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路路通 《纲目拾遗》
【异名】
枫实《南方草木状》,枫果、欇子《纲目拾遗》,枫木上球《德胜堂方》,枫香果《槐西杂志》,枫艻子《说文解字约注》,九空子《中国药学大辞典》,狼目《药材资料汇编》,狼眼《中药材手册》,枫树球《药材学》。
【释名】
枫香的头状果序除去宿萼后,呈多数蜂窝状小孔,并相互交通,故俗称路路通、九空子。
【品种考证】
清《纲目拾遗》始有路路通的药用记载,云:即枫实,一名子,乃枫树所结子也。外有刺球如栗壳,内有核,多孔穴。所述形态,即是本品。
【来源】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的果序。
【原植物】
枫香树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又名香枫、枫人《纲目》,枫仔树《植物名汇》,三角枫、三角尖《岭南采药录》。
落叶乔木,高20~40m。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叶互生;叶柄长3~7cm;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cm,宽 8~15cm,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状突。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荑花序再排成总状,生于枝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花排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萼齿5,钻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头状果序圆球形,直径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两瓣裂开,每瓣2浅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
冬季采摘,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药材及产销】
路路通Fructus Liquidambaris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陕西等地。销全国。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果序圆球形,直径2~3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多数尖刺状宿存萼齿及鸟嘴状花柱,常折断或弯曲,除去后则现多数蜂窝小孔;基部有圆柱形果柄,长3~4.5cm,常折断或仅具果柄痕。小蒴果顶部开裂形成空洞状,可见种子多数,发育不完全者细小,多角形,直径约1mm,黄棕色至棕褐色,发育完全者少数,扁平长圆形,具翅,褐色。体轻,质硬,不易破开。气微香,味淡。
以个大、色黄、无泥、无果柄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棕褐色。①纤维(果序轴)多断碎,长短不一,直径13~45um,末端稍钝或钝圆,壁多波状弯曲,木化,孔沟有时明显,胞腔内常含棕黄色物。②果皮石细胞类方形、梭形、不规则形或分枝状,直径53~398μm,壁极厚,孔沟分枝状。③宿萼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厚,具孔沟,腔小,内含棕黄色物。④单细胞毛(宿萼)常弯曲,长42~126μm,宽约14μm,亦含棕黄色物。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1g,加水5ml,水浴加热20min,滤过,取滤液2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2ml,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产生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检查糖类)
(2) 取本品1g,加95%乙醇10ml,水浴加热15min,放冷,滤过。滤液供下述试验:①取滤液2ml,蒸干,加浓硫酸--醋酐试剂2滴,显红紫色,渐变为紫棕色,最后显污绿色。(检查甾类)②取滤液2ml,加锌粉少许,滴加浓盐酸3~4滴,水浴加热15~20min,显橙色。(检查黄酮类)
【化学成分】
枫香树果含28-去甲齐墩果酮酸 (28-noroleanonic acid), 苏合香素 (styracin, 即桂皮酸桂皮醇酯 cinnamyl cinnamate), 左旋肉桂酸龙脑酯 (bornyl cinnamate), 环氧苏合香素 (styracin epoxide), 异环氧苏合香素 (isostyracin epoxide), 氧化丁香烯 (caryophyllene oxide),白桦脂酮酸 (betulonic acid, 即路路通酮酸 liquidambronic acid[1], 又称路路通酸 liquidambaric acid), 24-乙基胆甾-5-烯醇 (24-ethyl-Δ5-cholestene-3β-ol)[2]。
【药理】
1. 对肝脏的作用 在路路通7种分离提取的成分中,其甲醇提取物白桦脂酮酸具有明显的抗肝细胞毒活性。即在体外试验中,可对由四氯化碳以及氨基半乳糖诱导的初次培养的大鼠肝细胞的细胞毒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生药在台湾作保肝药[1]。
2. 本品能抑制蛋清性关节炎肿胀的产生(P<0.01)[2]。
【炮制】
1. 路路通取原药材,拣净杂质,剪去果柄,洗净,干燥。
2. 炒路路通取净药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黄色,透出香气。取出放凉。
搓去刺尖,簸净。
饮片性状:路路通参见药材鉴别项。炒路路通形如路路通,微焦黄色,具香气。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干燥处,防潮。
【药性】
味苦,性平。归肝、膀胱经。
1. 《现代实用中药》:味苦涩,性平,无毒。
2. 《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淡,无毒。
3. 南药《中草药学》:入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疏肝活络,利水。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脘腹疼痛,经闭,乳汁不通,水肿胀满,湿疹。
1. 《纲目拾遗》: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
2. 《岭南采药录》:治风湿流注疼痛及痈疽肿毒。
3. 《现代实用中药》:烧灰外用于皮肤湿癣、痔漏等。有收敛、消炎、消毒作用。
4. 《浙江药用植物志》:行气宽中,活血通络,利水。治胃痛腹胀,风湿痹痛,乳中结块,乳汁不通,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荨麻疹。
【应用与配伍】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路路通能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可与海风藤、鸡血藤、桑枝等同用。
用于肝郁诸痛。治疗气滞胃痛,路路通配佛手、绿梅花、广木香,和胃疏肝。丁甘仁治肝经失于疏泄,少腹疼痛,用本品与延胡索、金铃子、柴胡等配伍,以疏肝行气,和络止痛。
用于臌胀水肿。如《瘦吟医赘》治臌胀,小便不利,湿邪入络,用路路通与蜣螂、通草、丝瓜络、香橼皮等同用,共奏利水行气通络之功。
用于妇女气郁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等证,可于当归、芍药、香附等养血活血理气药中配用路路通,以增强行气和络之功。若肝经郁滞,乳胀作痛,可配青皮、穿山甲以行气疏肝,通络散结。
此外,路路通亦可用于荨麻疹、风疹、癣、过敏性鼻炎以及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煅存性研末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烧烟嗅气。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凡经水过多及孕妇忌用。
【附方】
1. 治癣枫木上球10个(烧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纲目拾遗》引《德胜堂方》)
2. 治荨麻疹枫球500g,煎浓汁。每日3次,每次18g,空心服。(《湖南药物志》)
3. 治耳内流黄水路路通15g。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4. 治脏毒路路通1个。煅存性,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
5. 治过敏性鼻炎路路通12g,苍耳子、防风各9g,辛夷、白芷各6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
【药论】
论路路通治水肿胀满之功赵学敏:其性大能通十二经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肿胀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纲目拾遗》)
【集解】
《纲目拾遗》:(枫果)乃枫树所结子也。外有刺5如栗壳,内有核,多孔穴,俗名路路通。以金箔贴之,村妪簪于发,云可明目,宜老。出浙临安县署后安乐山者,名钱坟枫果,最佳。焚之香郁,可熏衣辟瘴疫。《纲目》枫脂香载其木皮,不及其实之用,今补之。宜于焚烧,未有入汤液之用。其果冬月即孕,枫蚕子于中,交春内生蚕,每果中有一个,立夏乃化蛾飞去,入药取无虫、陈久者用。敏按:枫果去外刺皮,肉圆如蜂窠,即路路通。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 Konno C, et al. Planta Med, 1988, 54(5)∶417
[2] 孙玉茹,等.中草药,1988,19(8)∶342
药理
[1] Chohachi Konno, et al. Planta Med, 1988, 54(5)∶417
[2] 张树臣,等.新医药学杂志,1974,(7)∶43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