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7日 09:10

概述

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黏膜急性炎症 多发于夏秋季节,常因进食不卫生诱发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 急性期进行补液治疗很重要

疾病定义

急性胃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因进食不洁、生冷或刺激性食物而诱发,病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常由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儿童,且患儿症状一般更为严重。

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威胁生命。

流行病学

我国尚无急性胃肠炎发病率的全国性统计,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数据表明5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年约发生3次急性胃肠炎。

我国小儿急性胃肠炎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2个发病季节高峰,一个高峰为6~8月,主要病原体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另一高峰为10~12月,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

传染源为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可以通过粪-口途径或人与人接触传播。急性胃肠炎一般为散发感染,但也可暴发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小儿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后一般不产生对这个疾病的显著免疫力。

疾病类型

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急性胃肠炎。

临床上以感染性急性胃肠炎更多见,根据病原菌的不同又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等。进食生冷刺激食物、服用对胃肠道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酗酒、海鲜过敏等可引起非感染性急性胃肠炎。

病因

感染性急性胃肠炎根据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等。非感染性急性胃肠炎见于应激、药物、酗酒或食物过敏等。

基本病因

病原微生物感染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各种感染性胃肠炎。

病毒感染

对于成人来说,病毒感染导致急性胃肠炎的比例远超其他病原体;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大部分胃肠炎主要由四种病原体所致: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

轮状病毒

主要感染婴儿与儿童,尤其是6~24个月的婴幼儿,是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

诺如病毒

主要感染年长儿童和成人。可通过食物、水、患者呕吐物进入空气,以气溶胶形式传播,很容易引起暴发,是成人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病原体。

同时,该病毒也是集体机构暴发性肠胃炎的首要致病源,如餐馆、托幼机构、医院、学校、军营、游船、养老院等地点,因常呈暴发性,从而造成突发公共卫生问题。

细菌感染

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可引起,即食物中毒,也可因接触带菌者或饮用生水引起。

小儿患者常见的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以及志贺菌属等。成人常见的致病菌为沙门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弯曲菌、气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寄生虫感染

常见病原体有贾第虫、阿米巴、隐孢子虫等。

非感染因素

进食生冷、过热、大量酸性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摄入有毒植物、蘑菇、外来海产品、化学毒素,服用胃肠道刺激性药物(如阿司匹林)、酗酒、海鲜过敏、重金属中毒等可引起非感染性急性胃肠炎。

诱发因素

小儿诱发因素

低龄

年龄越小,越可能发生急性胃肠炎,且低龄儿(<6个月)与腹泻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相关。

喂养方式

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婴幼儿发生急性胃肠炎的风险较低,婴幼儿早期发生严重腹泻或长时间腹泻可能与过早断奶有关。

潜在的慢性疾病或免疫缺陷

营养不良、免疫缺陷患儿发生重症腹泻的风险较大,甚至迁延不愈,进展为慢性胃肠炎。

环境/社会-经济学因素

托儿所、社会经济等级低更易导致中重度及迁延性腹泻。

成人诱发因素

饮食不洁,包括食用被苍蝇、带菌者或患者污染的不洁饮食,饮用生水,食用生肉、变质食物、冰箱里长期存放的食物或冰冻的食物等;近期有旅行或疫区接触史;免疫力低下或营养不良;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等。

症状

症状类型及其严重程度与摄入微生物及毒素的类型和量有很大关系,同时,不同人的抵抗力不同,也会导致症状差异。

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大便的性质可因不同的致病菌感染而差异很大。

病情未能及时控制的患者,尤其是抵抗力弱的婴幼儿与老人,可能会伴随有脱水及电解质失衡等更为严重的表现,需格外注意。

典型症状

感染性急性胃肠炎

病毒性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胃肠炎起病较急,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症状,多数先吐后泻。大便为水样或黄绿色稀便。诺如病毒胃肠炎的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腹痛后随即出现腹泻,大便为稀水样,每天可多达10余次/天,可伴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儿童患者一般先出现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可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细菌性急性胃肠炎

