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健康APP的你,更健康了吗?
一、APP的兴起及当代青年生活的压力现状
截至2015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9.1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手机保持着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1]。与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相对应的是,手机应用程序也在爆发性地增长,其中健康和运动健身类APP增长尤其迅速。健康类APP是指“拥有可以帮助用户记录分析健康数据、指导健康锻炼饮食、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等功能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第三方应用程序”[2],旨在推进健康管理信息化、智慧化、便捷化、互动化和服务化[3]。这些长期追踪个体的新技术和设备通过量化生活改变人们的身体认知、健康实践和社会关系。
新技术对日常运动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不少研究者将APP或可穿戴设备对个人运动的追踪称作“量化自我”,而追踪设备所产生的量化数据对个人具有诸多影响:有学者指出量化自我不断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成为自我监督的工具,让人们把自己的生活理解为一系列可以被检验并被采取行动的数字现象[4];也有学者认为数据生产的量化自我,当介入社交媒介时,促进了个人日常生活经验“质”的变革[5]。Lupton以国外流行的运动数据收集和分享平台为例,认为它使线下身份和线上自我的呈现得以相互构造和配置[6]。Stragier和Mechant发现使用追踪设备把运动数据分享到社交网络上的行为,通过量化运动表现,成为更好的自我监督身体活动的方式[7]。
社交网络为运动的消费和体验开启了新领域。国内学者也对健身运动及新技术的应用做了诸多探讨。刘传海等运用锻炼态度量表调查发现,运动类APP对于人们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养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8]。宋庆宇、刘能研究了中产阶级的跑步行为,认为在人们在跑步中需要更多知识和技术的帮助[9],而可穿戴设备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跑步实践中[10]。唐军考察了以Keep为代表的健身APP介入下,规训技术在时空上的无限延伸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从微观向日常的演变[11]。涂炯发现,跑步APP、运动手环等自我追踪设备通过将使用者纳入到数据化的自我监督及他人监督之中,形成了“规训技术”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扩散[12]。这些研究构成了本文的研究起点。
青年人作为互联网嵌入程度较深的人群,也是各类APP的主要用户,健康与健身APP尤以青年使用者居多。此外,青年群体正处在人生的奋斗阶段,面临着工作学习的巨大压力,生活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便携的APP及相关移动设备自然成为辅助青年群体管理健康与生活的重要工具。青年人对健康类APP的使用是研究技术和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个很好切入点。
然而当前尚未有太多研究专门探讨健康APP如何介入并影响青年人的日常生活。本文研究青年人对健康与健身APP的使用,发现APP的流行建立在青年人日常的焦虑与生活的失控失衡之上,APP通过一套个体负责的道德话语,鼓励青年人遵守“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过程中,APP进行“身体教引”,再嵌入社会关系,并成为个体完善自身的“自我技术”。但APP既是问题的解决手段,也是问题的制造者。
二、研究问题与方法
研究者在健康与健身相关的几大类APP中,各选取一款当下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APP进行研究。研究者观察这些APP如何嵌入青年人的生活,并介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健康实践中。
