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烹饪食物更健康
怎么样烹饪食物更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的生活方式总是人们所不断追求的。传统的食物烹饪方法有许多种,比如炒、煎、煮、蒸、炸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所经常用到的生活方式。那么,究竟如何烹饪食物才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呢?蔬菜的哪种烹饪方式才是最健康的呢?下面,为大家带来相关介绍。
目录蔬菜的哪种烹饪方式才是最健康的呢如何烹饪食物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呢常见的食物如何搭配才是最有营养的呢日常生活中的伪健康食物有哪些呢常见的饮食误区有哪些呢
1蔬菜的哪种烹饪方式才是最健康的呢
炒
烧热油,炝锅,加入蔬菜翻炒,熟了立刻盛出。优点是各种蔬菜都可使用,炒后蔬菜体积大幅度缩小,能帮助一天吃到一斤蔬菜,营养素损失率相对较低。缺点是需要较多的油才能达到较好的口感,对健康不利。如果烹调时没有控制好油温,油脂过热会产生致癌物。
炖
烧热油,炝锅,加入蔬菜,翻炒后再加少量水,盖锅盖把蔬菜焖熟。优点是蔬菜比较进味,质地柔软,体积缩小,适合大量吃蔬菜。缺点是只能用于耐煮的土豆、胡萝卜、萝卜、豆角、冬瓜等,营养素损失率偏高,有油烟污染问题,用油量也偏多。
蒸
蔬菜直接上锅蒸,或用米粉、玉米粉、小麦粉、黄豆粉先拌一下再蒸。蒸的时间按不同蔬菜的质地,从3分钟到30分钟不等。优点是没有油烟,营养素损失最少,烹调后体积缩小适合大量吃蔬菜,非常少油,只要在调味汁中加一点香油或芝麻酱就可以了。唯一的麻烦是需要熟悉各种蔬菜蒸制的最佳时间,比如绿叶菜,三五分钟之内就要取出,绝对不能久蒸,否则口感不好。
焯煮
蔬菜直接放入沸水中,按照蔬菜质地、数量和火力大小,半分钟到两三分钟后捞出,摊在盘子上晾凉,然后用自己喜欢的调味汁拌着吃。无论蒜泥香油,芝麻酱汁,腐乳汁,还是辣椒酱,均可。优点是没有油烟,蔬菜体积缩小适合大量食用,少油,还能去掉一半以上有机磷农药和草酸。缺点是一半以上的可溶性营养物质溶解到水里,包括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2、类黄酮、硫甙类抗癌物质等。此外,蔬菜熟后颜色较暗,如果菜叶比较老,焯后吃起来比较塞牙。
白灼
白灼和焯煮类似,但餐馆做法是在水里先加少量油和盐,让菜颜色保持油亮。它和焯煮的区别是要起油锅,烧热油和豉油、生抽等,然后一起淋在焯过的菜上面、比如白灼芥蓝、白灼菜心等。白灼法的营养素损失率和焯煮法一样,可溶性营养物质损失大,而不溶性营养素保留率高。至于吃进去多少油,要看最后浇上的调味汁中放了多少油。
油煮
(包括用各种肉汤鸡汤):先放一小碗水(200~250克)煮开,加一勺香油(8克),然后把绿叶蔬菜(300克)放进去煮两三分钟。水不多,不能淹没蔬菜,但蔬菜只要翻两下就能受热,本身还能出水,所以无需太多水。煮好之后,按自己的喜好加点调料就行了。优点是煮菜时最后放盐可减少营养素损失;汤全喝掉,所以溶在汤里的营养不会浪费,只有少量的加热损失。只要控制煮菜时间不过长,营养素损失率低于焯煮法。和无油焯煮法相比,油煮菜放了少量油或使用肉汤鸡汤,使蔬菜口感滋润,颜色明亮,牙口不好的老人孩子都容易接受。和油炒菜相比,这种方法完全不产生致癌物,也能省油。因为只需放一小勺油就可以煮一大锅菜,而一小勺油无法炒出一盘好吃的菜。因此这种方法很值得推荐。
生吃
蔬菜洗净,直接加自己配合的调味料或沙拉酱来拌。优点是简便易行,而且营养素和保健成分完全没有损失。缺点是蔬菜体积得不到缩小,一天吃一斤菜的目标难以实现。从用油量来说,少量的蔬菜就要用很多沙拉酱(脂肪含量40%~80%不等)或香油、花椒油、辣椒油等来配合。需要提醒的是,和上述各种烹调方法相比,生吃法的安全性最低,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危险较大,有些敏感人群可能会感觉肠胃不适。
2如何烹饪食物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呢
鸡蛋营养价值高,煎鸡蛋更是美味。但专家提醒,常吃煎鸡蛋会给我们带来提前衰老等健康隐患,煎炸产生的糖化蛋白可使皮肤起皱,促进动脉硬化和糖尿病。
只要细心留意我们身边的餐桌就不难发现,煎鸡蛋不仅是很多人的早餐必备,还会在西餐煎牛排、西式简餐、韩餐中见到它的身影,简直就是除主菜外的配菜首选。
糖化蛋白破坏胶原蛋白
大家都知道,煎炸的食物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质,而专家介绍,常吃煎蛋对人体的危害还远不止此。有研究表明,鸡蛋经过煎炸后,糖化蛋白含量会上升到原来的30多倍,而煮鸡蛋和蒸蛋中的糖化蛋白含量几乎没有增加,和烹调前的生蛋一样。研究发现,糖化蛋白与人体衰老和多脏器的损害关系密切。
营养师介绍,过去大家认为,食物中的糖化蛋白进入人体后会被消耗分解,而不会被吸收并造成伤害。而近来的研究表明,糖化蛋白含量过高的食物会对人体造成一些伤害。食物中的大量糖化蛋白一旦进入体内,糖分就会与蛋白质融合产生糖基化终产物,导致胶原蛋白挥发变硬,使皮肤产生皱纹,尤其是对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的患者如果严格限制膳食中的糖化蛋白含量,也能起到预防疾病恶化的作用。
煎炸产生大量糖化蛋白
