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困在肥胖的时代,该如何面对?

困在肥胖的时代,该如何面对?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3日 18:36

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源自人类基因中追逐高热量的原始本能和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之间的矛盾。人类的祖先在食物匮乏时会积累脂肪以备不时之需。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生产技术和规模的进步,人们的食物选择更加丰富,运动量却逐渐减少,加剧了肥胖人群数量的增长。

数据表明,二战后随着和平的到来,全球肥胖患病率呈现增长态势。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发布的一项报告称,预计2025年约20%的成年人将面临肥胖的困扰。《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记录的数据也表明,超过50%的中国成年人处于肥胖状态,人数位居世界第一。面对日益加剧的肥胖问题,正确的认识肥胖,积极预防和治疗肥胖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认识肥胖

根据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肥胖被定义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通常以BMI(身体质量指数)和腰围指数来衡量,其中使用BMI用于诊断超重和肥胖,腰围则是诊断中心性肥胖的主要标准。对于成年人,我国目前的建议标准是BMI≥24.0kg/m2诊断为超重,BMI≥28.0 kg/m2诊断为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标准是男性腰围>90㎝,女性腰围>85㎝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肥胖人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体重过重、身体脂肪过多、身体功能障碍等,同时伴随感到疲劳、心慌、头痛、呼吸困难,还可能引起多种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长期肥胖人群还会面临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作为现代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肥胖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也对人的心理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认识肥胖带来的心理危害

肥胖人群的心理状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社会歧视、自我认知、心理压力等。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肥胖会影响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现代社会审美观念中,通常会将瘦视为一种美丽和健康的象征,而肥胖则被视为不健康和不美丽的象征。肥胖人群经常受到社会歧视,被贴上“懒散”、“缺乏自我控制”等负面标签。因此,肥胖人群往往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焦虑、抑郁,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

其次,肥胖会带来心理压力增加。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肥胖人群也可能会因为自身过于肥胖而面临工作晋升无望、家庭矛盾增多等压力。一项关注肥胖与压力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压力对个体的进食欲望有着明显影响,且仅有占比约 30%的个体在压力环境下会选择抑制食欲,减少进食;更多的实验参与者在压力下会选择通过增加进食来缓解压力,进一步导致体重增加。

最后,肥胖导致情绪问题出现。一些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比正常体重的人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如抑郁和焦虑。这可能是因为肥胖会导致激素失衡,影响情绪稳定。心理健康障碍和各种消极的情绪又会导致饮食行为异常和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存在。此外,肥胖也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进一步加剧情绪问题。

长时间严重的心理影响甚至会导致出现神经性厌食症以及暴食症等症状。

1.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的定义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以过度关注体重和身体形象为主要表现的严重心理障碍,患者通过节食、过度运动、滥用泻药等方式,有意或无意地减少能量摄入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这种行为会导致体重明显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出现营养不良和身体功能障碍。该病病死率为9.8%,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

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

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主要分为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体像障碍,包括对体重和身体形象的过度关注,以及过度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躯体症状包括体重明显下降,营养不良和身体功能障碍,如疲劳、头痛、心慌、恶心、呕吐、便秘、月经紊乱等。

神经性厌食症产生的原因

神经性厌食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生物激素影响等生理因素和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心理因素。

神经性厌食症是多“微效基因”(minor gene)遗传易感与环境因素互作引发的遗传病,与多巴胺、五羟色胺以及雌激素分泌等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有几率导致发病;瘦素和胃饥饿素分泌异常也是导致发病的机制之一,两种激素水平的异常增高或降低,将引发代谢与内分泌紊乱症状,导致厌食发生。

神经性厌食症的主要发病人群在心理上多表现出完美主义倾向、低自尊、自恋冲动等人格特点,具有易受社会文化影响的特质。社会“以瘦为美”的审美倾向明显对该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增长有推动作用。部分发病者出于对身材吸引力和形象自尊的追求或对肥胖的担忧及恐惧,开始进行极端性节食,进而导致发病。

在青少年或儿童发病者中,家庭关系不和、父母过度干涉等因素对发病的影响较大,出于回避冲突或希望缓和矛盾等心理原因,促使患者选择节食以转移父母注意力。

2.暴食症

暴食症的定义

暴食症是以进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主要为反复发作性暴食以及患者在短时间内或者一顿饭的时间内大量进食,难以控制自我为特征。

暴食症的症状

暴食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暴食,以及强烈的情绪问题。暴食症的患者可能会感到强烈的食欲,难以控制大量进食,食物摄入量明显超过正常,这一过程中又会伴随羞愧、内疚、焦虑等情绪的困扰。

暴食症的原因

暴食症的出现同样与遗传、环境、生物和心理等因素有关。

关于肥胖的建议,如何治疗和预防

肥胖症状的治疗是综合性的,需要时间和耐心以及来自个人与环境的多重帮助。根据《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年)》中指出,在减肥过程中,需要坚持医学营养减重和行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中则推荐了一些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方式。目的在于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饮食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饮食均衡,调节每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食物中的占比,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从源头上控制能量摄入。

运动治疗主要是增加身体活动,提高身体代谢能力,消耗多余的脂肪,同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例如每天至少走30分钟,可以增强身体代谢能力,帮助消耗多余的脂肪。

药物治疗一方面是通过药物减少能量摄入,提高能量消耗。另一方面,对于心理问题使用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在内的功能性药物,。

心理治疗主要是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营养治疗等。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例子,医生和家人需要帮助他们改变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改善情绪问题。此外,他们也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被歧视和压力,从而更好地应对肥胖带来的心理问题。

导致肥胖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运动规律、心理状况、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因素。

与传统观念不同的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新的研究结果发现遗传因素可能是肥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不仅影响个体的运动代谢效率等在内的基础代谢率,同时还影响个体摄取食物的意愿强弱。

随着综合国力提升,现代中国饮食结构已经与建国初期出现较大改变,精制谷物、含糖饮料及油炸食品等高糖高热量食品在居民摄入食物中的占比极大提高。处于利益角度考虑,许多食品厂商也乐于宣传和销售高糖、高脂及高盐的易胖食品,诱导大众消费。

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带来的不仅是收入增长,也同步带来了日趋久坐少动的行为模式。《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显示,在城市中,2022年每周锻炼1-2次轻度运动人群占比为20%,而2021年仅占比为13%。

因此,预防肥胖的方法也应从多方面综合进行,主要包括饮食调整、运动增加、心理调节等方面。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身体活动,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以预防肥胖的发生。

肥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且长远的,了解肥胖出现的原因和伴随的心理现象,采取科学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改变生活方式,是健康减肥的关键。希望本文能帮助肥胖人群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体重,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周莉 工作单位: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知识

如何健康减肥,告别胖瘦之困
如何科学减肥,告别肥胖困扰
肥胖儿童如何减肥 关于肥胖的危害
肥胖症患者如何科学减肥
【科普营养】减肥的尽头是代谢?——如何​在减肥过程中「养好代谢」
运动对预防肥胖症有何作用?
中医如何调理人体的体重和肥胖问题?中医在减肥方面有哪些建议?
冬天为什么容易发胖 如何对肥胖说不
科学减肥:摆脱肥胖困扰
139款科学有效的减肥食谱,告别肥胖困扰

网址: 困在肥胖的时代,该如何面对?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6049.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