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艾灸”小知识

“艾灸”小知识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2月09日 05:31

艾灸因其可行性强、疗效好,受到广大人群的青睐。艾灸适用于哪些疾病?如何挑选适合的艾灸工具?哪些人群艾灸时要谨慎?有哪些注意事项?龙华医院浦东分院传统治疗部薛世勇医师、赵海音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

古语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艾灸任何季节都适宜,夏季更佳,夏季得到自然界阳气的辅助,使艾灸保健的效果提升。

艾灸适用于哪些疾病?

艾灸可以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对于寒凝经脉的病症效果优异。例如关节的冷痛、活动不利;妇女经行疼痛、月经延后;胃痛、腹泻、哮喘等常见病。

对于关节的冷痛,可用灸盒或艾条包绕关节周围,使艾灸的温度达到透热。

艾灸脐周及中上腹对于腹泻、纳差有较好的效果;艾灸小腹部对妇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艾灸背腰部对于腰背肌肉酸痛、坐骨神经痛、夜尿频多等有较好的疗效。

古语云: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现虽不常用化脓灸,但足三里作为最常用的保健穴,平日经常按摩、悬灸足三里,对身体健康也非常有益。

如何挑选适合的艾灸工具?

现存市面上有各种艾灸器材,以艾灸盒为例,分为单孔、双孔、六孔等,都配合绑带可固定在身上,安全高效,适用于身体的多个部位施灸。对于关节、背部等不易固定的部位也可轻松施灸。

艾条灸最为传统、直接,应当将点燃的艾条距离皮肤5厘米左右,将温度控制在皮肤感到温热但没有明显刺痛感,注意避免艾灰、火星掉落到皮肤或衣物上造成伤害。艾条灸不适用于背部等难以观察的部位。

隔物灸较为常见的为隔姜灸、隔蒜灸,所隔药饼可增强温经通络的效果但操作较为复杂。传统隔物灸可将艾绒压紧后置于药饼上点燃,但因燃烧后重心改变,极易掉落。日常施灸时可将药物置于艾灸盒与皮肤接触之处,同样可以达到疗效。所隔药物会增加对皮肤的刺激量,例如蒜茸易导致灸泡,皮肤娇嫩或易过敏人群应避免使用。

如何选用适宜的灸温和灸量?

灸疗过程中最明显的感觉是热感,之后可能会有酸、麻、重、胀、热传导、蚁行感等感觉,这均为灸疗的正常反应。

艾灸时应时常用手判断肤温,避免随着艾灸时间的延长,皮肤对于温度的忍耐度增高、灵敏度下降,导致温度过热,出现灸泡、烫伤、皮肤发痒、色素沉着等皮肤症状。

若皮肤起泡、过敏、外伤则不应继续施灸。一般水泡不必戳破,用洁净纱布覆盖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活动时摩擦,大约一周便可自行消退。若出现较大水泡或烧伤必要时须前往医院由医生判断并处理。

哪些人群艾灸时要谨慎?

艾灸虽可治多种病症,但有部分人群需要谨慎使用艾灸,具体如下:

女性若月经量大,则应在月经前5天及经期停止艾灸。而孕妇特别是孕早期是禁止艾灸的,避免热刺激及艾灸通经活络的作用导致滑胎。

日常艾灸时头部尽量避免施灸,不仅因为头部肌肉薄弱且毛发丰厚,也因为艾灸头面部穴位易导致阳气过于上行,引起头晕目眩等症状。

小儿本为纯阳之体,若无病痛一般不灸。而对于肺气虚弱引起的咳嗽、哮喘,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纳差,中气虚弱引起的遗尿等可以适量施灸,相较于成人小儿的灸量宜轻。

糖尿病患者艾灸时更需要注意,由于糖尿病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导致皮肤感觉不敏感,应适当降低艾灸温度,避免艾灸伤害、皮肤难以愈合。

艾灸要注意哪些事项?

多次艾灸过后可能出现口干、咽干、咽痛、眼干、眼痒、流泪、鼻干、流涕等上火症状,或失眠、嗜睡、便秘等症状。上述症状多较轻微,部分症状可能为灸疗起效的反应,多不必处理,休息1-2天后可自行缓解。

艾灸后可多喝温水,在施灸过程中注意房间的通风及保暖,选用优质陈艾,以减少艾烟及其挥发物的含量。

艾灸不可过量,一般一周三次左右,一次不超过3个部位,每个部位20分钟即可。

电子温灸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温灸逐渐进入眼帘。传统艾灸起效主要依靠温热效应、远近红外以及艾叶的化学渗透。电子温灸仪模拟了远近红外线及艾灸起效的安全温度,并在贴近皮肤处放置艾绒包,促进艾叶中有效成分的渗透。电子温灸无烟无明火,安全有效,可作为传统艾灸的有效替代。当疾病较重的情况下,一般的家庭保健艾灸已达不到需要的治疗效果,此时就需要前往医院,请专业医师进行诊断治疗。

艾灸是居家保健中便于操作且副作用小的可靠方法,其灸量、灸材、灸法多有讲究,应循序渐进,以身体舒适为度,切不可急于求成,造成艾灸伤害。若疾病较严重或发生病情变化,切不可讳疾忌医,尽早前往专业医院获得指导与治疗。

摘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微信公众号

相关知识

艾灸养生专题知识讲座(22页)
中医艾灸养生文化基本知识
艾灸有什么好处?这8种艾灸养生方法你知道吗!
艾灸如何找对养生穴?艾灸保健需知的养生穴和方法
女性艾灸好处多多,艾灸养生必知穴位✅
艾灸养生方法
艾灸馆
艾灸养生法
春季艾灸养生
艾灸养生代理

网址: “艾灸”小知识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83283.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