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云新闻关注丨创新不止 向新而行

云新闻关注丨创新不止 向新而行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8日 17:23

来源:【云新闻】

——“以科技创新引领云南发展”主题采访团走进科研生产一线见闻

云南白药智慧车间

凤庆县产业园坚果生产线

省农科院热经所潞江坝科研基地

贝泰妮集团工厂 保山市万亩咖啡种植基地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随着创新型云南建设的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的实施,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进一步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科技研发能力提升、科技服务与乡村振兴结合,更好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工厂车间到科研院所,从田间地头到重点实验室,从试验田到万亩种植基地……12月2日至5日,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开幕前夕,记者跟随“以科技创新引领云南发展”主题采访团深入昆明、临沧、保山等地,在一线感受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科研平台不断创新、推动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云南被誉为“药材之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天然药物资源达6559种。其中,云南独有的药用资源就达1260种,天然药物资源的品种和数量均居全国之首。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生物医药产业应运而生,借助科技创新,一批批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生物医药产业是云南发挥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的千亿级产业。云南白药集团作为云南生物医药领域的重点企业,近年来以创新驱动发展,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不仅传承了百年药企的经典,更在守护生命与健康的使命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竞争力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2日,采访团首站来到云南白药集团探访牙膏智慧工厂,揭秘其如何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进阶。

6条世界先进的牙膏灌包装柔性生产线,实现机器人上管,年设计产能5亿支。其中,高速线2条,每分钟可生产510支牙膏;中速线2条,每分钟可生产300支牙膏;低速线2条,每分钟可生产180支牙膏。6条生产线每分钟可同时生产6种不同品类共2000支牙膏;打造一物一码,让每支牙膏都有专属“身份信息”;牙膏立体仓库共设有1.5万个托盘货位,6台码垛机器人以4000件/小时的速度将下线产品码垛入库,自动化立体仓库货品存储量可达50多万件……工厂内,由云南白药创新设计的“一步混合制膏法”极大地优化了生产流程,实现了原料自动称量、自动进料,所有原料进入均质机后一步自动完成混合均质。

此外,工厂大量运用物联网技术,全厂设有7500多个传感器,能实时感知采集工厂的全景全貌。以数据为基础,精准掌握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从“自动”到“智动”的转变,云南白药率先在国内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准的牙膏智慧工厂。

牙膏智慧工厂的成功,反映出云南白药集团致力于推动传统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持续深挖传统医学产品的内生潜力,以产品创新回应现代生活需求,不断为传统品牌及传统中医药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截至目前,云南白药集团产品达40个品类416个品种,单品销售上亿的产品有16个,气雾剂、创可贴、云南白药(散剂+胶囊)、云南白药牙膏等4个品类在中国细分领域排名稳居第一,并连续13年上榜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2023年品牌价值排名医药行业第一名。

今年10月,2024年国际化妆品创新匹亚大赛在法国巴黎举行,来自云南的贝泰妮获得国际创新原料奖与国际创新研究院奖双料重磅奖项,成为国内唯一荣膺双项殊荣的化妆品企业。

长期以来,科研创新一直是贝泰妮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所在。贝泰妮集团坚持植物科技和“产学研医”并重,专注于敏感肌这一赛道,立足云南“植物王国”的天然优势,以青刺果、滇山茶、滇重楼等云南特色植物为基础,自主研发了数十项功效性化妆品植物原料。

2日下午,采访团来到贝泰妮集团,走进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由170多个精心筛选出来的植物原料形成的植物“原料墙”。作为该集团的“智慧大脑”,实验室汇聚了国内顶尖院校以及专家资源。实验室自2021年12月31日建立以来,化妆品新原料获批12款,在植物新原料领域获批数量居全国之首。同时,为能从原料端实现优选优育,实验室在香格里拉孵化设立了特色植物青刺果种植基地子公司,从13个州(市)选取了差异品种,进行基因库建设,为产品研发筑牢基础。