糖化蛋白是食物在烹调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烹调方法不一样,食物中的糖化蛋白含量就不同。少量的糖化蛋白对人体没有太多危害,但若大量摄入就不然了。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糖化蛋白,但是不构成危害,如果经常吃煎鸡蛋、煎牛排、煎培根、炸薯条、饼干、腊肉等糖化蛋白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就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营养师介绍,在食物的加工过程中,高温油煎的食物会使糖化蛋白含量升高,鸡蛋本身属于糖化蛋白含量很低的食品,水煮荷包蛋后糖化蛋白含量为90kU/100,而黄油炒蛋后,糖化蛋白含量会升高为煮荷包蛋的大约3.7倍,经过油煎后,其糖化蛋白含量约是煮荷包蛋的30.5倍。
新鲜蔬果是天然抑制剂
其实,糖化蛋白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食品之中,且不同食品中的含量相差很大。一般来讲,脂肪含量越高的食物糖化蛋白含量越多,比如西餐中最常吃的煎牛排中,其含量约为煮鸡蛋糖化蛋白含量的111.8倍,烧烤的鸡皮中其含量约为煮鸡蛋的205.8倍,煎培根中其含量约为煮鸡蛋的1028.6倍。有数据显示,主食、豆类等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中糖化蛋白的含量相对较少,比如,米饭中的含量只有煮鸡蛋的大约1/10。
营养师提醒,由于蔬菜、水果等食材中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抑制体内及体外糖化蛋白的产生,因此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对健康大有好处。此外,牛奶也是糖化蛋白含量很少的食物,全脂牛奶中糖化蛋白的含量约为煮鸡蛋的1/18。对于糖尿病等需要特别注意减少糖化蛋白摄入的慢性病人群,选择此类食材对健康更有帮助。
健康烹调原则少油低温
为了健康,我们除了要选择合适的食品外,采用适宜的烹调方法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要点。营养师介绍,在食物的加工过程中,要想有效避免过量糖化蛋白的产生,就要注意避免“高温”和“高油脂”。首先,在烹调时避免高温,蒸、煮鸡蛋时温度多在100℃左右,而煎鸡蛋的温度会达到170℃,油炸的温度甚至高达200℃以上,这样会使糖化蛋白大幅上升。
其次,在烹调时要少用油,大量的油脂氧化以后会产生化学物质加速糖化蛋白的产生,尤其要少用动物油,因为动物油中的饱和脂肪酸遇到高温会产生很多这类物质。例如,煮土豆时的糖化蛋白含量为17kU/100,但只要加入脂肪一起高温加工后,它的糖化毒素就会明显升高,炸薯条中糖化蛋白的含量约是煮土豆的89.5倍,薯片等脆片产品的糖化蛋白含量约是煮土豆的103倍。
3常见的食物如何搭配才是最有营养的呢
芝麻配海带。把它们放一起同煮,能起到美容、抗衰老的作用。因为芝麻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其中的亚油酸有调节胆固醇的功能,维生素E又可防衰老。海带含有钙和碘,能对血液起净化作用。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两者合一,效果倍增。
猪肝配菠菜。猪肝、菠菜都具有补血的功能,一荤一素,相辅相成,对治疗贫血的奇效
牛肉配土豆。牛肉营养价值高,并有健脾胃的作用。但牛肉粗糙,有时会破坏胃粘膜,土豆与之同煮,不但味道好,且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糙米配咖啡。把糙米蒸熟碾成粉末,加上牛奶、砂糖就可饮用,糙米营养丰富,对医治痔疮,便秘、高血压等较好的疗效;咖啡能提神,拌以糙米,更具风味。
百合配鸡蛋。有滋阴润燥,清心安神的功效,中医认为,百合清痰水、补虚损,而蛋黄则能除烦热,补阴血,二者加糖调理,效果更佳。
羊肉配生姜。羊肉补阳生暖,生姜驱寒保暖,相互搭配,暖上加暖,同时还可驱外邪,并可治寒腹痛。
肉配大蒜。俗话说:“吃肉大蒜,营养减一半”,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但从科学上讲,肉和大蒜确实应该相伴而食。据研究,瘦肉中含生互B的成分,而维生素B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很短,吃肉时再吃点大蒜素结合,不仅可使维生素B的分析出量提高数倍,还能使它原来溶于水的性质变为溶于脂的性质,从而延长维生素B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这样对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尽快消除身体疲劳,增加体质等都有重要的营养意义,因此,吃肉的时候,别忘了吃几瓣大蒜。
甲鱼配蜜糖。不仅甜味上口,鲜美宜人,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并含有辛酸,本多酸、硅酸等,实为不可多的强身剂,对心脏病、肠胃病、贫血均有疗效,还能促进生长,预防衰老。
鸭肉配山药。老鸭既可补充人体水分又可补阴并可清热止咳,山药的补阴之力更强,与鸭肉共食,可消除油腻,补肺效果更佳。
鲤鱼配米醋。鲤鱼本身有涤水之功,人体水肿除肾炎外大都是湿肿,米醋有利湿的功能,若与鲤鱼共食,利湿的功能倍增。
食物搭配,要多注意以上几点哦。
4日常生活中的伪健康食物有哪些呢
1、全麦面包≠全麦食品
