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往死里喝”,是肮脏丑陋的酒桌文化!
“把命丢在酒桌上,不是偶然。”
引子
曾经,饮酒是一件很美很有诗意的事。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这是一杯侠骨柔肠酒,盛满少年情怀,当先干为敬;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听喜迅,放歌纵酒,当满饮三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说的是友情,道的是珍重;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说的是温暖,讲的是情谊;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说的是豪迈,吟的是悲壮,大丈夫当如此一醉……
过去文人骚客饮酒作诗行酒令,酒是文化的催化剂。但现在,现在所谓的酒文化简直是对文化两个字的侮辱,酒常常沦为低俗的情义绑架,甚至掺杂着各种流氓行径。
01
跪着劝酒,模样很丑。
王岐山的老友黄江南讲过一个故事,上世纪80年代,他和王岐山一起到河南某县,受到县里领导热情招待。当地有“劝酒”之风,劝酒如灌酒。餐桌上,一位办公室主任端起一杯酒顶在头顶,跪在地上,对王岐山说,到我们这里,这酒一定要喝,你不喝我就不起来。
要是一般人,肯定会说,快站起来快站起来,然后把酒喝了。
王岐山呢,就不喝。他不是完全不能喝,但是你以这种方式胁迫,他就不屑一顾。他说,你喜欢跪着就跪着吧!
王岐山继续和其他人谈笑风生,劝酒的人依然跪在那里。黄江南便主动提出,替王岐山喝酒。王岐山却不同意,只说“他喜欢跪就跪去”。
最后,这位办公室主任只得起身。
假如,这位办公室主任碰到的不是王岐山,敢问面对下跪敬的酒谁能坚拒不喝呢?
有人说,这是中国的“劝酒”文化。
怪了,这种拼命“劝酒”方式怎么也能称之为文化?叫我说,如果诚心糟蹋“文化”二字,就应该叫做虐待和自虐的文化。通过虐待别人,获得成就感和主动感;通过自我虐待,以示臣服。
其实,这都是人性最恶劣的一面。
特稿展示几个拼命劝酒的镜头,大家看看会有何感想:
镜头一:美人计
美女起身,搔首弄姿,手捧美酒,嗲声嗲气:“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敬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领导,美女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你喝不?
你如果不喝,好,看绝招:“领导在上我在下,您说几下就几下。”
美女边说边当啷一声,把杯子给你碰上了。
领导,你还能招架得住吗?喝吧!再不喝可能就要上演大戏了。你会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镜头二:赌咒发誓。
某甲,海量,每次喝酒都爱“带头”。朋友聚餐,他又“忍不住”了,说:“我带个头,提议三杯酒,满场热,人人有份。第一杯,谁要不喝,俺就是谁爹!”
朋友们谁也不想当“儿子”,都喝了。
某甲说:“第二杯,谁要不喝,谁就是俺爹。”
开始自虐了,你说你喝不?喝吧,说啥也不能当朋友的“爹”。
某甲斟上第三杯,说:“最后一杯,谁要不喝,就向已经喝的人喊爹。”
这招儿最狠,众人只好喝下。
就展示这两个镜头吧,免得大家恶心。当然,也免得有人骂人。
02
前几天,看了一则很令人心痛的新闻。
广东梅州的一场喜宴上发生了一起悲剧,一位17岁女孩作为伴娘敬酒,饮酒过度后在酒店休息时离世。
女孩离席时,已醉得无法站稳,频频摔倒,到酒店客房休息后不久就被发现异常,待报警后医护人员赶到时女孩已没有了生命体征。
女孩家属怀疑,女孩的死或许逼酒有关。新娘说,席间大伙的确“闹”过她的姐妹团,但方式都是做游戏,而并非劝酒或逼酒。
可是,不管是自己喝醉的,还是被人劝醉的,这条命都跟酒脱不了干系。
把命丢在酒桌上,这种悲剧随时都在发生:
2016年9月,海南文昌市一家酒店举行婚礼,伴娘在众人的怂恿下举杯与一男宾客对饮,之后伴娘失去意识,摔倒在地。经抢救无效死亡,死因为酒精中毒导致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发窒息。
2017年2月,江西某男子在同学的生日宴上与同学喝酒助兴,醉酒后无法走动便在同学家歇下,待同学父母发现他呼吸异常时将他送往医院,已错过最佳抢救时机,不幸去世。
2017年6月19日,刚结束四级考试的广东某985大学大一学生王耀栋,与同学们一起来到小酒吧,在3分钟内喝下6杯鸡尾酒,倒在了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再也没有醒来。他死于酒精中毒。
这种悲剧时刻都在我们身边上演,此前上海某医院医务人员接受采访时说,每到周末、法定节假日,或是春节前后,医院接诊的酒精病人就会明显增多。
据某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有十万人以上死于酒精中毒,其中还不包括酒后驾车引发的撞车、被撞或跌倒坠楼等事故。
往死里喝,真是最丑陋的中国酒桌文化!
