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如何健康养生保养
中医教你如何健康养生保养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中医在调理、预防以及治疗疾病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也非常多,而且特别的是不同体质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中医教你如何健康养生保养?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目录中医教你如何健康养生保养中医养生发展史中医养生的智慧中医养生只需记住8个字古代中医养生秘笈大全
1中医教你如何健康养生保养
1.静神养生
中医提倡“以静制动”,尤其在炎炎夏日,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安心静气,可以使我们形成一种良好情绪,从而找到健康力量的关键。
2.运动养生
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运动不足或者劳累过度,都可能造成“劳伤”,使身体不能达到一个良好平衡状态,更别说强身健体了。
3.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估计是每个爱吃的人都喜欢的一种养生方式了,但是要做到荤素搭配、合理饮食、五味调和、均匀的摄取食物中的营养,吃饭的时候也不要吃的太快太饱,也不要接触太多的寒凉类的食物。
4.进补养生
通过一定的滋补药物也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比如现在市面上大受欢迎的“祝你幸福”养生酒,这是一种以多种纯中药为原料经过现代技术酿造而成的养生酒,能够清除体内毒素,增强体质,尤其对于前列腺及中老年夜尿频多有显著效果。
像这种中医养生药酒,需要的朋友可以每天适当饮用,滋养精气。
5.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的一个网络系统,中医上通过刺激、按摩、针灸等方法来把各个穴位打通,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人体内分泌,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
6.顺时养生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中医非常讲究每个节气的养生方,老百姓非常习惯每个节气吃不一样的食物,做不一样的事情,这就是“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的调节自己的生活习惯,学会遵循万物生长的统一规律。
2中医养生发展史
养生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华夏祖先开始认识疾病,用中医药治疗疾病时,养生学就应运而生。
如果追溯到有文字记载,大概从甲骨文时代起就已经产生了。甲骨文曾记载有疾首、疾腹、疾胸等胸腹一类的疾病。据考证,这些疾病多由饮食不洁、酗酒等原因造成,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一些不良因素。当时的养生学还有些封建迷信色彩,人们把生老病死的这种新陈代谢和自然规律归咎于天谴神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祷神灵保佑,以求吉祥平安,表达人们向往健康、向往长寿的良好愿望。这算是早期养生学的萌芽。
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对养生有了较深的认识,《周礼》一书有记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疾,冬时有嗽上气疾”等等,认识到不同季节产生不同疾病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了采取措施防治疾病,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朝廷设置了“庶民掌除毒盅”、“壶琢氏掌除水虫”的环境卫生官吏。认识到蚊虫、毒虫及水源清洁与疾病的传播有很大关系,这比商王朝又有了一定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健康养生不断进行新的探求。孔子曾经指出:“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已取之也。夫寝处不适,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这些都是造成身体损害、不善养生的原因。老子也认为:精神与健康长寿也有密切关系,如欲望太过也能损寿。当时有些学者提出:“淫生六疾”、“过则为灾”,特别提出了注意节制房事,“近女室,不节不时”,“淫则生内热惑盅之疾”等。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养生方》更是一个有力的论证。该书有记载非常详细,提出了养生保健功,即房中导引功,在做此功时,要注意饮食、呼吸吐纳等等。“合男女必有则”,达到“善用八益去七损,耳目聪明,身体轻利,阴气益强,延年益寿,居处乐长”的目的。不仅如此,《养生方》还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养生理论,对现在的临床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p#副标题#e#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提出了“唯圣人为不求知天”、“制天命而用”的思想,反对封建迷信思想,反对祈祷神灵。健康和寿命的长短,决定于能否保持身心愉快、饮食适度、房事节制等因素,人的生死与长寿,并非“天命”所注定。把养生学引向了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为养生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时《吕氏春秋》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史学著作,其中在养生学方面也发表过一些独到见解,论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运动的关系。认为人要顺应人体生理的自然规律,在房事方面,纵欲和禁欲都不利于健康,声色厚味能引起早夭和疾病。西汉时期还有一个叫枚乘的人写过一篇《七发》的文章,文中论述说“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且夫出舆入辇,命曰抬蹶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他举出了很多对健康不利的因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先秦时期养生学的主要观点是顺应自然,清静养神,少思寡欲,动以养形。