贝泰妮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贯穿源头种植端到生产端全链条。贝泰妮中央工厂配置的工序由7套均质乳化系统、3套水剂设备,以及在线清洗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成,各系统配合可自动完成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配制、设备清洗灭菌操作,同步过程数据全程进行记录,实现不同粘度的水、乳、膏霜的配制,单班次年产量可达7000吨。

2024年上半年,贝泰妮集团累计获批专利233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先后发布16项皮肤相关国家级专家指南和共识,参与制定55个团体标准,主持制定11个产品标准,引领了功效性护肤品行业的变革发展。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融合

科技创新中蕴含的巨大价值,只有落到产业上才能实现创造力的变现,转化为生产力的发展。

多年来,我省科技与产业融合取得新成效:不断加强新材料、生物医药、种业等领域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有力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4日一早,采访团在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乡一水村坚果种植基地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坚果树一山连着一山,满山的坚果树枝繁叶茂,长势正旺。

根据土壤墒情、树势大小决定灌溉间隔和灌溉量;检测果实黑果病、斑点病等,及时防治;根施低磷高钾复合肥2次……临翔区区级科技服务员龚子雷正忙着培训合作社种植户坚果投产树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像龚子雷这样的区级科技服务员,临翔区共有11名。逐级培训后,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将技术直接教给种植户,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种植管理模式和技术操作流程,同时培养了一批乡土专家和技术操作能手。

自1991年开始引进澳洲坚果试种至今,33年来,临沧市积极开展品种选育、驯化和扩繁,并围绕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着力推动坚果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坚果加工厂,推动坚果产业从种植向加工迈进,延长产业链条。

临沧坚果种植开花坐果率低、产量低,平均单产仅66公斤、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单产200公斤的水平,加工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突出……科技含量低曾阻碍着坚果产业发展。

如何让科技赋能坚果产业发展?临沧市深入实施100万亩临沧坚果提质增效行动,探索推广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临沧坚果模式”——2023年,以临沧市为建设主体,依托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与华中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组建了云南临沧特色资源创新利用研究院。由邓秀新院士领衔,研究院持续联合开展科技研发,不断完善优化临沧坚果提质增效技术,制定了“2024临沧坚果提质增效技术规程2.0版”,有针对性地精准使用“果园放蜂、营养补充、落头开心”3项关键技术。

“3项关键技术,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针对‘受孕’‘保胎’‘养育’3个阶段发力,提升坚果的产量和品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副院长李进学表示,由于坚果自交不亲和,需要通过果园放蜂促进授粉,提高处室坐果率;当坚果进入投产期,需要通过营养补充来保花保果;“落头开心”果园在采收完成后,及时对坚果进行修剪,为果园开“天窗”,促进通风透光,同时去除顶端效应。

临沧坚果的生产区域范围涵盖8个县(区),为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临沧市科技局组建了“院士专家+市县级科技人员”团队,聚焦坚果产业的技术研究、集成、示范及培训等环节,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户传授技术,形成“顾问—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示范点”模式,为坚果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目前,全市培育市级服务队员105名、乡土服务人才468名。

临沧市还成立了坚果产业发展联合会,通过“临沧坚果联盟+链主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把一家一户小散弱资源组织起来,以抱团发展的方式对接市场、打造品牌。目前,已建成壳果加工生产线55条、加工能力16.35万吨,精深加工生产线22条、加工能力2.95万吨,加工增值每吨可达6万元。全市共有坚果企业48户、合作社205个,21.64万户种植户74.45万人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临沧全市坚果种植面积达262.77万亩,干果产量14.01万吨,同比增长45.18%;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101.54亿元,同比增长149.67%;坚果种植户人均收入达4432元,同比增长75%,小坚果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大产业。

同时,科技也在为临沧核桃产业发展增添“核”动力。

2022年,朱煜通过招商引资来到临沧市凤庆县发展核桃产业,并在产业园区内开设云南核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朱煜说,目前,公司除核桃油、核桃乳、核桃丸等产品外,还与苏微微院士专家团队合作,陆续开展核桃肽、核桃蛋白粉等核桃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预计明年上市。