03
前有鲁迅,后有柏杨,一直在批中国人的劣根性与丑陋,于我而言,感触最深的就是在酒桌上,那有可能是中国人这个族群表现得最丑陋的场合,也是感觉最滑稽最荒唐最不可思议的场合。因为大家都能感受得到,中国酒桌文化有以下特点:
第一,劝酒。
到了酒桌上,酒不是你自愿在喝,而是别人在强迫你喝。这个来敬酒,一看是领导,那个来敬酒一看是什么什么。你都很难拒绝。不是不能拒绝,而是拒绝可能会伤人情,所以你最终难下决定。这样,酒桌的气氛就很不好,给人造成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你不劝酒不喝劝酒就是不懂事,你是带着任务来走人情的!你可能放开心情畅饮吗?
第二,以多为荣。
中国人喝酒往死里喝,说什么“喝死咋也比枪毙强”。我没感受过枪毙,但创造这句俗话的神人恐怕深有体会,要不怎么会把喝酒喝枪毙联系到一块。喝完一杯又一杯,喝少了就该挤兑你了,“你不行啊。。。你看谁谁谁多能喝,多够意思”。言下之意你不多喝,不往死里喝酒是不够意思,人家不会考虑你的酒量,不会考虑的你的身体健康。他把你挤兑的喝了酒完成任务(他未必就很爽),你身体难不难受就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了。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普遍不如欧美,我觉得与酒桌文化是有关系的。男人们一个个挺着比孕妇还大的肚子,看着就让人反胃。
第三,势利。
在酒桌上进行敬酒,给领导敬酒是重中之重。你应该看准时机,要善于给领导挡酒,等等等等,把与领导喝酒当成是博取他好感的机会,我想问你这么为领导考虑,真的是为了他好吗?如果你是领导,恐怕又该等着人来敬你了,在下属谄媚的祝福中获取一份优越感。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奴性与等级观念的体现,这些,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反而靠着酒桌文化大有加强之势。
第四,虚伪。
我之所以称之为酒桌文化而不是酒文化,因为我认为中国现在根本没有酒文化。酒桌上的那一套不配称为酒文化。中国人喝酒从来不关注酒,只关注喝酒人。他们把绝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喝酒人身上,最多考虑这个酒的味道好不好,恐怕从没有人在酒桌上探讨过关于这个酒的口感、工艺、厂家、产地以及包装等等,可能你会说:有病吧?谁会想这些?如果有这样的人,我会感到很欣慰,因为中国酒文化有了复兴的机会。
第五,浪费资源。
喝了那么多酒,你还吃得下菜?上了满满一桌子菜,恐怕到最后动不了几筷子。饭店不心疼,反正交钱了,还能剩一大堆泔水。可这实际上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有多少 GDP是由餐饮创造的?有多少是由酒桌带动的?这种浪费比奢侈更无意义,因为奢侈好歹能让人得到满足,我从来没在喝酒上得到一丝快感,喝少了觉得是一种味道一般的饮料,喝多了酒感觉难受。这些资源放到更有意义的用途上恐怕更好吧?