所选取的四款APP代表了当下跑步、健身、饮食、睡眠等各个健康领域中最流行的趋势和偏好,各具特色。专攻跑步的悦跑圈传递着“跑步是愉快的”观念,可精准地记录并指导使用者跑步;2015年已达到6300万用户、2万个注册跑圈,使用者覆盖2100个城市[18]。健身APP Keep以“自律给我自由”为口号,旨在解决有健身需求的用户得不到专业指导的问题;其注册用户数已突破2亿[19],成为国内最大的运动社交平台。薄荷健康则将生活的更多方面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可记录饮食、体重、围度、运动、生理期和其他健康生活习惯;该APP号称收录了国内数据量最大、最权威的食物营养数据库,并成为8000万减肥用户的选择。Sleep Town是一款监控睡眠的APP,致力于用简单有趣的方式(建虚拟房子)培养用户健康规律的睡眠习惯;其趣味性让它在青年人中非常受欢迎。
本研究结合每款APP的特性,访谈不同APP的使用者,了解他们使用这些APP的目的、经历、感受、效果等情况。此外,研究者线上观察这些APP的虚拟社区,记录这些平台使用者的讨论及互动情况,分析他们对APP的使用经历和感受。同时,研究者亲身体验各类APP,了解其功能及使用方式。本研究将多重来源的资料进行对照检验和相互补充,以保证资料的有效性。
三、研究发现:失控与控制、失衡与再平衡
1. 应对失控与失衡的生活状态
青年群体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和建设者,正处于人生的奋斗阶段。面临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繁多的学习工作事务、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相对固化的社会阶层、逐渐狭小的向上流动空间[20],青年人承担着诸多压力。“空巢青年”[21]、“丧文化”[22]、“隐形贫困人口”[23]、“佛系青年”[24]、“空心病”[25]等词语和现象反映着青年群体的集体焦虑感。学业焦虑、论文焦虑、就业焦虑等成为青年人的常态。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的娱乐选择更加丰富,游戏、电视剧、小说等成为众多青年沉迷的兴趣。在压力和“诱惑”的双重影响下,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经常熬夜晚睡、无法规律健康饮食、没有时间运动。此外,面对高压的生活状态,不少人选择在一段辛苦之后通过暴饮暴食、疯狂补觉、玩彻通宵等狂欢行为来暂时弥补。这些生活方式造成不少年轻人作息失调、身体亚健康、精神萎靡,生活时常处于失控与失衡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针对人们生活管理的APP应运而生,且在广大青年群体中流行起来。在我们研究的健康APP使用者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用APP来辅助管理常常失控失衡的生活状态。
“体重上面的增加,然后皮肤也开始变得不那么好,生活作息也不那么好,整个人都比较焦虑,后来嗯,就感觉就是不太对。就希望自己能够调整过来。”
“这个时间线和我的运动、饮食、睡眠的失调时间线一致。(用APP)就想加强运动、减肥、不要迟到。”
“作息影响到日常事务了,特别是学习,对心理和身体也有影响啊。开学想痛改前非,刚好有这个Sleep Town。”
使用者提到,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达到或者恢复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以满足学业和工作的需求,他们采取行动调整自己的生活现状。APP则成为他们调控生活的重要工具。在四个APP贴吧里,大多数青年使用者也表达了强烈的管理混乱生活的愿望,从饮食紊乱、睡眠失调到身体肥胖、亚健康。
“考研党”“上班党”“高三党”则成了贴吧群里大家的身份认同,这些处在人生紧张阶段、面临巨大压力的年轻人,希望借助APP来加强自我管理,重回健康生活状态。
此外,对很多青年人来说,运动和健身本身就是一件减轻压力、调节心情、放松自我的事情。运动中,身体变得放松,个体得以暂时摆脱家庭、工作或者学习的负担。
“不管是在什么时期,坚持锻炼总是能帮助我从学习的压力中暂时解脱出来,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放松。”
“脑子累了就身体动一动,身体累了就脑子动一动。”
而健康与健身APP记录使用者的运动情况,帮助个人打造出一个自我的空间,一片暂时超脱现实的“精神自留地”。网络空间给人放松、自由、平等的感觉,让个人可以轻松表达自我,进而让健康与健身APP成为深受青年人欢迎的辅助工具。那么APP如何辅助了青年人的健康管理?