大家都知道全麦面包更利于健康,因为它富含纤维,能帮助人体打扫肠道垃圾,延缓消化吸收,有利于预防肥胖。 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全麦面包,但如果一看配料便会发现,真正的全麦面包非常少。真正的全麦面包是用没有去掉外面麸皮和麦胚的全麦粉制作,颜色有点微褐,肉眼能看到很多麦麸的小粒,质地也比较粗糙,但有香气。
提示:一定要看到足够多的麦麸碎片,才能认定是全麦面包,不过口感上真的有点粗。
2、日本豆腐≠豆腐
吃豆腐一个是要得到其中的优质蛋白质,另外一个就是获取大量的钙质,但这两种在日本豆腐中都非常少,虽然口感上很嫩,也去掉了传统豆腐的略微苦味。而我们传统的豆腐是用石膏和卤水制成,含有丰富的钙和镁,内酯豆腐则是用葡萄糖酸内酯凝固剂制成,不含钙也不含镁。很多人认为,日本豆腐就是产自日本的豆腐,日货显得精细,然而豆腐是我们传统的仿间技艺,最传统也是很正综的,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成分是一样。
3、果醋饮料≠果醋
果醋及果醋饮料现如今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可是大家常常很容易将果醋与果醋饮料的概念混淆。果醋是以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通过发酵产生大于5%的醋酸含量,这种东西有助与消化,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等功效。而果醋饮料当中会添加果汁或色素、香精、甜味剂等物质,调配而成,其醋酸含量一般远远小于5%,且营养作用少之又少。
4、爆米花≠玉米
小时候吃爆米花大家担心含铅的问题,而现在的爆米花其实问题反而更严重了。大量的添加剂均是反式脂肪酸的大户,对心血管不利。而爆米花香精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含有一种双乙酰的物质,即便不是生产爆米花的工人,经常吃加香精爆米花,也可能导致一种叫做 “爆米花肺”的疾病。这种病的症状是咳嗽和气短,对人体肺脏的刺激很大。
5、巧克力≠黑巧克力
时下有人说黑巧克力对人身体有帮助,所以很多人都去刻意选择黑巧克力,可是我国现在的巧克力含糖高达50%,可可含量大多不足。但真正的巧克力苦涩味重,大部分消费者通常不太容易接受。所以会加入可可脂,可可脂具有奇妙的口感,十分香滑,其含量越高,巧克力的口感就越柔美。可是市面上很多选择的是代可可脂,成本降低了很多,口感上也能做到非常润滑,遗憾的是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而且含有反式脂肪酸。
6、果汁饮料≠果汁
果汁属于鲜榨或者是100%纯果汁。而大多数果汁饮料的果汁都有添加剂,而果汁不足,果香味道就不够丰富,那么就只能靠香精让它充满了果香,又加了些色素看起来漂亮了,还要加入各种甜味剂、调节酸味的,让他更适口。可是这里面的营养与纯果汁相比差很多。
7、乳酸饮料≠酸奶
这两个其实比较好区分,乳酸饮料,在商品的包装上都会标明,在后面会有一个小字些着饮料两个字,看配料表就会发现第一项是水,第二项是牛奶,然后是糖,柠檬酸等。包括一些牛奶本应含有的营养素同样都很低,而且还添加了很多成分。比如说草莓味的,就用了草莓味的香精,颜色则用什么胭脂红等调配出来的。这样的饮品虽然比碳酸饮料要好一些,但对健康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8、麦片≠燕麦片
很多人以为麦片就是燕麦片,其实这里面藏着商家的猫腻。纯燕麦是用燕麦粒轧制而成,形状比较完整,还有一些是经过速食处理的速食燕麦片有些散碎感,但仍能看出其原有形状。燕麦煮出来的粥也是高度粘稠,这是其中的葡聚糖健康成分所带来的,燕麦的降血脂,降血糖,高饱腹感都是由它而带来的。而现在卖的一些"麦片"或称为"营养麦片"则是多谷物混合而成的,如小麦,大米等,而且里面还会加入麦芽糊精,奶精等,降低营养价值还会提高血糖上升速度,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5常见的饮食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肉骨头汤补钙
[解析]很多骨折的病人喜欢用肉骨头汤补钙,其实肉骨头汤中含钙量并不高。有人实验,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但肉骨头汤脂肪含量很高,因为有骨髓。成人每日需要的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骨折的病人需要更多。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应当用牛奶或钙制剂补钙。
●误区二:肾结石的病人不能补钙
[解析]肾结石大多是草酸钙在尿中沉积,主要是草酸摄入过多,在泌尿道排除时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积形成肾结石。防治肾结石的关键是减少摄入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竹笋等,即使吃也应煮沸,去除草酸含量。
●误区三:没有鳞的鱼胆固醇高
[解析]这个归纳不够全面。的确有一些没有鳞的鱼胆固醇较高,如银鱼、河鳗、泥鳅、黄鳝、鳕鱼,但不是所有无鳞的鱼胆固醇都高,如带鱼、鲨鱼,与有鳞的草鱼、鲳鱼、鲈鱼等相似。
●误区四:糖尿病病人吃碳水化合物越少越好