到了汉唐时期,由于长时期战事少,国泰民安,中医养生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出版了很多专著,如汉王充的《论衡·气寿》,唐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房中补益》,嵇康的《养生论》,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等著作相继问世,这些都是有影响的养生学代表作。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养生学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保养气血”、“省约俭育”、“保养阴精”及道德修养、药食调养等观点,还有各种流派的气功。与此同时,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养生学专著和一些养生学家。具有代表性的有金元时期的四大家刘河涧、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他们在当时可说是红极一时的医学、养生家。还有如陈直、邹铉、邱处机、王洼等,当世名声显赫。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养老奉亲书》、《保生要录》、《摄生消息论》、《泰定主生养论》等,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使中国养生学日臻完善。明清时期,养生学的理论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更突出的是这些理论在广大民众中逐渐得到普及和应用,全民健身运动从此开始,这对于促进人们的健康长寿、对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素质的提高,无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清以前,养生主要是一些皇家贵族、达官贵人。所以明清时期,养生在民众中得到普及是养生学的发展和进步。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著作和一流的名医。在众多的姣姣者中,首推张景岳的《传忠录》,该著作概述了很多养生理论;还有李时珍的药学专著《本草纲目》,主要是发展和丰富了饮食调养的论述。
清朝和民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国难深重,民不聊生,医家和养生学家自然无心议论“养生”之事,所以这一时期养生著作寥寥无几,仅有任廷芳的《延寿新书》、胡宣明的《摄生论》及一些气功类书籍,多为平平之作,难以作为名流巨著。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和政府对中药医事业的重视和关怀,养生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人们普遍关心健康和长寿,现在一个修身养性健身的运动正在神州大地上蓬蓬勃勃的展开,人们寿命也普遍增长。中医养生学日益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越发显示出其光彩和魅力。
3中医养生的智慧
中医专治生病的人“人” 中西医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医治的是生病的“人”,而西攻治疗的是人生的“病”。中医讲究整体观,西医注重疾病本身。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与西医手术后的康复、调养都非常适合中医。
中医擅长“治未病” 现代很多人都有亚健康状态,这多与生活、心态、饮食不协调有关。中医会根据不同的体质开方用药,并就日常保养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
“不求医”不现实 了解一些必要的养生常识是有好处的,但不求是不现实的。中医治病有“辩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进行分析,分别用药。
不要迷信小验方 用中医的方法进行养生与保健,不切轻信一些小验方。对于古代医书中的方子,关键是辩证,不仅要看体质,还要看多方面的情况,施以不同的药物剂量,不可一概而论。
好情绪才是关键 中医认为,不良情绪会造成气流不通畅,从而影响血液运行。因此,良好的情绪是保健养生的关键。
4中医养生只需记住8个字
1、童心
即拥有一颗儿童之心。“人之初性本善”,古人就认识到了儿童的心灵是最纯洁最美丽的,童心代表着天真无邪、充满快乐、思想单纯,并且没有成人的恶习,整天生活得无忧无虑。他们观察周围的世界,一切都是美妙和奇幻的,对未来总是充满了期待。保持童心,能使人脱离杂念,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童心其实每个人都有,但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童心就容易被现实的社会慢慢耗尽,保持童心就是让大脑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并得以休息。
2、猴行
说的是要坚持锻炼身体。猴子多动,所以身手也最为敏捷。多动是猴子的天性,人当学之。老年养生学猴行,是指要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机敏,不能老态龙钟、老气横秋。要勤于思考、勤于锻炼,随时活动筋骨。运动是健康之本,但要做到猴行,必须注意要有健康的心脏、良好的体力和无忧无虑、欢乐天真的童心。有了这些基本条件,放下年龄包袱,轻装上阵,就会拥有不老的身心。
3、蚁性
就是指人不要孤僻,并且吃饭要细嚼慢咽。蚂蚁是自然界中同类交流频繁的一种动物,虽然不能发声,但并不妨碍它们用触角相互传递信息。在蚂蚁看来,再大的工程,只要齐心协力都能完成,可见同类之间的交往有多么重要。另外,蚂蚁的食物非常不固定,往往就地取食、不分精粗,并且蚂蚁一般饮少食微、细嚼慢咽,而它们的生命力却十分顽强。独木难成林,人在社会中生存,过于孤僻会伤身;如果与人交往,就能排忧解困。此外,中医讲究“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语也强调了暴饮暴食的危害。因此,人们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可过度节食或大吃大喝。
4、龟柔
指的是与人和蔼相处,不因小事动怒。乌龟被养生学家视为吉祥物,因其寿命长而被奉为祥瑞的象征。虽然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绝不能做缩头乌龟,但在一般问题上,应该像乌龟那样,有与世无争的胸襟、不求奢华的淡泊、宽怀大度的节操,一静制百动,以不变应万变。人到老年,唯有健康和家庭最为重要,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完全不必较真,更不要去奢求,尽量少与他人争论,多让步,少争先,要像乌龟那样保持平静的心态。
5古代中医养生秘笈大全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相关知识
中医教你如何健康养生保养
中医教你如何饭后养生
长寿健康7要点 中医教你如何养生
中医如何健康养生
五脏如何养生 中医来教你
养生新观念:中医教你如何从“养健康”开始
立秋碰上高温天 老中医教你如何养生
中医教你冬季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八法教你如何健脑
中医养生是如何养生的?
网址: 中医教你如何健康养生保养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3931.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556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57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47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2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98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0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9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