第六,动机复杂。
很多饭局是为了进行不正当交易而开设的,饭局之中掺杂大量假恶丑的东西,酒桌之上权钱色交易不绝,最后可能一筷子不动。有人说,喝酒真能办成事啊!?如果对方真爱喝酒,你们干喝好不好?还能给你省钱。如果你觉得人喝多了容易松懈,想要趁机拿下,我告诉你,没用的!对方并不傻,你的意图他很清楚,因此他会有准备的,万一你真的在他酒醉的时候成功了,他酒醒后一定懊悔,从而对你怀恨在心,你们以后的关系就很难说了。不如在清醒的时候说开,让对方做出理性的选择。
所有种种,都是酒桌文化丑陋的表现。以前李白斗酒诗百篇,你看看现在的酒桌上出的了李白吗?
04
年底了,各种聚会很多。当你不知道去一个聚会能收获什么,趁早推掉它吧。
别一群人狂欢过后,深夜回到冷清的家,心没满足,胃也没满足,只有空虚。
6人以上为无效聚会,没必要的应酬能省则省。这句话让我一下子找到了认同感,我一直不太喜欢参加各种聚会。
多参加聚会≠人脉广
尤其只是“没事聚一聚”“有时间聚一聚”的那种聚会。
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新认识的朋友……组织者很难拒绝参加者带人来,所以你也很难知道都会有什么人参加,最后难保会见到些不认识的,甚至不喜欢的人。
当然有人说了,去参加各种聚会就是为了多认识些人。
以前时不时参加一些聚会,人是认识了不少,但也不过是点头之交,即使一起吃过好几次饭,唱过好几次歌。一旦脱离吃饭唱歌的环境,该不熟悉还是不熟悉。
平时有事情需要帮忙,还是找关系好的朋友,哪里会好意思厚着脸皮麻烦这些“饭友”。
最终那些人也就成了通讯录里一个个被遗忘的名字,所以,聚会认识的人,大多也不过只是“认识”罢了。想借聚会增加自己的人脉基本是不切实际的。
有天一个朋友在群里泼冷水说:安静做自己,人脉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想认识你。
话虽然功利了一些,但是不无道理。
与其忙着参加各种饭局,交流会,赶着结交各路人,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沉下来,放在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上。
到那个时候,都不需要参加聚会,想联系上你的人会很多,想结交的人也更容易搭上话,该来的人脉自然会来。
多交流≠能进步、机会多
前两天一篇文章里提到:聊天是成本最高的学习方式。
一对一的聊天尚且如此,更不要指望通过多人聚会能学到什么。
人一多,为了让大家都能对话题感兴趣,不至于冷场,最后大都会变成八卦横飞。除了扒些体育新闻和明星,还会扒扒大家都认识的人。
背后嚼人舌根子这事谁都知道不好,但是到了多人聚会,大家一起八卦起来,道德感会集体降低,嚼舌根这事也就成了无伤大雅的助兴节目。
即便是有主题的交流会,人数只要一多,众生百态就出来了:
有故意剑走偏锋想引人注意的;
有为了避免冲突说些废话的;
有喜欢事事唱反调却没有自己观点的……
更何况,作为普通人,我们的圈子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特别优秀的人。即使接触到了,或者发现其不过尔尔,或者发现人家确实是优秀,只是聊上两句就发现跟你压根不是一个频段上,再懒得理你。
花个二三十元买本书,就能跟崇拜的大家交流,何苦去跟那些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浪费时间和感情?看不懂就多看两遍,也总好过努力想跟人交流却发现气氛尴尬。
还是重复那句话:等你足够优秀,有些想结交的人很容易就搭上话了,又何必急着此时“高攀”,还嫌对方“爱答不理”?
你真的能吃好唱好玩好吗?