食物中毒者多数在进食后几个小时内发病,起病急,表现为上吐下泻,腹痛多以上中腹疼痛为主,呕吐物往往为进食的不洁饮食,腹泻轻者每天数次,严重者每天数十次,侵袭性细菌感染者因肠道黏膜破坏可出现黏液脓血便。

有些细菌不侵犯肠道黏膜,而是释放致病毒素引起急性胃肠炎,此时大便中不含黏液及脓血。食物中毒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一起吃饭的人可集体发病,未进食者不发病,且病情轻重与进食量有关。

寄生虫性急性胃肠炎

阿米巴引起的大便腥臭,大便呈果酱样。贾第虫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特点是暴发性水样便,且恶臭,多伴有腹胀、臭屁、恶心呕吐等症状。

非感染性急性胃肠炎

非感染性急性胃肠炎如海鲜过敏时,可在进食数小时内突发脐周剧烈疼痛,水样泻2~3次后腹痛可消失,有时可以出现荨麻疹。急性应激或药物引起者除了腹痛腹泻外,还可以出现呕血、黑便等。

伴随症状

常见的伴随症状有恶心、发热、头痛、肌痛等。病情严重者,可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就医

急性胃肠炎患者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当出现剧烈腹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排黏液脓血便、高热、脱水、休克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小儿或免疫力低下者病情易快速进展,更应及时就医。

急性胃肠炎通常可凭症状进行诊断,医生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病因及严重程度,进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病情较轻者可在门诊处理,病情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根据患者脱水的程度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无脱水:意识正常、无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好、无口干。轻度脱水:脉搏加快、烦躁、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差、口干。严重脱水:血压下降或休克、嗜睡或倦怠、眼球凹陷、少尿或无尿。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肠道门诊、儿科。

相关检查

血常规

可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等判断感染的类型,对究竟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寄生虫感染可有初步判断。

大便常规

病毒感染者粪便外观多为黄色水样,无脓细胞和红细胞。不同细菌感染后粪便可呈不同性状,如稀水样便、洗肉水样便、脓血便、血便、黏液便等。根据大便的性状可对病因做出初步判断。

病原学检查

粪便培养为确诊证据,但一般培养阳性率低。

蛋白检测

乳铁蛋白和粪便钙卫蛋白都是结肠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

血清抗体检测

通过检查血液中的抗体判断病原体。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从粪便提取物中检测病原体的DNA,从而确定病原体。

鉴别诊断

胃肠型感冒

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在发病的初期往往也表现为恶性、呕吐、腹泻、腹胀,严重时也可因水分大量丢失引起脱水,因而很容易和急性胃肠炎混淆。

但胃肠型感冒本质上是感冒的一种,往往是由天气变化等原因引起,而不是不洁饮食。除了消化道症状外,还表现为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全身酸痛、咳嗽咳痰等感冒症状。

其治疗也与急性胃肠炎不同,一般不用抗生素,可选择抗病毒、清热解毒及对症支持等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BS)

IBS为功能性胃肠病,各项检查无异常,肠镜检查亦缺少可以解释患者症状的异常发现。临床表现为腹痛、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无血性便或脓血便。腹泻在白天多见,夜间缓解,与精神紧张和情绪变化有关,也可能与摄人某种特定食物有关,语言暗示或可诱发或缓解。

炎症性肠病(IBD)

IBD病因未明,可能为免疫异常或与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慢性病程,但可以急性发作,发作可能与饮食成分或情绪有关。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泻表现为黏液血便或脓血便,脱水不明显。可有胃肠道外表现,也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肠镜检查有特征性的浅表溃疡。

该病初次发作很容易与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如细菌性痢疾)混淆,尤其是在IBD合并细菌感染时。

儿童急性腹泻尚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肺炎、中耳炎、尿路感染、细菌性脓毒症、脑膜炎可能伴发的腹泻。

治疗

急性胃肠炎一般在经过补液、饮食控制与充分的休息后短时间内可自愈。

部分细菌感染者和寄生虫感染者可予相应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病毒致病者无特异性治疗,主要是针对腹泻和脱水的对症支持治疗,病程常呈自限性。重症者需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急性期治疗

