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杂说”之三:《中国传统胎教措施仍可继续沿用》
“胎教”这个概念是中国人最早提出来的。大约是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就有文字记载,比欧洲文明的始祖古希腊还要早七百多年。可以这样说,中国是世界上“胎教”文化的发祥地。
“胎教”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大戴礼记。保傅》中:
“古者胎教,王后腹(孕)之七月,而就宴室(休息的侧房)。”又说:“周后妃(即邑姜)任(孕)成王于身,立而不跂(踮脚尖),坐而不差(身子歪斜),独处而不倨(傲慢),虽怒而不詈(骂),胎教之谓也。”
西汉时期的政论家贾谊的《新书》和经学家刘向的《列女传》也都有记载。《列女传》中记载的太任怀周文王时胎教的事例,一直被奉为胎教典范。那时候,胎教的基本含义是孕期妇女必须遵守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中国古人不仅主张实施胎教,甚至还主张在结婚前要注意择偶。比如,战国时期的《左传》中说“男女同姓(族),其生不蕃(繁衍)”;《国语》中说:“同姓不婚,惧不殖(繁殖)也。”明确表示,反对近亲通婚。
西汉贾谊在《新书.胎教》篇中说,古人为子孙选择配偶时,非常重视妻子的人品德行。认为妻子人品、德行好,就能生出“凤凰”那样华贵的孩子;若人品、德行不好,就会生出“虎狼”一般的孩子。这种说法虽然只不过是凭臆测的断定,但却是朴素“优生”思想的萌芽。在“天命观”盛行的古代社会,就提出谨慎择偶的主张,实为难能可贵。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医学家,根据妇科、儿科长期研究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胎教方法。
大致可归纳为六个方面:
第一,调情志。
妊娠是女性生理的一个特殊过程。孕妇不仅生理上发生一系列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相适应的反应。古代医学认为,胎儿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孕妇的喜、怒、哀、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若情志失调,喜怒无常,必然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故应调情志,安心神。对于情志不佳者,中医自有健脾理气的治疗方法。但这毕竟是靠药物解决问题。“一副好心情,胜过十剂良药。”孕妇如能自我调节,使得气息平和,那当然很好;而家庭和睦,夫妻相敬如宾,婆媳关系和谐,又是孕妇情志舒畅的重要环境因素。
第二,忌房事。
房事,指夫妻的性生活。刚刚怀孕的妇女,身体还没有适应妊娠引起的生理变化,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如恶心、厌食、嗜睡、容易疲劳等等。这就是“妊娠反应”。七个月后,孕妇腹大身重,行动不便,而且胎儿即将入盆,房事会刺激宫颈而引起宫缩,导致早产。加之在房事中,难免会将细菌带入孕妇阴道内,严重者会造成胎儿感染。因此,古人特别强调应禁忌或减少房事。否则,分其养孕之力,扰其固孕之权,形体劳乏,甚至可能导致流产、早产,或生子多病。
第三,节饮食。
胎儿虽然已长出脾胃,但在子宫内这些器官还未启用。胎儿的营养完全来源于母体的气血。因而,孕妇饮食对胎儿的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明朝万全撰写的《万氏女科》一书中指出:“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饮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和平之气以养其胎,则胎元完固,生子无疾。”孕妇的饮食,以清淡为宜。大鱼大肉可以吃,但应有所节制。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更不要暴饮暴食。假如孕妇饮食失节,饥饱无度,嗜食厚味,都会使脾胃运化失常,导致胎儿营养供给失调。
第四,适劳逸。
人禀气血以生,胎赖气血以养。因而,妊娠后起居劳逸应该适量,既不可贪图安逸,又不可过于劳累。古代医学认为,孕妇太逸,则气滞;太劳,则气衰。若劳逸失宜,举止无常,攀高负重,其胎必坠,甚或导致难产。所以,妇女受胎之后,当宜行动往来,使血气通流,百脉和畅,自少难产;若好逸恶劳,贪卧养血,使气停血滞,临产多难。正确的做法,大致为怀孕五个以前宜稍逸,五个月后宜小劳。
第五,慎寒暑。
这里的“寒暑”是指外感风寒六淫之侵。什么是“六淫”呢?古代医学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就成为致病的“邪气”,“六淫”就是“邪气”的总称。怀孕以后,孕妇由于生理上发生变化,很容易受到六淫之侵,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胎前感冒外邪,或染伤寒时证,往往小产坠胎,攸关性命。”故而注重胎前摄养、慎起居、适寒暑,甚为重要。
第六,戒生冷。
妇女怀孕以后,常常喜欢吃一些生冷之物。古代医学认为,这是由于孕后阴血下注以养胎儿,以致阴血偏虚,阳气偏旺。因此,孕妇大多喜欢食生冷。殊不知,生冷之物并不能退血热,吃多了反而会使脾胃受伤,呕吐、泄泻、痢疾诸疾会乘虚而入,既损孕妇,又伤胎儿,不可不慎。
此外,孕妇衣着还须宽大合体,腰带不宜束紧,以免气血周流不畅而影响胎儿。
用今天的眼光看,上述中国古代胎教之法中绝大部分属于孕期保健的内容,一般都符合现代医学原理。今天的孕期保健,许多方面都是依照或参考上述妊娠调理、胎前摄养的方法实施的。这充分表明,我国传统的胎教理论已经奠定了现代胎教理论的基础,今天仍可继续沿用。
胎教的问题,虽然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至今仍属于还在探索中的问题,还没有像幼儿园或中小学那样有成熟的教材和教育方法。
所谓“胎教”,不在于直接教给胎儿具体的“能耐”、“本领”;而是在于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受到外界良好的刺激,使大脑发育得更健全、更完善,以使先天素质或者说潜在意识发育得更好。
相关知识
“幼教杂说”之三:《中国传统胎教措施仍可继续沿用》
中国“胎教之母”蒋迪仙:过度依赖胎教不利宝宝发育
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通用10篇)
胎教:最齐全胎教方法及实施时机
胎教
第6届胎儿医学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I类学分
中国好的早教品牌有哪些中国十大早教品牌,中国10大早教品牌
孕中期五种胎教方法大放送
2023年中国早教行业全景速览:早教需求愈发旺盛,市场前景广阔[图]
托育早教中心招生方案(通用10篇)
网址: “幼教杂说”之三:《中国传统胎教措施仍可继续沿用》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4111.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64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51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9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05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5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62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9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
- 10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