217-223.

[5] 谢义忠,时勘,宋照礼,等.就业动机因素与核心自我评价对失业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504-507.

[6] 刘涛,杨玲,成杰,等.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11):702-703.

[7] 葛玲.成人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3,19(4):280-382.

[8] JUDGE T, EREZ A, BONO JE,et al. The core self-evaluations scale: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Person Psychol,2003,56(2):303-331.

[9] 杜建政,张翔,赵燕.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验证及其量表修订.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开封,2007.北京:中国心理学会,2007:933.

相关知识

健康状况评估报告范例6篇
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最新14篇
健康状况自我评价(通用5篇)
健康状况自我评价(精选10篇)
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个人心理健康状态自我评价范文(精选16篇)
运动与健康科学范例6篇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范文(通用14篇)
如何使用BMI计算来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
最新健康运动自我评价(四篇)

网址: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范例6篇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26628.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