补液是急性期最主要的治疗,补液的方法、补液量以及补液速度应该根据脱水程度来确定。轻中度脱水者可予口服补液盐(ORS)。新的低渗ORS配方减少了钠和葡萄糖的含量,与标准ORS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米汤加ORS液治疗霍乱患者疗效更佳。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补液,情况改善后改为口服补液,医生还会安排予以补充钾、钙、锌。儿童患者补锌可改善预后,并减少复发。

一般治疗

急性胃肠炎一般不需要禁食,如有严重呕吐则需要禁食。但不论禁食与否,都应在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多喝水。

少吃多餐,尤其是婴幼儿,建议每日6餐,进食少油腻、易消化、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混合食物,尽可能增加热量摄入。禁食患者应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应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避免进食罐装果汁等高渗性液体,以防腹泻加重。

病毒导致的急性胃肠炎无需针对病因抗病毒治疗,只需补液及药物对症治疗即可。

由于部分抗生素本身可致腹泻且抗生素滥用易导致细菌耐药,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患者应在必要时根据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患者应避免就诊前自行服用抗生素等不规范治疗。

家庭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大便次数、体温、脱水情况等,若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医。住院患者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等了解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肠黏膜保护剂和吸附剂

蒙脱石有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已被证实在急性腹泻中能够缩短腹泻病程,降低腹泻频率。

微生物制剂

肠道益生菌组成的特殊活性微生物制剂,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还可以用于治疗腹泻病;尤其是对病毒感染导致的水样腹泻具有显著疗效;对侵袭性细菌导致的腹泻没有明显疗效;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有效。

常用的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益生菌有布拉氏酵母菌、鼠李糖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消旋卡多曲

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从而缩短病程。

洛哌丁胺

属于止泻药,通过抑制肠道蠕动减轻腹泻,适用于无侵袭性腹泻症状的轻、中度旅行者腹泻。

但并非所有患者均可使用该药物,对于伴发热或明显腹痛等疑似感染导致的炎性腹泻以及血性腹泻的患者,止泻药可导致毒素、细菌等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反而加重病情,故应避免使用。儿童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抗感染治疗

绝大多数儿童患者不需要抗感染治疗,尤其是病毒导致的急性胃肠炎,应用抗生素反而会延长病程。

下列情况推荐使用抗生素:

痢疾样腹泻患儿;疑似霍乱合并重度脱水;早产儿;合并免疫缺陷病的儿童。

成人轻、中度腹泻患者一般不用抗菌药物。以下情况考虑使用抗感染药物:

发热伴有黏液脓血便的急性腹泻;持续的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感染或原虫感染;感染发生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败血症或有假体患者;中、重度的旅行者腹泻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或可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对大部分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效果较好。如当地氟喹诺酮耐药率较高,也可选择阿奇霉素治疗。疗程3~5天。

注意事项

怀孕或正在哺乳期的女性应告知医生情况,以避免使用致畸或对孕妇胎儿有明显毒性的药物。

如庆大霉素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四环素可致乳牙黄染引起四环素牙,磺胺类药物可引起核黄疸等。新生儿肝肾功能未发育成熟,应避免选择毒性较大或影响生长发育的抗生素。

以上患者可选择青霉素、三代头孢如头孢曲松等药物毒性较低,对胎儿及孕妇影响较小的药物,儿童患者需遵医嘱注意药物减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哺乳期应用时可暂停哺乳,待药物代谢后再哺乳。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盐酸小檗碱,俗称黄连素,是从中药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它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因此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急性胃肠炎,对改善症状和缓解病情有一定效果,且副作用较小,已被大家广为认知。

改善症状的中成药还有六味香连胶囊等。其他的中医治疗方法还包括辨证方药、推拿、针灸等。

其他治疗

儿童患者补锌治疗有助于改善腹泻病的临床预后,减少复发。口服或者静脉输注昂丹司琼可能对伴呕吐的年幼患儿有效。有明显痉挛性腹痛者,可口服山莨菪碱等解痉药物。

预后

急性胃肠炎多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病程常与年龄、机体免疫力、病原体毒力等有关。