2. 借用APP的控制与再平衡
(1) 作为规范性工具的APP—“身体教引”
“身体教引”这一概念是对福柯生命权力的发展。生命权力讨论权力是如何通过规训人的身体来治理个体和人口。身体教引由这一理论生发,探索在具体的实践层面,身体、行为和生活是如何被规训和被正常化的[26]。它不仅让个体受到外在的规训,也让个人不断地监测自我,是对个人自我照护能力的培训[27]。教引的实现通常是通过增加人们的知识并指导他们如何去实践。身体教引涉及一系列的社会及组织机构,比如公共媒体、学校机构。这里我们把APP当作身体教引的一个组织形式或工具,借用“身体教引”这一概念理解APP如何参与青年人的身体管理和生活调控。
首先,APP进行“身体教引”的方式是量化自我,让身体通过数据呈现变得“可视化”,并教会使用者根据数据进行判断,进而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方式。人们形影不离的手机使APP的实时记录十分便捷。APP的配套蓝牙外置设备则进一步增加了记录的准确性。依靠这些设备,APP可以检测用户的身体行动并生成数据反馈给用户。数据的“可见性”让人们可以清晰地掌握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通过量化数字或身体形态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APP使用者也得以看到自己达成的效果,这进一步激励他们坚持。
“有时候看到具体数据是很有成就感的,比如说跑过的里程总和呀,速度的提升啊,都能让我不断坚持,也更加了解自己。”
“你可以看着你的肌肉块之类增加,体重逐渐减少......小的一点积累,肉眼可见的这种东西,会给你一项正的反馈,然后就会让你不断地往前去做这个事情。”
量化自我增强个体对自我的掌控感,如同给个赋权一般。它让用户从可视化的数据中了解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方式,判断自己是正常或病态,进而根据智能设备提供的数据“改进”自己的日常行动。APP通过量化自我进行的身体教引,一方面制造自我掌控的快感,另一方面在实质上重塑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动。
其次,“身体教引”引导身体按照一套“科学”的方式实践,在此过程中APP不仅如健康宣教机一般传播科学知识,更扮演了一个教练或专家的角色,提供专业知识并指导使用者。
很多APP的开发本身就是应对大众的需求来提供“专业”指导,如Keep从人们日常健身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出发,根据用户所处的场景、健身目的、有无器械等条件制定训练计划;悦跑圈提供了诸多跑步指南,告诉跑步者穿什么材质的衣服、如何选择跑鞋、如何热身等等;饮食管理APP则可记录体重,查询食物卡路里,制定饮食安排,传递烹饪知识,提供健康减肥的资讯。且APP根据使用者的个人情况调整推荐方案,设有专门针对不同职业群体的锻炼计划,如“给上班久坐族的健康课”“宿舍一平米减脂”。这些APP通过运动课程计划、智能营养师等服务为使用者提供兼具专业性和个性化的指导。
APP不仅仅纳入了一系列专业的科学知识,其实时记录和提醒功能还如同教练一般主动督促着使用者。访谈对象提到,下载了薄荷健康在用餐或挑选零食时会查询并记录热量,晚上看到当天已摄入的卡路里后则会放弃吃夜宵的想法。悦跑圈则提醒使用者跑步中的已跑里程、时长和配速,方便他们随时调整自己的节奏,更有目标地跑步。这些APP不仅在行动上督促使用者,而且在心理上给使用者积极的暗示,“带着一种奋发向上的仪式感”。
而且,各类APP的趣味性在感官上对用户极具吸引力,它鼓励使用者自愿主动接受APP的监督,并遵从APP提供的科学知识来进行自我管理。如Sleep Town为督促使用者按照设定时间睡觉和起床,用虚拟房屋奖励遵守作息时间的行为、用房屋倒塌惩罚不遵守作息时间的行为,借助这套激励机制来帮助用户戒除睡前滑手机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各类APP还聘请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明星做广告或代言,让运动健身、健康管理显得既专业又时尚。很多APP使用者表示,与过去减肥、健身、作息调整的难以坚持不同,APP的使用让健身和健康管理变得“好玩”“有趣”“易坚持”:
