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惊蛰过后,我们迎来了女同胞们的节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人生的岁月长河中,母亲、妻子、女儿一直是附属在女性身上的标签,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更多的女性走到了更加宽阔、更加多元化的舞台。不论何种身份,身居何处,她们都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不断努力,不断成长。近年来,更多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疾病的威胁,于是她们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其中乳腺健康屡屡被大家提及。
妇女节到来之际,我们特别邀请微脉平台妇科领域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陈益定,为大家讲解关于乳腺的健康知识。
据陈益定介绍,虽然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属于中低水平,但是发病率却在持续上升;虽然在治疗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不同医院、不同地区诊治水平存在差异,造成5年生存率比美国要低10%。患者存在的最大误区是忌讳就医,导致病情发展后治疗失败。
而微脉平台恰好“对症下药”。陈益定说,微脉平台优先做的事便是科普知识传播,这可以为很多乳腺知识薄弱、对乳腺疾病存在误区的患者,提供一个相对权威的答疑解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患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疾病,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医生和诊疗方案。面对全国各地的病人,微脉平台也提供了便捷的问诊通道,让每一位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贴心的诊疗服务。
陈益定说,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眼看、手摸等方式发现乳房有肿块,便怀疑是肿瘤。虽然这种自我检查方法很重要,但它只是提醒该去医院进一步检查了,究竟是不是肿瘤,要由专科医生来判断。
正确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虽然在乳房区域尚未触摸到明显的肿块,但其常有局部不适感,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时会感到一侧乳房轻度疼痛,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甚至牵涉该侧的上臂。
2.乳房内可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可活动。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
3.乳腺外形改变,可见肿块处皮肤隆起,有的局部皮肤呈橘皮状,甚至水肿、变色、湿疹样改变等。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医学上叫做“酒窝症”),伴有乳头回缩、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或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
4.乳头溢液,当溢液呈血性时,必须做进一步检查。
想要远离乳腺癌,除了定期检查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例如,在情绪方面,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少生气;在饮食方面,要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进补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不滥服激素;在作息方面,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少熬夜,适当运动。
陈益定说:“在体检的育龄女性中,查出乳腺增生的人数占70%~80%,而这部分人中,有约90%属于生理性增生,即胀痛等不适随着月经的来潮而发生变化,月经前明显,月经后缓解。”这部分人不必紧张,只需定期检查即可。剩下约10%的女性则需提高警惕,肿物可能是良性的病变(如腺病),也有可能是良性肿瘤(如乳腺纤维腺瘤),但也有极少数是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病理活检,请专科医生来综合判断。如果初步判断为良性病变,则可以定期(3个月~6个月)随访。
“两癌筛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对此,陈益定强调,“两癌筛查”指的是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对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比如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来得早、绝经迟;未育/晚育,未哺乳;长期使用外源性雌激素;生活工作压力大,情绪焦虑抑郁;有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缺乏锻炼;有胸部大量射线接触史者,进行乳腺B超检查对发现肿块有一定的作用。B超检查价格便宜,无辐射,在基层医院也能完成,但其最大的问题是主观性比较强,B超医生水平的高低对检查结果有很大影响,况且一些很早期的乳腺癌表现为乳腺钙化灶,而钙化灶在B超中不易被发现,所以到了乳腺癌高危年龄(大于40周岁,有家族史的大于35周岁),就需要进一步做钼靶检查。正常的检查频率为:B超半年1次,钼靶1年~2年1次。
本月,微脉平台发起了“3·8关爱女性健康节”,组织开展医生0元义诊、专家直播间、妇科专病社群等系列活动,并邀请陈益定领衔的专家团队进行科普公益直播。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身为一名乳腺外科的男医生,陈益定说:“在我眼里,女性一生的乳房变化过程像是一部交响乐,出生到青春期是序曲;青春期乳房作为第二性征发育,是第一乐章;妊娠期和哺乳期是最优美、最丰富的第二乐章;更年期是第三乐章;最后乳房逐渐衰老,乐曲也进入尾声。而乳腺癌则是这部交响乐中的,乳腺外科医生的任务,就是为消除这些不和谐的杂音战斗,从而让音乐能够流畅顺利地演奏。”
文:健康报记者 杨真宇
原标题:《妇女节到来,这些乳腺健康知识你知道么?》