核桃褪黑素和血清素天然功能食品原料、脱脂核桃粉及蛋白粉、致香物质在植物体(茶叶、咖啡豆)中的靶位定向诱导合成、植物基核桃酸奶发酵关键技术创新及产品创制……在延伸核桃深加工方面,位于园区内的云南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有不同的自主研发妙招。

“精深加工不仅可以从技术方向出发,还能在‘科技+产业’的科技赋能上做文章。”云南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科技副总蔡正达告诉记者,近年来,该研究院围绕核桃、茶叶、咖啡等临沧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行技术开发,已研发出核桃酒、核桃酸奶等多款特色核桃产品,未来还将推出核壳猫砂、鲜食核桃等。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多年来,我省着力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这篇文章,推动更多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向田间地头,让科技成为助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咖啡是云南最具优势的“土特产”,伴随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全国迅速出圈,“到保山寻一抹咖香”正在成为保山旅游的新时尚、新名片。

保山咖啡为啥好?5日,采访团来到保山市潞江坝科研基地寻找答案。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经所”)是我省最早的咖啡研究机构之一,1952年,该所将咖啡引进保山市潞江坝,从此开创了新中国咖啡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新纪元。经过70余年的发展,该所已形成了从咖啡新品种选育筛选、标准化栽培技术以及咖啡加工技术研究为一体的研发体系,为更好地发展云南咖啡产业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这个品种口味带有果香,这个品种甜度更高,而这个品种的咖啡味更纯……”进入科研基地各类咖啡试验区,热经所咖啡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胡发广介绍了新品选育情况:热经所已收集保存咖啡种质资源700余份,评价鉴定入库248份,自主选育出“云咖1号”“云咖2号”“云咖3号”和“紫啡”等咖啡新品种,其中“云咖2号”杯测86.75分,创造了国产咖啡杯品最高分。同时,有两个新品种在企业和地方以单个品种200万元的价格完成新品种转化,咖啡新品种转化走在全国前列。

“科研创新是保山咖啡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源动力。”胡发广说,在栽培管理方面,热经所研发的咖啡等高线开槽技术、咖啡群落栽培技术、咖啡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咖啡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低效咖啡园嫁接改良技术及咖啡叶锈病绿色高效防控技术6项技术先后入选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系列新技术示范推广区的咖啡平均产量139.06公斤/亩,为全球平均亩产量的2.38倍,咖啡栽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979年云南省农科院研发出全国第一台咖啡鲜果脱皮机,1999年引进巴西咖啡鲜果脱皮脱胶组合机及加工技术,2010年研发出全国第一台国产咖啡鲜果脱皮脱胶组合机,2020年研发出全国第一条咖啡初加工全程机械化生产线……在初加工方面,热经所最先研发出的咖啡机械脱皮脱胶技术、咖啡酶促脱胶技术和咖啡豆热风机械干燥技术3项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咖啡精品微批次生产技术和生物酶促进咖啡发酵脱胶技术入选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主推技术等,咖啡初加工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电商销售环节,保山咖啡成绩耀眼——在今年的“双十一”电商节,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成交额达2800万元,同比增长12%,销量、好评率、回购率稳居全网第一。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张玉帆介绍:“在产品方面,我们根据消费者的实际喜好和需求,进行了创新型的开发。同时,在生产线上也结合数字化和智能化系统,提升了产品的整体品质和生产效率。通过多方联动措施,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随着多项科技成果落地生“金”,保山咖啡更加香醇,香飘万里。

创新引领,向新而行,科技创新正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陈鑫龙/文 陈飞/摄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蔡飞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知识

黑龙江新闻—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中新健康丨助力精神疾病药物开发 上海科学家提出药物设计新方法
2024 年,最值得关注的 10 种新型创新医疗设备!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庆祝建院10周年—新闻—科学网
新闻中心
早新闻丨突然确诊!34岁女子惊呼:不痛也不痒......很多人发现就是晚期
山东新闻
“百城检验健康教育计划”公益行动正式启动,推动检验医学创新发展迈向新征程
新疆举行全民健康体检工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网评大赛】漫评:让“玩”变成正经事,户外运动助力云南旅游向“新”而行

网址: 云新闻关注丨创新不止 向新而行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69662.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