“(使用APP后)更加乐意去运动,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了,不是痛苦逼着自己去的。”
“没想到小小一个APP可以让我自律层次上升不止一个等级,心甘情愿不熬夜。”
作为“身体教引”的工具,APP通过数据追踪和专业知识培训并激励个体,让个体变成自我照顾的专家。青年人自主利用APP进行健康实践,APP则辅助记录、量化、指导、监督他们的行动,二者相互加强构成了微观的“身体教引”。
(2)作为社交工具的APP—时空分离下社会关系的再嵌入
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增大,青年人常常和家人分开,独自在大城市工作或学习。他们中很多社会网络单薄,“逐渐成为开放空间中孤独的个体......在看似社会网络发达但社会交往圈子极其有限的城市社会中,绘制了一幅‘三点一线’式的交往地图”[28]。青年人选择在现代城市空间生存的同时,也承受着现代在场空间的疏散和压力[29]。而超越传统时空隔离的网络和电子媒介却可能扩展青年人的社会关系网络。
社交化也是目前APP发展的总体趋势。为了吸引和留住用户,很多健康与健身APP都推出了社交功能,不仅会在软件里自带社交圈,还会设置分享链接,鼓励用户将信息发送到其他社交平台上。使用者也将APP当成是自己结交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以及维系现有社会关系的工具。四款APP的社交功能具有较多共同点:加关注是以此类平台展开社交的方式之一,加关注后可看见对方的动态并通过给对方点赞、留言等方式进行互动。一些APP还设置了好友互动的小圈圈,供使用者建群打卡,共同运动、睡眠、节食、游戏闯关。
APP的社交分享不仅让健身和健康生活变得有趣,还为社会网络单薄的青年人提供了来自虚拟社区的社会支持。在APP的虚拟社区或网络贴吧里,使用者与其他志同道合的网友分享运动成绩、交流经验、互相监督;其他人的故事和照片可以激励使用者;平台内分享的运动经验、营养健康知识、注意事项等指导着使用者实施自己的运动或饮食计划;使用者也在这些平台招募一起运动、节食、互相监督的伙伴。
“自律真的好难,有没有互相加油打气、互相监督的小伙伴。”
“感觉有一点帮助你入门到专业的跑者行列,和专业人士交流起来也更有信心。一种成为跑友一分子的感觉。”
通过健康和健身APP的社交功能,青年人可以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社交生活,获得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悦跑圈的首页就写着“千万别低估每一公里的距离所能带给你和跑友之间的那种心灵交通的感觉”;薄荷健康首页则写着“学生党、上班族、辣妈帮,数千万用户的美丽蜕变”;Keep在使用时也有锻炼者互相加油。这些设置让APP使用者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进而能更好地坚持。另外,APP可将线上互动转变为线下交流,如跑步者可以通过APP虚拟平台约跑或加入当地跑团,从而扩展使用者现有的社交网络。
此外,APP的社交性也能加强和延伸线下已有的社交联系。很多受访者倾向于在已经建立的社交网络中发布自己的运动信息和饮食情况,小范围的是向父母、情侣、亲密朋友发布,大范围的则是在微信朋友圈或者QQ空间发布。这种社交分享由于是面向熟人开展的社交活动,具有更强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同时可以满足现实社交联系的需要。
“我是和小伙伴一起搞的,就会知道彼此有没有好好睡觉,相互激励,能增进感情,锦上添花。”
“跑步成果之类的......会分享给父母。因为父母希望我多运动,分享给他们,他们会开心,也会减少唠叨。”
使用者借助APP进一步加强熟人和亲密关系的联系,帮助家人和朋友互相监督,甚至一起活动锻炼。设备似乎重塑着亲密关系。有研究就指出手机使家庭代际传播实现了“缺场的在场”,延伸并强化了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30];与此同时,手机延伸了父母的控制,使他们即使“身体缺场”,也能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微管理”[31]。国外学者将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个人运动和身体的数据,并期待他人互动的行为,称作“社交监督”[32]、“参与性监督”[33]或“亲密监视”[34]。虽然不同学者对这一社交行为有着不同的命名,但是他们都认为分享个人数据具有社交的属性,可维系友谊或开展新的社交关系。