也有人说了:我就单纯为了吃,为了唱,图个开心,没想过人脉啊进步啊那么功利的事情。
但吃饭这事,人一多,就很难兼顾到每个人的口味。从选择就餐地点到点菜,一顿饭下来,很难说吃得有多可心。
唱歌更不必说了。假如是熟悉的朋友,对于那些你不爱听的,唱得难听的,怂恿你唱的,互相调侃几句那是关系铁。
一旦有了不太熟悉的人,我们的容忍度就一下子降低了,但一些玩笑话却很难出口,因为一不小心可能就变成伤人了。等聚会完,跟熟识的朋友吐槽:那个谁谁唱的真难听,那个谁竟然唱那么俗的歌。
别人在我们眼中如此,我们在别人眼中恐怕也是这样。
说不定因为有些挑食,唱了首别人讨厌的歌,无意中说了哪句话,就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再加上某些习惯,AA的情况少一些,所以总能碰上些到处蹭饭从不结账的人。到了自己请客,不爽也只有忍着。
这么一场聚会下来,你敢说自己真的吃好喝好玩好了吗?
小于6人的优质聚会
上学的时候,因为穷,对聚会更是避之不及。
偶尔两三个朋友一起去改善下伙食,也不过几十块钱。有时各付各的,有时轮流请。总之,谁也不会刻意去占谁便宜。算不上是聚会,但是因为足够放松足够融洽,至今都很怀念。
直到开始实习,手头有自己挣的可以自主支配的钱,对于一起吃个饭这事,在金钱上才没那么缺乏底气了。也开始渐渐体验到,一大群人一起吃饭的无聊,还有思想同步的人一起吃饭的趣处。
但是真正能玩得开心的聚会也很少超过4人,一般都是两三人。即使有人带朋友来,也是因为他觉得一定能跟大家合得来的。
说到底,聚会这事儿,不在乎花不花钱,吃了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跟谁聚啊。
因为哪怕再有意思的人,一旦一起的人多了,为了兼顾到所有人,也很难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有趣和博学,只能说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才会说6人(就是个概数,请自行把握)以上为无效聚会吧。
年底了,各种聚会很多,聚餐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吃饭,当你不知道去一个聚会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能得到什么,那么趁早推掉它吧。
别一群人狂欢过后,深夜独自回到冷清的家,心没满足,胃也没满足,只有空虚。
这种畸形的酒桌文化,把中国人的劣根性暴露无遗:
1、面子心理,打肿脸充胖子
饮酒要适度,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很多人端起酒杯就停不下来。
我们目前的酒桌文化推崇“能喝”就是好汉,酒量好意味着爽快,酒量差意味着认怂。中国人又特好面子,在酒桌上,很多人都会选择以自我伤害的方式来挣回“脸面”。
2、强权思想:敬酒不成便罚酒
骨子里老想着去统治别人,也是一种封建思想的残留。
有这种心态的人,常常认为媳妇儿必须得听丈夫的,儿子必须得听老子的,在酒桌上表现为敬了酒你就得喝。
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常加到别人头上,一旦遭到拒绝,就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于是敬业便成了劝酒,甚至演变成逼酒。
3、 看客心态,看戏不怕台高
当酒桌上有人醉酒,当事人可能意识不清楚,但同桌的宾客却一定看得出,此时如果有人上前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或许能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但是,往往是看热闹的多,仗义执言的少,甚至很多人爱以拿朋友醉酒失态的行为取乐。
4、 从众心态,无拒绝能力
每个人的身体对酒精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有些人千杯不倒,有些人一沾就醉。但在大众场合,只要大家举杯,一定是所有人硬着头皮一起上,集体行为成了个人行为的引导标准,很多人都是害怕一旦自己不服从,就成了被集体抛弃的对象。
5、侥幸心理,出事的未必是我
在中国人心中,总认为命运会对自己网开一面。
闯红灯的人那么多,被撞的未必就是我;动物园那么多人逃票,被老虎吃掉的未必就是我;熬夜的人那么多,未必下一下垮掉的就是我。
因此,即使喝酒醉死的新闻层出不穷,正在喝酒的人也会认为自己会是个例外。
警示录
好吗?
