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谱写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篇章

谱写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篇章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8日 07:22

42.jpg

  浙江在线12月12日讯 浙江,诗画江南,鱼米之乡。

  千里沃野,晚稻已颗粒归仓,粮食烘干中心里一排排高高耸立的烘干机开足马力,吐出金灿灿的稻粒,汇成了金色的海洋;错落有致、整齐排列的大棚里孕育着各类蔬果;绿树掩映、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牧场、生态园区点缀其间;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互联网+农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首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绿色发展进行曲正在这里奏响。

  十多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在这里萌芽。十多年来,浙江全省上下始终坚持以此为遵循,坚定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不动摇,致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农业绿色发展通道,形成了率先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2016年,浙江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突破30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07:1,成为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省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省等一批国字号试点示范在浙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就在12月8日,浙江被农业部等八部委授予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整省推进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称号,同时成为首批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意味着浙江有条件,也有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也意味着浙江将满怀信心和希望,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高水平、高质量的浙江篇章。

43.jpg

黑木耳生态种植基地(水稻黑木耳轮作) 郭正文 摄

  走特色精品之路

  引领农业迈向更高水平

  浙江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生产一般的大宗农产品比较效益不高也没有竞争力;另一方面,浙江地形地貌多样、生态优良、物种丰富、气候适宜,而且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较高,对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的需求不断升级。资源要素制约加上市场需求牵引,促使浙江积极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走富有浙江特点、体现高效生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3年,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决策部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农业领域率先践行。十多年来,“特色精品农业”“智慧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内涵不断拓展,但生态的底色始终不变,绿色发展的方向一往无前。

  因为注重特色和精品,浙江着力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先后组织实施了产品质量、生态循环、新型主体、设施装备、“两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融合和科技服务六大提升行动和“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建设,农业高效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010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业“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172个、面积819万亩,现代农业园区818个、面积516.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产量比面上提高7%以上、现代农业园区亩均产值比区域外高30%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经验连续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在全国推广。正是有了“两区”这个基础,浙江省在全国首批创建的1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慈溪市和诸暨市双双入围,并分别获得1亿元的中央财政支持。

  “互联网+”是时代所趋。浙江积极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让传统农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变得高大上。在台州绿沃川农场,高科技的应用展现出一幅绿色现代农场的发展图景:种植蔬菜不沾泥土,利用机械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宛如置身现代工厂车间。

  “我们大棚内部的温度、光照、湿度全部由电脑自动控制,采用自动化的无土栽培技术,播种、收割、采摘都是由自动化调节,工人只需要在最后包装这一个阶段人工包装就可以了。”台州绿沃川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清辉介绍,目前绿沃川有蔬菜水培基地面积约30亩,通过高技术的应用,绿沃川蔬菜不但亩产翻倍,而且种植时间也更加灵活,打破了蔬菜种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制约。

  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也带来了农业全产业链的“裂变”。走进海盐县凤凰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国首个世界名猪文博园十分抢眼。今年1月份,首届世界名猪文化节在这里开幕。通过“农业+文化”的品牌运营,青莲已打造价值亿元涵盖种猪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连锁销售、文化旅游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并形成了横跨一产、二产、三产的产业布局。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推动浙江农业迈向更高水平?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即是其中的关键招数,全省上下正在努力,让更多类似“青莲生猪”的农业全产业链串起农业特色产业的“珍珠”。

  在海盐,通过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农户(农场)”等模式,仅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这一家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蔬菜种植和加工就直接带动1000多名合作社社员,并辐射带动周边5000多个农民;在平阳,一鸣食品的奶牛全产业链规模已达二三十亿元,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上缴税收达1亿多元;在安吉,一片小小的茶叶形成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2016年茶叶产值达22.58亿元,为全县36万农民实现人均增收6000多元……

  在浙江全省,目前已建成茶叶、水果、畜牧、水产、竹木等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39条,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一条条全产业链的不断建立、延伸和拓展,提升了农业效益,加快推动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从而打通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督二脉”,为农民持续增收注入了“洪荒之力”。浙江省以约占全国1.1%的国土、1.3%的耕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约3%的农业增加值……

  浙江省相关专家表示:“浙江绿色发展起步早、基础牢,而农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注重可持续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坚持走高效生态农业道路,注重差异化、集聚化发展。”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将以农业“两区”为基础,着力建设100个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200个集产业科技创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和100个特色农业强镇,并以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努力打造80条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

44.jpg

茶园绿色防控

  创生态循环模式,打造农业绿色发展高地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体现。农业和环境最相融,农业本身就是绿色产业,绿水青山是农村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当农业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来的“一招鲜吃遍天”“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粗放发展模式已不再适用,必须从内生动力出发,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形成一种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作为资源小省同时又是农业强省的浙江,必须深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浙江省相关领导强调。

  于是,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53条绿色生态农业政策陆续出台,耕地、生态、资源保护补偿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淳安等26县转型推动GDP绿色发展……无论是在顶层设计上,还是在行动落实上,浙江农业处处体现“绿色”印记。

  “一控两减三基本”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目标。浙江先后印发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商品有机肥生产与应用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等一系列政策意见,着力破解农业生产要素瓶颈,着力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化利用,着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精准施肥用药技术,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目前,浙江“一控两减三基本”量化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农药、化肥在2013年就实现“零增长”,畜禽养殖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7%和92%,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生产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