总之,APP使“在一起”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打破了传统社交方式对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提供共同话题和更多的交流机会,APP帮助使用者延伸传统社会交往并拓展新社会关系,让因时空而分离的社会关系得以再嵌入。
(3)作为自我技术的APP—实现更好的自己
“自我技术”出现于福柯后期的权力论述中,它“使个体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或者他人的帮助,对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思想、行为、存在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操控,以此达成自我的转变,以获得某种幸福、纯洁、智慧、完美或不朽的状态”[35],这适用于理解APP的使用。在自我技术中,个人被认为是审慎进取的,通过自我的选择和行动来积极地形塑个人的身体、生活和人生历程。现代社会不断变动的生活也要求每个个体不断地去适应,不断接受培训、终身学习、改进自我,变得更加有效率、更有活力、更具创造力、更能自我实现,监督自己的健康、管理危险等等[36]。
各种APP的宣传也将“遇到更好的自己”作为口号,鼓励使用者通过APP管理身体和生活,实现“最好的自己”。大多被访者选择使用这些APP也是希望可以改变不太满意的现状或让自己变得更好。13名女性访谈对象中有7位使用APP的首要目的是减重或塑形,15名男性中则有9位使用APP的首要目的是减重或塑形。在Keep贴吧,网友们讨论“决定锻炼是为什么?”,答复包括:“为了更好的吃”;“为了穿衣服好看”;“进澡堂子秒杀一切”;“为了脸更有型,身材更有型”。对“遇到更好的自己”这类口号,APP使用者表达出高度的认同感:
“相信运动可以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好”;“希望能够通过运动,改变自己。希望自己70岁的时候,还能跑步、能爬山,能做瑜伽”。
“跑步嘛就会让你耐力增加,耐力增加之后,这个对事情的坚持和坚韧程度是有一定联系的,组织工作学习的这方面也是有一定联系的。”
APP让个人得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使用者通过健身、运动、饮食和睡眠管理获得身体的直接优化。这些改变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好的精神状态来应对生活中的事务。被访者提及坚持运动或规律作息磨炼出来的耐力和决心可以帮助个体胜任其他事务,且适度运动和规律作息使得工作学习更加高效。在身体形态和生活改变的同时,使用者也努力建构新的身份形象。身体的改变给人带来自我形象的改观,而对外印象整饰则需要社交呈现。
APP使用中累计的运动健身数据、食物配餐、睡眠作息图表等则充当了一种表达健康运动形象的符号。展示这些数据和轨迹,甚至自己锻炼或控制饮食后的身材成果图片,都帮助使用者树立一种爱好运动、健康生活、自律自控的积极形象。各类APP在推广中也十分强调公益性,如为慈善捐步数、“为爱行走”的活动宣传,从而让使用者个人的健康、健身行为融入更大的社会意义中。个人的自我管理开始由APP和社交平台呈现“自律”“坚持”“积极”等良好的形象。
作为自我技术,APP传递了一套道德的话语,让人们不断自我更新,通过努力去塑造更好的自己,实现理想的生活。总之,健康及健身类APP通过各种方式,推出一种健康的理念和年轻积极的生活方式,吸引了不少青年人。APP辅助个体管理身体和生活,通过改善体态、振奋精神,给使用者带来自我形象的改变和对外的印象整饰,在总体生活中也帮助使用者实现更好的自己,给人带来自我提升、赋权和解放。
3. 无法控制的局面及新焦虑的生成
然而,健康与健身APP并不总能解决青年人的问题和焦虑,它在辅助个体管理身体和生活的过程中有诸多局限性,还可能把个体置于新的无法控制的局面中。
(1)结构性的限制