[解析]血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关。糖尿病病人应当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防止血糖超标。应在维持正常体重的条件下,维持正常能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仍应保持占能量的60%~65%。糖尿病患者每次应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片、新鲜蔬菜等,使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缓慢,血糖不会升高过快,水平亦较稳定;如果单纯的少食碳水化合物反而使消化吸收快,血糖很快升高,且持续时间短,容易发生低血糖,出现心悸、头晕、出冷汗等。
●误区五:晚上只吃菜不吃饭可减肥
[解析]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能量摄入过多,消耗太少,能量在体内转为脂肪积聚,形成肥胖。产生能量的三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脂肪1克可产生9千卡的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1克可产生4千卡的能量。少吃饭可少摄入碳水化合物,可减少摄入能量,但多吃菜肴会多摄入脂肪,产生的能量更高,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反使摄入的营养素不能平衡,不利于健康。
●误区六:老年人饮牛奶引发白内障
[解析]有人说由于牛奶含有半胱氨酸,氧化后易损伤眼睛的晶体,使晶体混浊发生白内障,因此老年人不宜饮牛奶。其实,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是膳食中钙很重要的来源,牛奶中的酪蛋白亦是优质蛋白,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白内障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低,可以补充抗氧化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锌等营养素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
●误区七:冬令进补要补蛋白质
[解析]所谓补是针对缺而言,缺什么补什么,不缺就不补。目前,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是够的,一般人群没必要再补充蛋白质;且蛋白质补充过多,反而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增加钙的排出,更容易产生缺钙,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补充蛋白质,只有在疾病时或特殊需要时才要补充。
在我国膳食结构中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A、B2、B1、钙、锌,因此,补充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才是补得有针对性。
●误区八:补充维生素C易肾结石
[解析]维生素C是酶的辅因子,与胶原的合成、创伤的愈合、血管的脆性有关;维生素C还有抗氧化,促进铁的吸收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成人每日的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1000毫克。维生素C的补充,只要每天摄入量在1000毫克以内,是不会发生肾结石的
相关知识
学习烹饪健康美食,掌握食物营养搭配
健康烹饪空间
10个更健康的烹饪小贴士
怎样做菜最健康?揭秘8种烹饪方法的营养比较!
《2023绿色健康烹饪白皮书》正式发布,方太携手中国科学院过程所号召健康烹饪
好玩的美食烹饪游戏
食物怎么搭配更健康?怎样搭配食物?
环保厨房用品:打造绿色健康烹饪环境
健康意识觉醒,厨电“健康烹饪”是下一个卖点?
健身人群需注重合理搭配饮食 建议低温烹饪“健身餐”
网址: 怎么样烹饪食物更健康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47511.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64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51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9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205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5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62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9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
- 10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