  在此基础上,浙江省自我加压、拉高标杆,积极开展“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通过科学布局种养业,合力确定养殖规模,按照土地承载能力和清洁生态美丽要求,集中建设1000个美丽牧场和1万家生态牧场,促进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融合,全面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造生态安全、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让猪生活在美丽的森林公园里,把奶牛场建成国家4A级景区,在金华,“美保龙”和“九峰”两家养殖场,正颠覆着人们对养殖业的传统印象。走进美保龙的大门,欧式庄园般的养殖场,红棕色的管理用房、褐黑色的猪舍建筑和低调的科研中心,和谐地镶嵌在花园坡地中。而九峰牧场占地3000多亩的连片茶园绿意盎然,蔚为壮观,被老百姓誉为“不收门票的景区”。

  九峰牧场的主人、佳乐乳业董事长夏济平告诉我们,九峰牧场采用“种-养-沼-肥”的循环模式,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将沼气系统、奶牛养殖场、牧草基地、蔬菜基地、苗木果树基地、茶园等六个功能区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了牧场废弃物零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成为富有魅力的园林式牧场。

  “我的心愿是把这里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夏济平说,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及奶牛养殖场,这里将打造成为以“自然、农业、奶牛”为主题,集休闲观光农业、奶制品制作体验、生态采摘、大小动物互动体验、农产品产销及网络购物于一体的产业化旅游综合体。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九峰山、寺平古村落、生态莘畈乡等旅游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使之成为金华旅游新名片。

  金华养殖场的美丽蝶变只是浙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大型龙头企业和特色畜牧业原产地为基础,浙江正大力推进畜牧业功能拓展和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浙江已创建省级示范性美丽牧场300家,全面构建起“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农业生态循环体系,为“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和浙江“大花园”建设提供了生态支撑。

45.jpg

美保龙“美丽牧场”

  享健康美好生活,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发展优质农产品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增加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作为全国首个获批创建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浙江近年来顺应绿色、健康消费需求,一直将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方向。一方面,通过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构建省、市、县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另一方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丽水,通过做大做强“丽水山耕”区域品牌,可为旗下农产品实现平均溢价30%,农旅融合打开了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在衢江,通过农药化肥减量、产品检测检验、质量安全追溯等,建起了有关放心农业的“八大体系”,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6年衢江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此外,仙居杨梅、奉化水蜜桃、临海蜜橘、塘栖枇杷、三门青蟹、金华两头乌等均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浙江,品牌不是简单的名称,而是各类资源的蓄水池,发展的大引擎、大平台,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是农业增效的潜力所在,是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浙江省农业厅主要领导表示,区域公用品牌已经成为政府指导生产,主体对接市场的自觉行为,浙江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和知名农产品品牌宣传。

  生产方式更绿,产品更优,品牌更响,带来农产品价格更高,农民收入更好,浙江农业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为绿色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关注比任何时候都高,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因为环境的改善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产生生态红利,“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不断涌出,农业的性质和功能正在发生转变,从原来单纯生产农产品,转为生产风景、教育和生活。

46.jpg

北瓜采摘

  到湖州体验过休闲农业的人,会有一种产业“穿越”的感觉:在这里,不仅可以吃饭、喝茶、住宿,还可以走进大棚、果园体验农事耕作之趣,感受周边田园之美,勾起乡愁情结……乡村旅游带来了农村改革的第三次浪潮,让千千万万的浙江农民成为闯荡市场的主体,让城市居民有了另一个精神家园。

  在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民比重超过80%。2016年,全省仅休闲农业就接待游客1.5亿人次,休闲观光农业总产值达到293.9亿元。更重要的是,城里人来了,不但吃了住了,更直接从田头带走了农产品,给农民带来了额外收入。

  农业市场要持续发展,生产关系必须理顺。为了进一步激发村集体经济的活力,浙江把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力争到2018年底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最终目的是实现‘死产变活权,活权生活钱’,从而让农民得到实惠。”浙江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土地确权能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从而持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与此同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战在全省打响。从浙北平原到瓯越之滨,从舟山群岛到浙西山区,浙江人民用勤劳与智慧积极探索乡村创业增收的新路径。

  在遂昌,依托生态资源,将农旅融合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优选产业,茶树坪村村集体流转了300亩高山梯田,在赶街公司助推下,通过网络众筹将高山大米卖出十倍价格,电商扶贫已成为全国典范;在温州,通过结对的方式,实行“千个部门联千村”,并选派优秀干部到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95个薄弱村实现转化……

  “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山更青了、环境更美了,农产品更安全了,咱农民腰包更鼓了。”老百姓这样形容浙江农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收入连年翻番,浙江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比城市还要快。过去农村人羡慕城市里的生活,现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筑巢引凤,城里人都喜欢到农村来做客。因为环境更生态了,浙江农产品品质提高了,有机茶、有机蔬菜走出了国门,远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从农业“两区”到“一二三产融合”,从“生态循环”到“绿色发展”,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十几年的不断沉淀和延续,绿色在浙江已成磅礴之势,绿色的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美丽乡村遍布浙江大地。浙江正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不断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也正迎来令人惊叹的生态和经济融合发展的乘法效应,为全国创造更多的浙江样本。

相关知识

绿色发展:农业的新篇章
“绿色生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 科研进展 FASE亮文解读丨绿色智能肥料—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绿色农业:探索农业可持续未来的钥匙
绿色耕耘,生态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有机肥料: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
绿色农业:有机肥引领可持续发展之路
海天巧做绿色健康“加减法” 引领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台湾有机农业的永续发展
促进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网址: 谱写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篇章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58303.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