APP辅助个人的自我控制,将“专业”知识变得随时可及,这看似给个体赋权,实则将健康责任进一步转移给个人。它传递一套自我负责的道德话语,倡导个人为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负责。APP宣传个体通过努力能达成健康和美丽的身体,然而影响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很多因素是个人无法控制的。
“可以说是被妥协了吧,因为一方面没有那么多时间,另一方面有时候有时间了,也会觉得没有地方去。”
“有时候又不得不熬夜的时候,断签了很不好受。所以卸载了,感觉它(Sleep Town)并不能给我成就感,只有挫败感......我每天都在拆房子。拆房子这件事给人感觉总归不太好。”
个体使用APP会面临诸多客观限制:没有合适的运动场所、缺乏锻炼的时间、没有准备健康饮食的条件、工作学业压力下不得不熬夜等等。APP无法改变影响健康的客观环境和社会结构性因素。当客观因素导致个体无法达成目标时,APP反而给个人带来更多压力,甚至打消使用者的积极性。APP的使用也因此变得不稳定。
(2)无用的数据与同质化的个体
APP有时带给使用者对运动和身体的异化感。APP的数字监测让个体感知世界的方式被量化,而量化数据容易将人的体验扁平化,因为数据呈现的是有限的、还原的内容,无法反映身体体验的所有方面。而且,各款APP在记录或监测时会出现“无用的”或不精准的数据,比如跑步定位不准、卡路里计算精确度不高、饮食记录涵盖的食物种类有限。数据的效用也受到质疑:
“了解这些情况,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我们来说,真的有用吗?......大部分数据,你就算看到了,也不明白它代表着什么、有什么深意、对你的运动有什么帮助。”
一些受访者进而表示APP的数据和指导仅是参考,不是必要;他们更愿意自己去运动健身、跟着身体感受来调整饮食。此外,作为身体“教引”的工具,APP定义着什么是正常的、可接受的身体,规定着个体应该怎么生活,如何预防病态身体。APP生产并推广了一套关于健康的“专业”知识,它教引人们过一种标准化的、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但这并不一定适合生活在具体场景中的个体。使用者也质疑,APP里智能营养师搭配的食物是否合理且方便用户的日常使用,APP推荐的标准健身、饮食方式是否适合差异化的个体。虽然各类APP尽力尝试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方案,但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不一定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有人仍旧需要寻求线下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监视向日常泛化与数据隐忧
健康与健身类APP的数据分享还可以成为新的管理手段,比如体育课要求学生下载某款APP完成课后运动作业;企业要求员工分享运动数据并相互比赛。不断涉足APP的保险行业也让个体生产的数据开始成为评估保费的依据。未来利用运动数据,保险公司和公司合作,甚至可能影响人们在特定行业受雇佣的机会、工作中保险的提供和收费情况等等。而APP不间断地收集个人的数据及信息,让用户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停留在虚拟空间,也可能对现实世界中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我很担心安全的问题。比如说在悦跑圈上我能看到其他人的跑步路线,还有和我的距离。因为我只是用它来测速和自我了解,我没有主动发自己的信息在上边,我很担心会不会有坏人注意到我的行程,有什么危害我安全的事情发生。”
(4)诱惑性消费与新的焦虑
对健康、健身、生活的管理本来与自律、节俭、限制消费等观念相契合;商业性的APP却在不断刺激用户的消费需求,把使用者置于一个充满诱惑的境地。一开始对使用者免费、没有准入门槛的APP,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开始嵌入越来越多需要付费的服务。几乎每一款健康类APP都涉及充值会员、购物商城、运动课程、“线上私教”、智能营养师、保险服务等赢利点,商城所销售商品包括衣服鞋子、轻食代餐、保健品、硬件设备等。APP推出花样迭出的商品,不断刺激着使用者的消费,让更多的人去购买APP里嵌入的产品和服务。
“花过很多冤枉钱。”
“每天打开社区......就是一堆卖减肥药,卖减肥霜,卖代餐粉的......”