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免疫缺陷或合并其他疾病者病情进展快,症状重,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日常

轻度腹泻一般不禁食,吐泻频繁者应卧床休息、禁食并鼓励多饮水。

根据病原体不同及病情的流行性决定是否需要隔离治疗。若病情好转,症状消失则不需要复诊,如病情迁延不愈(大于14天)应及时复诊查找原因。

家庭护理

一般建议

胃肠炎急性期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戒烟戒酒。

饮食建议

对于急性胃肠炎患者,通过合理饮食调节使胃肠功能逐渐恢复:

由于胃肠功能障碍,吸收功能下降,故饮食以清淡及富含水分为宜,忌油腻、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生冷食物;
暂停牛奶及其他乳制品、果汁等,避免引起高渗性腹泻;
急性期病情较重者,可采用流质饮食,如浓米汤、面汤、鸡汤、浓豆浆、豆腐脑等;流质饮食在食物选择、烹饪方法、营养价值上均有限制,只宜短期采用;
应增加进餐次数,每日需吃6餐;病情较轻者可采用低渣半流质饮食,食物要求细软、易消化,如白米粥、蛋羹、鸡汤挂面、西红柿炒鸡蛋等,不含韭菜、芹菜、莲藕等粗纤维蔬菜;不吃油炸以及干豆类等易引起肠胀气的食物;腹泻停止后可逐渐恢复普通饮食。

小儿患者在患病期间应尽早恢复饮食,原来母乳喂养的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因急性胃肠炎往往有继发性的双糖酶缺乏(主要是乳糖酶),因此,配方奶喂养者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以免加重腹泻。

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饮食不加以限制,谷类、肉类、酸奶、水果、蔬菜等都可以食用。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期,在急性胃肠炎治愈后,应该额外补充疾病所致的营养损失,如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并每日加餐1次,持续2周。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可关注每日排便次数、排便量、大便性状、体温变化,以及有无头晕、心慌、出冷汗等脱水症状。若症状较前加重,请及时就医。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家庭成员患病时其呕吐物和饮食用具要严格消毒;
婴幼儿患者应注意乳品的保存以及奶具、食具、便器、玩具的定期消毒。
不吃生的食物,不饮生水,不吃放置时间过久或变质过期的食品;
煮熟的食物趁热吃,隔夜食物吃之前要彻底加热;
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已消毒餐具和未消毒餐具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夏秋季节为本病的高发期,尽量不到人群聚集场所。

疫苗接种

轮状病毒疫苗:目前已有2种轮状病毒疫苗被批准应用,可根据当地情况由医生根据情况安排接种;麻疹疫苗:可大大降低小儿腹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应根据计划免疫程序按时接种。

参考资料

[1] 周国营,杨兴华,郑德生,王化勇,于兆阳. 急性胃肠炎调查国内外研究进展[J]. 医学动物防制,2018,34(10):947-950.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7): p. 483-488. [3] 缪晓辉, 等.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消化杂志, 2013. 33(12): p. 793-802. [4] 胡品津,谢灿茂.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421~439. [5] 杨绍基.传染病学(八年制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150. [6] 薛辛东.儿科学(八年制第二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50-258. [7] 郭红玲.黄连素片与枫蓼肠胃康冲剂合用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95. [8] F, M., et al. Acute diarrhea in adults and children: a global perspective.[J]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3, 47: 12-20. [9] A, G., et al., 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in Europe: update 2014.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2014. 59(1): p. 132-52. [10] RA, C., M. SS, and M. PJ,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the Outpatient Setting.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Nurse Associates & Practitioners, 2016. 30(6): p. 610-616.

以上内容由熊理守教授参与编审

相关知识

啤酒+烧烤=急性肠胃炎?
肠胃炎能吃鸡蛋吗
慢性肠胃炎患者体重骤减怎么回事
慢性胃炎
肠道菌群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
肠胃炎后一直胃胀怎么办?
肠胃疾病
保护胃肠健康,预防胃肠疾病
肠胃病有哪些
暴饮暴食,警惕急性胰腺炎

网址: 急性胃肠炎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33763.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