其实,境界高的人,从来不需要在酒桌上寻求自己的价值。
我们公司有两个在酒桌上相当自律的人,一个是老板,另一个是同部门的男同事。
我们老板酒量很好,却轻易不端杯,除非是自己兴致来了想喝,或者有应酬需要时喝一点,但都是点到为止,从不贪杯。
他曾说:烟酒没有节制的人,一般都对家庭不太负责任。家庭责任心的首要表现就是爱惜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能为家人遮风挡雨。
男同事则是亲历过喝酒喝到胃穿孔,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在酒场结识那么多“拜把”兄弟,大家拍着胸脯喊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口号,可是真正出了事,与自己一起承担的也只有老婆孩子。
不必非要等到身体垮掉后才会明白,这世间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有千万种,牺牲健康的方式却是最愚蠢的那一种;
也不必要到两鬓斑白的时候才悔悟,那些觥筹交错里浪费的时间,本可以用来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或者用来更好的陪陪家人。
如果所有的珍贵的东西在面临灾难的那一刻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未免太可惜。
劝酒酗酒之风之所以屡禁不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许多人误把劝酒酗酒的酒桌陋习,理解为一种理所当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社交文化——和辈分身份比自己高的人一起,总是要“我满杯、您随意、先干为敬”,否则便是不敬;和同龄同级的人一起,大多也是“不干掉不是兄弟”,彼此灌醉方是义薄云天、做人干脆;遇到晚辈下属劝酒,就算不必牛饮,也得小啜示意,不然就成了摆谱瞧不起人;最怕就是男女同席共饮,一旁铁定有人起哄:“人家女同志都喝下去了,你最少也要三杯!”
以劝酒为荣、以不喝为耻,这是酒桌饭局上几乎通行默认的潜规则。酒是穿肠毒药、喝酒误事、酗酒伤身……其实这些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懂,却偏偏还是跳不出举起杯子“互相伤害”的怪圈。即便是从纯粹社交的角度看,以酒来维系的关系,往往也是最脆弱、最虚假、最低效的,我们常说“酒肉朋友靠不住”“酒桌上的话不能当真”,举杯痛饮时就算是初次见面也装成好像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待到酒醒,哪怕是小事相托,多半顾左右而言他。反倒是真正的友谊,无须酒精麻醉的逢场作戏,一盏清茶也能互诉衷肠。
既然酒与交情不成正比,何以我们还会常常情愿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乃至冒着巨大风险硬着头皮一杯杯狂饮,去换得满桌子人拍手叫好呢?究其原因,就是把陋习当做了文化,既然是文化,就有无形而又强大的约束力,让人不敢不喝,不喝就是坏了规矩、不给面子。所以,要摒弃劝酒酗酒之风,我们得从推倒“坏文化”的无形之墙入手。
文化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但无论是何种内容、何种形式,其最根本的特征都是源自人们的认同。当一件事情被广泛认同,成为集体意志,便形成了文化。我们说要弘扬优秀文化,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来认同,让集体意志更为坚定强大。同理,我们要打破、摒弃那些由陋习错误演变而来的糟粕文化,就应当着眼于如何瓦解人们的固有认同,把错位的集体意志转变过来。简而言之,就是要有所扬、有所贬、有所惩、有所敬。
为我们的生老病死买单的,永远只有我们的至亲。这个道理,不必等意外来临的时候才懂。
春节又快到了,亲友来访、同学聚会等场合又免不了推杯换盏,请记得:不贪杯,不劝酒,珍爱生命,远离酒桌陋习!
标签:
相关知识
逢年过节时 聚餐怎么吃才更健康
【春节饮食】孕妈过年饮食指南,请看这里!
喝酒有什么好处 喝酒的好处与危害
过量喝酒危害大 多少才算是适量喝酒
美国称苹果是最肮脏果蔬 99%含有农药残余
坐月子到底是不是陋习?
喝酒易伤肝 爱喝酒的人怎么养护肝脏
年底应酬多 如何健康喝酒
“每逢佳节胖三斤”的困扰,怎么破?
为什么家有丑妇男人长寿
网址: 逢年过节“往死里喝”,是肮脏丑陋的酒桌文化!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79990.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413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52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47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2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92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0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9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