在运营中APP不断刺激着用户的欲望和消费,反而可能让用户陷入新的不确定中。而随着消费的不断嵌入,一开始推广普及的各类APP,也开始让使用者分层。健康的管理并没有因为移动技术而变得更加平等,反而可能复制现有的不平等。
个体使用APP进行健康的实践需要被置于一个新自由主义的展演文化中来理解。在推广中,APP无时无刻不在向青年群体传达这样的观念:削瘦健美的身材才是美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从事锻炼、购买相关产品或服务获得这种身材。同时虚拟空间不断向个体展示着这样的画面: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运动者;穿着运动鞋佩戴运动手环跑步的人;明星、网红乃至普通人秀出的肌肉、马甲线......APP对用户关于健康和美的概念进行着商业化形塑。在新自由主义的展演文化下,人们被要求不仅为个体负责,并且要努力在生活和身体的各方面按照外部标准达至更好。然而,过度依赖APP监测和控制身体、过度依赖设备生产的数据并追求完美,给一些使用者带来新的焦虑,甚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发现自己正常吃饭达不到APP推荐的卡路里,很紧张”;“下载的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我觉得让我变得更加容易暴饮暴食,也越容易情绪波动”;“体重减为健康,可我的心理不再健康”;“用了之后一点都不开心”。
对数据的过度关注给个体带来额外的焦虑。尤其对于饮食APP使用者,不少人反映过度关注数据导致厌食症频发,甚至给身体带来严重负面反应。APP精确的管理压抑了人的自然需求,某些时候甚至加速了人的失控。其辅助自我革新,却也带来自我奴役。
四、讨论和总结
在快速变化的当代社会,青年群体正处在人生奋斗阶段,面临着诸多压力,生活也常常处于失控与失衡的状态:饮食紊乱、睡眠不足、肥胖、缺乏运动......辅助个体管理生活的各类APP适时出现。青年群体积极纳入这些APP来管理生活,从健身、跑步到饮食、睡眠。首先,APP作为规范性工具有效地发挥了“身体教引”的作用,它帮助个体记录身体和生活,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并传递健康知识、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案,指导使用者达成减重塑形、健康作息、均衡饮食等目标。
其次,APP作为社交的手段和平台,协助使用者拓展新社会关系,并加强现有社会关系。这些社交功能减轻了个体的孤独感,也帮助使用者协同他人一起管理生活,以更好地坚持自我管理。最后,作为自我技术,APP在辅助减重塑形、运动锻炼、规律作息的过程中,保护和拓展着用户的精神自留地,满足用户在现实世界中未能实现的生活愿景,并重塑着个体对自我的感知,建构着“更好”的自我形象。
然而APP在辅助个体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有诸多局限性。各类APP的量化数据可能给一些个体带来异化感,其标准化的健康和健身知识推荐也并不一定适用于差异化的个体。且过度依赖APP监测和控制身体反而给一些使用者带来新的焦虑和负面影响。APP倡导健康的个体责任,提倡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但它无法改变使用者所处环境中结构性因素的限制。技术的局限性、资本的逐利性也使APP的使用存在风险,如隐私泄露、商业泛滥。APP再造着消费社会主流的身体观、审美观,身体的外形被赋予过多的关注,并刺激着焦虑的个体产生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原本想借助APP控制生活和身体的使用者可能面临新一轮的失控和不确定性。面对现代化进程中技术的悖论—越是掌控越是无法掌控,甚至带来新的风险和失控,研究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技术和资本的重重干预下,让个体得以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
参考文献:
相关知识
用健康APP的你,更健康了吗?
薄荷健康app最新版(薄荷健康)
健健康康App官方下载
提高你的生活质量变美变瘦健康管理APP
诺特助你拥有更瘦、更美、更健康的明天
薄荷健康app
健康医疗app排名
微知健康(健康管理)app
小米运动健康app下载安装
华为运动健康减肥计划有用吗
网址: 用健康APP的你,更健康了吗?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4091.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663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498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193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078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897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394
- 7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162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152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08
- 10打完新冠疫苗后能喝绿豆汤吗?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