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发布
本报记者 韩松妍
儿童早期是生命全周期中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时期,儿童早期的发展不仅决定了个体的健康状况与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婴幼儿进行良好的养育照护和健康管理是实现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提升儿童健康水平,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加强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国家卫健委办公厅近日印发《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指南》主要由3个部分和4个附件组成。一是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的重要意义;二是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的基本理念;三是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咨询指导内容,包括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交流与玩耍、生活照护指导、伤害预防、常见健康问题的防控及照护等6个方面共3部分内容。还有0—3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要点、婴幼儿亲子交流与玩耍要点等4个附件。
科学养育照护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脑和身体快速发育。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养育照护和健康管理,有助于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儿童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并有助于预防成年期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抑郁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指南》聚焦0—3岁这一关键阶段,强化医疗机构通过养育风险筛查与咨询指导、父母课堂、亲子活动、随访等形式,指导养育人掌握科学育儿理念和知识,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养育照护和健康管理,为儿童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父母是婴幼儿养育照护和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指南》明确要求养育人应定期带婴幼儿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6岁儿童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消瘦、超重、肥胖、发育迟缓、贫血、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眼病、听力障碍及龋病等健康问题,查找病因,及时干预。接受医疗机构儿童保健人员的指导,学习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同时,要主动关注自身健康,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缓解养育焦虑,保持身心健康。
科学的养育照护和健康管理是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指南》强调,养育人要学习并掌握养育照护和健康管理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在养育实践中与儿童同步成长;通过指导,使养育人了解、辨识婴幼儿常见健康问题,掌握相应的家庭护理技能;遵循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尊重个体特点和差异,为婴幼儿提供科学的养育照护,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如婴幼儿萌出第一颗乳牙时就应开始清洁牙齿。养育人可根据月龄选用纱布、指套牙刷、儿童常规牙刷早晚为婴幼儿清洁牙齿。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牙膏使用量为米粒大小。每次进食后喂白开水或清洁口腔。尽量避免餐间摄入含糖饮食,饮水以白水为主。养育人不应将食物嚼碎后再喂给婴幼儿、不应与婴幼儿共用餐具,婴幼儿喂养器具应经常清洗消毒。
依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养育照护框架—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包括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机会、安全保障等5要素。《指南》依据《养育照护框架—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出的养育照护5要素,结合我国实际,从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交流与玩耍、生活照护、伤害预防、常见健康问题的防控及照护等6个方面,明确了咨询要点,要求儿童保健人员为婴幼儿养育人提供咨询指导,提高养育人养育照护技能,促进儿童早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重视营养喂养
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喂养是促进婴幼儿体格生长、机体功能成熟及大脑发育的保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培养婴幼儿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可为成年期健康生活方式奠定基础。针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指南》总结了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指导养育人为婴幼儿提供科学的营养喂养照护,预防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指南》明确,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免疫活性物质和水分,能够满足0—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有助于婴幼儿大脑发育,降低婴儿患感冒、肺炎、腹泻等疾病的风险,减少成年后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减少母亲产后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出生后应尽早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早开奶。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不需要添加水和其他食物。做到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每日8—10次以上,使婴儿摄入足量乳汁。婴儿充分地吸吮是促进乳汁分泌的最有效方法。母亲心情愉悦、睡眠充足、营养均衡也是促进泌乳的重要因素。若持续母乳不足,应在医生评估指导下处理。针对早产儿哺乳,《指南》也提出,母乳喂养是早产儿首选的喂养方式,提倡母亲亲自喂养和袋鼠式护理。对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或体重增长缓慢者,应根据医生指导,在母乳中添加母乳强化剂。
针对婴幼儿微量营养素的补充,《指南》要求,足月儿出生后数日内开始,在医生指导下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促进生长发育。纯母乳喂养的足月儿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足月儿4—6月龄时可根据需要适当补铁,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一般生后数日内开始,在医生指导下,每天补充800—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3个月后改为每天400国际单位;出生后2—4周开始,按2毫克/(千克·天)补充铁元素,上述补充量包括配方奶及母乳强化剂中的含量。酌情补充钙、维生素A等营养素。
婴儿6个月起应添加辅食,在合理添加辅食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早产儿在校正胎龄4—6月时应添加辅食。《指南》明确,婴幼儿辅食添加的原则为: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由少量到多量、由一种到多种,引导婴儿逐步适应;从一种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适应2—3天后再添加新的食物。
制作辅食的食物包括谷薯类、豆类及坚果类、动物性食物(鱼、禽、肉及内脏)、蛋、含维生素A丰富的蔬果、其他蔬果、奶类及奶制品等7类。添加辅食种类每日不少于4种,并且至少应包括一种动物性食物、一种蔬菜和一种谷薯类食物。6—12月龄阶段的辅食添加对婴儿生长发育尤为重要,要特别注意添加的频次和种类。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种类不足,将明显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贫血、低体重、生长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等健康问题。6—9月龄婴儿,每天需要添加辅食1—2次。9—12月龄婴儿,每天添加辅食增为2—3次。12—24月龄婴儿,每天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3次家庭食物进餐、2次加餐,母乳之外食物每餐平均进食量为3/4碗到1整碗(250毫升的碗)。
《指南》要求,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选用新鲜、优质、无污染的食材和清洁的水制作。烹调宜用蒸、煮、炖、煨等方式,食材要完全去除硬皮、骨、刺、核等,豆类或坚果要充分磨碎。1岁以内婴儿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和调味品,1岁以后辅食要少盐、少糖。鼓励幼儿尝试多样化食物,避免食用经过腌制、卤制、烧烤的食物,以及重油、甜腻、辛辣刺激的重口味食物。
《指南》强调,婴幼儿需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1岁以后幼儿逐步过渡到独立进食,养育人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食环境,引导而不强迫幼儿进食。安排幼儿与家人一起就餐,并鼓励自主进食。关注幼儿发出的饥饿和饱足信号,及时做出回应。不以食物作为奖励和惩罚手段。幼儿进餐时不观看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每次进餐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0分钟,并逐渐养成定时进餐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指南》还要求养育人重视营养性疾病的防控,包括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如婴儿6月龄起,要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缺铁性贫血应按医嘱及时补充铁剂。要合理添加辅食,保障婴幼儿生长所需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连续2次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身长仍增长不良者,需到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治疗。强化儿童营养与喂养指导,提倡吃动并重,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高峰在3—18月龄,婴幼儿出生数日后即可开始补充维生素D,尽早进行户外活动,充分暴露身体部位,可预防佝偻病发生,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按医嘱治疗。
相关知识
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
国家卫健委印发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托育机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试行)的通知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发布!婴幼儿要吃好,记住这17条!
国家卫健委发布《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提出婴幼儿科学喂养10条准则
6—23月龄婴幼儿辅食喂养指南
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
《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发布
0~3岁健康育儿全知道
网址: 《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发布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41135.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57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47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92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98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60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9
- 7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8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23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
- 10打完新冠疫苗后能喝绿豆汤吗? 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